黑龙江省大庆实验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物理试题

适用年级:高一
试卷号:93810

试卷类型:期中
试卷考试时间:2018/12/10

1.单选题(共9题)

1.
一辆公共汽车进站后开始刹车,做匀减速直线运动.开始刹车后的第1s内和第2s内位移大小依次为9m和7m.则刹车后6s内的位移是( )
A.15mB.25mC.30mD.36m
2.
如图所示为AB两质点在同一直线上运动的位移-时间(x-t)图像.A质点的图像为直线,B质点的图像为过原点的抛物线,两图像交点CD坐标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t1时刻B追上At2时刻A追上B
B.t1~t2时间段内B质点的平均速度小于A质点的平均速度
C.质点A做直线运动,质点B做曲线运动
D.两物体速度相等的时刻一定在t1~t2时间段内的某时刻
3.
将一光滑轻杆固定在地面上,杆与地面间夹角为θ,一光滑轻环套在杆上.一个大小和质量都不计的滑轮用轻绳OP悬挂在天花板上,用另一轻绳通过滑轮系在轻环上,用手拉住轻绳另一端并使OP恰好在竖直方向,如图所示.现水平向右拉绳,当轻环重新静止不动时OP绳与天花板之间的夹角为(  )
A.90°B.θC.45°+θD.45°-θ
4.
如图所示,光滑固定斜面上有一个质量为m的小球被轻绳拴住悬挂在天花板上,已知绳子与竖直方向的夹角为45°,斜面倾角30°,整个装置处于静止状态。若另外用一个外力拉小球,能够把小球拉离斜面,则拉力的最小值为( )
A.B.
C.mgD.
5.
如图,轻弹簧的下端固定在水平桌面上,上端放有物块P,系统处于静止状态,现用一竖直向上的力F作用在P上,使其向上做匀加速直线运动,以x表示P离开静止位置的位移,在弹簧恢复原长前,下列表示F和x之间关系的图像可能正确的是
A.
B.
C.
D.
6.
如图所示,两根相同的圆形直木棍ABCD相互平行,固定在同一水平面上.一个光滑的圆柱形工件P静止架放在两木棍之间.若保持两木棍在同一水平面内,而将它们之间的距离减小少许,则工件P再次静止时受到木棍的支持力与原来相比
A.增大B.减少C.不变D.条件不足,不能判定
7.
如图所示,甲乙两人在冰面上“拔河”.两人中间位置处有一分界线,约定先使对方过分界线者为赢,若绳子质量不计,冰面可看成光滑的,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甲对绳的拉力与绳对甲的拉力是一对平衡力
B.甲对绳的拉力与乙对绳的拉力是作用力与反作用力
C.若乙收绳的速度比甲快,则乙能赢得“拔河”比赛的胜利
D.若甲的质量比乙大,则甲能赢得“拔河”比赛的胜利
8.
某同学利用如图所示的装置做如下实验:小球从左侧斜面的O点由静止释放后沿斜面向下运动,并沿右侧斜面上升。曲面上先后铺垫三种粗糙程度逐渐降低的材料时,小球沿右侧斜面上升到的最高位置依次为1、2、3,根据三次实验结果的对比,可以得到的最直接的结论是( )
A.如果小球不受力,它将一直保持匀速运动或静止状态
B.如果斜面越光滑,小球将上升到与O点越接近等高的位置
C.如果小球受到力的作用,它的运动状态将发生改变
D.小球受到的力一定时,质量越大,它的加速度越小
9.
如图所示,质量为M的斜劈静止在粗糙水平地面上,质量为m的物块正在M的斜面上匀速下滑。现在m上施加一个水平推力F,则在m的速度减小为零之前,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加力F之后,m与M之间的摩擦力变小
B.加力F之后,m与M之间的作用力不变
C.加力F之后,M与地面之间产生静摩擦力
D.加力F前后,M与地面间都没有摩擦力

2.多选题(共5题)

10.
对加速度的理解,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只要物体的加速度不为零,物体的速度就一定会发生变化
B.只要物体的加速度为正,物体的速度就一定增大
C.加速度在减小,物体的速度和位移可能都在增大
D.物体的加速度增大,物体的速度变化率可能越来越小
11.
为了测出楼房的高度,让一石块从楼顶自由落下,测出下列哪个物理量就可以算出楼房的高度(不计空气阻力,g值已知)(  )
A.石块下落到地面的总时间
B.石块开始落下第1s内的位移
C.石块落地前瞬间的瞬时速度
D.石块通过最后lm位移的时间
12.
木块AB重力分别为50 N和70 N,它们与水平地面之间的动摩擦因数均为0.2,与AB相连接的轻弹簧被压缩了5 cm,弹簧的劲度系数为100 N/m,系统置于水平地面上静止不动.现用F =7N的水平推力作用在木块A上,如图所示,力F作用后( )
A.木块A所受摩擦力大小为10N
B.木块A所受摩擦力大小为2N
C.弹簧的弹力大小为5N
D.木块B所受摩擦力大小为12N
13.
如图所示,物体B的上表面水平,A、B相对于斜面体C静止,当斜面体C受到水平力F向左匀速运动的过程中()
A.物体A受到的弹力是由于A的形变而产生的
B.物体B一定受到4个力的作用
C.物体C对物体B的作用力竖直向上
D.物体C和物体B之间可能没有摩擦力
14.
如图甲所示,在水平地面上有一长木板B,且足够长,其上叠放木块A。假定木板与地面之间、木块和木板之间的最大静摩擦力都和滑动摩擦力相等。用一水平力F作用于BAB的加速度与F的关系如图乙所示,重力加速度g取10 m/s2,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A的质量为0.5 kg
B.AB间的动摩擦因数为0.2
C.B与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0.2
D.当水平拉力F=15N时,长木板的加速度大小为10m/s2

3.解答题(共3题)

15.
如图是一种运动传感器测小车速度的原理图,这个系统由AB两个小盒组成,A盒装有
红外线发射器和超声波发射器,B盒装有红外线接收器和超声波接收器。A盒固定在向右运动的小车上,B盒固定在滑轨上。测量时AB同时发射一个红外线脉冲和一个超声波脉冲,B盒接收到红外线脉冲时,开始计时,接收到超声波脉冲时停止计时,若两者的时间差为t1,空气中的声速为v0.(红外线的传播时间可以忽略)求:

(1)AB之间的距离为多少?
(2)经过短暂的Δt时间后,进行第二次测量,此次的时间差为t2,则小车向右运动的速度为多少?
16.
如图所示,质量为m=0.4kg的砝码悬挂在绳PA和PB的结点上.PA偏离竖直方向37°角,PB在水平方向,且连在质量为M=10kg的木块上,木块静止于倾角为37°的斜面上,(sin37°=0.6,cos37°=0.8,g取10m/s2。)试求:

(1)绳PA、PB中拉力的大小;
(2)斜面受到的压力和木块受到的摩擦力。
17.
如图所示,倾角θ=37°的斜面体固定在水平地面上,斜面长L=2.4m.质量M=2.0kg的B物体放在斜面底端,与斜面间的动摩擦因数μ=0.25,通过轻细绳跨过光滑的定滑轮与A物体相连接,连接B的细绳与斜面平行.A的质量m=2.5kg,绳拉直时用手托住A物体使其在距地面h高处由静止释放,着地后立即停止运动. AB物体均可视为质点,取g=10m/s2,sin37º=0.6,cos37º="0.8."

(1)求A物体下落的加速度大小及绳子拉力T的大小;
(2)求当A物体从多高处静止释放,B物体恰好运动至斜面最高点;
(3)若A物体从h1=1.6m处静止释放,要使B物体向上运动且不从斜面顶端滑出,求A物体质量m的取值范围.(设B物体受到的最大静摩擦力等于滑动摩擦力)

4.实验题(共2题)

18.
在“验证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的实验中,某同学进行实验的主要步骤是:
a.如图甲所示,将橡皮筋的一端固定在木板上的A点,另一端拴上两根绳套,每根绳套分别连着一个弹簧测力计.
b.沿着两个方向拉弹簧测力计,将橡皮筋的活动端拉到某一位置,将此位置标记为O点,读取此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分别记录两个拉力F1、F2的大小.用笔在两绳的拉力方向上分别标记a、b两点,并分别将其与O点连接,表示两力的方向.
c.再用一个弹簧测力计将橡皮筋的活动端仍拉至O点,记录其拉力F的大小并用上述方法记录其方向.

①实验中确定分力方向时,图甲中的b点标记得不妥,其原因是_______.
②用一个弹簧测力计将橡皮筋的活动端仍拉至O点,这样做的目的是_______.
③图乙是在白纸上根据实验数据作出的力的图示________,其中_______是F1和F2合力的实际测量值.
④实验中的一次测量如图丙所示,两个测力计M、N的拉力方向互相垂直,即α+β=90°.若保持测力计M的读数不变,当角α由图中所示的值逐渐减小时,要使橡皮筋的活动端仍在O点,可采用的办法是_______
A.增大N的读数,减小β角
B.减小N的读数,减小β角
C.减小N的读数,增大β角
D.增大N的读数,增大β角.
19.
某实验小组设计了“探究加速度与合外力关系”的实验,实验装置如图1所示。已知小车的质量为500克,g取10 m/s2,不计绳与滑轮间的摩擦。实验步骤如下:

①细绳一端系在小车上,另一端绕过定滑轮后挂一个小砝码盘;
②在盘中放入质量为m的砝码,用活动支柱将木板固定有定滑轮的一端垫高,调整木板倾角,恰好使小车沿木板匀速下滑;
③保持木板倾角不变,取下砝码盘,将纸带与小车相连,并穿过打点计时器的限位孔,接通打点计时器电源后,释放小车;
实验次数
1
2
3
4
5
6
7
m/kg
0.02
0.04
0.05
0.06
0.07
0.08
0.10
a/(m·s2)
1.40
1.79
2.01
2.20
2.38
2.61
3.02
 
④取下纸带后,计算小车加速度a;将砝码的质量m和对应的小车加速度a记入下表;
⑤改变盘中砝码的质量,重复②③④步骤进行实验。
(1)在坐标纸上作出amg图象,如图2所示,该图象中直线不过坐标原点的原因是___________。

(2)根据上述图象能求解的物理量是____________,其大小为_____________。
(3)你认为本实验中小车的质量____________(填“需要”或“不需要”)远远大于砝码的质量。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单选题:(9道)

    多选题:(5道)

    解答题:(3道)

    实验题:(2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4

    5星难题:0

    6星难题:8

    7星难题:0

    8星难题:7

    9星难题: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