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选择题- (共1题)
A.这些“中国好人”的先进事迹和崇高精神已经深入人心,家喻户晓。 |
B.争当“美德少年”的活动开展以来,班上涌现了很多可歌可泣的感人事迹。 |
C.一些小城市的户外广告牌杂乱无章,成为城市的“雀斑”。 |
D.他用自己光辉的一生谱写出了优秀共产党人的赞歌,深刻诠释了“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真正内涵。 |
2.句子默写- (共1题)
(1)蒹葭苍苍, 。所谓伊人, 。(《诗经·蒹葭》)
(2)《邹忌讽齐王纳谏》一文中既描写了进谏人多的场面,又说明齐国确实有许多积弊的句子是:“ , ”。
(3)“布鞋院士”李小文衣着朴素,平日里穿布鞋、坎肩、衬衣,拎小布兜,他只醉心于学术研究的快乐,正如宋濂《送东阳马生序》所言:“ , ”。
3.诗歌鉴赏- (共1题)
浣溪沙
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夕阳西下几时回?
无可奈河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小园香径独徘徊。
相见欢
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
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
【小题1】在下面的横线上填写相应的内容。
(1)“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一句包含了 的哲理。
(2)“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写 之景,渲染了 的气氛。
【小题2】下列对两首词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小园香径独徘徊”中的“独”字写作者喜欢独处的清净。 |
B.“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中“新”与“旧”形成比照关系。 |
C.“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一句,写栽着梧桐树的院落很寂静,被“锁”者实非“清秋”,亦是人也。 |
D.两首词同样是写愁,但晏殊写的是伤时伤春的闲愁,李煜表达的则是亡国之愁。 |
4.现代文阅读- (共1题)
①春夏之交,人们常常会发现,家里和仓库里贮藏的大米、面粉、玉米和豆类中,有蛀虫爬来爬去。
②吃粮食的蛀虫很多,主要有谷蛾、麦蛾、谷蠹、谷象、米象、蚕豆象、绿豆象等。它们的幼虫会蛀食谷物,成虫能啮食谷粒。有一种黑色、体长、尖“鼻”长“嘴”的米象,经常把米粒蛀成一个个小洞。红棕色的谷象,头前长着一个管子状的长嘴巴,有点像鼻子。它的成虫产卵时,先挑选完整的谷粒咬一个小孔,把一粒卵产在里面,然后用粘液将孔封闭起来。一只成虫,一生可产卵36—250粒。谷象白色的幼虫常使一粒粒稻谷变成空壳。还有一种乳白色的米蛀虫,是麦蛾的幼虫。它们在米里蠕动着,能把蛀过的米粒粘成一团。这种米蛀虫在米堆里悠闲地生活,不用为吃发愁,慢慢地化作蛹,再变成会飞的小麦蛾。
③水是生命的源泉,一切生物的生命过程都离不开水。米蛀虫吃的大多是干谷物,它们是否需要喝水呢?
④科学家做了这样一个实验:在藏有米蛀虫的干燥粮食附近,放置了一些水,结果并没有发现米蛀虫偷水喝的痕迹。他们还解剖了米蛀虫,发现它体内的水分占体重的一半以上。米蛀虫从不喝水,它身体里的水分又从何而来呢?
⑤原来,粮食中都含有糖、脂肪等营养物质。米蛀虫吃了米粒等粮食以后,在体内产生一系列的生物化学过程。首先分解糖,释放出氧气和氢气,这些气体分子经过化学反应结合成的水,叫作代谢水。此外,脂肪氧化也会生成水。这些都是米蛀虫体内的特殊水源,能够起补偿水分的作用。米蛀虫的这种本领可大呢,它能把100克脂肪变成107克水。
⑥这些米蛀虫能依靠自己的力量制造出水来,因而它们不必担心没水喝,可以拼命蛀食大米、玉米和豆粒,经过消化,吸收其中的养料。许多粮食就这样被米蛀虫蛀食了。
⑦现在你可以明白:正是在这种代谢水的帮助下,米蛀虫吃了干燥的粮食,才不会“口渴”,也不会干死。
⑧粮食即使再干燥,里面也会含一些水分,这也给米蛀虫提供了生活和发育的一部分水分。如果粮食的含水量低于12%,那就不利于米蛀虫的发育了。
⑨难怪每当潮湿季节过后,你常常可以看到不少家在翻晒存粮,将大米、蚕豆、绿豆、玉米、面粉等,放在通风的地方晾晒,把里面的水分挥发掉,保持干燥,再放在通风处贮藏起来。家中的米缸里,如放上一些花椒(用纱布包好,每5千克米放50克)、大蒜等,也能抑制米蛀虫的活动。
【小题1】下列对选文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本文的语言生动形象,富有情趣。 |
B.米蛀虫的发育和生存完全不需要外界的水分。 |
C.代谢水是指米蛀虫体内分解糖过程中产生的氧气和氢气分子经过化学反应结合成的水。 |
D.第⑤段画线句子使用了列数字的说明方法,具体准确地说明了米蛀虫将脂肪转化成水的能力。 |
【小题3】请给选文拟一个恰当的标题。
5.名著阅读- (共1题)
他躺了十天。越躺着越起急,有时候他趴在枕头上,有泪无声地哭。他知道自己不能去挣钱,那么一切花费就都得由虎妞往外垫;多咱把她的钱垫完,多咱便全仗着他的一辆车子;凭虎妞的爱花爱吃,他供给不起,况且她还有了孕呢!
【小题1】上面这段文字选自《 》,其作者是 。
【小题2】文中的“他”指的是谁?“他”为什么得病在床?
6.作文- (共1题)
青春岁月里,我们走过学校的教室,操场,图书馆……走过远方的高山,原野,村庄……也走过青春的懵懂,快乐,梦想……这些真实的经历使你有许多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感。
请以“ 走过 ”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
①把题目补充完整;
②文体不限;
③有真情实感,不得套写抄袭;
④用现行规范的汉语言文字表达;
⑤不少于600字(写成诗歌应不少于30行);
⑥文章中不要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和人名。
7.其他- (共1题)
-
【1】题量占比
选择题:(1道)
句子默写:(1道)
诗歌鉴赏:(1道)
现代文阅读:(1道)
名著阅读:(1道)
作文:(1道)
其他:(1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2
5星难题:0
6星难题:3
7星难题:0
8星难题:2
9星难题: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