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届辽宁营口市2016届九年级中考模拟考试一语文试卷(带解析)

适用年级:初三
试卷号:9354

试卷类型:中考模拟
试卷考试时间:2016/7/6

1.选择题(共4题)

1.
下列加点字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祷(qí) 骨(suí)    虚(xuán) 手无策(shù)
B.阻(sè) 沱(páng)   静(mì) 不置辩(xiè)
C.倒(tān) 隐(nì) 归(xǐng)     而不舍(qiè)
D.锢(jìn) 长(rán)    解(pāo) 玲珑透(tī)
2.
填在下列空白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1)他们的岗位或许并不显贵,但他们的精神弥足珍贵;他们的工作或许并不  ,但他们的品质足以  .他们身上展现的爱岗敬业、争创一流,艰苦奋斗、勇于创新,淡泊名利、甘于奉献的劳模精神,生动地诠释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2)图书馆是精神的寄托,是不可取的所在。   电子阅读量大大增加,  有成为主流的趋势,  不可否认的是,网络内容良莠不齐、泥沙俱下,网上阅读门槛较低,对一些缺乏甄别力的青少年来说,难以形成正确的阅读导向。
A.(1)惊天动地 感天动地 (2)即使  甚至  所以
B.(1)感天动地 惊天动地 (2)尽管  而且  所以
C.(1)感天动地 惊天动地 (2)即使  而且  但
D.(1)惊天动地 感天动地 (2)尽管  甚至  但
3.
下列句子中加横线成语运用正确的一项是( )
A.中华民族的历史悠久绵长,就像长江、黄河,历经千年风雨,滔滔不绝
B.我们不能对他人妄自菲薄,否则没有人愿意和我们做朋友。
C.舞台上,成龙一连串的表演,简直是精彩绝伦,让人眼花缭乱
D.在一百米决赛中,李明首当其冲,跑在队伍的最前面。
4.
对语法分析不正确的一项( )
A.“新荷才露田田叶,垂柳始曳丝丝烟”。这句诗运用的修辞手法是对偶。
B.“他由于肯努力,因此进步很快。”一句是转折关系。
C.“为了培养学生生活技能,举办了一场别开生面的技能大赛。”句子有语病,修改办法是:在“举办”前加 “学校”。
D.“聪明伶俐”“开飞机”“印象不错”“美丽的花"四个短语结构各不相同。

2.句子默写(共1题)

5.
文言诗文填空。
(1)   ,东风无力百花残。(李商隐《无题》)
(2) ,雉从梁上飞。(《十五从军行 》
(3)几处早莺争暖树,  。(白居易《钱塘湖出行》)
(4)醉翁之意不在酒,     。(欧阳修《醉翁亭记》
(5) ,霜重鼓寒声不起。(李贺《雁门太守行》)
(6) ,烟波江上使人愁。(崔颢《黄鹤楼》)
(7)《次北固山下》中描述自然的时序交替中蕴含哲理的句子是
(8)《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中“此事古难全”中“此事”指的是     
(9)《《饮酒》中表现诗人与自然的会意和亲近,是千古传诵的名句的诗句是  

3.现代文阅读(共1题)

6.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故乡的炊烟

①许多年前,在我故乡的每一座瓦房或草房的后边,都有一根矗立的烟囱。早晨、午间、傍晚,每一根烟囱里都会飘出袅袅的炊烟,缓缓地向天空飘荡,村庄里到处都弥漫着柴草燃烧后的那种淡淡的、糊糊的气息。如果你站在山坡上,把目光凝聚在村庄,你就会看到几十根、上百根烟囱里冒出的青烟是多么的壮观。这样的景象,比任何一幅山水风景画都优美十倍,让你无法忘却,伴着你生生世世,永远留在你的记忆深处。

②在我的印象中,最美的炊烟是清晨的炊烟。清晨的炊烟,淡淡的、蓝蓝的,在村庄的房舍、绿树上弥漫,很容易让人想起清晨山野树林里飘动的雾霭。偶尔有微风吹来,弥漫在村庄的炊烟便向蔚蓝的天空飘去,村庄便脱去轻纱般的睡衣,裸露出乡村初醒的清新与美丽。这样的早晨,让人感到神清气爽,无比愉悦。

③傍晚的炊烟,在我看来,它是一种无声的召唤。炊烟飘起时,其实是在告诉田间劳作的家人该回家了。在我童年的记忆里,我一直无法弄清楚的是,没有手表的父亲为什么总是那么准时地回到家中。我常常看到母亲将饭烧好放到桌上的时候,就会看到父亲吆喝着牛走进院内。那时我就觉得父亲简直就是一只时钟,总是那么准时准点。后来我才知道,父亲之所以那么准时地回家,是因炊烟:只要父亲看见炊烟升起,就可以根据回家的路程而断定何时收工。

④对于故乡炊烟刻骨铭心的怀念,更多地是缘于母亲。因此,一想起炊烟,我就会想起母亲,想起母亲博大无私的爱。记忆里,炊烟是与烤红薯、烤玉米、烤土豆,甚至是与烤鱼、烤螃蟹联系在一起的。小时候我们家穷,没有富足人家的糖块、饼干之类的零食,因此,母亲常根据季节的变化为我们烤红薯、玉米、土豆之类的东西,有时候甚至下河捉鱼、捉螃蟹来满足我们兄妹的馋嘴。母亲为我们烤东西的时候总是小心谨慎,翻来覆去地慢慢烤,生怕稍不留心将东西烤煳、烤黑。我清晰地记得母亲烤的红薯、玉米是那样的焦香可口,如今想来,依然满口生香。

⑤可如今,母亲已是七十多岁的人了,而且疾病缠身。记得前年我回家,正好赶上玉米成熟的时节,母亲对我说:“你小时候最喜欢吃烤玉米了,我给你烤两穗吧!’’那天,母亲把多年不用的土灶又烧了起来,母亲在土灶里小心地烤着玉米。玉米烤熟的时候,母亲长叹一声:“人老了,手脚不麻利,烤煳了。”吃着母亲烤的玉米,泪水在我的眼眶里打转。我知道:这烤玉米分明是母亲一颗拳拳的慈母之心啊!

⑥我不知道故乡的炊烟在其他人心中是一个什么概念,但对我来说,故乡的炊烟是连接我生命的血脉。如今,生活越来越好,大鱼大肉不断,可我总觉得电饭锅、高压锅里做出的饭菜和炖出的肉没有乡下的土灶铁锅里做出的饭菜有味。原因在于,我是在故乡的炊烟下长大的,对故乡土灶里烧出的饭菜有一种与生俱来的怀念,大概就是这种怀念冲淡了现在饭菜的滋味吧!

⑦如今,在我的故乡,你很难看到村庄里飘起的炊烟,因为故乡的瓦房和草房越来越少了,土灶和烟囱也基本上成了绝迹的候鸟。偶尔飘起的一缕炊烟,似乎在告诉我们,这将是乡村最后的风景。昔日那几十根、上百根烟囱飘出袅袅炊烟的景象只有永远珍藏在我们的记忆深处。

⑧当炊烟渐渐从乡村里消失的时候,当我对故乡的炊烟充满怀念的时候,昔日贫穷落后的乡村已离我们越来越远了,乡村城镇化的步伐将越来越大。也许,这就是人类社会向文明发展的必然趋势吧!尽管如此,我依然是那样强烈地思念故乡的炊烟,因为故乡的炊烟曾经是我慈祥的母亲为我放飞的。

(选自《散文选刊》,有改动)

【小题1】文章第①段说故乡的炊烟“让你无法忘却,伴着你生生世世……”,请联系全文,说说为什么故乡的炊烟让人无法忘却。
【小题2】赏析第②段巾“偶尔有微风吹来,弥漫在村庄的炊烟便向蔚蓝的天空飘去,村庄便脱去轻纱般的睡衣,裸露出乡村初醒的清新与美丽”的表达效果。
__
【小题3】文章第①段对许多年前故乡的炊烟景象进行描写有什么作用?
【小题4】文章第④段和第⑤段写母亲为“我”烤玉米的情节,有什么用意?
【小题5】结合全文,理解“偶尔飘起的一缕炊烟,似乎在告诉我们,这将是乡村最后的风景”的含义。
【小题6】联系全文,请说说作者对乡村炊烟渐渐消失的看法。

4.名著阅读(共1题)

7.
名著阅读填
【小题1】请根据下面提供的“关键”信息,填写对应的内容。关键词:祥子善良
情节提示:
【小题2】“你难道认为,我会留下来甘愿做一个对你来说无足轻重的人?你以为我是一架机器?------一架没有感情的机器?能够容忍别人把一口面包从我的嘴里抢走,把一滴生命之水从我被子里泼掉?就因为我穷、低微、不美。我就没有心,没有灵魂?”选段出自英国作家 的小说

5.语言表达(共1题)

8.
请结合语境再仿写一句话,使之构成一个语意相关的排比句。
无助,不怕,只要重燃希望就好;寂寞,不怕,只要调整心态就好;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作文(共1题)

9.
请从下面两题中任选一题按要求作文。
(一)题目:请以“我拥有 ”为题写一篇文章。
(提示:横线上可填 “健康”、“快乐”、“诚信”、“自信”、……)
(二)在人生旅途上,无数个明天在等待着我们。对自己、对亲人、对朋友、对家乡、对祖国,乃至对生存环境,我们都有无尽的期待与畅想,或许是困惑与担忧。
请以“明天”为话题,写一篇作文。
要求:若选(一):请先把题目补充完整,然后作文。
若选(二):请自拟文题,然后作文。
①内容具体,中心明确,有真情实感,恰当地运用多种表达方式。
②文体不限(诗歌除外),字数不少于600字。
③书写规范,卷面整洁。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选择题:(4道)

    句子默写:(1道)

    现代文阅读:(1道)

    名著阅读:(1道)

    语言表达:(1道)

    作文:(1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1

    5星难题:0

    6星难题:6

    7星难题:0

    8星难题:1

    9星难题: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