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单选题- (共8题)
1.
甲、乙两车某时刻由同一地点沿同一方向开始做直线运动,若以该时刻作为计时起点,得到两车的x–t图象如图所示,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t1时刻甲车从后面追上乙车 |
B.t1时刻两车相距最远 |
C.t1时刻两车的速度刚好相等 |
D.0到t1时间内,乙车的平均速度等于甲车的平均速度 |
2.
在“车让人”交通安全活动中,交警部门要求汽车在斑马线前停车让人。以8 m/s匀速行驶的汽车,当车头离斑马线8 m时司机看到斑马线上有行人通过,已知该车刹车时最大加速度为5 m/s2,驾驶员反应时间为0.2 s。若驾驶员看到斑马线上有行人时立即紧急刹车,则


A.汽车能保证车让人 |
B.从开始发现情况到车停下来汽车通过的距离是6.4 m |
C.从开始发现情况到车停下来汽车运动的时间是1.6 s |
D.在驾驶员反应时间内汽车通过的距离是1 m |
3.
如图所示为一俯视图。其中甲只能在圆心为O的圆形路径a上移动,乙只能在沿半径方向的路径b上前后移动。路径a的圆心O处有一个轻小物体B,三条橡皮轻绳拴着B,其中一条的一端固定在墙壁上的A点,其他两条的一端分别在甲、乙手中。现甲开始沿路径a逆时针缓慢移动,同时乙在路径b上配合移动,以使B能位于O点处。已知甲乙二人都用水平力拉动橡皮绳,且甲在移动中发现只有两个位置处能使B处于O点。则与之相应的两次乙的位置中,离圆心O更近的是


A.第一次 |
B.第二次 |
C.两次一样近 |
D.条件不足,无法判断 |
4.
“蹦极”是一项体育运动。某人(视为质点)身系弹性绳自高空P点自由下落,如图所示。图中a点是弹性绳的原长位置,c是人所到达的最低点,b是人静止悬吊着时的平衡位置,人在从P点落下到最低点c的过程中


A.在ab段,人处于失重状态 |
B.在a点人的速度最大 |
C.在bc段,人处于失重状态 |
D.在c点,人的速度为零,加速度也为零 |
6.
如图所示,长为L的轻杆,一端固定有一个质量为m的可视为质点的小球,另一端固定在水平转轴O上,杆随转轴O在竖直平面内匀速转动,角速度为ω,某时刻杆对球的作用力为F,方向恰好与杆垂直,此时杆与水平面的夹角为θ。则下列关系正确的是


A.tanθ=g/(ω2L) | B.sinθ=ω2L/g | C.θ=0 | D.F=mg/cosθ |
7.
一个内壁光滑的圆锥形筒的轴线垂直于水平面,圆锥筒固定,有质量相同的小球A和B,沿着筒的内壁在水平面内做匀速圆周运动,如图所示,A的运动半径较大,则


A.A球的线速度必大于B球的线速度 |
B.A球的角速度必大于B球的角速度 |
C.A球的运动频率必大于B球的运动频率 |
D.A球对筒壁的压力必大于B球对筒壁的压力 |
8.
如图所示,ACB是一个半径为R的半圆柱面的横截面,直径AB水平,C为截面上的最低点,AC间有一斜面,从A点以大小不同的初速度v1、v2沿AB方向水平抛出两个小球,a和b,分别落在斜面AC和圆弧面CB上,不计空气阻力,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初速度v1可能大于v2 |
B.a球的飞行时间可能比b球长 |
C.若v2大小合适,可使b球垂直撞击到圆弧面CB上 |
D.a球接触斜面前的瞬间,速度与水平方向的夹角为45° |
2.多选题- (共4题)
9.
如图所示三个装置,(a)中桌面光滑,(b)、(c)中桌面粗糙程度相同,(c)用大小为F=Mg的力替代重物M进行牵引,桌面上的物体质量为m,悬挂物理质量为M,其余均相同。不计绳和滑轮质量,下列关于三个实验装置的分析中,正确的是


A.装置(a)中绳上张力Ta=0 |
B.装置(a)中物块m的加速度为g |
C.装置(b)、(c)中物块m的加速度不同 |
D.装置(a)中绳上的张力Ta小于装置(b)中绳上的张力Tb |
10.
如图所示,倾斜的传送带与水平地面间的夹角为θ,欲传送的工件m(可视为质点)被无初速地轻放在传送带顶端,已知它与传送带间的动摩擦因数μ<tanθ。则下列分析中正确的是


A.当传送带不转时,工件将沿传送带一直向下匀加速运动 |
B.若传送带顺时针转,工件从顶端到底端的时间与传送带静止时相比将变长 |
C.若传送带逆时针转,则工件可能沿传送带一直向下匀加速运动 |
D.若传送带逆时针转,则工件可能沿传送带先向下做匀加速直线运动,然后又做匀减速直线运动 |
11.
关于曲线运动的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曲线运动一定是变速运动 |
B.做曲线运动的物体所受合力一定是恒力 |
C.曲线运动可能是匀变速运动 |
D.做曲线运动物体的速度大小和加速度大小都可能保持不变 |
12.
“天舟一号”货运飞船于2017年4月20日在文昌航天发射中心成功发射升空,它与“天宫二号”空间实验室对接前,在距离地面约380km的圆轨道上飞行。已知地球同步卫星距地面的高度约为36000km。关于“天舟一号”,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线速度小于地球同步卫星的线速度 |
B.线速度小于第一宇宙速度 |
C.向心加速度小于地球同步卫星加速度 |
D.周期小于地球自转周期 |
3.解答题- (共3题)
13.
某游乐园的大型 “跳楼机”游戏,以惊险刺激深受年轻人的欢迎。某次游戏中,质量m=50kg的小明同学坐在载人平台上,并系好安全带、锁好安全杆。游戏的过程简化为巨型升降机将平台拉升100m高度,然后由静止开始下落,在忽略空气和台架对平台阻力的情况下,该运动可近似看作自由落体运动。下落h1="80" m时,制动系统启动,使平台均匀减速,再下落h2=20m时刚好停止运动。取g=10m/s2,求:

(1)下落的过程中小明运动速度的最大值vm;
(2)当平台落到离地面15m高的位置时,小明对跳楼机作用力F的大小;
(3)在全部下落过程中,跳楼机对小明做的功W。

(1)下落的过程中小明运动速度的最大值vm;
(2)当平台落到离地面15m高的位置时,小明对跳楼机作用力F的大小;
(3)在全部下落过程中,跳楼机对小明做的功W。
14.
如图所示,从A点以v0=4m/s的水平速度抛出一质量m=1kg的小物块(可视为质点),当物块运动至B点时,恰好沿切线方向进入光滑圆弧轨道BC,经圆弧轨道后滑上与C点等高、静止在粗糙水平面的长木板上,滑上长木板时速度大小为6m/s。圆弧轨道C端切线水平,已知长木板的质量M=2kg,物块与长木板之间的动摩擦因数μ1=0.5,长木板与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μ2=0.1,圆弧轨道半径R=0.75m,OB与竖直方向OC间的夹角θ=37°,(g=10m/s2,sin37°=0.6,cos37°=0.8)求:

(1)小物块运动至B点时的速度大小和方向;
(2)小物块滑动至C点时对圆弧轨道C点的压力;
(3)长木板至少为多长,才能保证小物块不滑出长木板。

(1)小物块运动至B点时的速度大小和方向;
(2)小物块滑动至C点时对圆弧轨道C点的压力;
(3)长木板至少为多长,才能保证小物块不滑出长木板。
15.
2018年是中国航天里程碑式的高速发展年,是属于中国航天的“超级2018”。例如,我国将进行北斗组网卫星的高密度发射,全年发射18颗北斗三号卫星,为“一带一路”沿线及周边国家提供服务。北斗三号卫星导航系统由静止轨道卫星(同步卫星)、中轨道卫星和倾斜同步卫星组成。图为其中一颗静止轨道卫星绕地球飞行的示意图。已知该卫星做匀速圆周运动的周期为T,地球质量为M、半径为R,引力常量为G。

(1)求静止轨道卫星的角速度ω;
(2)求静止轨道卫星距离地面的高度h1;
(3)北斗系统中的倾斜同步卫星,其运转轨道面与地球赤道面有一定夹角,它的周期也是T,距离地面的高度为h2。视地球为质量分布均匀的正球体,请比较h1和h2的大小,并说出你的理由。

(1)求静止轨道卫星的角速度ω;
(2)求静止轨道卫星距离地面的高度h1;
(3)北斗系统中的倾斜同步卫星,其运转轨道面与地球赤道面有一定夹角,它的周期也是T,距离地面的高度为h2。视地球为质量分布均匀的正球体,请比较h1和h2的大小,并说出你的理由。
4.实验题- (共2题)
16.
如图1所示,为“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实验装置,该装置依靠电子信息系统获得了小车加速度a的信息,由计算机绘制出a与钩码重力的关系图
钩码的质量为m,小车和钩码的质量为M,重力加速度为g.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
A.每次在小车上加减钩码时,应重新平衡摩擦力
B.
实验时若用打点计时器应先释放小车后接通电源
C.本实验m应远小于M
D.在用图象探究加速度与质量关系时,应作
图象
实验时,某同学由于疏忽,遗漏了平衡摩擦力这一步骤,他作出的
图可能是图2中______
选填“甲”、“乙”、“丙”
图线
此图线的AB段明显偏离直线,造成此误差的主要原因是______
A.小车与轨道之间存在摩擦 B.
导轨保持了水平状态
C.钩码的总质量太大 D.所用小车的质量太大
实验时,某同学遗漏了平衡摩擦力这一步骤,其它操作均正确,若轨道水平,他测量得到的图象如图
设图中纵轴上的截距为
,则小车与木板间的动摩擦因数
______.



A.每次在小车上加减钩码时,应重新平衡摩擦力
B.

C.本实验m应远小于M
D.在用图象探究加速度与质量关系时,应作






A.小车与轨道之间存在摩擦 B.

C.钩码的总质量太大 D.所用小车的质量太大




17.
图甲是“研究平抛物体的运动”的实验装置图。

(1)实验前应对实验装置反复调节,直到斜槽末端切线________。每次让小球从同一位置由静止释放,是为了每次平抛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图乙是正确实验取得的数据,其中O为抛出点,则此小球做平抛运动的初速度为________m/s。(g=9.8m/s2,结果保留两位有效数字)
(3)在另一次实验中将白纸换成方格纸,每个格的边长L=1.25cm,通过实验,记录了小球在运动途中的三个位置,如图丙所示,则该小球做平抛运动的初速度为________m/s;B点的竖直分速度为_______m/s;B点的实际速度为_______m/s。(g=10m/s2,结果均保留两位有效数字)

(1)实验前应对实验装置反复调节,直到斜槽末端切线________。每次让小球从同一位置由静止释放,是为了每次平抛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图乙是正确实验取得的数据,其中O为抛出点,则此小球做平抛运动的初速度为________m/s。(g=9.8m/s2,结果保留两位有效数字)
(3)在另一次实验中将白纸换成方格纸,每个格的边长L=1.25cm,通过实验,记录了小球在运动途中的三个位置,如图丙所示,则该小球做平抛运动的初速度为________m/s;B点的竖直分速度为_______m/s;B点的实际速度为_______m/s。(g=10m/s2,结果均保留两位有效数字)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单选题:(8道)
多选题:(4道)
解答题:(3道)
实验题:(2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1
5星难题:0
6星难题:14
7星难题:0
8星难题:1
9星难题: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