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襄阳市2018-2019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物理试题

适用年级:高一
试卷号:93337

试卷类型:期末
试卷考试时间:2019/8/1

1.单选题(共8题)

1.
下列式子属于比值定义物理量的是
A.t=B.a=C.C=D.
2.
甲、乙两物体零时刻开始从同一地点向同一方向做直线运动,其图象如图所示,则在0~t1时间内
A.如为位移-时间图象,则甲的速度总比乙大
B.如为位移-时间图象,甲经过的位移比乙大
C.如为速度-时间图象,甲经过的位移比乙大
D.如为速度-时间图象,甲、乙均做匀加速运动
3.
用小锤击打弹性金属片后,一小球做平抛运动,同时另一小球做自由落体运动。两球运动的频闪照片如图所示,最上面与最下面小球位置间的实际竖直距离为1 m,照片中反映的实际情况是
A.自由下落小球相邻位置间的位移相等
B.平抛运动小球相邻位置间的位移相等
C.自由下落小球相邻位置间的距离一定大于0.1 m
D.平抛运动小球相邻位置间的水平距离一定大于0.1 m
4.
我国自行研制的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由5颗静止轨道卫星(地球同步轨道)和30颗非静止轨道卫星组成,预计在2020年左右覆盖全球,其具有GPS系统没有的通信和目标定位功能。GPS是美国建设的由24颗卫星组成的系统,它位于距地表20200km的上空,运行周期为12h,下列关于北斗系统中的静止轨道卫星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五颗静止轨道卫星的质量一定是相同的
B.它们运行的线速度一定小于第一宇宙速度
C.为避免与其他卫星相撞,应使它们运行在不同的轨道上
D.它们的轨道半径是GPS卫星的2倍
5.
在圆轨道上运行的国际空间站里,一宇航员A站在空间站地板上固定的台秤B上,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宇航员A不受地球引力作用
B.台秤B示数大小等于宇航员此时所受地球引力
C.宇航员A所受地球引力小于他在地面上所受引力
D.若宇航员A将手中一小球无初速释放,该小球将落到空间站地板上
6.
如图所示,两极板与电面相通接,电子从负极板边沿垂直电场方向射入匀强电场,且恰好从正极板边沿飞出,现在使电子入射速度变为原来,而电子仍从原位置射入,且仍从正极边沿飞出,则两极板的间距应变为原来的
A.4倍B.2倍C.D.
7.
取一个铜质小球置于圆形玻璃器中心,将麻油和头发碎屑置于玻璃器皿内拌匀,用起电机使铜球带电时,铜球周围的头发碎屑会呈现如图所示的发散状图样,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发散状的黑线是电场线
B.黑线密集处电场强度较大
C.沿着黑线发散方向上电势逐渐降低
D.若释放一带电质点,其运动轨迹一定与黑线重合
8.
如图所示,实线为电场线,虚线AB为带电质点仅在电场力作用下的运动轨迹,则运动过程中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带电质点可能带负电
B.带电质点一定由A运动至B
C.带电质点在A点动能大于在B点动能
D.带电质点在A点电势能大于在B点电势能

2.多选题(共3题)

9.
如图甲所示,传送带以恒定速率逆时针运动,皮带始终是紧的,将m=1kg的面粉袋放在传送带上的A处,经过1.2s到达传送带的B端,用速度传感器测得面粉袋与送带的速度v随时间t变化图象如图乙所示,已知重力加速度g取10m/s2,由v-t图线可知
A.A、B两点的距离为3.2m
B.粉袋与传送带的动摩擦因数为0.5
C.面粉袋从A运动到B这程中,传送带上面粉痕迹长为1.2m
D.面粉袋从A运动到B过程中,其与传送带摩擦产生的热量为4.8J
10.
如图所示,轻质弹簧左端固定,右端与质量为m的重物相连,重物套在固定的粗糙竖直杆上。开始时重物处于A处,此时弹簧水平且处于原长。现将重物从A处由静止开始释放,重物下落过程中经过B处时速度最大,到达C处时速度为零,已知AC的高度差为h。现若在C处给重物一竖直向上的初速度v,则圆环恰好能回到A处。已知弹簧始终在弹性限度内,重物与杆之间动摩擦因数恒定,重力加速度为g,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重物下滑到B处时,加速度为零
B.重物在下滑过程中所受摩擦力先增大后减小
C.重物从AC的过程中弹簧的弹性势能增加了
D.重物与弹簧组成的系统在下滑过程中机械能损失大于上升过程中机械能的损失
11.
ABC为电场中电场线上的三个点,一带电小球从A点由静止释放,并开始计时,先后沿直线经过B、C两点,其运动过程中的v-t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电场方向由A指向C
B.A、B、C三点中B点场强最大
C.小球由BC过程中平均速度等于5.5m/s
D.B、C两点间电势差大小|UBC|大于A、B两点间电势差大小|UAB|

3.解答题(共4题)

12.
质量均为m的两个木块PQ叠放在水平地面上,P、Q接触面的倾角为θ。如图所示,现在Q上加一水平推力F,使P、Q保持相对静止一起向左做匀加速直线运动,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PQ之间可能光滑
B.P木块所受合力方向水平向左
C.Q与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μ=
D.若突然撒去F后,P、Q一定保持相对静止
13.
1966年曾在地球的上空完成了以牛顿第二定律为基础的测定质量的实验,实验时,用双子星号字宙飞船m1去接触正在轨道上运行的火箭组m2(后者的发动机已熄火).接触以后,开动双子星号飞船的推进器,使飞船和火箭组共同加速(如图),推进器的平均作用力F等于895N,推进器开动时间为7s.测出飞船和火箭组的速度变化是0.91m/s.已知双子星号宇宙飞船的质量m1=3400kg,求:
 
(1)火箭组的质量m是多大?
(2)已知火箭组的实际质量为3660kg,求该次测量的相对误差,已知相对误差=×100%
14.
某起重机铭牌标记其额定输出功率为42kW,现用其提升货物,已知g=10m/s2
(1)试通过计算说明其能否在6s内将m=500kg的货物由静止匀加速提升18m高?
(2)该起重机最多能将多重的货物以8m/s速度向上运输提升?
15.
如图所示,竖直放置的半圆形光滑绝缘轨道半径为R,圆心为O.下端与绝缘水平轨道在B点平滑连接,一质量为m带正电的物块(可视为质点),置于水平轨道上的A点。已如AB两点间的距离为L,物块与水平轨道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重力加速度为g
 
(1)若物块能到达的最高点是半圆形轨道上与圆心O等高的C点,则物块在A点水平向左运动的初速度应为多大?
(2)若在整个空同加上水平向左的匀强电场,场强大小为E= (q为物块的带电量),现将物块从A点由静止释放,且运动过程中始终不脱离轨道,求物块第2次经过B点时的速度大小。
(3)在(2)的情景下,求物块第2n(n=1,2、3……)次经过B点时的速度大小。

4.实验题(共2题)

16.
一组同学研究“运动物体所受空气阻力与其运动速度关系”,他们利用一些“小纸杯”作为研究对象,用频闪照相机等仪器测量“小纸杯”在空中竖直下落距离、速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过程如下:
A.如图甲所示,同学们首先测量单只“小纸杯”在空中下落过程中不同时间的下落距离,将数据填入下表中。
B.在相同的实验条件下,将不同数量的“小纸杯”叠放在一起从空中下落,分别测出它们的v一t图线,如图乙中图线1、2、3、4所示。
C.同学们对实验数据进行分析、归纳后,得出阻力大小与速度平方成正比的关系,即。其中k为常数。回答下列问题:
(1)图乙中各条图线具有共同特点:“小纸杯”先做加速度大小______的加速运动(选填“不变”、“增大”或“减小”),最后达到匀速运动。
(2)根据表格和图乙中的信息可知表中X处的理论值为____m。
(3)根据上述实验结论,可知4个“小纸杯”叠在一起下落时,其最终的下落速率为____m/s。
17.
用图示装置来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实验前首先用游标卡尺测量出小球的直径为d,然后调整光电门位置使小球下落过程中球心通过光电门中的激光束,实验时通过断开电磁铁开关使小球从A点下落,经过光电门B,记录挡光时间△t,测出小球在AB间下落的距离h.接着竖直平移光电门B,重复上述步骤,测得多组h及相应的△t,已知当地重力加速度为g

(1)小球通过光电门速度的表达式为v=___________。
(2)小辉根据测量数据描绘出-h图象,能否仅依据图象是过原点的直线就得出机械能守恒的结论?___________(填写“能”或“不能”),理由是___________。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单选题:(8道)

    多选题:(3道)

    解答题:(4道)

    实验题:(2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1

    5星难题:0

    6星难题:11

    7星难题:0

    8星难题:5

    9星难题: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