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届辽宁丹东市七中九年级第二次模拟语文试卷(带解析)

适用年级:初三
试卷号:9233

试卷类型:中考模拟
试卷考试时间:2016/8/19

1.选择题(共10题)

1.
选出下列加横线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
A.官(páo)公( xiāng )智 (ruì )顶礼拜( mó)
B.据( jié)弱(chán)峰(lán)吹毛求(Cī )
C.纱(léng)怒(Chēn )执( nìu )气势汹汹(xiōng )
D.言(zèn)璀(càn)取(móu)引受戮( jǐng )
2.
选出下列各句中加横线成语运用有误的一项。
A.人一辈子都在高潮---低潮中沉浮,唯有庸碌的人,生活才如死水一般;或者要有极高的修养,方能廓然无累,真正的解脱。
B.清晨,老师在学生的耳边发出海誓山盟,于是师生紧紧搂抱;傍晚,学生把爱恋祷词歌吟。
C.孔夫子门前早已冷落,小城的文庙十有八九坍塌破败,只剩下断壁残垣,埋没于蓬蒿荆棘之中。
D.如果看一张地图,并假定把非洲和南美洲拼合在一起,你就会看到它们拼合的天衣无缝
3.
选出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
A.交管部门首次在长安街上使用交通疏导流动提示牌,以缓解“两会”期间会务交通对社会交通造成的压力.
B.由于一至四号“神舟”无人飞船的成功返回,使中国加入了航天开发大国的行列,这也是中国国防力量日渐强大的标志.
C.高速磁悬浮列车运行时与轨道完全不接触.它没有轮子和传动机构,列车的悬浮、导向、驱动和制动都靠的是利用电磁力来实现的.
D.据资料记载,生长在野外的长尾鸡的尾羽,每年能增长一米左右,而长尾鸡的寿命能活八至十年,所以最长的尾羽能够超过七米.
4.
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有错误的一项
A.一生,总是在不停地尝试,尝试拥有,尝试放弃;人的一生,又始终在不断地追求,追求自由,追求幸福。
B.确切的说“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八个字,事情成败的关键就是能不能发现人才,能不能使用人才?
C.闲聊之中,我忍不住问:为什么要回到这让她伤心流泪的地方?她摇摇头,无奈地笑了。
D“楞着干嘛?”妈妈大声地训斥我,“不快去把房间收拾收拾,等会儿老师来了,看你怎么办……”
5.
选出下列排序正确的一项。
①语文教学乃至于其他课程的教学,不是想交付一样东西那样便当,我交给你了,你收到了,东西就在你手里
②主要的不是把现成的知识交给学生。
③在这个问题上,叶圣陶先生有一句精辟的话,现在已经众口传诵,那就是:“教是为了不教。”
④叶圣陶的看法是,“各种学科的教学是一样的,无非是教师帮助学生学习的一串过程”
而是把学习的方法教给学生,学生就可以受用一辈子。
⑤这就触及教育学的一个根本问题,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到底起什么作用。
⑥换句话说,教学,教学,就是“教”学生“学”。
A.⑤③⑥①④②
B.⑤②⑥③①④
C.②⑤③⑥①④
D.②⑥⑤③①④
6.
下列句子用语得体的一项是( )
A.班长带同学们参观了新建的汽车站后,对站长说:“真不好意思,我们的光临给您带来了不少的麻烦!”
B.我相信你读了我的文章后,一定会受益匪浅。
C.晚上十二点,宿舍里还有几个开灯看书的同学,黄兰不满地说:“大学生们,谁看坏了眼睛,请到我处拿眼药水。”
D.老师叫同学们互改作文,张扬对李明抄袭的作文写下一句评语:似曾相识燕归来。
7.

读图4,回答下列各题。

8.
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
A.春节是指汉字文化圈传统上的农历新年,俗称“年节”,传统名称为新年、大年、新岁,但口头上又称度岁、庆新岁、过年,是中华民族最隆重的传统佳节。春节起源于殷商时期年头岁尾的祭神祭祖活动,是中国最盛大、最热闹、最重要的一个古老传统节日。
B.农历五月初五是端午节。两千多年来,端午节一直是一个多民族的全民健身、防疫祛病、避瘟驱毒、祈求健康的民俗佳节。端午节又名端阳节、重午节,据传是中国古代伟大诗人、世界四大文化名人之一的屈原投汩罗江殉国的日子。
C.春分之后是雨水,雨水之后是惊蛰,惊蛰之后是立春,立春之后是清明。
D.襁褓指不满周岁称,豆蔻年华指十三四岁少女,耄耋指八十九十老人,期颐指百岁老人。
9.
选出下列表述有误的一项。
A.李白,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又号“谪仙人”。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与杜甫并称为“李杜”,而 “小李杜”指唐代诗人李商隐和杜牧.。
B.辛弃疾,字幼安,号稼轩,中国南宋豪放派词人,人称词中之龙,与苏轼合称“苏辛”,与李清照并称“济南二安”。《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是辛弃疾的作品之一。
C.“铭”是古代刻于碑版或器物上用以称功德或申鉴戒的一种文体。这种文体,内容多简短,特别是刻于器物上申鉴戒的铭文,文字短小精悍却构思精巧,一般是用韵的。例如《陋室铭》。
D.《战国策》中国古代的一部历史学名著。它是一部国别体史书分为12策,33卷,共497篇。在我国古典文学史上亦占有重要地位。展示了战国时代的历史特点和社会风貌,是研究战国历史的重要典籍。《邹忌讽齐王纳谏》出自于该书。
10.
选出下列表述有误的一项。
A.随着他的再次到来,丘察姆家的矛盾激化到了极点。老头子听说他又来了,大动肝火,在家里又吵又闹,胡搅蛮缠。
B.外祖父家里,弥漫着人与人之间炽热的仇恨,大人都中了仇恨的毒,连小孩也热烈地参加一份。
C.傅雷说,他给儿子写的信有好几种作用:一、讨论艺术;二、激发青年人的感想;三、训练傅聪的文笔和思想;四、做一面忠实的“镜子”。
D.“简,”我们走上月桂小径,慢慢地朝坍塌的篱笆和七叶树的方向闲荡过去,他说,“小人国在夏天是个可爱的地方,是不是?”“是的,先生。”

2.句子默写(共1题)

11.
古诗文填空。
(1)塞下秋来风景异,     ( 范仲淹《渔家傲》)
(2)沉舟侧畔千帆过,   (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3)策勋十二转,     《木兰诗》
(4)出淤泥而不染, (周敦颐《爱莲说》)

3.现代文阅读(共2题)

12.
(题文)阅读下面语段,回答小题。
大型动物灭绝的后果
(1)地球上曾经出现过很多体形巨大的动物,比如恐龙、猛犸象、大地獭、柱牙象、北美野牛、蓝鲸等,如今它们要么已经灭绝,要么数量大减,濒临灭绝。
(2)最新研究发现,大型动物的灭绝,导致地球营养元素无法再像过去那样广泛而均匀地扩散,其影响至今仍然可见。
(3)最近一次大型动物的集体灭绝,出现在1.2万年之前,至少有120种大型动物在这一时期永远地从地球上消失了。气候变化是这场浩劫的原因之一,但最主要的原因应该是人类的猎杀。
(4)美洲大陆是这次大型动物灭绝的重灾区。一篇发表在《自然-地球科学》杂志上的论文提到,这次大灭绝使南美大陆的磷循环减少了98%,给亚马孙热带雨林带来了严重的生态危机,至今仍然没有缓解。
(5)这项研究是由一些来自牛津大学的生态学家所做的,他们建立了一个数学模型,对南美大陆上的土壤营养元素的扩散进行了量化分析,发现绝大部分营养元素都是被河流带着从安第斯山脉流向亚马孙平原,但河流经过的范围有限,只有两岸的部分地区能受益,大部分缺乏河流的内陆地区,只能依靠动物的活动来获得所需的营养元素。昆虫和鸟类等小型动物虽然可以做这件事,但它们要么承载总量太低,要么活动范围有限,对于营养物质的扩散能力远不及大型动物;后者体形足够大,活动范围也足够广,无论是它们的排泄物还是它们的尸体本身都能为那些河流到不了的地方,提供大量的营养物质。
(6)陆地需要依靠动物来运输营养物质,这个道理很容易理解,但为什么海洋也需要呢?即使有了洋流也还不够吗?答案很直接:还真是不够。营养物质通常比重较大,时间久了就会沉入海底,所以大部分海洋的表面都极度缺乏营养物质,所以才会有“蓝色沙漠”的说法。
(7)2015年10月26日发表在《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刊》上的一篇论文显示,鲸和海豚这类体形较大的海洋动物,同样可以为表层海水提供营养物质,因为它们大都在深海觅食,在浅海排泄。
(8)这篇论文是由一组来自世界各地的科学家共同完成的。研究人员发现,300年前开始商业捕鲸之后,海洋中鲸的数量下降了66%~90%,其中体形最大的蓝鲸在300年前约有35万头,如今只剩下了几千头。鲸和海豚等大型海洋哺乳动物种群密度的减少,导致被从海底运到海面上的磷元素下降了75%,即从过去的每年35万吨下降到了现在的8.75万吨。
(9)那么,家养牲畜能否代替大型野生动物的这个功能呢?答案是:极为有限。因为绝大部分家养动物都是圈养的,活动范围超不出栅栏。
(10)这篇论文的作者们呼吁各国政府重视这一问题,一方面要尽快采取措施恢复大型野生动物的种群数量,另一方面要想办法扩大家养动物的活动范围。这么做不仅可以保护生态环境,而且有助于降低大气中二氧化碳的浓度。原因是地球上很多地方由于缺乏营养物质,植物无法正常生长,照到那里的阳光被白白浪费掉了。
【小题1】(小题1)概括本文的说明内容。
【小题2】(小题2)分析第一段的作用。
【小题3】(小题3)第(7)段加横线词语“大都”能否删掉?为什么?
因为它们大都在深海觅食,在浅海排泄。
【小题4】(小题4)第(6)段划线句子“从300年前开始商业捕鲸之后,海洋中鲸的数量下降了66%~90%,其中体形最大的蓝鲸在300年前约有35万头,如今只剩下了几千头。”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作用是什么?
【小题5】(小题5)概括大型动物灭绝的原因。
【小题6】(小题6)除了文中提出的解决方法,你还有什么措施能解决大型动物生存的问题?
13.
阅读下面语段,回答小题。
人生最大的捷径,是用时间和生命阅读一流的书
文/王强
(1)北大出了许多企业家,这让我非常自豪。俞敏洪创办了新东方,成了伟大的企业家;中文系的愤怒诗人黄怒波成为中坤集团创始人,在冰岛购置土地;北大中文系的龚海燕,虽长相非常平和,却充满着激情,创办了世纪情缘。北大为什么会产生企业家?我想,这是因为北大给予了我们一样东西,就是怎样塑造生命的东西,使得我们对知识的渴望超过一切。
(2)我有一个座右铭叫“读书只读一流的书”。我觉得读书一定要读一流的书,做人一定要做一流的人。真正值得我智力投入、值得我尊重、花费我精力的大概就是这两大类。我认为我人生最大的捷径就是,用时间和生命阅读和拥抱了世上一流的书。
(3)正是读经典,读那些能够改变我们生命轨迹的书籍,成为北大人离开校门后不管走到哪个领域,都能比别人走得稍微远一点的保证。因为那些书不是字,是生命,而这些生命对读者的生命来说,是一种引领。
(4)现在我们生活在信息的海洋里,也算人生有幸,但是要接受的信息太多了。那么什么样的书该读呢?我读书的选择是这样的:畅销书坚决不读,不是我看不起畅销书,而是我知道生命有限,只能读人类历史上大浪淘沙的作品。
(5)我所读的作品的创作年代越来越早,因为我觉得越是早期的人,他们写下的文字越是生命的写照。
(6)读一流的书就要衡量这个作家进入书前的状态是什么。他是为满足市场的需要而写,还是倾其鲜血、生命和经历而写。如果你读的不是真文字,遇到的不是真语言,那么最后见到的也一定是虚幻的世界,不是真实的世界。读书真正对读者产生作用的时候,就是读者和真正的生命融汇在一起的时候。千百年来,没有被淘汰的著作是人类一代又一代人选择的结果,而不是现在市场的选择,更不是广告词的选择,这是非常关键的。
(7)为什么读经典能改变我们的生命呢?文学的功能是什么?在我看来,文学的功能就是:真正有力量的文字,一定能够对我们的审美进行奇异的再造,在我们对“真善美”的追求上有奇异的启示,有充电的感觉。所以那些人类最高的价值,真的、善的、美的东西就会融入我们的血液。一旦人的身体里有这三样东西,在现实社会中就不会轻易被世俗的、流行的、暂时的甚至非常糟糕的价值观扭转。
(8)读那些经典的、人类熟悉的甚至很多人因为追求时髦而不屑一读的文字吧。这些文字使我们对生命、审美、真理、语言与世界的关系有了更直接的感觉。
(9)有了用时间和生命阅读和拥抱了世上一流的书的目标之后,我还有一个看法——读书和吃饭一样,不能偏食,要有一个精神的脾胃才能健康。
(10)首先,是不是要读读宗教、神学?我觉得一定要。读神学著作我们才能理解超越人性的东西,才能获得一种上帝般的眼界,才能达到一种超尘脱俗的境界。我时不时会翻出《大藏经》来没有目的地读,还有《圣经》《古兰经》及其他宗教、神学理论著作。
⑾读完神学,我觉得我理解了宇宙的神秘(如果这神秘往往被称为上帝的话)反观宇宙,我更加清醒地意识到了人的渺小,这使我不得不变得谦卑。不要把宗教、神学等同为迷信。
⑿第二,一定要读哲学。哲学从某种意义上说,是寻找人之为人的存在根由的一种诘问。作为一个人,我们不得不问我们自己是从哪里来的,我们要到哪里去。
⒀第三,不能不读历史。历史对人类到目前为止的所有生活场景进行了最接近真实的描述。人的生命有限,如果想领略人类经历的甜酸苦辣、成功和失败、生命和死亡,就只能去读历史。
⒁第四,心理学要读。像弗洛伊德这样的心理学家,他拆解的是人意识的存在,探寻的是一个人的意识和心灵究竟怎样协调运行的,是如何保持人之为人的内在本质的。
⒂人是情感的动物。那些穿透情感层面,展示情感宇宙奇景的一定是好诗。所以为了情感成长的丰富,一定要读诗。在这个世界上只有两种东西是接近上帝的,一种是诗,一种是音乐。
⒃文学不可不读。作家通过语言向人的想象力挑战,这是文学的基本功能。比如村上村树,他的题材和写法奇诡诱人,有人把他视为通俗作家中的摇滚乐手,但我认为他一点都不缺乏深刻性——实际上他是在试图捕捉现代文明里飘浮的现代人的存在本质和表征。我有村上的日文原版,英译本,台湾赖明珠译本和国内的林少华译本。我是村上春树迷。为读懂村上,我发誓开始学习日文这东西。
⒄科学领域的一流读物也要读。我坚信在科学思想和人文思想方面存在着某种意义上平行发展的东西。
⒅人的日常阅读应该融合以上种种,要学会做出一盘有利于精神和心灵健康的“沙拉”。我称这种读书为饮食平衡法读书。这样人的生存才能不偏颇,精神的林木才不会因营养匮乏而枯萎或畸形。当然这是“读书人”的读书,专家学者另当别论。从终极目的上说,读书是建造一个完全属于自己心灵的世界的过程。
⒆人读书越多,越不会被外在的环境所困扰,越不会被寂寞孤独这样可怖的东西所折服。因为书籍逐渐在人的心灵里建造了一个完全独立于外界的力量的王国,这个王国是被心灵完全拥有的,在这个世界里栖居着令人神往的古今中外丰富而伟大的灵魂。
⒇当一个人的心灵完全拥有这样一个王国的时候,他灵魂的承受能力会有多么坚强!因为他完全不需要依靠任何外力来支撑他的生命。
(21)所以我常说:我读,故我在!
(选文有删改)
【小题1】本文的中心论点。
【小题2】第一段划线句的作用。
【小题3】为选文补充一条道理论据。
【小题4】⒃段划线句的论证方法是什么?有何作用?
【小题5】试分析第(9)段在选文结构上的作用。
【小题6】通读选文,结合实际谈谈你在阅读上有何收获。

4.作文(共1题)

14.
按要求作文。
人生就像是一场旅行,我们既可享受春之妩媚、夏之热情,也会经历秋的萧瑟、冬的沉寂。沿途的风景,我们都别错过。一首歌,一本书,一场细雨,一条曲径,一声响亮的喝彩,一回意外的跌倒……每一种经历都充实着我们的人生。
请以“不错过___________”为题目,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请将题目补充完整;
②除诗歌外,文体不限,可以记叙经历、抒发感情、发表见解等;
③字迹工整,书写规范,不少于600字;
④文中请不要出现真实的姓名、校名;
⑤文中不得引用、抄袭本试题卷阅读理解部分的材料。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选择题:(10道)

    句子默写:(1道)

    现代文阅读:(2道)

    作文:(1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1

    5星难题:0

    6星难题:8

    7星难题:0

    8星难题:1

    9星难题: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