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届江苏南京市联合体九年级中考模拟二语文试卷(带解析)

适用年级:初三
试卷号:9230

试卷类型:中考模拟
试卷考试时间:2016/8/19

1.选择题(共3题)

1.
下列各项中字形、字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崎岖沉(miǎn)相形见(chù)
B.嬉戏默(qì)然失色(àn)
C.感概赠(kuì)(jiá)然而止
D.琐屑杂(cáo)叱(chà)风云
2.
对下面两幅书法作品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甲帖为草书作品,笔法劲利,有力透纸背之感,即使细笔也是在飘逸中显出笔力的沉着,像“深嵌”纸中。
B.甲帖竖笔时见精彩,如第三列的“申”字,这一竖飞白直下,由实至虚,渐淡渐无,非很强心劲和笔力是做不到的。
C.乙帖布局和谐自然、收放自如,用笔圆润流畅,充分表现了自然风致。作品中“以”、“之”等字多次出现,但富有变化,无一雷同。
D.乙帖飘逸遒劲,字势纵横,变化无穷,如有神助。充分体现出楷书起伏多变、节奏感强、形态多姿、点画相应等特点。
3.
下列对文学常识和名著内容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A.《繁星》《春水》内容上以歌颂母爱、童真、自然为主,艺术上兼采中国古典诗词和泰戈尔哲理小诗之长。
B.祥子第三次买车,是在婚后用虎妞的钱买的,但为了给虎妞办丧事又把车给卖掉了。这件事给他沉重打击。
C.《水浒》中塑造了一系列具有鲜明个性的艺术典型。比如林冲、鲁智深和李逵三人,都是军官出身,是武艺高强的英雄,但他们的性格各不相同。
D.莎士比亚是英国文学史上最杰出的戏剧家,喜剧《威尼斯商人》、悲剧《哈姆雷特》是他的代表作品。

2.句子默写(共1题)

4.
用诗文原句填空。
(1)知之者不如好之者,    。(《论语·雍也》)
(2)    ,一览众山小。(杜甫《望岳》)
(3)    ,夜半钟声到客船。(张继《枫桥夜泊》)
(4)报君黄金台上意,    。(李贺《雁门太守行》)
(5)    ,柳暗花明又一村。(陆游《游山西村》)
(6)人生自古谁无死,    。(文天祥《过零丁洋》)
(7)而现在/乡愁是    /我在这头/大陆在那头(余光中《乡愁》)
(8)只有不断地读书,不断地汲取新的知识,思想才能更加活跃,更加敏锐。这个道理在朱熹的《观书有感》中有形象的比喻:“        。”

3.现代文阅读(共1题)

5.

春在行走

①“莫辜负了大好春光。”妻一边拉着我往屋外走,一边说着。

②虽然我更向往构筑内心的春天,因为它比自然的春天要长久,且没有零落萧瑟的时候,但感受春时、沐浴春光也确实是一件爽快的事。

③于是揣上相机,骑上电瓶车,在乡村公路上飞驰。春光就像一幅幅画卷在身旁展开。我在行走,春也在行走。

④走进一片桃林。桃花开得恣意,一串串结在枝身梢头,直而不奇崛,瘦而无疲态,让人想起如柳条倒竖。只不过柳条细叶似刀剪,桃枝带花如带妆,一绿一红,一妖娆,一妩媚,各自扮演着春的角色。有的花别出心裁,竟直接开在粗枝上,孤独成春,也是别有风景。

⑤在桃林中流连,四处张望着大好春色。野雉的“咕咕”声引起了我的注意,我循声移步,竟在草丛中发现了踪迹。我端起相机靠近,再靠近,三米、两米、一米,一张、两张、三张……我小心翼翼,生怕野雉察觉,可还是惊飞一树桃花,留下一窝雉蛋。我默默离去,希望小野雉早点破壳窥春,并在春天里留些歌声。

⑥走出桃林,天高地阔,满目苍翠,一派勃勃生机。妻子坐在石上小憩远眺,我却发现旁边的岩石上的一洞春景。一米见方的岩石中间,竟风化出一个斗大的窟窿,如钵斜放,石底可见,可竟有一株植物就在少得可怜的土中,长出了枝蔓,伸出了“钵”外。

⑦种子也许是飞鸟衔落在这里,也许是风从别处刮来,但落到这个绝境之中,确实是它的不幸。可想而知,它不知历尽了多少孤单和艰辛,在等飞扬的尘土,等雨水,等阳光,等春天,最后等来了这“一蔓绿”,终于成了这块岩石的希望。这让人不能不感叹坚守的意义。

⑧活着不只是生存,活着必须有阳光,有春色。我不由得牵挂起在外打工的亲朋,为了生计,他们背井离乡,每年只有春天到来时才有机会与家人团聚。夏天的燥热,秋天的孤寂,冬天的寒冷,这些也许他们都不放在心上,可对老人照顾不周,对子女教育缺乏,是他们心中深深的痛。我还想起了战争和自然灾害给人类带来的种种痛苦,那些痛苦常常像巨大的冰山覆压在人们身上。可他们还得忍耐,因为他们都在等待春天的到来。

⑨一朵黄花和蒲公英并立,我抓住机会按下快门,因为蒲公英随时会乘风飘去,将春的讯息带往各处。这不,刚摄入镜头,蒲公英就无影无踪了。此时我更加笃信春是会行走的。

⑩人在行走,欣赏着不同春色;春在行走,走过了不同时节。我往春天走去,将一切蓬勃尽收眼底,让春光透进日渐颓靡的心房。春向春深走去,丢下一路零落,却是为了下一个更好的春光。

⑪我不知道春行走的路径有多少条,但有一条是肯定的,那就是从一粒种,到一棵芽、一根茎、一片叶、一丛花,尔后零落成泥,循环往复地坚实地走着,走进炎炎夏日,走进缕缕秋风,走进皑皑冬雪,再走出桎梏,走向阳光,走向自由。

⑫春在行走,终会走出头。

【小题1】“春”行走在不同的景物中,请结合全文内容填空。
春行走在
【小题2】按要求完成练习。
(1)赏析第⑦段中的画线句。
可想而知,它不知历尽了多少孤单和艰辛,在等飞扬的尘土,等雨水,等阳光,等春天,最后等来了这“一蔓绿”,终于成了这块岩石的希望。
(2)写出第⑧段中两个加点的“春天”的不同意思。
【小题3】结合自身经历或课外阅读体验,说说你对文章最后一段的理解。
【小题4】这篇文章蕴含着作者的哪些情感?请简要概括。

4.作文(共1题)

6.
作文。
请以“从未忘记 ”为题写一篇作文,文体不限。
要求:(1)从“那句话”、“那一幕”、“那一天”三个短语中选一个填在横线上,补全题目。(2)不少于600字。(3)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选择题:(3道)

    句子默写:(1道)

    现代文阅读:(1道)

    作文:(1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1

    5星难题:0

    6星难题:3

    7星难题:0

    8星难题:1

    9星难题: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