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单选题- (共8题)
1.
美国航天局“洞察”号无人探测器历时7个月于2018年11月美国东部时间26日14时54分许(北京时间27日3时54分许)在火星成功着陆,执行人类首次探究火星“内心深处”的任务。美国航天局的直播画面显示,“洞察”号于26日14时47分许进入火星大气层,约7分钟完成了进入、下降和着陆,顺利降落在火星艾利希平原。下面有关“洞察”号无人探测器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洞察”号从地球到火星的位移大小就是其运行轨迹的长度 |
B.“26日14时47分许”指的是时间间隔 |
C.研究“洞察”号无人探测器在火星着陆过程的姿态时,不可以将其看成质点 |
D.“洞察”号从地球飞到火星的时间决定于“洞察”号的最大瞬时速度 |
2.
“道路千万条,安全第一条。”《道路交通安全法》第四十七条规定:“机动车行经人行横道,应减速行驶;遇行人正在通过人行横道时,应停车让行。”一辆汽车以5m/s的速度匀速行驶,驾驶员发现前方的斑马线上有行人通过,随即刹车使车做匀减速直线运动至停止。若驾驶员的反应时间为0.5s,汽车在最后2s内的位移为4m,则汽车距斑马线的安全距离至少为( )
A.![]() | B.![]() | C.![]() | D.![]() |
3.
某厂家为了测试新款汽车的性能,将两辆完全相同的汽车并排停在检测场平直跑道上,t=0时刻将两车同时启动,通过车上的速度传感器描绘出了两车的速度随时间的变化规律图线,图象中两阴影部分的面积s2>s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t1时刻甲车的加速度小于乙车的加速度 |
B.t1时刻甲车在前,t2时刻乙车在前 |
C.0-t2时间内两车可能相遇2次 |
D.0-t2时间内甲车的平均速度比乙车大 |
4.
甲、乙两车在同一水平道路上,一前一后相距x=4 m,乙车在前,甲车在后,某时刻两车同时开始运动,两车运动的x-t图象如图所示,则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A.乙车做曲线运动,甲车做直线运动 |
B.甲车先做匀减速运动,后做匀速运动 |
C.两车相遇两次 |
D.乙车的速度不断减小 |
5.
如图所示,山坡上两相邻高压塔A、B之间架有匀质粗铜线,平衡时铜线呈弧形下垂,最低点在C,已知弧线BC的长度是AC的3倍,而左塔B处铜线切线与竖直方向成β=30°角。问右塔A处铜线切线与竖直方向成角α应为( )


A.30° | B.45° | C.60° | D.75° |
6.
如图,质量均为m的两个木块P和Q叠放在水平地面上,P、Q接面的频角为θ,现在Q上加一水平推力F,使P、Q保持相对静止一起向左匀速运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P木块所受合力向左 |
B.Q与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 |
C.P、Q之间可能光滑 |
D.若突然撤去F后,P、Q依然保持相对静止一起向左匀速运动 |
7.
如图所示,倾角为θ的斜面体c置于水平地面上,物块b置于斜面上,通过跨过光滑定滑轮的细绳与小盒a连接,连接b的一段细绳与斜面平行,连接a的一段细绳竖直,a连接在竖直固定在地面的弹簧上。现向盒内缓慢加入适量砂粒,a、b、c始终处于静止状态。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c对b的摩擦力可能减小 |
B.地面对c的支持力可能增大 |
C.地面对c的摩擦力可能不变 |
D.弹簧的弹力可能增大 |
8.
将一个半球体置于水平地面上,半球的中央有一光滑小孔,上端有一光滑的小滑轮,柔软光滑的轻绳绕过滑轮,两端分别系有质量为m1、m2的物体(两物体均可看成质点,m2悬于空中)时,整个装置处于静止状态,如图所示。已知此时m1与半球的球心O的连线与水平线成37°角(sin37°=0.6,cos37°=0.8),m1与半球面的动摩擦因数为0.5,并假设m1所受到的最大静摩擦力等于滑动摩擦力。则在整个装置处于静止的前提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当![]() |
B.半球体对m1的支持力m2随的变化而变化 |
C.随着m2质量的逐渐增大,m1所受半球体的摩擦力一定逐渐增大 |
D.当![]() ![]() |
2.多选题- (共4题)
9.
甲、乙两车在平直公路上同向行驶,其v-t图象如图所示。已知两车在t=3 s 时并排行驶,则( )


A.在t=1 s时,甲车在乙车后 |
B.在t=0时,甲车在乙车前7.5 m |
C.两车另一次并排行驶的时刻是t=2 s |
D.甲、乙车两次并排行驶的位置之间沿公路方向的距离为40 m |
10.
一名宇航员在某星球上完成自由落体运动实验,让一个质量为2 kg的小球从一定的高度自由下落,测得在第5 s内的位移是18 m,则( )
A.小球在2 s末的速度是8 m/s |
B.小球在第5 s内的平均速度是3.6 m/s |
C.小球在第2 s内的位移是2 m |
D.小球在5 s内的位移是50 m |
11.
如图所示,一足够长的斜面体静置于粗糙水平地面上,一小物块沿着斜面体匀速下滑,现对小物块施加一水平向右的恒力F,当物块运动到最低点之前,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物块与斜面体间的弹力不变 |
B.物块与斜面体间的摩擦力增大 |
C.斜面体与地面间的弹力不变 |
D.斜面体与地面间的摩擦力始终为0 |
12.
为了备战2020年东京奥运会,我国羽毛球运动员进行了如图所示的原地纵跳摸高训练。已知质量m=50 kg的运动员原地静止站立(不起跳)摸高为2.10m,比赛过程中,该运动员先下蹲,重心下降0.5m,经过充分调整后,发力跳起摸到了2.90m的高度。若运动员起跳过程视为匀加速运动,忽略空气阻力影响,g取10 m/s2。则( )


A.运动员起跳过程处于超重状态 |
B.起跳过程的平均速度比离地上升到最高点过程的平均速度大 |
C.起跳过程中运动员对地面的压力为960N |
D.从开始起跳到双脚落地需要1.05s |
3.解答题- (共4题)
13.
滑雪是冬季很受欢迎的娱乐活动。如图所示,AB为长度x1=80m倾角为θ的雪面,BC为长度x2=15m的水平雪面,质量m=50kg的游客从A点由静止开始加速直线下滑,通过滑板与雪杖可以改变加速度的大小,滑到BC水平雪面之后匀减速直线滑行,为了安全,整个赛道限速16m/s,且滑到雪道终点C点的速度必须不大于1m/s。设游客经过B点时,没有机械能损失,游客可看做质点,已知g=10m/s2.求:

(1)若游客以最大安全速度通过B点,游客在BC段受到的阻力至少多大;
(2)若游客从静止开始以a1=3m/s2做匀加速直线运动,运动24m之后,游客担心会超过安全速度,立即采取措施改变加速度,接着以加速度a2做匀变速直线运动,游客通过B点刚好不超速,求a2的大小;
(3)若游客在AB雪面上运动最大加速度a3=2m/s3,求游客从A到B的最短时间。

(1)若游客以最大安全速度通过B点,游客在BC段受到的阻力至少多大;
(2)若游客从静止开始以a1=3m/s2做匀加速直线运动,运动24m之后,游客担心会超过安全速度,立即采取措施改变加速度,接着以加速度a2做匀变速直线运动,游客通过B点刚好不超速,求a2的大小;
(3)若游客在AB雪面上运动最大加速度a3=2m/s3,求游客从A到B的最短时间。
14.
甲、乙两车在同一水平路面上做直线运动,某时刻乙车在前、甲车在后,相距s=6m,从此刻开始计时,乙车做初速度大小为12m/s加速度大小为1m/s2的匀减速直线运动,甲车运动的s-t图象如图所示(0-6s是开口向下的抛物线一部分,6-12s是直线,两部分平滑相连),

求:(1)甲车在开始计时时刻的速度v0和加速度a
(2)以后的运动过程中,两车何时相遇?

求:(1)甲车在开始计时时刻的速度v0和加速度a
(2)以后的运动过程中,两车何时相遇?
15.
如图所示,半圆柱体A、光滑圆柱体B及长方体木块C放在水平地面上,B与A、C刚好接触并处于静止状态。现用水平向左的推力推C,使其缓慢移动,直到B恰好运动到A的顶端,在此过程中A始终保持静止,已知A、B、C的质量均为m,A、B的半径均为R,C与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
,重力加速度为g,求:

(1)B刚离开地面时,C对B的弹力大小;
(2)当A、B圆心的连线与地面的夹角为45°时,地面对A的支持力大小;
(3)C移动的整个过程中水平推力的最大值。


(1)B刚离开地面时,C对B的弹力大小;
(2)当A、B圆心的连线与地面的夹角为45°时,地面对A的支持力大小;
(3)C移动的整个过程中水平推力的最大值。
16.
滑水运动是一项非常刺激的水上运动,研究发现,在进行滑水运动时,水对滑板的作用力FN垂直于板面,大小为kv2,其中v为滑板运动的速率(水可视为静止)。某次滑水运动,如图所示,人和滑板的总质量为m,在水平牵引力作用下,当滑板和水面的夹角为θ时,滑板和人做匀速直线运动 ( 忽略空气阻力,重力加速度g取10m/s2),求此时:


(1)水平牵引力有多大?
(2)滑板前进的速度有多大?


(1)水平牵引力有多大?
(2)滑板前进的速度有多大?
4.实验题- (共2题)
17.
如图甲所示,一条质量和厚度不计的纸带缠绕在固定于架子上的定滑轮上,纸带的下端悬挂一质量为m的重物,将重物由静止释放,滑轮将在纸带带动下转动。假设纸带和滑轮不打滑,为了分析滑轮转动时角速度的变化情况,释放重物前将纸带先穿过一电火花计时器,交变电流的频率为50 Hz,如图乙所示,通过研究纸带的运动情况得到滑轮角速度的变化情况。下图为打点计时器打出来的纸带,取中间的一段,在这一段上取了7个计数点A、B、C、D、E、F、G,每相邻的两个计数点间有4个点没有画出,其中:x1=8.05 cm、x2=10.34 cm、x3=12.62 cm、x4=14.92 cm、x5=17.19 cm、x6=19.47cm。

(1)根据上面的数据,可以求出D点的速度vD=______m/s;(结果保留三位有效数字)
(2)测出滑轮半径等于3.00 cm,则打下D点时滑轮的角速度为______rad/s;(结果保留三位有效数字)
(3)根据题中所给数据求得重物下落的加速度为______m/s2。(结果保留三位有效数字)

(1)根据上面的数据,可以求出D点的速度vD=______m/s;(结果保留三位有效数字)
(2)测出滑轮半径等于3.00 cm,则打下D点时滑轮的角速度为______rad/s;(结果保留三位有效数字)
(3)根据题中所给数据求得重物下落的加速度为______m/s2。(结果保留三位有效数字)
18.
如图所示,某实验小组的同学利用DIS实验装置研究支架上力的分解.A、B为两个相同的双向力传感器,该型号传感器在受到拉力时读数为正,受到压力时读数为负.A连接质量不计的细绳,可沿固定的板做圆弧形移动.B固定不动,通过光滑铰链连接长0.3 m的杆.将细绳连接在杆右端O点构成支架.保持杆在水平方向,按如下步骤操作:

①测量绳子与水平杆的夹角∠AOB=θ
②对两个传感器进行调零
③用另一根绳在O点悬挂一个钩码,记录两传感器的读数
④取下钩码,移动传感器A改变θ角
重复上述实验步骤,得到表格.
(1)根据表格数据,A传感器对应的是力________(选填“F1”或“F2”),钩码质量为_______kg(保留一位有效数字).
(2)当θ=90°时,两个压力传感器的读数分别为F1=________,F2=__________
(3)本实验中多次对传感器进行调零,对此操作说明正确的是(____)
A.因为事先忘记调零 B.何时调零对实验结果没有影响
C.为了消除横杆自身重力对结果的影响 D.可以完全消除实验的误差

①测量绳子与水平杆的夹角∠AOB=θ
②对两个传感器进行调零
③用另一根绳在O点悬挂一个钩码,记录两传感器的读数
④取下钩码,移动传感器A改变θ角
重复上述实验步骤,得到表格.
F1/N | 1.001 | 0.580 | … | 1.002 | … |
F2/N | -0.868 | -0.291 | … | 0.865 | … |
θ | 30° | 60° | … | 150° | … |
(1)根据表格数据,A传感器对应的是力________(选填“F1”或“F2”),钩码质量为_______kg(保留一位有效数字).
(2)当θ=90°时,两个压力传感器的读数分别为F1=________,F2=__________
(3)本实验中多次对传感器进行调零,对此操作说明正确的是(____)
A.因为事先忘记调零 B.何时调零对实验结果没有影响
C.为了消除横杆自身重力对结果的影响 D.可以完全消除实验的误差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单选题:(8道)
多选题:(4道)
解答题:(4道)
实验题:(2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1
5星难题:0
6星难题:12
7星难题:0
8星难题:5
9星难题: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