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届湖南张家界桑植县九年级学业水平模拟检测一语文试卷(带解析)

适用年级:初三
试卷号:9198

试卷类型:中考模拟
试卷考试时间:2016/8/25

1.选择题(共4题)

1.
下列词语中加横线的字注音全对的一项是(    )。
A.停(zhì)  发(xíào)  私舞弊(xùn) 惴惴不安(chuài)
B.琥(pò)   嗫嚅(niè rú) 婆起舞(suō) (ɡù)辙之鲋
C.(shàn)媚 鄙(bò)    (yuè)以教和 笑容可(jū) 
D.怨(mán)  学(chuò)  面面相(qù)  妄自(fěi)薄
2.
下列句子中加横线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世界上的艺术珍品已是洋洋大观,但是曾经历了时间的考验和筛选。
B.优秀的演员,总能把剧中人物的内心世界表演得惟妙惟肖
C.人不能只做一个靠自己的幻觉树起一尊偶像并向它顶礼膜拜的苦行僧。
D.以船为家,不是太动荡了吗?我亲眼看到渔民们安之若素,举止泰然。
3.
下列各句中句意明确、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总是让你觉得舒适,却不会不使人懒散。
B.在“创建文明城市”活动中,使我市文化环境有了很大的改变。
C.如果考生考前吃得太饱或者太油腻,就会延长消化时间,降低复习效率和考试状态。
D.科学和艺术的关系是同智慧和情感的二元性密切相联的。
4.
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读朱自清的散文,            
①以及由于执著人生而产生的“沉痛隐忧”
②他不论是抒情,是叙事,是写景,或是说理
③处处可见其诚挚、美好之襟怀,严谨、认真之作风
④颇有一些“温、柔、敦、厚”之风
⑤都使人感到是那么实在、平易、纯正、透彻
⑥而没有丝毫的虚、浮、躁、厉之气
A.⑤⑥③①②④
B.③①②⑤④⑥
C.③①②⑤⑥④
D.④⑥⑤②③①

2.句子默写(共1题)

5.
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1)     ,长河落日圆。(王维《使至塞上》)
(2)沉舟侧畔千帆过,     (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3)乱花渐欲迷人眼,    (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4)问君能有几多愁?    (李煜《虞美人》)
(5)《行路难》一诗表现了诗人的倔强、自信和对理想执着追求的诗句是:   

3.文言文阅读(共1题)

6.
阅读下面两篇文言文选段,完成后面小题。
【甲】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至于斟酌损益,进尽忠言,则攸之、祎、允之任也。
【乙】亮躬耕陇亩,好为《梁父吟》。身长八尺,每自比于管仲、乐毅,时人莫之许也。惟博陵崔州平、颍川徐庶元直与亮友善,谓为信然。
时先主①屯新野。徐庶见先主,先主器之,谓先主曰:“诸葛孔明者,卧龙也,将军岂愿见之乎?”先主曰:“君与俱来。”庶曰:“此人可就见,不可屈致②也。将军宜枉驾③顾之。”
由是先主遂诣亮,凡三往,乃见。因屏④人曰:“汉室倾颓,奸臣窃命,主上蒙尘。孤不度德量力,欲信⑤大义于天下;而智术浅短,遂用猖蹶,至于今日。然志犹未已,君谓计将安出?” (节选自陈寿《隆中对》)
注:①先主:指刘备。②屈致:委屈(他),召(他上门)来。致,招致、引来。③枉(wǎnɡ)驾:屈尊。枉:委屈。驾:车马,借车马指刘备。④屏,这里是命人退避的意思。⑤信:通“伸”,伸张。
【小题1】解释下句中加横线词语的含义。
①先帝不以臣卑鄙(  ) ②由是先主遂诣亮(  )
【小题2】用现代汉语翻译选文中画线的句子。
①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
②诸葛孔明者,卧龙也,将军岂愿见之乎?
【小题3】分别从甲、乙两文中找出成语“三顾茅庐”的原句。
甲:  
乙:  
【小题4】甲、乙两段文字所展示的共同目标是什么?(用原文或自己的话概括均可)

4.现代文阅读(共1题)

7.
阅读下文,完成后面小题。
读永恒的书
①人类所创造的精神财富是通过各种物质形式保存的,其中最重要的一种形式就是文字。因而,在我们日常的精神活动中,读书便占据着很大的比重。一般而言,我们很难想像一个关注精神生活的人会对书籍毫无兴趣。“我扑在书籍上,就像饥饿的人扑在面包上一样。”高尔基说的这句话,非常贴切地表明了这一点。
②然而,古今中外的书不计其数,该读哪些书呢?从精神生活的角度出发,我们也许可以极粗略地把天下的书分为三大类。一是完全不可读的书,这种书只是外表像书罢了,实际上是毫无价值的印刷垃圾,不能提供任何精神的启示、艺术的欣赏或有用的知识。在今日的市场上,这种以书的面目出现的假冒伪劣产品比比皆是。二是可读可不读的书,这种书读了也许不无益处,但不读却肯定不会造成重大损失和遗憾。世上的书大多属于此类。我把那些专业书籍也列入此类,因为它们只对有关专业人员才可能是必读书,对于其他人却是不必读的书,至多是可读可不读的书。三是必读的书。这类书每一个关心人类精神历程和自身生命意义的人都应该读,不读便会是一种欠缺和遗撼。
③应该说,这第三类书在书籍的总量中只占极少数,但绝对量仍然非常大。它们实际上是指人类文化宝库中的那些不朽之作,即所谓经典名著。这些伟大作品不可按学科归类,不论它们是文学作品还是理论著作,都必定表现了人类精神某些永恒的内涵,因而具有永恒的价值。在此意义上,我称它们为永恒的书。要确定这类书的范围是一件难事,事实上不同的人就此开出的书单一定有相当的出入。不过只要开书单的人确实有眼光,就必定都会选中一些最基本的好书。例如,他们决不会遗漏掉《论语》、《史记》、《红楼梦》这样的书,柏拉图、莎士比亚、托尔斯泰这类作家的著作。
④在我看来,真正重要的倒不在于你读了多少名著,古今中外的名著是否全读了,而在于要有一个信念,那便是非最好的书不读。有了这样的信念,即使你读了许多并非最好的书,你仍然会逐渐找到那些真正属于你自己的最好的书,并且成为它们的知音。事实上,对于一个具有独特个性的追求的人来说,他的必读书的书单绝非照抄别人的,而是在他自己阅读的过程中形成的,这个书单本身也体现着他的个性。正像罗曼•罗兰在谈到他所喜欢的音乐大师时说的:“现在我有我的贝多芬了,犹如已经有了我的莫扎特一样。一个人对他所喜爱的历史人物都应该这样做。”
⑤费尔巴哈说,人就是他所吃的东西。至少就精神食物而言,这句话是对的。从一个人的读物大致可以判断他的精神品位。一个在阅读和深思中与古今哲人文豪倾心交谈的人,与一个只读明星轶闻和凶杀故事的人,他们当然有着完全不同的内心世界。天下好书之多,一辈子也读不完,我们岂能把只有一次的生命浪费在读无聊的东西上。
【小题1】就读书这个话题,文章的中心论点是什么?
【小题2】本文第②③段主要采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
【小题3】第⑤段“人就是他所吃的东西”的含义是什么?
【小题4】好作品往往会在我们心中留下深刻、美好的记忆。请写出你读过的一本好书的书名或一篇好文章的篇名(课内外均可),并谈谈你从中获得的启迪。

5.名著阅读(共1题)

8.
(题文)运用你课外阅读积累的知识,完成后面小题。
“他远不止是音乐家中的第一人,而是近代艺术最英勇的力。对于一切受苦而奋斗的人,他是最大而最好的朋友。当我们对着世界的劫难感到忧伤时,他会到我们身边来,好似坐在一个穿着丧服的母亲旁边,一言不发,在琴上唱着他隐忍的悲歌,安慰那哭泣的人。当我们对德与恶的庸俗斗争到疲惫的辰光,到此意志与信仰的海洋中浸润一下,将获得无可言喻的裨益。他分赠我们的是一股勇气,一种奋斗的欢乐……”
【小题1】(小题1)选文出自法国作家罗曼·罗兰的《》,该书叙述了德国音乐家 、意大利画家和雕塑家米开朗基罗、俄国作家列夫·托尔斯泰的人生故事。
【小题2】(小题2)请结合原著,说说书中三个伟人有哪些共同特点。

6.作文(共1题)

9.
作文
不同的人生有不同的美丽,不同的视角可以看出不同的美丽。有人说亲情的温暖很美丽,同学的友谊也美丽。也有人说小草也美丽,落叶也美丽;还有人说挫折也美丽,失败也美丽。美无处不有,美无时不在。
请以“ ,也美丽”为题写一篇文章。记下你心中的美,让它成为永久的美好回忆。
要求:1.将题目补充完整。
2.内容具体充实,有真情实感,不得抄袭。
3.除诗歌外,文体不限,不少于600字。
4.文中不能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和人名。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选择题:(4道)

    句子默写:(1道)

    文言文阅读:(1道)

    现代文阅读:(1道)

    名著阅读:(1道)

    作文:(1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1

    5星难题:0

    6星难题:2

    7星难题:0

    8星难题:3

    9星难题: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