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届江苏句容市丹阳市九年级中考模拟训练语文试卷(带解析)

适用年级:初三
试卷号:9197

试卷类型:中考模拟
试卷考试时间:2016/8/25

1.句子默写(共1题)

1.
默写。
(1)长风破浪会有时,     。 (李白《行路难》)
(2)     ,柳暗花明又一村。  (陆游《游山西村》)
(3)但愿人长久, 。  (苏轼《水调歌头》)
(4)     ,燕然未勒归无计。  (范仲淹《渔家傲》)
(5)何处望神州? 。 (辛弃疾《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
(6)工欲善其事, 。  (《论语·卫灵公篇》)
(7)斯是陋室,    。 (刘禹锡《陋室铭》)
(8)采菊东篱下, 。 (陶渊明《饮酒》)

2.现代文阅读(共2题)

2.
阅读下面的章,完成后面小题。
秋韵
宗璞
①京华秋色,最先想到的总是香山红叶。曾记得满山如火如荼的壮观,在太阳下,那红色似乎在跳动,像火焰一样。二三友人,骑着小驴,笑语与得得蹄声相和,循着弯曲小道,在山里穿行。秋的丰富和幽静调和得匀匀的,从每个毛孔渗进来。后来驴没有了,路平坦得多了,可以痛快地一直走到半山。如果走的是双清这一边,一段山路后,上几个陡台阶,眼前会出现大片金黄,那是几棵大树,现在想来,也许是银杏罢。满树茂密的叶子都黄透了,从树梢披散到地,黄得那样滋润,好像把秋天的丰收集聚在那里了。让人觉得,这才是秋天的基调。
②今年秋到香山,人也到香山。满路车辆与行人,如同电影散场,或要举行大规模代表会。只好改道万安山,去寻秋意。山麓有一片黄栌,不甚茂密。法海寺废墟前石阶两旁,有两片暗红,也很寥落。废墟上有顺治年间的残碑,镌有“不得砍伐不得放牧”的字样。乱草丛中,断石横卧,枯树枝头,露出灰蓝的天和不甚明亮的太阳。这似乎很有秋天的萧索气象了。然而,这不是我要寻找的秋的韵致。
③有人说,该到圆明园去,西洋楼西北的一片树林,这时大概正染着红、黄两种富丽的颜色。可对我来说,不断地寻秋是太奢侈了,不能支出这时间,且待来年罢。家人说:来年人更多,你骑车的本领更差,也还是无由寻找到的。那就待来生罢,我说,大家一笑。
④其实,我是注意今世的。清晨照例地散步,便是为了寻健康,没有什么浪漫色彩。这一天,秋已深了,披着斜风细雨,照例走到临湖轩下小湖旁,忽然觉得景色这般奇妙,似乎我从未来到过这里。
⑤小湖南面有一座小山,山与湖之间是一排高大的银杏树。几天不见,竟变成一座金黄屏障,遮住了山,映进了水。扇形叶子落了一地,铺满了绕湖的小径。似乎这金黄屏障向四周渗透,无限地扩大了。循路走去,湖东侧一片鲜红跳进眼帘。这样耀眼的红叶!不是黄栌,黄栌的红较暗;不是枫叶,枫叶的红较深。这红叶着了雨,远看鲜亮极了,近看时,是对称的长形叶子,地下也有不少,成了薄薄的一层红毡。在小片鲜红和高大的金屏障之间,还有深浅不同的绿,深浅不同的褐、棕等丰富的颜色环抱着澄明的秋水。冷冷的几滴秋雨,更给整个景色添了几分朦胧,似乎除了眼前一切,还有别的蕴藏。
⑥这是我要寻的秋的韵致么?秋天是有成绩的人生,绚烂多彩而肃穆庄严,似朦胧而实清明,充满了大彻大悟的味道。
⑦秋去冬来之时,意外收到一份讣告,是父亲的一位哲学友人故去了。讣告上除生卒年月外,只有一首遗诗,译出来是这等模样:
不要推却友爱,
不要延迟欢乐,
现在不悟,
便永迷惑,
在这里,
一切都有了着落。
⑧我要寻找的秋韵,原来便在现在,在这里,在心头。
(选自《人间名家经典散文系列·秋》)
【小题1】根据文意填空。
面对京华秋色,作者写了不同地点的不同秋韵。香山→ →万安山→萧索  富丽→小湖旁→  
【小题2】第②段中,万安山的秋韵既然不是作者要寻找的,作者为什么还要写它?
【小题3】从修辞手法的角度赏析第⑤段画线的句子。
这样耀眼的红叶!不是黄栌,黄栌的红较暗;不是枫叶,枫叶的红较深。
【小题4】结合全文,说说作者要寻找什么样的秋韵。
【小题5】第⑦段中,作者为什么要抄录父亲的哲学友人的遗诗?
3.
(题文)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后面小题。
怕螳螂,不是罪
①蟑螂和老鼠会令你望而生畏吗?有时候有这种反应并不一定是因为你胆小,也可能意味着你生病的可能性会更小。
②我们面对这些东西时之所以会害怕,其实是一种名为行为免疫系统的机制在作怪。人们通过看、听、摸和闻来感觉不受欢迎之物的存在,并让我们对这种东西感到害怕,从而在它们接触到我们的身体之前就避开它们。
③这是一种保护我们不受疾病侵袭的天然方式,不列颠哥伦比亚大学发表的一项新研究表明,行为免疫系统不仅能(A)影响人们的健康程度,还能(B)影响从我们选择对象到投票等一系列行为。行为免疫系统的主要好处在于它简单。用来对抗感染的传统免疫系统会在短期内引发炎症和发热,导致人体虚弱。为了更好地做好它的工作,它还需要消耗许多能量。美国威斯康星大学的科学家研究了25个男人,研究发现传统免疫系统在对抗一个温和的呼吸道感染时,其所需能量会增加14%。相反,行为免疫系统所需的能量非常少。你在闻到冰箱里腐烂的食物味道时会下意识排斥,一开始就避开食物中细菌的你根本不需要消耗额外能量来对抗从嘴里入侵的细菌。大脑中的化学物质会刺激行为免疫系统。这种增强情绪的化学物质也出现在大脑中与厌恶情绪相关的区域中,它在肠道中也很活跃,在恶心的情绪出现时会引发作呕这种反应。
④行为免疫系统的敏感与否也能衡量你的健康程度。斯洛伐克特尔纳瓦大学的研究人员们研究了一百名参与者的情况后,发现那些对寄生虫和小昆虫恶心反应最大的人,比别人更健康。与此同时,英国苏格兰格拉斯果大学的一项研究发现那些对恶心事物反应较大的女人更有可能嫁给一个声音和外表均阳刚的男人。比起一般女性,那些表示自己最讨厌虫子的女人对那些有深沉的声音、阳刚的外表和更有吸引力的身体特征毫无抵抗力。
⑤研究人员表示这是一种进化生存反应,深沉的声音和具有男子气概的外表都与健康基因有关,因此这些男性可能会更好地抵抗感染和疾病。换句话说,与一个具有男子汉气概的男性生孩子对女性及其后代均有好处。就连政治也有可能会受到行为免疫系统的影响。据美国西弗吉尼亚大学研究,那些厌恶反应较大的人更有可能支持右翼的观点。
⑥同时,也有证据表明免疫系统自身可能也会利用行为免疫系统来检测外部威胁。不列颠哥伦比亚大学的研究人员发现人们在看到传染性疾病症状时,其免疫系统就会开始做好准备。当人们看到相关传染性疾病症状的图片时,他们体内的细胞因子(免疫系统的排头兵)含量就会升高。虽然行为免疫系统在对抗疾病和感染时非常有效,但它并不精密。加州大学的研究人员发现在肤浅的危害症状(比如狗粪形状的巧克力软糖)时,它也会行动起来。
【小题1】(小题1)下列说法符合原文内容的一项是()
A.人们面对螳螂和老鼠这些东西时会望而生畏,是由于一种名为行为免疫系统的机制遭到了破坏。
B.你在闻到冰箱里腐烂的食物味道时会下意识排斥,是因为大脑中的化学物质会刺激你的传统免疫系统。
C.英国苏格兰格拉斯果大学的一项研究发现那些对恶心事物反应较大的女人,比别人更健康。
D.有证据表明,免疫系统自身在利用行为免疫系统对抗疾病和感染时非常有效,但并不精密。
【小题2】(小题2)(小题2)文中画横线的句子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其作用是什么?
【小题3】(小题3)为什么害怕螳螂和老鼠可能意味着生病的可能性会更小?请分条列举。
【小题4】(小题4)第③段中(A)(B)两个句子能否调换位置?请结合全文说明理由。

3.名著阅读(共1题)

4.
名著阅读。
(1)下列对名著内容的表述有错误的一项是(  )
A.利立浦特皇帝要格列佛将不来夫斯古的残余舰只全部俘获,并强迫该国人民吃鸡蛋时先打破小端,格列佛断然拒绝,从此失去了皇帝的恩宠。
B.父亲临死前,衍太太让“我”大声叫唤父亲,让“我”觉得是对父亲最大的错误。
C.秦大奶奶为了救一个落水的孩子被淹死,桑乔为她选了一块墓地,墓前种了一大片艾。
D.双枪老太婆说:“把所有的同志救出来以后,和解放大军胜利会师的时候,再和他见面!”其中的“他”指的是华子良。
 
(2)阅读《西游记》选段,在横线上补写原文中的名号。
如来道:“圣僧,汝前世原是我之二徒,名唤金蝉子。因为汝不听说法,轻慢我之大教,故贬汝之真灵,转生东土。今喜皈依,秉我迦持,又乘吾教,取去真经,甚有功果,加升大职正果,汝为    。”
(3)阅读《水浒传》选段,回答问题。
当晚林冲仰天长叹道:“不想我今日被高俅那贼陷害,流落到此,天地也不容我,直如此命蹇时乖!”过了一夜,次日天明起来,讨些饭食吃了,打拴了那包裹,撇在房中。跨了腰刀,提了朴刀,又和小喽啰下山过渡,投东山路上来。
①文中说“流落到此”指流落到哪里?
②林冲和小喽啰下山投东山路的目的是什么?结果怎样?

4.作文(共1题)

5.
请以“这一次,我终于控制住了自己”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除诗歌外文体自选。②不少于600字。③文中不得出现(或暗示)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

5.其他(共2题)

6.
阅读下面的语段,把其中加横线字的注音和拼音所表示的汉字依次填在方格内。
原来连“物”也是如此自( )自重的,《庄子》中的好鸟择枝而栖,西洋故事里的宝剑深揳石中,等待大英雄来抽拔,都是一番万物的清贵,不肯轻易xiè( )慢了自己。古代的禅师每从喝茶喂粥中去感悟众生,不知道罗马街头那端咖啡的侍者也有什么要告诉我,我多愿自己也是一份千研万磨后的香chún( ),并且慎重地( )在一只洁白温暖的厚瓷杯里,带动一个美丽的清晨。
(摘自张晓风《一句好话》)
7.
下面语段中标序号的句子都有语病,请加以改正。
①厄尔尼诺是西班牙语“圣婴”的意思,指发生在赤道太平洋中东部的海水大范围持续异常偏暖。②很可能成为“史上最强”的厄尔尼诺虽然峰值已过,但仍在强有力地搅动全球气候,对其影响必须小心警惕。③国家海洋局预报减灾司有关负责人表示,国家海洋局将密切关心本次厄尔尼诺事件的发展变化,做好各类海洋灾害的应对工作,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保障。④气象部门表示:要密切监视、掌握它的规律,着力提高对这种极端天气气候的预报、监测、预警能力。
(1)第①处成分残缺,应在 词语后增补
(2)第②处成分赘余,应删去
(3)第③处搭配不当,应将 改为 。  
(4)第④处语序不当,应将 互换位置。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句子默写:(1道)

    现代文阅读:(2道)

    名著阅读:(1道)

    作文:(1道)

    其他:(2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3

    5星难题:0

    6星难题:2

    7星难题:0

    8星难题:1

    9星难题: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