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单选题- (共4题)
1.
如图所示,物块的质量为m,在恒力F的作用下,紧靠在天花板上保持静止,若物体与天花板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则


A.物体可能受到3个力作用 |
B.天花板对物体摩擦力的大小一定为Fcos θ |
C.天花板对物体摩擦力的大小一定为μFsin θ |
D.物块对天花板的压力大小为μFsin θ |
2.
甲、乙两物体在同一地点,沿同一直线运动,其v-t图象如图所示,则


A.甲物体比乙物体早出发2s |
B.在4s末两物体从出发后到第1次相遇前相距最远 |
C.在6s末,甲、乙两物体相遇 |
D.两物体加速时,甲物体的加速度小于乙物体的加速度 |
3.
如图,一小球放置在木板与竖直墙面之间.设墙面对球的压力大小为N1,球对木板的压力大小为N2.以木板与墙连接点所形成的水平直线为轴,将木板从图示位置开始缓慢地转到水平位置.不计摩擦,在此过程中


A.N1始终减小,N2始终增大 |
B.N1始终减小,N2始终减小 |
C.N1先增大后减小,N2始终减小 |
D.N1先增大后减小,N2先减小后增大 |
4.
如图所示,水平粗糙绝缘杆从物体A中心的孔穿过,A的质量为M,且绝缘细线将另一质量为m的小球B与A连接,整个装置所在空间存在水平向右的匀强电场E,A不带电,B带正电且电荷量大小为Q,A、B均处于静止状态,细线与竖直方向成θ角.则下列结论不正确的是


A.细线中张力大小为![]() |
B.细线中张力大小为![]() |
C.杆对A的摩擦力大小为QE |
D.杆对A的支持力大小为Mg |
2.选择题- (共1题)
5.
几位同学在谈论新文化运动的话题,下列哪一项是最好的组合( )
①以《新青年》杂志和北京大学为主要阵地
②提出“自强”与“求富”的口号
③斗争锋芒直指封建儒家思想
④主张用白话文代替文言文
⑤将反封建的革命内容与新文学的形式结合起来
3.多选题- (共4题)
6.
一辆汽车沿着一条平直的公路行驶,公路旁边有与公路平行的一行电线杆,相邻电线杆间的间隔均为50 m,取汽车驶过某一根电线杆的时刻为零时刻,此电线杆作为第1根电线杆,此时刻汽车行驶的速度大小v1=5 m/s,假设汽车的运动为匀加速直线运动,10 s末汽车恰好经过第3根电线杆,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汽车运动的加速度大小为2 m/s2 |
B.汽车继续行驶,经过第7根电线杆时的瞬时速度大小为25 m/s |
C.汽车在第3根至第7根电线杆间运动所需的时间为20 s |
D.汽车从第3根至第7根电线杆间的平均速度为大小为20 m/s |
7.
甲、乙两车某时刻由同一地点,沿同一方向开始做直线运动,若以该时刻作为计时起点,得到两车的位移图象如图所示,图象中的OC与AB平行,CB与OA平行,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t1到t2时刻两车的距离越来越远 |
B.0~t3时间内甲车的平均速度大于乙车的平均速度 |
C.甲车的初速度等于乙车在t3时刻的速度 |
D.t3时刻甲车和乙车相遇 |
8.
将甲乙两小球先后以同样的速度在距地面不同高度处竖直向上抛出,抛出时间相隔2 s,它们运动的图像分别如直线甲乙所示。则()

A. t=2 s时,两球的高度相差一定为40 m
B. t=4 s时,两球相对于各自的抛出点的位移相等
C. 两球从抛出至落到地面所用的时间间隔相等
D. 甲球从抛出至到达最高点的时间间隔与乙球相等

A. t=2 s时,两球的高度相差一定为40 m
B. t=4 s时,两球相对于各自的抛出点的位移相等
C. 两球从抛出至落到地面所用的时间间隔相等
D. 甲球从抛出至到达最高点的时间间隔与乙球相等
9.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__________
A.布朗运动反映微粒的分子运动 |
B.用烧热的针尖接触涂有蜂蜡薄层的云母片背面,熔化的蜂蜡呈椭圆形,说明云母片是晶体 |
C.两物体接触达至热平衡时,内能相等 |
D.压缩气体需要用力,这是气体分子间有斥力的表现 |
E.气缸里一定质量的理想气体发生等压膨胀时,单位时间碰撞器壁单位面积的气体分子数一定减少 |
4.解答题- (共2题)
10.
某校举行托乒乓球跑步比赛,赛道为水平直道,比赛距离为x.比赛时,某同学将球置于球拍中心,以大小为a的加速度从静止开始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当速度达到v0时,再以v0做匀速直线运动跑至终点.整个过程中球一直保持在球拍中心不动.比赛中,该同学在匀速直线运动阶段保持球拍的倾角为θ0,如图所示.设球在运动中受到的空气阻力大小与其速度大小成正比,方向与运动方向相反,不计球与球拍之间的摩擦,球的质量为m,重力加速度为g.

(1)求空气阻力大小与球速大小的比例系数k;
(2)求在加速跑阶段球拍倾角θ随速度v变化的关系式;

(1)求空气阻力大小与球速大小的比例系数k;
(2)求在加速跑阶段球拍倾角θ随速度v变化的关系式;
11.
某天,张叔叔在上班途中沿人行道向一公交车站走去,发现一辆公交车正从身旁的平直公路驶过,此时,张叔叔的速度是1m/s,公交车的速度是15m/s,他们距车站的距离为50m。假设公交车在行驶到距车站25m处开始刹车。刚好到车站停下,停车10s后公交车又启动向前开去。张叔叔的最大速度是6m/s,最大起跑加速度为2.5m/s2,为了安全乘上该公交车,他用力向前跑去,求:
(1)公交车刹车过程视为匀减速运动,其加速度大小是多少。
(2)分析张叔叔能否在该公交车停在车站时安全上车。
(1)公交车刹车过程视为匀减速运动,其加速度大小是多少。
(2)分析张叔叔能否在该公交车停在车站时安全上车。
5.实验题- (共2题)
12.
如图甲所示,在“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的实验探究中,某同学进行实验的主要步骤是:将橡皮条的一端固定在木板上的A点,另一端拴上两根带有绳套的细绳,每根绳套分别连着一个弹簧测力计.沿着两个方向拉弹簧测力计,将橡皮条的活动端拉到某一位置,将此位置标记为O点,读取此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分别记录两个拉力F1、F2的大小并标出方向;再用一个弹簧测力计将橡皮条的活动端仍拉至O点,记录其拉力F的大小和方向.

(1)图乙所示,弹簧秤读数为____________N
(2)用一个弹簧测力计将橡皮条的活动端仍拉到O点,这样做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为尽可能减小实验误差,下列操作中正确的是(____).

(1)图乙所示,弹簧秤读数为____________N
(2)用一个弹簧测力计将橡皮条的活动端仍拉到O点,这样做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为尽可能减小实验误差,下列操作中正确的是(____).
A.弹簧秤、细绳、橡皮条都应与木板平行 |
B.两细绳必须等长 |
C.标记同一细绳方向的两点要远些 |
D.用两弹簧秤同时拉细绳时夹角应尽可能大 |
13.
某同学利用图甲所示的实验装置,探究物块在水平桌面上的运动规律。物块在重物的牵引下开始运动,重物落地后,物块再运动一段距离停在桌面上(尚未到达滑轮处)。从纸带上便于测量的点开始,每5个点取1个计数点,相邻计数点间的距离如图议所示。打点计时器电源的频率为50Hz。


①通过分析纸带数据,可判断物块在相邻计数点________和_______之间某时刻开始减速。
②计数点5对应的速度大小为________m/s,计数点6对应的速度大小为______m/s。(保留三位有效数字)。
③物块减速运动过程中加速度的大小为
=_____m/s2,若用
来计算物块与桌面间的动摩擦因数(g为重力加速度),则计算结果比动摩擦因数的真实值_________(填“偏大”或“偏小”)。


①通过分析纸带数据,可判断物块在相邻计数点________和_______之间某时刻开始减速。
②计数点5对应的速度大小为________m/s,计数点6对应的速度大小为______m/s。(保留三位有效数字)。
③物块减速运动过程中加速度的大小为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单选题:(4道)
选择题:(1道)
多选题:(4道)
解答题:(2道)
实验题:(2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5
7星难题:0
8星难题:7
9星难题: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