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 人教版(3+3课改)高一上物理(长期班)必修一练习册

适用年级:高一
试卷号:91739

试卷类型:课时练习
试卷考试时间:2018/8/25

1.单选题(共118题)

1.
下列物理量中,哪个是矢量?( )
A.质量
B.时间
C.路程
D.位移
2.
某条公路的路段上交通管理部门设置的限速标志如图所示。这是告诫驾驶员在这一路段驾驶车辆时(    )
A.必须以 40 km/h 速度行驶
B.平均速度大小不得超过 40 km/h
C.瞬时速度大小不得超过 40 km/h
D.汽车上的速度计指示值,有时可以超过 40 km/h
3.
有关瞬时速度、平均速度、平均速率,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平均速度就是初、末速度的平均值,既有大小,又有方向,是矢量
B.平均速度是物体在一段时间内的位移与所用时间的比值
C.瞬时速度和平均速度都可以精确描述物体的运动
D.平均速率就是平均速度的大小
4.
运动学中时间、时刻是非常重要的两个概念,下列关于时间、时刻说法正确的是  
A.时间表示较长的时间段,时刻表示较短的时间段
B.位移对应时间,位置对应时刻
C.作息时间表上的数字表示时间
D.1min只能分成60个时刻
5.
在运动会上,运动员在标准400m跑道的第一跑道上比赛,按规定跑完1500m,则运动员的位移大小是
A.100mB.1500mC.0D.无法确定
6.
下列说法中表示的时间是1s的是  
A.第3sB.第3s
C.前3sD.第2s初到第3s
7.
某人沿半径为30m的圆形草坪边缘绕跑一圈后回到起点,在跑步过程中,路程和位移大小的最大值分别是
A.60 m,60 m
B.60π m,60π m
C.60π m,0
D.0, 0
8.
在直线运动中,关于速度和加速度的说法,正确的是( )
A.物体的速度大,加速度就大
B.物体速度的改变量大,加速度就大
C.物体的速度改变快,加速度就大
D.物体的速度为零时,加速度一定为零
9.
下列物理概念不是采用比值定义法定义的是( )
A.速度
B.平均速度
C.瞬时速度
D.加速度
10.
物体某时刻的速度为v= 5m/s,加速度为a =-3 m/s2,它表示 (    )
A.物体的加速度方向与速度方向相同,速度在减小
B.物体的加速度方向与速度方向相同,速度在增大
C.物体的加速度方向与速度方向相反,速度在减小
D.物体的加速度方向与速度方向相反,速度在增大
11.
关于速度、速度变化量、加速度,正确的说法是(  )
A.物体运动时,速度的变化量越大,它的加速度一定越大
B.速度很大的物体,其加速度可能为零
C.某时刻物体的速度为零,其加速度不可能很大
D.加速度很大时,运动物体的速度一定很快变大
12.
如图所示,汽车向右沿直线运动,原来的速度是,经过一小段时间之后,速度变为表示速度的变化量.由图中所示信息可知(    )
A.汽车在做加速直线运动
B.汽车的加速度方向与的方向相同
C.汽车的加速度方向与的方向相同
D.汽车的加速度方向与的方向相反
13.
如图所示的时间轴,下列关于时刻和时间间隔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t2表示时刻,称为第2s末或第3s初,也可以称为2s内
B.t2~t3表示时间间隔,称为第3s内
C.t0~t2表示时间间隔,称为最初2s内或第2s内
D.tn~tn-1表示时间间隔,称为第(n-1)s内
14.
在光滑的水平桌面上,有一个静止的物体,给物体施以水平作用力,在力作用到物体上的瞬间,则()
A.物体同时具有加速度和速度
B.物体立即获得加速度,速度仍为零
C.物体立即获得速度,加速度仍为零
D.物体的速度和加速度均为零
15.
足球以8m/s的速度飞来,运动员把它以12m/s的速度反向踢出,运动员与球接触时间为0.2s.设球飞来的方向为正方向,则足球在这段时间内的加速度是(    )
A.-200m/s2B.200 m/s2C.100 m/s2D.-100m/s2
16.
下列物理量不属于矢量的是  
A.位移B.力C.质量D.速度
17.
在国际单位制中,质量、长度和时间三个物理量的基本单位分别是
A.kg、m、sB.N、m、sC.N、m、hD.kg、s、m/s
18.
如图所示,三个质点ABC同时从N点出发,分别沿图示路径同时到达M点,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从NM的过程中,B的位移最小
B.质点A到达M点时的瞬时速率最大
C.从NM的过程中,A的平均速度最大
D.从NM的过程中,三质点的平均速度相同
19.
“五米三向折返跑”的成绩反映了人体的灵敏素质,测定时,受试者听到口令后起跑,测试员同时开始计时,受试者从起点A全力跑向5 m处的B点用手触摸折返线处后折返返回A点,然后依次到C点、D点最终返回A点,所用时间即为“五米三向折返跑”的成绩,现测得某受试者成绩为7.50 s,该受试者在测试全过程中的路程和平均速度大小分别为( )
A.0,0
B.15 m,4 m/s
C.30 m,0
D.30 m,4 m/s
20.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平均速率即为平均速度的大小
B.瞬时速率是指瞬时速度的大小
C.火车以速度v经过某一段路,v是指瞬时速度
D.子弹以速度v从枪口射出,v是指平均速度
21.
一质点在半径为R的圆周上从A处沿顺时针运动到B处,则它通过的路程、位移大小分别是
A.
B.
C.
D.
22.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北京时间10点整”,指的是时间,一节课是40min,指的是时刻
B.列车在上海站停了20min,指的是时间
C.在有些情况下,时间就是时刻,时刻就是时间
D.电台报时时说:“现在是北京时间8点整”,这里实际上指的是时刻
23.
下列关于位移和路程的说法,正确的是  
A. 位移是矢量,路程是标量,但位移的大小和路程总是相等
B. 位移描述直线运动,路程描述曲线运动
C. 位移取决于始末位置,而路程取决于实际运动的路线
D. 物体经过的路程总大于物体位移的大小
24.
物体沿直线运动,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若物体某1秒内的平均速度是5 m/s,则物体在这1 s内的位移一定是5 m
B.若物体在第1 s末的速度是5 m/s,则物体在第1 s内的位移一定是5 m
C.若物体在10 s内的平均速度是5 m/s,则物体在其中1 s内的位移一定是5 m
D.物体通过某位移的平均速度是5 m/s,则物体在通过这段位移一半时的速度一定是2.5 m/s
25.
如图所示为同一打点计时器在四条水平运动的纸带上打出的点,其中a , b间的平均速度最大的是哪一条? (    )
A.AB.BC.CD.D
26.
做匀加速直线运动的物体的加速度为,对于任意来说,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某末的速度比该初的速度总是大
B.某末的速度比该初的速度总是大
C.某初的速度比前末的速度相等
D.某末的速度比前初的速度总是大
27.
我国运动员刘翔获得雅典奥运会110米栏冠军,成绩是12秒91,在男子110米跨栏中夺得金牌,实现了我国在短跑中多年的梦想,是亚洲第一人。刘翔之所以能够取得冠军,取决于他在110米中的()
A.某时刻的瞬时速度大B.撞线时的瞬时速度大
C.平均速度大D.起跑时的加速度大
28.
如图,某一物体沿两个半径为R的半圆弧由A运动到C,则它的位移和路程分别是()
A.0,0B.4R、向下,πRC.4πR、向下、4RD.4R、向下,2πR
29.
打点计时器是中学研究物体运动时常用的实验器材,常见的有电磁打点计时器和电火花计时器两种。关于电磁打点计时器和电火花计时器,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电磁打点计时器使用交流电源,电火花计时器使用直流电源
B.它们都是使用10 V以下的交流电源
C.使用它们计时时,必须先拉动纸带,再立即接通电源
D.电火花计时器工作时,纸带运动受到的阻力较小,所以实验误差也较小
30.
一个由静止开始做匀加速直线运动的物体,从开始运动起连续发生3 段位移,在这3 段位移中所用的时间分别是 1 s,2 s,3 s,这 3 段位移的大小之比和这 3 段位移上的平均速度之比分别为(   )
A.1∶8∶27;1∶2∶3
B.1∶8∶27;1∶4∶9
C.1∶2∶3;1∶1∶1
D.1∶3∶5;1∶2∶3
31.
如图所示为我国用“长征二号”火箭运载着“神舟”飞船点火发射的情景,设在点火后,火箭由静止开始上升的一段时间内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已知点火后的第2 s内,火箭上升的高度为60 m,则火箭上升的加速度以及第2 s末,火箭的瞬时速度大小分别为
A.30 m/s2,60 m/s
B.40 m/s2,80 m/s
C.60 m/s2,120 m/s
D.15 m/s2,30 m/s
32.
物体做自由落体运动时,某物理量随时间的变化关系如图所示,由图可知,纵轴表示的这个物理量可能是( )
A.位移B.速度
C.加速度D.路程
33.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一砖块平放、侧放或立放时,其重心在砖内的位置不变
B.舞蹈演员在做各种优美的动作时,其重心在体内位置不变
C.做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物体,其加速度不一定恒定
D.马拉车加速前进,是因为马拉车的力大于车拉马的力
34.
质点从光滑水平面上的P 点做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质点到达M 点时的速率为4v,到达N 点时的速率为5v.则P、M 两点之间的距离与M、N 两点间的距离之比为(  )
A.4:1B.2:1C.4:3D.16:9
35.
某物体的位移随时间变化规律是xt的单位为m和s,则物体运动的初速度、加速度分别
A.
B.
C.
D.
36.
物体的初速度为v0,以不变的加速度a做直线运动.如果要使速度增加到初速度的n倍,则经过的位移是(   )
A. (n2-1)B. (n-1)C.n2D. (n-1)2
37.
从同一地点同时开始沿同一方向做直线运动的两个物体Ⅰ、Ⅱ的速度—时间图像如图所示.在0~t0时间内,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Ⅰ物体的位移在不断增大,Ⅱ物体的位移在不断减小
B.Ⅰ物体的加速度不断增大,Ⅱ物体的加速度不断减小
C.Ⅰ、Ⅱ两物体的加速度都在不断减小,位移不断增大
D.Ⅰ、Ⅱ两个物体的平均速度大小都是
38.
一辆车由静止开始做匀变速直线运动,在第8s末开始刹车,经4s停下来,汽车刹车过程也在做匀变速运动,那么前后两段的加速度的大小之比为( )
A. 1:4
B. 1:2
C. 2:1
D. 4:1
39.
物体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已知第1s末的速度是6m/s,第2s末的速度是8m/s,则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
A.物体的加速度是1m/s2
B.任何一秒内,该秒末的速度一定是该秒初的速度的2倍
C.任何一秒内,该秒末的速度一定比该秒初的速度大2 m/s
D.可知t=0时物体的速度是3m/s
40.
从2014年12月10日起,抚顺北站开通了动车,彻底结束抚顺没有动车的历史,假设列车在某段距离中做匀加速直线运动,速度由6m/s增加到12m/s时位移为x,则当速度由12m/s增加到18m/s时它的位移是(   )
A.B.C.2xD.3x
41.
一物体做匀变速直线运动,经过ABC三点,AB等于BC,经过AB的平均速度为1 m/s,经过BC的平均速度度为3 m/s,则经过B点的速度为
A.2 m/sB.
C.2.5 m/sD.2.9 m/s
42.
汽车以20 m/s的速度做匀速直线运动,刹车后第2 s内的位移为12.5 m,那么开始刹车后2 s内与开始刹车后6 s内汽车通过的位移之比为
A.1:1B.3:1
C.3:4D.4:3
43.
测定某辆轿车在平路上起动时的加速度(轿车起动时的运动可近似看作匀加速运动),某人拍摄了一张在同一底片上多次曝光的照片,如图所示。如果拍摄时每隔2s曝光一次,轿车车身总长为4.5m,那么这辆轿车的加速度大约为:( )
A.1m/s2B.2m/s2
C.3 m/s2D.4 m/s2
44.
物体做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前2 s内的位移是8 m,则( )
A. 物体的加速度是2 m/s2
B. 物体的加速度是3 m/s2
C. 物体第4 s内的位移是32 m
D. 物体第4 s内的位移是14 m
45.
以下关于“伽利略对自由落体的研究方法”的归纳不正确的是(    )
A.发现问题:伽利略发现亚里士多德“重物比轻物下落得快”的观点有自相矛盾的地方
B.提出假设:伽利略认为,重物与轻物应该下落得同样快,他猜想落体运动应该是一种最简单的变速运动,速度的变化对位移来说是均匀的,即v与x成正比
C.实验验证:在验证自己猜想的实验时,由于实验仪器不能精确测量快速下落物体所需的时间,所以他设想通过斜面落体来“冲淡重力”
D.合理外推:伽利略将他在斜面实验中得出的结论做了合理的外推,从而确定了自由落体运动是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且所有物体自由下落时的加速度都相同
46.
一个小石块从空中a点自由落下,先后经过b点和c点,不计空气阻力.已知它经过b点时的速度为v,经过c点时的速度为3v,则ab段与ac段位移之比为 ( )
A.1∶3B.1∶5C.1∶8D.1∶9
47.
一个做匀加速直线运动的物体先后经过A.B两点的速度分别为v1和v2,则下列结论中不正确的有(  )
A. 物体经过AB位移中点的速度大小为
B. 物体经过AB位移中点的速度大小为
C. 物体通过AB这段位移的平均速度为
D. 物体通过AB这段位移所用的中间时刻的速度为
48.
如图,质量mA>mB的两物体A、B叠放在一起,靠着竖直墙面。让它们由静止释放,在沿粗糙墙面下落过程中,物体B的受力示意图是
49.
汽车以20 m/s的速度在平直公路上行驶,急刹车时的加速度大小为5 m/s2,则自驾驶员急踩刹车开始,经过2 s与5 s汽车的位移之比为(  )
A. 5∶4 B. 4∶5 C. 3∶4 D. 4∶3
50.
如图所示,一木块放在水平面上,木块与水平面间的最大静摩擦力Fmax=8 N.从某时刻开始,一个水平向右的外力F作用在木块上,F从零开始逐渐增大,直到木块向右运动.设木块与水平面间的最大静摩擦力等于滑动摩擦力,则此过程中木块受到的摩擦力大小(  )
A.始终等于8 N
B.始终等于F
C.木块静止时随F的增大而增大,木块运动时大小不变
D.木块静止时大小不变,木块运动时随F的增大而增大
51.
关于重力、重心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风筝升空后,越升越高,说明风筝的重心相对风筝的位置也越来越高
B.质量分布均匀、形状规则的物体的重心一定在物体上
C.舞蹈演员在做各种优美动作的时候,其重心相对身体的位置不断变化
D.重力的方向总是垂直于地面
52.
一物体受到三个共点力的作用,以下四组中能使物体处于平衡状态的是
A.F1=10N,F2=7N,F3=1N
B.F1=8N, F2=2N,F3=1N
C.F1=7N, F2=1N,F3=5N
D.F1=7N, F2=8N,F3=9N
53.
如图,物块放在倾斜的木板上,改变木板与水平面之间的夹角为θ,当 =30°和37°时物块所受的摩擦力大小恰好相等,求物块与木板之间的动摩擦因数( )
A.0.577B.0.75C.0.625D.0.833
54.
如图所示,一重力为G的物体静止在倾角为θ的斜面上,沿平行于斜面和垂直于斜面的两个方向分解重力G,这两个方向上的分力分别为F1和F2.则分力F1的大小为(  )
A.GsinθB.GcosθC.GtanθD.G
55.
如图所示,质量为M的物体,在水平外力F1和竖直外力F2的作用下沿粗糙整直墙壁向下做直线运动,已知物体与墙壁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重力加速度为g,则物体所受摩擦力大小为(  )
A.F2+MgB.μMgC.Mg-F2D.μF1
56.
在光滑的墙壁上用网兜把足球挂在A点,足球与墙壁的接触点为B.足球的质量为m,悬绳与墙壁的夹角为,网兜质量不计.当网兜绳长逐渐变长的过程中

A. 悬绳对足球的拉力不断变大
B. 悬绳对足球的拉力不断变小
C. 墙壁对足球的支持力不断变大
D. 墙壁对足球的支持力先减小后增大
57.
如图所示,AB两球完全相同,质量均为m,用两根等长的细线悬挂在O点,两球之间连着一根轻质弹簧,静止不动时,两根细线之间的夹角为θ,则弹簧的弹力为(  )
A.2mgtan θ
B.mgtan θ
C.2mgtan
D.mgtan
58.
如图所示,6个力的合力为F1,若去掉1 N的那个分力,则其余5个力的合力为F2。则关于F1F2的大小及方向表述正确的是(   )
A.F1=0,F2=0
B.F1="1" N,方向与1 N的力反向,F2=0
C.F1=0,F2="1" N,方向与4 N的力同向
D.F1=0,F2="7" N,方向与4 N的力同向
59.
静止的车厢顶部用细线竖直悬挂一小球,如图所示,小球下方与一光滑斜面接触。关于小球的受力,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细线对它一定有拉力作用
B. 细线可能对它没有拉力作用
C. 斜面对它可能有支持力作用
D. 斜面对它一定有支持力作用
60.
如图所示,倾角为30°、重为80 N的斜面体静止在水平地面上,一根弹性轻杆一端垂直固定在斜面体上,轻杆的另一端固定一个重为2 N的小球,小球处于静止状态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轻杆对小球的作用力沿轻杆向上,大于2 N
B.地面对斜面体的支持力为80 N
C.小球对轻杆的作用力为2 N,方向竖直向下
D.轻杆对小球的作用力为2 N,方向垂直斜面向上
61.
关于共点力,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作用在一个物体上的两个力,如果大小相同,方向相反,这两个力是共点力
B.作用在一个物体上的两个力,如果是一对平衡力,则这两个力是共点力
C.作用在一个物体上的几个力,如果它们的作用点不在同一点上,则这几个力不一定是共点力
D.作用在一个物体上的几个力,如果它们的作用线可以汇交于一点,则这几个力是共点力
62.
如图所示,小球靠在竖直固定挡板上与斜面保持静止,不计摩擦,当缓慢增大斜面的倾角时,小球对挡板的压力FN1和小球对斜面的压力FN2的变化情况是(  )
A.FN1变大,FN2变大B.FN1变大,FN2变小
C.FN1变小,FN2变小D.FN1变小,FN2变大
63.
物体质量为2kg,放在光滑水平面上,同时受到大小为2N和5N的两个水平力作用,物体的加速度可能为(   )
A.0B.2m/s2C.4m/s2D.5m/s2
64.
如图所示,将足球用网兜挂在光滑的墙壁上,设绳对球的拉力为F1,墙壁对球的支持力为F2,当细绳长度变短时 
A.F1F2均不变
B.F1F2均增大
C.F1减小,F2增大
D.F1F2均减小
65.
关于重力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在落向地球时,物体受的重力大于它静止时受的重力
B.因重力的方向总是竖直向下的,故重力一定和地面重直
C.重力就是物体对水平桌面的压力
D.一个物体不论是静止还是运动,也不论是怎么运动,受到的重力都是一样
66.
如图所示,一只小鸟沿着较粗的均匀树枝从右向左缓慢爬行,在小鸟从A运动到B的过程中
A.树枝对小鸟的作用力先减小后增大
B.树枝对小鸟的摩擦力先减小后增大
C.小鸟对树枝的压力先减小后增大
D.小鸟对树枝的压力保持不变
67.
如图所示,轻弹簧的两端各受20 N拉力的作用,弹簧平衡时伸长了5 cm(在弹性限度内),那么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弹簧所受的合力为40 N
B.该弹簧的劲度系数k="200" N/m
C.该弹簧的劲度系数k="400" N/m
D.根据公式k=F/x,弹簧的劲度系数k会随弹簧弹力F的增大而增大
68.
一根轻质弹簧一端固定,用大小为F1的力压弹簧的另一端,平衡时长度为l1;改用大小为F2的力拉弹簧,平衡时长度为l2.弹簧的拉伸或压缩均在弹性限度内,该弹簧的劲度系数为( )
A.B.C.D.
69.
如图1所示,所有的球都是相同的,且形状规则,质量分布均匀。甲球放在光滑斜面和光滑水平面之间,乙球与其右侧的球相互接触并放在光滑的水平面上,丙球与其右侧的球放在另一个大的光滑球壳内部并相互接触,丁球是一足球,一学生将足球踢向斜台的示意图如图2所示。关于这四个球的受力情况,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甲球受到两个弹力的作用
B.乙球受到两个弹力的作用
C.丙球受到两个弹力的作用
D.丁球(足球)与斜台作用时斜台给足球的弹力方向先沿v1的方向后沿v2的方向
70.
如图所示,用逐渐增大的水平力F推静止在水平面上的物体,但物体始终静止,关于这一过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物体受到的合外力始终为零B.物体受到的合外力逐渐增大
C.物体不受摩擦力D.物体受摩擦力不变
71.
如图所示,质量为m的木块P在质量为M的长木板ab上滑行,长木板放在水平地面上一直处于静止状态.若长木板ab与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1,木块P与长木板ab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2,则长木板ab受到地面的摩擦力大小为 (  )

A. μ1Mg    B. μ1(m+M)g
C. μ2mg    D. μ1Mg+μ2mg
72.
如图,m=10kg的物体在水平面上向左运动,物体与水平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0.2,与此同时物体受到一个水平向右的推力F=20N的作用,则物体产生的加速度是(g取10m/s2
A.0
B.4m/s2,水平向左
C.2m/s2,水平向左
D.4m/s2,水平向右
73.
物体A的质量为1 kg,置于水平地面上,物体与地面的动摩擦因数为μ=0.2.从t=0开始物体以一定初速度v0向右滑行的同时,受到一个水平向左的恒力F=1 N的作用,则下图中能反映物体受到的摩擦力f随时间变化的图象是(取向右为正方向,g=10 m/s2)( )
A.B.
C.D.
74.
木块A、B分别重50N和60N,它们与水平面之间的动摩擦力因数均为0.25。夹在A、B之间的轻弹簧被压缩了2cm,弹簧的劲度系数为400N/m。系统置于水平地面上静止不动。现有F=1N的水平拉力作用在木块B上,如图所示,力F的作用后()

A. 木块A所受摩擦力的大小是12.5N    B. 木块A所受摩擦力大小是11.5N
C. 木块B所受摩擦力大小是9N    D. 木块B所受摩擦力大小是7N
75.
如图所示,重力G=20N的物体,在动摩擦因数为0. 1的水平面上向左运动,同时受到大小为10N的,方向向右的水平力F的作用,则物体所受摩擦力大小和方向是:()
A.20N,水平向左B.2N,水平向右
C.10N,水平向左D.12N,水平向右
76.
物体同时受到同一平面内三个力作用,下列几组力的合力不可能为零的是  
A.5N、7 N、8 NB.5N、2N、3NC.1N、5N、10ND.10N、10 N、10N
77.
大小分别为30N和25N的两个力同时作用在同一物体上,则这两个力的合力大小不
可能等于(  )
A.5NB.10NC.45ND.60N
78.
作用在同一个物体上的两个互相垂直的共点力,一个力的大小是3N,另一个力的大小是4N,它们合力的大小是(  )
A.3NB.4NC.5ND.7N
79.
架在AB两根晾衣杆之间的均匀铁丝在夏、冬两季由于热胀冷缩的效应,铁丝呈现如图所示的两种形状。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夏季铁丝对晾衣杆的拉力较大
B.冬季铁丝对晾衣杆的拉力较大
C.夏季晾衣杆对地面的压力较大
D.冬季晾衣杆对地面的压力较大
80.
水平横梁的一端A插在墙壁内,另一端装有一小滑轮B,一轻绳的一端C固定于墙壁上,另一端跨过滑轮后悬挂一质量为m=10kg的重物,∠CBA=30°,如图所示,则滑轮受到绳子作用力为(  )

A. 50N B. N C. 100 N     D. N
81.
体育器材室里,篮球摆放在图示的球架上。已知球架的宽度为d,每只篮球的质量为m,直径为D,不计球与球架之间摩擦,则每只篮球对一侧球架的压力大小为(    )

A.   B.   C. D.
82.
如图所示,AC是上端带定滑轮的固定竖直杆,质量不计的轻杆BC一端通过铰链固定在C点,另一端B悬挂一重为G的重物,且B端系有一根轻绳并绕过定滑轮A,用力F拉绳,开始时∠BCA>90°,现使∠BCA缓慢变小,直到杆BC接近竖直杆AC.此过程中,杆BC所受的力( )
A.大小不变B.逐渐增大
C.先减小后增大
C.先增大后减小
83.
如图所示,质量为m的球置于斜面上,被一个固定在斜面上的竖直挡板挡住.现用一个力F拉斜面,使斜面在水平面上做加速度为a的匀加速直线运动,忽略一切摩擦,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若加速度足够小,竖直挡板对球的弹力可能为零
B.若加速度足够大,斜面对球的弹力可能为零
C.斜面和挡板对球的弹力的合力等于ma
D.若F增大,斜面对球的弹力仍然保持不变
84.
用与竖直方向成θ角(θ<45°)的倾斜轻绳a和水平轻绳b共同固定一个小球,这时绳b的拉力为F1。现保持小球在原位置不动,使绳b在原竖直平面内逆时转过θ角后固定,绳b的拉力变为F2;再转过θ角固定,绳b的拉力为F3,则( )
A.F1=F3>F2B.F1<F2<F3
C.F1=F3<F2D.F1>F2>F3
85.
如图所示,两根完全相同的弹簧下挂一质量为m的小球,小球与地面间有细线相连,处于静止状态,细线竖直向下的拉力大小为2mg.若剪断细线,则在剪断细线的瞬间,小球的加速度a为(  )

A. a=g方向竖直向上   B. a=g 方向竖直向下
C. a=2g 方向竖直向上 D. a=3g 方向竖直向上
86.
下列对牛顿第二定律的表达式F=ma及其变形公式的理解,叙述正确的是(   )
A.由F=ma知,物体所受的合外力由物体的质量和物体的加速度决定。
B.由m=F/a知,物体的质量与其所受的合外力成正比,与其运动的加速度成反比
C.由a=F/m知,物体的加速度与其所受的合外力成正比,与其质量成反比
D.由m=F/a知,物体的质量可以通过测量它的加速度和它所受到的合外力而求得
87.
图中的AB、AC、AD都是光滑的轨道,A、B、C、D四点在同一竖直圆周上,其中AD是竖直的.一小球从A点由静止开始,分别沿AB、AC、AD轨道滑下B、C、D点所用的时间分别为t1、t2、t3.则 (   )

A. t1=t2=t3
B. t1>t2>t3
C. t1<t2<t3
D. t3>t1>t2
88.
下列表达式中涉及到比例系数“k”、“μ”、“ρ”或“G”,其中比例系数没有单位的表达式是(  )
A.F=kxB.FfFNC.RD.F=G
89.
如图所示,有一水平传送带以2m/s的速度顺时针匀速运动,现将一物体轻轻放在传送带的左端上,若物体与传送带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0.5,已知传送带左、右端间的距离为10m,物体可视为质点,g=10m/s2,则(  )
A.传送带将该物体传送到传送带右端所需时间为5s
B.传送带将该物体传送到传送带右端所需时间为5.2s
C.传送带将该物体传送到传送带右端所需时间为2s
D.物体到达传送带右端时的速度为10m/s
90.
关于惯性和牛顿第三定律的理解,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嫦娥一号”卫星在地球上的惯性与它绕月球飞行时的惯性是不相同的燃料消耗忽略不计
B.作用力和反作用力同时产生,同时消失,不同时变化
C.各种机床和发电机的底座做得很笨重,目的是增大惯性
D.两物体只有处于相对静止时,它们之间的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的大小才相等
91.
“蹦极”是一项非常刺激的体育运动。某人身系弹性绳自高空p点自由下落,图中a点是弹性绳的原长位置,c是人所到达的最低点,b是人静止悬吊时的位置,人在从p点下落到最低点c点的过程中,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在pa段做自由落体运动,处于完全失重状态
B. 在ab段绳的拉力小于人的重力,处于失重状态
C. 在bc段绳的拉力大于人的重力,处于超重状态
D. 在c点,速度为零,处于平衡状态
92.
关于超重与失重的说法中,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超重就是物体的重力增加了B.失重就是物体的重力减少了
C.完全失重就是物体不受重力D.完全失重的物体的加速度等于重力加速度
93.
一个物体,从倾角30°的光滑固定斜面顶端开始下滑,则物体的加速度(    )
A.2gB.gC.D.
94.
如图所示,当车厢向右加速行驶时,一质量为m的物块紧贴在车厢壁上,相对于车厢壁静止,随车一起运动,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在竖直方向上,车厢壁对物块的摩擦力与物块的重力平衡
B.在水平方向上,车厢壁对物块的弹力与物块对车厢壁的压力是一对平衡力
C.若车厢的加速度变小,车厢壁对物块的弹力不变
D.若车厢的加速度变大,车厢壁对物块的摩擦力也变大
95.
下列关于物体惯性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在任何情况下都有惯性B.物体的质量越大其惯性越小
C.运动速度越大时惯性越大D.只有在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时才有惯性
96.
下列关于牛顿第一定律以及惯性概念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牛顿第一定律说明,只有不受外力的物体才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
B.物体运动状态发生变化则物体一定受到力的作用
C.惯性定律与惯性的实质是相同的
D.物体的运动不需要力来维持,但物体的运动速度越大时其惯性也越大
97.
如图,在车厢中的A是用绳拴在底部上的氢气球,B是用绳挂在车厢顶的金属球,开始时它们和车顶一起向右做匀速直线运动,若忽然刹车使车向右做匀减速运动.则下列哪个图能正确表示刹车期间车内的情况(  )
A.B.
C.D.
98.
对于一些实际生活中的现象,某同学试图从惯性角度加以解释,其中正确的是( )
A. 采用了大功率的发动机后,某些一级方程式赛车的速度甚至能超过某些老式螺旋桨飞机的速度,这表明:可以通过科学进步使小质量的物体获得大惯性
B. “强弩之末势不能穿鲁缟”,这表明强弩的惯性减小了
C. 货运列车运行到不同的车站时,经常要摘下或加挂一些车厢,这会改变它的惯性
D. 摩托车转弯时,车手一方面要适当的控制速度,另一方面要将身体稍微向里倾斜,这是为了通过调控人和车的惯性达到安全行驶的目的
99.
质量为m的物体,放在粗糙的水平面上,受水平推力F的作用,产生加速度a,物体所受到的摩擦力为f,当水平推力变为2F时(  )
A.物体所受的摩擦力变为2f
B.物体的加速度等于2a
C.物体的加速度小于2a
D.物体的加速度大于2a
100.
关于牛顿第二定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由牛顿第二定律可知,加速度大的物体,所受的合力一定大
B.牛顿第二定律说明质量大的物体其加速度一定小
C.由Fma可知,物体所受到的合力与物体的质量成正比
D.同一物体的加速度与物体所受到的合力成正比,而且在任何情况下,加速度的方向始终与物体所受的合力方向一致
101.
一质量为m的人站在电梯中,电梯减速下降,若加速度大小为g(g为重力加速度),则人对电梯底部的压力大小为(  )
A.mgB. mgC.mgD. mg
102.
在一次跳伞训练中,伞兵从悬停在空中的直升机上跳出后,初速度为v0>0,加速度a>0,下降过程中a值不断减小直至为零时,该伞兵的()
A.速度不断减小,位移先增大后减小
B.速度不断减小,最后做匀速直线运动
C.速度不断增大,当a=0时,位移达到最大值
D.速度不断增大,当a=0时,速度达到最大,位移不断增大
103.
如图所示,弹簧左端固定,右端自由伸长到O点并系住质量为m的物体,现将弹簧压缩到A点,然后释放,物体可以一直运动到B点.如果物体受到的阻力恒定,则(    ) 
A.物体从AO先加速后减速
B.物体从AO做加速运动,从OB做减速运动
C.物体运动到O点时,所受合力为零
D.物体从AO的过程中,加速度逐渐减小
104.
如图所示,质量为m的小球用水平轻弹簧系住,并用倾角为30°的光滑木板AB托住,小球恰好处于静止状态。当木板AB突然向下撤离的瞬间,小球的加速度大小为(  )

A. 0 B. g C. g   D. g
105.
关于作用力和反作用力,下面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物体相互作用时,先产生作用力,然后才产生反作用力
B.作用力和反作用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在同一条直线上,因此它们的合力为零,是一对平衡力
C.放在水平桌面上的书所受重力和支持力互为作用力与反作用力
D.作用力和反作用力总是同时产生,同时消失,分别作用在相互作用的两个不同物体上
106.
在“鸟巢欢乐冰雪季”期间,花样滑冰中的男运动员托举着女运动员一起滑行。对于此情景,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由于男运动员稳稳地托举着女运动员一起滑行,所以男运动员对女运动员的支持力大于女运动员受到的重力
B.男运动员受到的重力和冰面对他的支持力是一对平衡力
C.女运动员对男运动员的压力与冰面对男运动员的支持力是一对作用力和反作用力
D.男运动员对冰面的压力与冰面对他的支持力是一对作用力和反作用力
107.
关于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的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一个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的合力为零
B.地球对重物的作用力比重物对地球的作用力大
C.两个物体处于平衡状态时,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的大小才相等
D.作用力和反作用力同时产生同时消失
108.
如图所示,重物用一根轻质弹簧悬挂于天花板下,已画出重物和弹簧的受力图如图所示。关于这四个力的说法正确的是( )
A.F1F3是一对平衡力
B.F2F4是一对作用力与反作用力
C.F2的施力物体是弹簧
D.F3的施力物体是重物
109.
牛顿是近代科学的开创者,他一生致力于科学研究,有许多重大发明,为科学事业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他提出的牛顿运动三定律成为经典力学的基础.由牛顿第一定律可知()
A.合力停止作用后,物体就会慢慢停下来
B.物体的速度改变时,一定受到合力的作用
C.物体只有在静止或做匀速直线运动时才有惯性
D.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也就是改变物体惯性的原因
110.
如图所示,质量为M的小车放在光滑的水平地面上,右面靠墙,小车的上表面是一个光滑的斜面,斜面的倾角为α,当地重力加速度为g,那么当有一个质量为m的物体在这个斜面上自由下滑时,小车对右侧墙壁的压力大小是()
A.mgsinαcosα
B.Mmgsinαcosα/(M+m)
C.mgtanα
D.Mmgtanα/(M+m)
111.
在水平面上放着两个质量分别为2kg和3kg的小铁块mM,它们之间用一原长为10cm,劲度系数为100N/m的轻弹簧相连,铁块与水平面之间的动摩擦因数均为0.2.铁块M受到一大小为20N的恒定水平外力F,两个铁块一起向右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如图所示.这时两铁块之间弹簧的长度应为(重力加速度g取10m/s2)(  )

A. 12cm B. 13cm C. 15cm D. 18cm
112.
直升机悬停在空中向地面投放装有救灾物资的箱子,如图所示。设投放初速度为零.箱子所受的空气阻力与箱子下落速度的平方成正比,且运动过程中箱子始终保持图示姿态。在箱子下落过程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箱内物体对箱子底部始终没有压力
B.箱子刚从飞机上投下时,箱内物体受到的支持力最大
C.箱子接近地面时,箱内物体受到的支持力比刚投下时大
D.若下落距离足够长,箱内物体有可能不受底部支持力而“飘起来”
113.
关于力学单位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在力学单位制中,选来作为基本单位的物理量有长度、质量和时间
B.在力学单位制中,国际基本单位有m、s、g
C.导出单位有些不能用基本单位来表达
D.在力学单位制中,N/kg和m/s是相同的单位
114.
在解一道计算题时(由字母表达结果的计算题)一个同学解得位移,用单位制的方法检查,这个结果(  )
A. 可能是正确的
B. 一定是错误的
C. 如果用国际单位制,结果可能正确
D. 用国际单位制,结果错误,如果用其他单位制,结果可能正确
115.
下列关于单位制及其应用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 基本单位和导出单位一起组成了单位制
B. 选用的基本单位不同,构成的单位制也不同
C. 在物理计算中,如果所有已知量都用同一单位制的单位表示,只要正确应用物理公式,其结果就一定是用这个单位制中的单位来表示
D. 一般来说,物理公式主要确定各物理量间的数量关系,并不一定同时确定单位关系
116.
下列与参考系有关的成语是(  )
A.三足鼎立B.刻舟求剑C.滴水穿石D.立竿见影
117.
木块AB分别重50N和60N,它们与水平地面之间的动摩擦因数均为0.25.夹在AB之间的轻弹簧被压缩了2cm,弹簧的劲度系数为400N/m.系统置于水平地面上静止不动.现用F=1N的水平拉力作用在木块B上,如图所示.则在力F作用后( )
A.木块A所受摩擦力大小是12.5N
B.木块A所受摩擦力大小是11.5N
C.木块B所受摩擦力大小是9N
D.木块B所受摩擦力大小是7N
118.
水平横梁一端A插在墙壁内,另一端装有一小滑轮B.一轻绳的一端C固定于墙壁上,另一端跨过滑轮后悬挂一质量为m=10 kg的重物,∠CBA=30°,如图所示,则滑轮受到绳子的作用力大小为(g取10 N/kg)(  )
A.50 N
B.50 N
C.100 N
D.100N

2.选择题(共36题)

119.2016的倒数是(   )
120.已知集合A={﹣1,1,4},B={y|y=log2|x|+1,x∈A},则A∩B=(   )
121.五一前夕,某超市促销,由顾客抽奖决定折扣,某顾客购买甲乙两种商品,分别抽到七折(按售价70%)和九折销售,共付款386元,这两种商品原销售之和为500元,则甲乙两种商品原销售价分别为{#blank#}1{#/blank#}、{#blank#}2{#/blank#}
122.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且句意明确的一项是
123.下列各句中,划线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124.下列各句中,划线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125.

用数学归纳法证明1+2+3+...+2n =2n-1+22n-1{#mathml#}nN*{#/mathml#} 时,假设n=k时命题成立,则当n=k+1时,左端增加的项数是(   )

126.下列对生物体中有关化合物的鉴定实验,不正确的是(    )

选项

鉴定对象

试剂

产生颜色

水浴加热

生物材料

A

淀粉

碘液

蓝色

马铃薯

B

还原糖

斐林试剂

砖红色

需要

甘蔗的茎

C

蛋白质

双缩脲试剂

紫色

不需要

豆浆

D

脂肪

苏丹Ⅲ染液

橘黄色

不需要

花生

127.

钱穆在《国史新论》中把战国至明清中国历史描绘为游士社会、官吏社会、门第社会、科举社会。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128.

假如甲国在生产大米方面具有绝对优势,乙国在生产服装方面有绝对优势,现在两国参与国际分工,甲国把全部社会资源用于生产大米,乙国把全部社会资源用于生产服装,在两国所拥有的社会资源相同的情况下,两国发生对外贸易。根据亚当•斯密的观点,可能带来的结果是(   )

129.据报道,2012年4月某日,我国渔民在南海某海域(117°E,16°N)附近进行海上捕捞作业时,受到某邻国军舰的干扰。为保护我国渔民的合法权益,我国渔政船从甲地出发立即前往事发海域维权。结合下图,回答下列各题。

130.

The young man is {#blank#}1{#/blank#} (believe). He never tells a lie.

131.引起大气运动的根本原因是                                      (   )
132.引起大气运动的根本原因是                                      (   )
133.已知某溶液中存在较多的H+、Cl,则溶液中还可能大量存在的离子组是
134.下列离子方程式正确的是(   )
135.下列离子方程式正确的是(   )
136.MOH强碱溶液和等体积、等物质的量浓度的HA弱酸溶液混合后,溶液中有关离子的浓度应满足的关系是(     )
137.MOH强碱溶液和等体积、等物质的量浓度的HA弱酸溶液混合后,溶液中有关离子的浓度应满足的关系是(     )
138.

It goes ___one computer ___another computer. 

139.G是一种新型香料的主要成分之一,其结构中含有三个六元环.G的合成路线如图(部分产物和部分反应条件略去):

己知:①RCH=CH2+CH2=CHR´﹣﹣﹣﹣CH2═CH2+RCH═CHR´;

②B的核磁共振氢谱图显示分子中有6 种不同环境的氢原子;

③D和F互为同系物.

140.

下列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的说法正确的是(    )

①是我国环境保护的基本法

②在我国环境保护法律体系中占有核心地位

③我国已形成以环境保护法为基础,以宪法为主体的环境保护法律体系

④环境保护法为保护和治理环境提供了法律依据

141.

受惠于西部大开发和中部崛起战略,湖南、湖北、内蒙古和陕西经济发展迅猛,被称为“金砖四省区”.据图文资料完成下列问题.

142.

如图是心脏结构示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143.

如图是心脏结构示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144.

给下列加下划线字注音。

飞{#blank#}1{#/blank#}    ②轩{#blank#}2{#/blank#}    ③短{#blank#}3{#/blank#}

瓢{#blank#}4{#/blank#}    ⑤死{#blank#}5{#/blank#}    ⑥宫{#blank#}6{#/blank#}

145.如图所示的甲、乙两个装置中,胶头滴管中吸入某种液体,平底烧瓶中充入(或放入)另一种物质,挤压胶头滴管加入液体,一段时间后两装置中的气球都明显胀大(忽略液体体积对气球的影响)。则滴管和烧瓶中所用试剂可能是
146.

下列四幅图,表示温带大陆性气候的是(  )

147.

下列四幅图,表示温带大陆性气候的是(  )

148.下面四个中文艺术字中,不是轴对称图形的是(   )
149.

放学后

150.

放学后

151.如图,某地区有四个公司分别位于矩形ABCD的四个顶点,且AB=1km,BC=2km,四个公司商量准备在矩形空地中规划一个三角形区域AMN种植花草,其中M,N分别在直线BC,CD上运动,∠MAN=30°,设∠BAM=α,当三角AMN的面积最小时,此时α=(   )

152.

如图是物体做直线运动的v﹣t图象,以下说法不正确的是(   )

153.

陈独秀、李大钊等以《新青年》杂志为主要阵地,掀起了新文化运动,下列对于新文化运动的评价,正确的是(    )

154.

某一时刻,一物体沿水平和竖直方向的分速度分别为8m/s和6m/s,则该物体的速度大小是(   )

3.多选题(共59题)

155.
跳伞运动员做低空跳伞表演,当飞机离地面某一高度静止于空中时,运动员离开飞机自由下落,运动一段时间后打开降落伞,展伞后运动员以5 m/s2的加速度匀减速下降,则在运动员减速下降的任一秒内(  )
A.这一秒末的速度比前一秒初的速度小5 m/s
B.这一秒末的速度是前一秒末的速度的
C.这一秒末的速度比前一秒末的速度小5 m/s
D.这一秒末的速度比前一秒初的速度小10 m/s
156.
一物体初速度为10 m/s,加速度的大小为2 m/s2,则该物体在10 s末的速度可能是(  )
A.30 m/s
B.0 m/s
C.-10 m/s
D.20 m/s
157.
南北走向的一长直公路经过某广场的中心,如果以广场中心为原点,规定向北为正方向,作出的坐标轴(x轴)如图所示。坐标轴上有两点ABA的坐标为xA=4 m,B的坐标为xB=–2 m。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A点位于广场中心南边4 m处
B. A点位于广场中心北边4 m处
C. B点位于广场中心南边2 m处
D. B点位于广场中心北边2 m处
158.
以下所举的速度中,属于瞬时速度的是( )
A.小菲参加100 m比赛的成绩是20 s,比赛中的速度为5 m/s
B.子弹飞离枪口时的速度为900 m/s
C.物体落地时的速度是20 m/s
D.台风中心以21 km/h的速度向西偏北方向移
159.
质点沿直线运动,其加速度恒定,若在2s内速度大小从4m/s变为2m/s,则其加速度大小是( )
A.一定是1m/s2
B.一定是3m/s2
C.可能是1m/s2
D.可能是3m/s2
160.
关于速度、速度变化量、加速度,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物体运动的速度变化量很大,它的加速度可能很小
B.速度很大的物体,其加速度可以很小,可能为零
C.某时刻物体的速度为零,其加速度一定为零
D.加速度很大时,运动物体的速度一定很大
161.
下列关于加速度的描述中,正确的是()
A.加速度在数值上等于单位时间里速度的变化
B.当加速度与速度方向相同且又减小时,物体做减速运动
C.速度方向为正,加速度方向为负
D.速度变化越来越快,加速度越来越小
162.
物体沿一直线运动,在t1时间内通过的路程为x,它中间位置x处的速度为v1,在中间时刻t1的速度为v2,则v1和v2的关系为()
A.物体做匀加速直线运动,v1>v2
B.物体做匀减速运动,v1>v2
C.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v1=v2
D.物体做匀减速直线运动,v1<v2
163.
某物体做变速直线运动,其加速度方向不变,大小逐渐减小到零,该物体的运动情况可能是( )
A.速度不断增大,最后达到最大,并以此速度做匀速直线运动
B.速度不断减小,最后达到最小,并以此速度做匀速直线运动
C.速度不断减小,又不断增大,最后做匀速直线运动
D.速度不断增大,又不断减小,最后做匀速直线运动
164.
下列关于速度、加速度的描述中,正确的是( )
A.加速度在数值上等于单位时间内速度的变化量
B.物体的速度为零时,加速度也为零
C.物体的速度变化量越大,加速度越大
D.物体的速度变化越快,加速度越大
165.
可知:
A.a与Δv成正比;B.物体的加速度大小由Δv决定;
C.a的方向与Δv的方向相同;D.叫速度变化率,就是加速度;
166.
在用打点计时器“探究小车速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的实验中,下列关于作图象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 只要确定了图象中的两点,就可以得到小车运动的图象,因此,实验只需要测出两组数据
B. 作图象时,所取的点越多,图线就越准确
C. 作出的图线应该通过所有的点,图线曲折也可以
D. 对于偏离直线较远的点,说明误差太大,应舍去
167.
某同学将纸带穿过限位孔,接通打点计时器的电源,拉动纸带,但在纸带上打不上点,其可能原因是(  )
A.复写纸放反
B.使用了直流电源
C.振针过短
D.纸带运动过快
168.
当纸带与运动物体连接时,打点计时器在纸带上打出点迹。下列关于纸带上点迹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点迹记录了物体运动的时间
B.点迹记录了物体在某段时间内的位移
C.纸带上点迹的分布情况反映了物体的质量和形状
D.纸带上点迹的分布情况反映了物体的运动情况
169.
如图所示,A、B两图线分别表示在同一参考系中甲、乙两物体运动的位移—时间图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甲做直线运动,乙做曲线运动
B. 甲、乙两物体均做直线运动
C. 交点 M 表示两物体位移相等
D. 运动中甲、乙共相遇两次
170.
—辆汽车从静止开始匀加速直线开出,然后保持匀速直线运动,最后做匀速直线运动,直到停止,下表给出了不同时刻汽车的速度,根据表格可知(   )
A.汽车在t="5" s时刻开始做匀速直线运动
B.汽车匀速运动的时间为5 s
C.汽车加速段的平均速度小于减速段的平均速度
D.汽车从开始运动直到停止的过程中的平均速度大小约8.73 m/s
171.
在某一高度以的初速度竖直上抛一个小球(不计空气阻力),当小球速度大小为时,以下判断正确的是(g)(  )
A. 小球在这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大小可能为,方向向上
B. 小球在这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大小可能为,方向向下
C. 小球在这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大小可能为,方向向上
D. 小球的位移大小一定是15m
172.
如图所示为一物体作匀变速运动的速度图线。根据图线作出的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物体的初速度为3m/s
B.2s末物体位于出发点
C.物体的加速度大小为1.5m/s2
D.该物体0—4s内的平均速度大小不为零
173.
某物体由静止开始作匀加速直线运动,加速度为a1,运动时间为t1;接着作加速度为a2的匀减速运动,再经t2速度恰好为零,物体在全程的平均速度可表示为( )
A.
B.
C.
D.
174.
在探究小车速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的实验中,利用纸带上的数据得出各计数点的瞬时速度后,以速度v为纵轴,以时间t为横轴建立直角坐标系.某次实验中某同学描出的点如图所示.在直角坐标系上一共描出了10个点.下列探究有道理的是(   )

A. 这10个点无论如何也不在一条直线上,因此小车运动的v-t图象不可能为一条直线,而应为一条光滑的曲线
B. 这10个点中有8个点虽然不完全在一条直线上,但它们紧挨在一条直线附近,只有F和B两点离这条直线太远,可以表示小车运动的规律
C. 在10个点当中只有4个点能画在一条直线上(A、D、G、I),有六个点不在该直线上,这条直线肯定不能表示小车运动的规律
D. 与直线偏差较小的点(C、E、H、J)可能是实验误差造成的,而与直线偏离较大的点(B、F)则可能是实验中出现错误造成的
175.
ab两个物体从同一地点同时出发,沿同一方向做匀变速直线运动,若初速度不同,加速度相同,则在运动过程中 (  ).
ab的速度之差保持不变
ab的速度之差与时间成正比
ab的位移之差与时间成正比
ab的位移之差与时间的平方成正比
A.①③B.①④
C.②③D.②④
176.
有两个物体都做加速度恒定的变速直线运动,则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经过相同的时间,速度变化大的物体,它的加速度一定大
B.若初速度相同,则末速度大的物体加速度一定大
C.若加速度相同,初速度大的物体其末速度一定大
D.在相同时间内,加速度大的物体其速度变化必然大
177.
由静止开始做匀加速运动的汽车,第1s内通过的位移,则  
A.第1s末的速度为
B.加速度为
C.第2s内通过的位移为
D.前2s内通过的位移为
178.
如图所示,一冰壶以速度v垂直进入三个完全相同的矩形区域做匀减速直线运动,且刚要离开第三个矩形区域时速度恰好为零,则冰壶依次进入每个矩形区域时的速度之比和穿过每个矩形区域所用的时间之比分别是(  )
A.v1∶v2∶v3=3∶2∶1
B.v1∶v2∶v3=
C.t1∶t2∶t3=1∶
D.t1∶t2∶t3=()∶(-1)∶1
179.
一飞机降落时着陆的速度为50m/s,在跑道上以5m/s2的加速度做匀减速直线运动,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飞机着陆12s时的速度大小是10m/s
B.飞机着陆12s时的速度大小是0
C.飞机着陆12s内的位移是240m
D.飞机着陆12s内的位移是250m
180.
如图所示,物块ab的质量均为m,水平地面和竖直墙面均光滑,在水平推力F作用下,两物块均处于静止状态.则( )
A.b受到的摩擦力大小等于mg
B.b受到的摩擦力大小等于2mg
C.b对地面的压力大小等于mg
D.b对地面的压力大小等于2mg
181.
以下说法中错误的是(   )
A.重力的方向总是竖直向下的
B.挂在绳上处于静止的物体,受到绳的拉力是由于物体的形变引起的
C.静摩擦力不仅能存在于两静止物体之间,也可以存在于两运动物体之间
D.当两粗糙物体之间没有相对滑动时,两物体之间的摩擦力一定为零
182.
两个力F1和F2间的夹角为θ,两力的合力为F,则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若F1和F2大小不变,θ角越小,合力F就越大
B.合力F总比分力F1和F2中的任何一个力都大
C.如果夹角θ不变,F1大小不变,只要F2增大,合力F就必然增大
D.合力F可能比分力F1和F2中的任何一个力都小
183.
两个劲度系数分别为的轻质弹簧a、b串接在一起,a弹簧的一端固定在墙上,如图所示.开始时弹簧均处于原长状态,现用水平力作用在b弹簧的P端向右拉动弹簧.已知a弹簧的伸长量为L,则
A.b弹簧的伸长量也为L
B.b弹簧的伸长量为
C.P端向右移动的距离为
D.P端向右移动的跑离为
184.
关于力的分解,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   )
A.8 N的力可以分解为两个8 N的分力
B.8 N的力可以分解为两个4 N的分力
C.8 N的力可以分解为13 N和6 N的两个分力
D.8 N的力可以分解为16 N和7 N的两个分力
185.
一件行李重为G,被轻绳OAOB吊在空中,OA绳和OB绳的拉力分别为F1F2,如图所示,则(  )
A.F1F2的合力是G
B.F1F2的合力是F
C.行李对轻绳OA的拉力方向与F1方向相反,大小相等
D.行李受到重力GOA绳拉力F1OB绳拉力F2,还有F共四个力
186.
如图甲、乙所示,倾角为θ的斜面上放置一滑块M,在滑块M上放置一个质量为m的物块,M和m相对静止,一起沿斜面匀速下滑,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图甲中物块m受到摩擦力
B.图乙中物块m受到摩擦力
C.图甲中物块m受到水平向左的摩擦力
D.图乙中物块m受到与斜面平行向上的摩擦力
187.
如图甲为应用于机场和火车站的安全检查仪,用于对旅客的行李进行安全检查,其传送装置可简化为如图乙所示的模型,紧绷的传送带始终保持v=1m/s的恒定速率运行。旅客把行李无初速度地放在A处,设行李与传送带之间的动摩擦因数μ=0.1,A、B间的距离为2m,g取10 m/s2,若乘客把行李放到传送带的同时也以v=1m/s的恒定速率平行于传送带运动到B处取行李,则(  )
A.乘客与行李同时到达B处
B.乘客提前0.5s到达B处
C.行李提前0.5s到达B处
D.若传送带速度足够大,行李最快也要2 s才能到达B处
188.
如图所示,C是水平地面,A、B是两个长方形物块,F是作用在物块B上的沿水平方向的力,物块A和B以相同的速度做匀速直线运动。关于A、B间的动摩擦因数μ1和B、C间的动摩擦因数μ2,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可能μ1=0,μ2=0
B.可能μ1≠0,μ2≠0
C.可能μ1≠0,μ2=0
D.一定有μ1=0,μ2≠0
189.
如图所示,表面粗糙的水平传送带匀速向右传动.现在其左侧的A处轻轻放上一物块,设传送带足够长,则该物块(  )
A.一直向右匀速运动
B.先向右匀加速,后继续向右匀速运动
C.先受到向右的滑动摩擦力,后受到向右的静摩擦力
D.先受到向右的滑动摩擦力,后不受摩擦力
190.
把一个已知力F分解,要求其中一个分力F1跟F成30°角,而大小未知;另一个分力为,但方向未知,F1的大小可能是()
A. B.   C.    D.
191.
如图所示,AB两个物块的重力分别是GA=3 N,GB=4 N,弹簧的重力不计,整个装置沿竖直方向处于静止状态,这时弹簧的弹力F=2 N,则天花板受到的拉力和地板受到的压力有可能是(  )
A.5 N和2 NB.5 N和6 N
C.1 N和2 ND.3 N和4 N
192.
用细绳拴一个质量为m的小球,小球将固定在墙上的轻弹簧压缩的距离为x,不计空气阻力.如图所示,将细线烧断后(  )
A.小球立即做平抛运动
B.小球落地时动能大于mgh
C.小球脱离弹簧后做匀变速运动
D.刚烧断后的瞬间小球的加速度为g
193.
如图所示,水平传送带以不变的速度v向右运动.将一可看成质点的物体轻轻放在水平传送带的左端A处,经t秒物体的速度也变为v,再经t秒到达右端B处,则(  )
A.前t秒物体做加速运动,后t秒物体做减速运动
B.后t秒内物体与传送带之间无摩擦力
C.前t秒物体的位移与后t秒物体的位移之比为1:2
D.物体由传送带A处到B处的平均速度为v
194.
如图所示,5块质量相同的木块并排放在水平地面上,它们与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均相同,当用力F推第1块木块使它们共同加速运动时,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由右向左,两块木块之间的相互作用力依次变小
B.由右向左,两块木块之间的相互作用力依次变大
C.第2块木块与第3块木块之间的弹力大小为0.6F
D.第3块木块与第4块木块之间的弹力大小为0.6F
195.
如图所示,叠放的物块AB在恒力F作用下由静止开始沿光滑水平面一起向右运动,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物块A不受摩擦力作用B.物块A受到向右的摩擦力作用
C.物块A所受摩擦力一定小于FD.物块A所受摩擦力可能大于F
196.
同学们到中国科技馆参观,看到了一个有趣的科学实验:如图所示,一辆小火车在平直轨道上匀速行驶,当火车将要从“∩”形框架的下方通过时,突然从火车顶部的小孔中向上弹出一小球,该小球越过框架后,又与通过框架的火车相遇,并恰好落回原来的孔中。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相对于地面,小球运动的轨迹是直线
B.相对于地面,小球运动的轨迹是曲线
C.小球能落回小孔是因为小球在空中运动的过程中受到水平向前的力
D.小球能落回小孔是因为小球具有惯性,在水平方向保持与火车相同的速度
197.
关于牛顿第一定律的说法正确的是()
A.牛顿第一定律不能在实验室中用实验验证
B.牛顿第一定律说明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
C.惯性定律与惯性的实质是相同的
D.物体的运动不需要力来维持
198.
在水平的路面上有一辆匀速行驶的小车,车上固定一盛满水的碗。现突然发现碗中的水洒出,水洒出的情况如图所示,则关于小车在此种情况下的运动,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小车匀速向左运动B.小车可能突然向左加速
C.小车可能突然向左减速D.小车可能突然向右减速
199.
手托一物体加速向上运动,则( )
A.手对物体的托力和物体的重力是一对平衡力
B.手对物体的托力和物体对手的压力是作用力与反作用力
C.物体对手的压力大于物体的重力
D.手对物体托力大于物体对手的压力
200.
如下图是某些同学根据实验数据画出的图形,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形成图(甲)的原因是平衡摩擦力时长木板倾角过小
B.形成图(乙)的原因是平衡摩擦力时长木板倾角过大
C.形成图(丙)的原因是平衡摩擦力时长木板倾角过大
D.形成图(丁)的原因是平衡摩擦力时长木板倾角过小
201.
关于牛顿第二定律的数学表达式Fkma,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在任何情况下式中k都等于1
B.式中k的数值由质量、加速度和力的大小决定
C.式中k的数值由质量、加速度和力的单位决定
D.物理中定义使质量为1 kg的物体产生1 m/s2的加速度的力为1 N
202.
如图所示,位于水平地面上的质量为m的物体,在大小为F,与水平方向成α角的拉力作用下沿水平地面做匀加速运动,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如果地面光滑,物体的加速度为
B.如果地面光滑,物体的加速度为
C.如果物体与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则物体的加速度为
D.如果物体与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则物体的加速度为
203.
一人乘电梯上楼,在竖直上升过程中加速度a随时间t变化的图线如图所示,以竖直向上为a的正方向,则人对地板的压力 
A.t=2s时最大B.t=2s时最小C.t=8.5s时最小D.t=8.5s时最大
204.
如图所示,在平直轨道做匀变速运动的车厢中,用轻细线悬挂一个小球,悬线与竖直方向保持恒定的夹角θ,则(  )
A.小车一定具有方向向左的加速度
B.小车一定具有方向向右的加速度
C.小车的加速度大小为gtanθ
D.小车的加速度大小为gcotθ
205.
如图所示,小车放在水平地面上,甲、乙二人用力向相反方向拉小车,不计小车与地面之间的摩擦力,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甲拉小车的力和乙拉小车的力是一对作用力和反作用力
B.小车静止时甲拉小车的力和乙拉小车的力是一对平衡力
C.若小车加速向右运动表明小车拉甲的力大于甲拉小车的力
D.无论小车怎样运动,乙拉小车的力都等于小车拉乙的力
206.
如图所示,物体P用水平作用力F压在竖直的墙上,沿墙匀速下滑,物体的重力为G,墙对物体的弹力为N、摩擦力为f,物体对墙的压力N′、摩擦力为f′。下列说法正确的有( )
A.Gf是一对平衡力
B.NF是一对平衡力
C.ff′是一对作用力和反作用力
D.N′和F是一对作用力和反作用力
207.
关于物体的运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物体做曲线运动时,所受的合外力一定不为零
B.物体做曲线运动时,所受的合外力一定是变力
C.物体做曲线运动时,速度方向一定与合外力方向相同
D.物体做曲线运动时,速度大小不一定变化
208.
如图所示,物体A和B的质量均为m,且分别与跨过定滑轮的轻绳连接(不计绳与滑轮、滑轮与轴之间的摩擦)在用水平变力F拉物体B沿水平方向向右做匀速直线运动的过程中,则( )
A.物体A也做匀速直线运动
B.绳子拉力始终大于物体A所受重力
C.绳子对A物体的拉力逐渐减小
D.绳子对A物体的拉力逐渐增大
209.
如图,x轴在水平地面内,y轴沿竖直方向。图中画出了从y轴上沿x轴正向抛出的三个小球a、b和c的运动轨迹,其中b和c是从同一点抛出的,不计空气阻力,则
A.a的飞行时间比b的长
B.b和c的飞行时间相同
C.a的水平速度比b的小
D.b的初速度比c的大
210.
跳伞运动员做低空跳伞表演,当飞机离地面某一高度静止于空中时,运动员离开飞机自由下落,运动一段时间后打开降落伞,展伞后运动员以5m/s2的加速度匀减速下降.则在运动员减速下降的任一秒内( )
A.这一秒末的速度比前一秒末的速度小5m/s
B.这一秒末的速度是前一秒末的速度的0.2倍
C.这一秒末的速度比前一秒初的速度小5m/s
D.这一秒末的速度比前一秒初的速度小10m/s
211.
如图所示,在水平面上固定着三个完全相同的木块,一粒子弹以水平速度v射入。若子弹在木块中做匀减速直线运动,当穿透第三个木块时速度恰好为零,则子弹依次穿入每个木块时的速度之比和穿过每个木块所用时间之比分别为(  )
A.v1v2v3=3∶2∶1
B.v1v2v3∶1
C.t1t2t3=1∶
D.t1t2t3=()∶(-1)∶1
212.
一个做匀加速直线运动的物体先后经过AB两点的速度分别为v1v2,则下列结论中正确的有(  )
A.物体经过AB位移中点的速度大小为
B.物体经过AB位移中点的速度大小为
C.物体通过AB这段位移的平均速度为
D.物体通过AB这段位移所用的中间时刻的速度为
213.
在水平的路面上有一辆匀速行驶的小车,车上固定一盛满水的碗。现突然发现碗中的水洒出,水洒出的情况如图所示,则关于小车在此种情况下的运动,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小车匀速向左运动
B.小车可能突然向左加速运动
C.小车可能突然向右减速运动
D.小车可能突然向左减速运动

4.填空题(共1题)

214.
打点计时器是利用 电源进行的 仪器,若电源频率为50HZ则它们每隔 秒打一个点,每5个间距对应的时间为 秒,其中电磁打点计时器所用电压为 伏,电火花打点计时器所用电压为 伏。

5.解答题(共35题)

215.
一辆汽车从原点O由静止出发沿x轴做直线运动,为研究汽车的运动而记下它在各时刻的位置和速度,见下表:

(1)汽车在第2秒末的瞬时速度为多大?
(2)汽车在前3秒内的加速度为多大?
(3)汽车在第4秒内的平均速度为多大?
216.
如图所示,是一电梯由底楼上升到顶楼过程中速度随时间的变化图象,电梯的运动速度如何变化的?各段时间内电梯的加速度各是多大?
217.
计算下列物体的加速度:
(1)一辆汽车由静止从车站出发做匀加速运动,经10s速度达到108km/h.
(2)在高速公路上汽车做匀加速运动,经3min速度从54km/h.提高到144km/h.
(3)沿光滑水平地面以12m/s运动的小球,撞墙后以原来速度大小反弹回来,与墙壁接触时间为0.2s
218.
跳伞员从476 m的高空自由下落一段距离后才打开降落伞。设打开伞后以2m/s2的加速度匀减速下降,到达地面时速度为4 m/s(g取10m/s2),问:
(1)跳伞员下落的最大速度多大?
(2)跳伞员下落的总时间是多少?
219.
为了测量一高楼的高度,某人设计了如下实验:在一根长为L=10m的绳子两端各拴一重球,一人站在楼顶上,手执绳上端使上端小球与楼顶平齐并无初速释放,使其自由落下,另一个人在楼下测量两球落地的时间差Δt=0.4s,取g=10m/s2,试计算楼的高度
220.
航空母舰以一定的速度航行,以保证飞机能安全起飞。某航空母舰上的战斗机起飞时的最大加速度是a=5.0m/s2,飞机的对地速度须达v=50m/s才能起飞,该航空母舰甲板长L=160m,为了使飞机能安全起飞,航空母舰应以多大的速度v0与飞机同向航行?
221.
某型号的舰载飞机在航空母舰的跑道上加速时,发动机产生的最大加速度为5 m/s2,所需的起飞速度为50 m/s,跑道长100 m。
(1)请你通过计算判断,飞机能否从静止开始只靠自身的发动机从舰上起飞?
(2)为了使飞机在开始滑行时就有一定的初速度,航空母舰装有弹射装置。对于该型号的舰载飞机,弹射系统必须使它至少具有多大的初速度?
222.
让小球从斜面的顶端滚下(如图所示),试计算:

(1)小球从O点运动到B点的平均速度;
(2)小球在A点的瞬时速度;
(3)小球运动的加速度.
223.
甲车以6 m/s速度做匀速直线运动,经过乙车时,乙车由静止开始以3 m/s2的加速度做匀加速直线运动,两车的运动方向相同。求:
(1)乙车出发后经多长时间可追上甲车?此时它们离出发点多远?
(2)在乙车追上甲车之前,两车距离的最大值是多少?
224.
在探究小车的速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的实验中,为了减小测量小车运动加速度时的误差,下列措施中哪些是有益的
A.使小车运动的加速度尽量小一些
B.适当增加挂在细绳下的钩码的个数
C.在同样条件下打出多条纸带,选其中一条最理想的进行测量和计算
D.舍去纸带上比较密集的点,然后选取计数点,进行计算
225.
飞机着陆后匀减速滑行,最后静止在跑道上。在滑行过程中,飞机的初速度大小为60m/s,加速度大小为3m/s2。求:
(1)经过10s时飞机的速度是多大;
(2)经过25s时飞机滑行的距离是多少。
226.
刹车距离(即图中“减速过程”所经过的位移),是评价汽车安全性能的一个重要指标.某型号汽车在一段马路上的测试结果是:当汽车以15m/s速度匀速行驶时,从开始刹车到汽车停下的距离是10m.

(1)求测试汽车减速时的加速度为多大?
(2)假设一般人的刹车反应时间(即图中“反应过程”所用时间)t0=0.5s.若在测试车前方摆放一固定障碍物,那么测试司机至少应在多远处发现目标,才不至于出现安全事故?
227.
一辆汽车沿平直的公路从甲站开往乙站,起步加速阶段的加速度是2m/s2,加速行驶5s后匀速行驶2min,然后刹车,匀减速行驶了50m 后正好停在乙站。求
⑴汽车匀速行驶时的速度;
⑵汽车做匀减速直线运动的加速度大小和时间;
⑶汽车从甲站到乙站的平均速度?
228.
一个滑雪的人,从105m长的山坡上匀变速滑下,初速度是2.0m/s,末速度是5.0m/s,求:
(1)他下滑过程中加速度大小?
(2)他通过这段山坡需要多长时间?
229.
在平直的公路上汽车以v0=20m/s的速度匀速行驶,某时刻开始刹车,加速度大小为a=5m/s2,求:
(1)刹车后3s末的速度;
(2)刹车后5s内的位移;
230.
我国高速公路网发展迅速,2018年全年新建高速公路80000公里.为了确保安全,高速公路上行驶的汽车之间应保持必要的距离.已知某汽车在高速公路行驶的速度v=108km/h,假设前方车辆突然停止,后面司机从发现这一情,边操作刹车,到汽车开始减速所经历的时间(即反应时间)t=0.50 s,刹车时汽车的加速度大小为3m/s2,试计算该高速公路上汽车间的距离x至少应为多少?
231.
某人骑自行车以4m/s的速度匀速前进,某时刻在他正前方7m处以10m/s的速度同向行驶的汽车开始关闭发动机,然后以大小为2m/s2的加速度匀减速前进,求
(1)汽车从关闭发动机到停止的时间;
(2)汽车从关闭发动机到停止时的位移;
(3)此人需多长时间才能追上汽车?
232.
一物体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初速度为0.5 m/s,第7 s内的位移比第5 s内的位移多4 m,求:
(1)物体的加速度;
(2)物体在前5 s内的位移
233.
一个物体从离地高80m处的位置由静止开始自由下落(不计空气阻力), 已知当地的重力加速度取g=10m/s2。求
(1)物体到达地面时的速度是多大?
(2)落到地面用了多长时间?
234.
如图所示,一滴雨滴从离地面20m高的楼房屋檐自由下落,下落途中用△t=0.2s的时间通过一个窗口,窗口的高度为2m,g取10m/s2 ,问:

(1)雨滴落地的速度大小;
(2)雨滴落地前最后1s内的位移大小;
(3)屋檐离窗的上边框有多高?
235.
如图所示,质量为m=2kg的物体,置于质量为M=10kg的斜面体上,现用一平行于斜面的力F=20N推物体,使物体向上匀速运动,斜面体的倾角α=37°,始终保持静止,求地面对斜面体的摩擦力和支持力(取g=10m/s2)。
236.
如图所示,斜面的倾角为θ,一质量为m的物体刚好能在斜面上匀速下滑,已知重力加速度为g

(1)画出物体沿斜面下滑时的受力示意图.
(2)求出物体与斜面间的摩擦力大小.
(3)若给物体施加一个平行斜面向上的推力,使物体向上匀速滑动,则需要该推力多大?
237.
如图所示,用三根轻绳AB、BC、CD连接两个小球,两球质量均为m,A、D端固定,系统在竖直平面内静止,AB和CD与竖直方向夹角分别是30°和60°求:三根轻绳的拉力大小.
238.
所受重力G1="8" N的砝码悬挂在绳PA和PB的结点上.PA偏离竖直方向37°角,PB沿水平方向,且连在所受重力为G2="100" N的木块上,木块静止于倾角为37°的斜面上,如图LZ212所示,sin 37°="0.6,cos" 37°=0.8.试求:

(1)木块与斜面间的摩擦力大小;
(2)木块所受斜面的弹力.
239.
在水平地面上有一质量为2kg的物体,在水平拉力F的作用下由静止开始运动,10s后拉力大小减为零,该物体的运动速度随时间t的变化规律如图所示.求:

前10s内物体的加速度和位移大小
物体与地面之间的动摩擦因数
物体受到的拉力F的大小.
240.
如图甲所示,质量为2kg的木板B静止在水平面上.某时刻物块A(可视为质点)从木板的左侧沿木板上表面滑上木板,初速度v0=4m/s.此后AB运动的v-t图象如图乙所示,取重力加速度g=10m/s2,求:
(1)AB上表面之间的动摩擦因数μ1
(2)B与水平面间的动摩擦因数μ2
(3)A的质量.
241.
如图 (a)所示,质量m=1 kg的物体沿倾角θ=37°的固定粗糙斜面由静止开始向下运动,风对物体的作用力沿水平方向向右,其大小与风速v成正比,比例系数用k表示,物体加速度a与风速v的关系如图(b)所示,求:
(1)物体与斜面间的动摩擦因数μ;
(2)比例系数k.(sin37°=0.6,cos37°=0.8,g=10 m/s2)
242.
如图甲所示,轻绳AD跨过固定在水平横梁BC右端的定滑轮挂一个质量为10 kg的物体,∠ACB=30°;图乙中轻杆HG一端用铰链固定在竖直墙上,另一端G通过细绳EG拉住,EG与水平方向成30°,轻杆的G点用细绳GF拉住一个质量为10 kg的物体.g取10 m/s2,求

(1)细绳AC段的张力FAC与细绳EG的张力FEG之比;
(2)轻杆BC对C端的支持力;
(3)轻杆HG对G端的支持力.
243.
水平传送带被广泛地应用于机场和火车站,用于对旅客的行李进行安全检查。如图所示为一水平传送带装置示意图,绷紧的传送带AB始终保持v=1m/s的恒定速率运行,一质量为m=4kg的行李无初速地放在A处,传送带对行李的滑动摩擦力使行李开始做匀加速直线运动,随后行李又以与传送带相等的速率做匀速直线运动。设行李与传送带间的动摩擦因数μ=0.1,AB间的距离l=2m,g取10m/s2

(1)求行李刚开始运动时所受的滑动摩擦力大小与加速度大小;
(2)求行李做匀加速直线运动的时间;
244.
如图所示,质量M=4.0kg、长L=2.0m的薄木板静置在水平地面上,质量m=1.0kg的小滑块(可视为质点)以速度v0=3.0m/s从木板的左端冲上木板,已知滑块与木板间的动摩擦因数μ=0.20.(g取10m/s2

【小题1】若木板固定,求滑块在木板上滑行的时间;
【小题2】若木板不固定,且水平地面光滑,求滑块相对木板滑行的时间.
245.
如图所示,长为l=6m、质量为m0=4kg的长木板放置于光滑的水平面上,其左端有一大小可忽略、质量为m=1kg的物块,物块与木板间的动摩擦因数为0.4,开始时物块与木板都处于静止状态,现对物块施加方向水平向右的恒定拉力F=8N,使物块在木板上滑动起来,g取10m/s2。求:

(1)物块和木板的加速度大小;
(2)物块从木板左端运动到右端经历的时间
246.
一个物体质量为m,放在一个倾角为θ的斜面上,物体从斜面顶端由静止开始加速下滑,重力加速度为g.
(1)若斜面光滑,求物体的加速度;
(2)若斜面粗糙,已知物体与斜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求物体的加速度.
247.
一长木板在水平地面上运动,在t=0时刻将一相对于地面静止的物块轻放到木板上,以后木板运动的速度-时间图像如图所示。己知物块与木板的质量相等,物块与木板间及木板与地面间均有摩擦,物块与木板间的最大静摩擦力等于滑动摩擦力,且物块始终在木板上。取重力加速度的大小g=10m/s2.求:

(1)物块与木板间、木板与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
(2)从t=0时刻到物块与木板均停止运动时,物块相对于木板的位移的大小。
248.
如图,质量的物体静止于水平地面的A处,A、B间距L=20m。用大小为30N,沿水平方向的外力拉此物体,经拉至B处。(已知。取)

(1)求物体与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μ;
(2)用大小为30N,与水平方向成37°的力斜向上拉此物体,使物体从A处由静止开始运动并能到达B处,求该力作用的最短时间t。
249.
如图所示,质量为m的小物块在粗糙水平桌面上做直线运动,经距离L后以速度v飞离桌面,最终落在水平地面上。已知L=1.4m,m=0.10kg,物块与桌面间的动摩擦因数μ=0.25,桌面高h=0.45m,测得小物块落地点距飞出点的水平距离s=0.9m(不计空气阻力,重力加速度g取10m/s2)。求:

⑴小物块刚飞离桌面时的速度v
⑵小物块的初速度大小v0

6.实验题(共15题)

250.
(1)打点计时器接____(填交流、直流)电源,当频率是50Hz时,打点计时器每隔____秒打一个点.
(2)电磁打点计时器是一种使用交流电源的计时仪器,根据打点计时器打出的纸带,我们可以从纸带上直接得到的物理量是(__________)
A.时间间隔    
B.位移
C.平均速度
D.瞬时速度
(3)关于打点计时器的使用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_)   
A、电磁打点计时器使用的是10V以下的直流电源   
B、在测量物体速度时,先让物体运动,后接通打点计时器的电源  
C、使用的电源频率越高,打点的时间间隔就越小   
D、纸带上打的点越密,说明物体运动的越快
(4)在“练习使用打点计时器”的实验中,某同学选出了一条清晰的纸带,如图所示,是小车拖动纸带用打点计时器打出的一条纸带,A、B、C、D、E、F、G为我们在纸带上所选的计数点,相邻计数点间的时间间隔为0.1s.试求:
求BD、DF两个过程的平均速度.VBD= ________ m/s; VDF=__________m/s。(结果保留两位有效数字)
251.
下列关于选取计数点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用计数点进行测量计算,既方便又可减小误差
B.相邻计数点间的时间间隔应是相等的
C.相邻计数点间的距离应当是相等的
D.计数点是从计时器打出的实际点中选出来的,相邻计数点间点痕的个数相等
252.
在探究速度与时间关系实验中,获得如图所示的纸带,A、B、C、D、E、F、G 为计数点,相邻两计数点的时间间隔为T,x1、x2、x3、x4、x5、x6分别为 AB、BC、CD、DE、EF、FG 间的距离,下列可用来计算打 D 点时小车速度的表达方式有 (    )

A. (x2+x4)/T    B. (x2+x3+x4+x5)/4T    C. (x3+x4)/2T    D. (x2+x4)/2T
253.
(1)电磁打点计时器使用_______V的_________电源(填“交流”或“直流”)。
(2)在“练习使用打点计时器”的实验中,利用重物牵引小车,用电磁打点计时器打点,f=50Hz,得到一条清晰的纸带。取其中的A 、B 、C 、……七个点进行研究,这七个点和刻度尺标度的对应如图所示。

①小车向________运动(相对图中方位填 “左”或“右”);
②A点到D点的平均速度是____m/s ,F点瞬时速度是_____m/s ;(保留三位小数)
③根据纸带可以计算小车的加速度a的大小是_____m/s2(保留2位有效数字,即从左边第一个不是0的数字起留2位数字)
⑶如果当时交变电流的频率是f=51Hz,而计算时任按f=50Hz,那么速度的测量值________(选填:偏大、偏小或相等)
254.
在“探究小车速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的实验中,下述测量相邻两计数点间距离的方法正确的是 (    )
A.当某两个计数点间的距离较大时,可以用短尺把它分段来测量
B.当某两个计数点间的距离较小时,可以用短尺一次把它测完
C.测量每两个相邻计数点间的距离,应该用带着毫米刻度的长尺的零刻度对准起点,读出各计数点对应的刻度值,然后逐一相减,得到每两个计数点间距离的数值
D.分别逐个测出每两个计数点间的距离,这样便于记录
255.
某同学在探究小车速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时,对打出的一条纸带进行研究,从O点开始每5个打点作为一个计数点(中间4个打点未画出,电源频率为50赫兹),计数点分别为A、B、C、D、E,该同学已求出各计数点对应的速度,其数值见下表。(结果保留两位有效数字)


(1)根据以上数据在所给的坐标纸中做出小车的v-t图线_______(适当标出横、纵坐标刻度)。

(2)计数点O对应的速度为_________ m/s,加速度为________ m/s2
256.
在“探究小车速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的实验中:
(1)给出下列的器材,选出实验中所需的器材并填在横线上(填序号)。
①打点计时器②天平③低压交流电源④低压直流电源⑤细线和纸带⑥钩码⑦秒表⑧轨道小车⑨刻度尺
选出的器材是:______。
(2)某同学在实验中,用打点计时器记录了被小车拖动的纸带的运动情况,在纸带上确定出A、B、C、D、E 共5个计数点.测得计数点间的距离如图 1 所示,每两个相邻的计数点之间还有四个点未画出来。

①每两个相邻的计数点的时间间隔为______s。
②试根据纸带上各个计数点间的距离,计算出打下B、C、D三个点时小车的瞬时速度,则vB=______m/s, v C =______m/s,vD=______m/s.(保留3位有效数据)
③在图 2 所示的坐标系中作出小车的v-t图线________,并根据图线求出a=______ m/s2
④将图线延长与纵轴相交,交点的速度是_____,此速度的物理意义是_________________。
257.
在“探究小车速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的实验中,如图是某次实验的纸带,舍去前面比较密的点,从0点开始,每5个连续点取1个计数点,标以1、2、3……那么相邻两个计数点之间的时间为_____________s,各计数点与0计数点之间的距离依次为s1=3cm、s2=7.5cm、s3=13.5cm,则物体通过1计数点的速度v1=______m/s、通过2计数点的速度v2=________,运动的加速度为___________m/s2.
258.
在研究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实验中,如图所示为一次记录小车运动情况的纸带,图中A、B、C、D、E为相邻的记数点,相邻记数点间有4个计时点未标出,设A点为计时起点:

(1)由图判断小车做__________直线运动,
(2)相邻记数点间的时间间隔为_______s,
(3)BE间的平均速度=__________m/s,
(4)C点的瞬时速度vC=___________m/s,
(5)小车的加速度a=_____________m/s2
259.
在“验证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的实验中,需要将橡皮条的一端固定在水平木板上,另一端系上两根细绳,细绳的另一端都有绳套(如图所示).实验中需用两个弹簧测力计分别勾住绳套,并互成角度地拉橡皮条,使橡皮条伸长,结点到达某一位置O,再单独用一个弹簧测力计拉伸橡皮条.

(1)某同学在做该实验时,其中正确的是______(填入相应的字母)
A.拉力F1F2的夹角必需是90°
B.拉力F1F2的大小必需相等
C.拉橡皮条时,弹簧测力计、橡皮条、细绳应贴近木板且与木板平面平行
D.两个弹簧测力计拉与单独一个弹簧测力计拉橡皮条,只要橡皮条伸长量相等就行
(2)若两个弹簧测力计的读数F1为3NF2为4N且两弹簧测力计拉力的方向相互垂直,则______(选填“能”或“不能”)用一个量程为6N的弹簧测力计测量出它们的合力.
260.
某同学用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验证“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弹簧测力计A挂于固定点P,下端用细线挂一重物M,弹簧测力计B的一端用细线系于O点,手持另一端向左拉,使结点O静止在某位置,分别读出弹簧测力计A和B的示数,并在贴于竖直木板的白纸记录O点的位置和拉线的方向.

(1)本实验用的弹簧测力计示数的单位为N,图中A的示数为 N.
(2)下列不必要的实验要求是 (请填写选项前对应的字母)
A.应测量重物M所受的重力
B.弹簧测力计应在使用前校零
C.拉线方向应与木板平面平行
D.改变拉力,进行多次实验,每次都要使O点静止在同一位置
 
261.
为了探究弹力F与弹簧伸长量x的关系,李强同学选了甲、乙两根规格不同的弹簧进行测试,根据测得的数据绘出如图所示的图象,从图象上看,该同学没能完全按实验要求做,使图象上端成为曲线,图象上端成为曲线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甲、乙两根弹簧的劲度系数分别为:________N/m、________N/m。若要制作一个精确度较高的弹簧测力计,应选弹簧________(填“甲”或“乙”)。
262.
“验证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的实验如图(a)所示,其中A为固定橡皮筋的图钉,O为橡皮筋与细绳的结点,OB和OC为细绳,图(b)是在白纸上根据实验结果画出的图。

(1)图(b)中的________是力的合力的理论值;________是力的合力的实际测量值。
(2)在实验中,如果将细绳也换成橡皮筋,那么实验结果是否会发生变化?答:____________(选填“变”或“不变”)
(3)本实验采用的科学方法是_______.
A.理想实验法
B.等效替代法
C.控制变量法
D.建立物理模型法
 
263.
在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实验中,采用如图1所示的实验装置,小车及车中砝码的质量用M表示,盘及盘中砝码的质量用m表示,小车的加速度可由小车后拖动的纸带打上的点计算出。

(1)当M与m的大小关系:___________满足时,才可以认为绳对小车的拉力大小等于盘及盘中砝码的重力。
(2)某同学保持小车的质量不变,改变盘中砝码的质量,根据所得数据,在如图2所示坐标系中作出a-F图象.图线存在截距,其原因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如图3所示为某同学在做实验时由打点计时器得到的表示小车运动过程的一条清晰纸带,纸带上两相邻计数点的时间间隔为T="0.10" s,其中x1="7.05" cm、x2="7.68" cm、x3="8.33" cm、x4="8.95" cm 、 x5="9.61" cm、x6="10.26" cm,则A点处瞬时速度的大小是________m/s,加速度的大小是________m/s2(计算结果保留两位有效数字).
264.
某同学用如图所示的装置做“探究加速度与力的关系”的实验:小车搁置在水平放置的长木板上,纸带连接车尾并穿过打点计时器,用来测定小车的加速度a,小桶通过细线对小车施拉力F。在保持小车质量不变的情况下,改变对小车拉力F的大小,测得小车所受拉力F和加速度a的数据如下表: 

(1)根据测得的数据,在上图中作出a-F图象。

(2)由图象可知,小车与长木板之间的最大静摩擦力大小为_________N。
(3)若要使作出的a-F图线过坐标原点,需要调整实验装置,可采取以下措施中的_______
A.增加小车的质量   
B.减小小车的质量
C.适当垫高长木板的右端
D.适当增加小桶内砝码质量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单选题:(118道)

    选择题:(36道)

    多选题:(59道)

    填空题:(1道)

    解答题:(35道)

    实验题:(15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4

    5星难题:0

    6星难题:104

    7星难题:0

    8星难题:85

    9星难题: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