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唐山市丰南区2018-2019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适用年级:初二
试卷号:91

试卷类型:期末
试卷考试时间:2019/8/27

1.选择题(共2题)

1.
下列桔子中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一个正直的人,决不会挑拨离间,搬弄是非。
B. 他是我的莫逆之交,今天他有困难,我岂能袖手旁观
C. 在过去的一年里,成功发射导弹卫星,港珠澳大桥通车,召开中非合作峰会……一件件振奋人心的事接踵而至
D. 人生就是一条川流不息的奔涌之涧,声明刚是一去永无止息的奔涌之歌。
2.
下面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 《我一生中的重要抉择》作者是丁肇中,江苏无锡人,计算机文字信息处理专家,被誉为“当代毕异”。
B. 李明德同志在担任营长、团长期间,多次被评为训练先进单位和后勤保障模范单位。
C. “造物主在这里尽情地卖弄着它无所不能的创造力”,这句话中“卖弄”是贬词褒用,实际上是表达作者对大自然无穷的创造力的赞美,
D. 《平凡的世界》作者是路遥,小说的主人公孙少平不安于现状,立志改变农村贫困的面貌。他自强不息,坚忍不拔,虽经历重重困难却不改初衷,最终成为了村里的“冒尖户”。

2.字词书写(共1题)

3.
阅读下面的文段,按要求完成问题。

地竟陷下一层,天也高了一尺,山谷形似壶嘴,水若浊酒,倾泄而下,páng  bó( )的气势,充溢胸口,心跳得能蹦出来。耳朵渐渐聋了,只能看见对方开口,却听不见声音:眼也花了,漫着的皆是黄色的xuán  wō( ),像是从河里蒸腾地上升,又像是奋不故身地下降。脑子里一片空白,什么也不敢想,只看着山被水层层劈开,天也被这股黄流斩断。水从天而降,拍打在谷底,响行云。

①文段中有两个错别字,请你找出来并改正。
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
②为拼音写汉字,给加点字注音。
xuán  wō(______)   páng  bó(______)   (______)漫   响(______)行云

3.诗歌鉴赏(共1题)

4.
阅读诗词,完成下列小题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杜甫

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茅飞渡江洒江郊,高者挂罥长林梢,下者飘转沉塘坳。

南村群童欺我老无力,忍能对面为盗贼。公然抱茅入竹去,唇焦口燥呼不得,归来倚杖自叹息。

俄顷风定云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布衾多年冷似铁,娇儿恶卧踏里裂。床头屋漏无干处,雨脚如麻未断绝。自经丧乱少睡眠,长夜沾湿何由彻!

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

【小题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这首诗是杜南因所住茅屋被秋风吹破引发感慨而写下的密炙人的不朽适合。
B. 诗人对南村群童公然抱茅进竹林的行为无可余呵,只好拄杖归来,独自叹息。
C. 布衾如铁,屋漏床湿,雨脚如麻.长夜难眠,表现出诗人穷困苦痛的生活状况。
D. 这首诗最后一段运用叙述和抒情的表达方式,表现了诗人忧国忧民的济世情怀。
【小题2】请对诗中加线的句子进行简要赏析。

4.现代文阅读(共2题)

5.
阅读下文,完成下列小题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节选)

(一)秋雨打着人们的脸。一团团饱含而水的乌云,在低空慢慢移动,深伙,一望际的森林里,树叶全落了,老榆树阴郁地站着,把满身饮纹成在想色的苔藓下面,无情的秋天到去了它们华丽的盛装,它们只好光养枯瘦的身体站在那里,小车站孤独地他地,隐在树林里。一条新修的路基从车站的石头货台伸向森林。路基周围是蚂蚁一样密集的人群。计厌的粘泥在靴子底下扑哧扑哧直响。路基两旁的人们狠劲地挖着土。铁器发出沉重的撞击声,铁锹碰着石头,铿然作响。雨像用筛子筛过的一样,又细又密,下个不停。冰冷的雨水渗进了衣服。雨水也冲走了人们的劳动成果,泥装如同稠粥从路基上淌下来。湿透了的衣服又重又冷,但是人们一直干到天黑透了才离开工地。修筑的路基一天比一天延长,不断伸向密林深处。离车站不远的地方,有一座石头房的空架子,凄凉地立在那里。里面的东西,凡是撬得下、拆得开、砸得动的,早就被洗劫一空了。门窗成了张口的大洞;炉门成了黑窟窿。房顶也破烂不堪,好多地方露出了栋子。唯一没有遭劫的是四个房间里的水泥地面。每天夜里,四百个人就穿着里外湿透、溅满泥策的衣服躺在上面睡觉。大家在门口拧衣服,脏水一股股流下来。他们用最难听的话咒骂这恶劣的天气和遍地的泥泞。水泥地面上薄薄地铺了一层千草,他们紧挨着睡在上面,相互用体温取暖。衣服四善气,但是从来没有干过。而水渗过挡窗洞的麻袋,滴落到地上。雨点像密集的子弹敲打着屋顶上残留的铁皮。冷风不断从破门缝里吹进来。厨房是一座破旧的板棚。早晨大家在这里草草吃完茶点,就到工地上去。午饭是单调得要命的素扁豆汤和一磅半几乎跟煤一样黑的面包。城里能够供应的只有这些东西。

(二)青春终于胜利了。保尔没有死于伤寒。这是他第四次死里逃生。在床上整整躺了一个月之后,苍白消瘦的保尔已能够勉强用两条摇摇晃晃的腿站起来,摸着墙壁,在房间里走动了。他的母亲换着他走到窗口,他向街上望了很久。雪在融化,积成了小水洼,在早春的阳光下闪亮。外面已经是初次解冻的温暖天气了。

但是他一想到,明天他就要离开这里,回到那个大城市去,再度和他的朋友们,同志们,所有那些亲爱的人们在一起,他又高兴了。这大城市以及它沸腾的生活,活跃的气氛,加上那川流不息的人群,电车的轰隆声和汽车的喇叭声,都吸引着他。而最最吸引他的,却是那些巨大的石头厂房、煤烟熏黑的车间、机器,以及滑轮的柔和的沙沙声。他的心已经飞到巨大的飞轮疯狂旋转、空气中散播着机油气味的地方,飞到那早已成为他不能分离的整个生活上去了。

(三)保尔开始工作了。他计划写一部关于英勇的科托夫斯基骑兵师的中篇小说,书名不假思索就出来了:《     》。从这天起,保尔把整个身心扑在这部书的创作上。他缓慢地,一行又一行,一页又一页地写着。他忘却了一切,全部身心都沉浸在书中的人物形象当中,也初次尝到了创作的艰辛:有时那些鲜明生动、难忘的景象清晰地重新浮现在他的脑海里,但他无法用笔墨表达,写出来的字句显得那样苍白无力,缺少生气和激情。已经写好的部分,他必须逐字逐句地全部记住,否则,线索一断,工作就会受到阻碍。母亲志忑不安地注视着儿子的工作。

【小题1】文中保尔写的第一部小说的题目是《______________》。
【小题2】选段(一)中筑路队伍遇到了哪些困难?筑路队员身上具有哪些优秀品质?
【小题3】选段(二)中说“这是他第四次死里逃生”,请你用简洁的语言说出他“四次死里逃生”的经过。
【小题4】环境描写是为刻画人物、表现中心思想服务的。选段(一)中画线句自然环境的描写有什么作用?
【小题5】根据选段(三)及小说的内容说说保尔是在怎样的身体情况下写作的?在写作过程中又发生了怎样的意外?
6.
阅读下文,完成下列小题

阿里山纪行

①满眼是未加采伐的原始森林。潭无鱼鳖,林无鸟兽,偶或有如蝉、如蝇、如蚊的声音,侧耳评听、分辨、捕捉,却又没有。那是静谧的世界、净洁的世界,甚或是禅的世界。偶有人声也是静悄悄的,舍不得打破山间的安宁。同行者都在深深地吸气,仿佛要把整个阿里山的空气都吸进去,不再吐出来。

②山间的曲径幽路全被青苔染绿,茸茸的、毛毛的、蒙蒙的。这是浓阴遮蔽下的青苔路,离开了那森森万树,离开了那浓浓团阴,决计长不出这么密、这么厚的青苔。它真像一条条绿地毯,紧紧地贴在地表上、台阶上,甚或依附在树干上。

③森林恰似一片汪洋,无边无际。其盘曲之势,如幢顶,如伞盖,又如古寺宝塔,真不知树躯有多少围、树身有多么高。它们排列之整肃,如孙武之军阵、秦皇之兵马。树干都是湿漉漉的,已不知多少年浸在山间雾气之中了。虽是盛夏亭午时分,正是骄阳喷焰,却透不进日光来。我们的身上也分明有点薄湿。忽然间,我觉得,这不就是唐诗中所说的“入云深处亦沾衣”吗?

④在树身之间穿行了一阵,我们终于看到了神木。它是台湾著名的红桧,木有香气,高达58米,胸径6.5米,可以说是罕见的庞然大物。大就成了精”,成了“神”。它的树龄大约有三千年,被发现的历史也近一个世纪了。这些或许是它被冠名为“神木”的原因吧。同时,我也明白了,没有那无边无际的原始森林,是孕育不出“神木”这样的树中巨子的。

⑤就在我抵台的前几周,一声焦雷,从神木贯顶而下,一劈为三,中间全成枯焦。两段横卧地上,一段还站着。即令受此巨创,被用碗口粗的钢索系在另几棵原始大树上,神木依然拔地参天,八面威风,雄踞山间,无可匹敌。它仍然是阿里山的标志、灵魂。

【小题1】选文作者通过移步换景,把阿里山一幅幅富有鲜明特征的画面呈现在读者眼前。请你根据提示,概括每幅画面的内容。
静谧的林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拔地参天的神木
【小题2】选文语言典雅、凝练,极具美感。请从文中选取一个你喜欢的句子,从修辞角度进行赏析。
【小题3】选文第一段中的划线句运用了以声衬静的写法,请从下面的诗句中选出与之写法不相同的一项(   )
A. 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润中。
B. 夜静群动息,时间隔林犬。
C. 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
D. 蝉噪林愈静,鸟鸣山更。
【小题4】联系上下文,简析作者为什么说“神木”是“阿里山的标志、灵魂”?

5.对比阅读(共1题)

7.
阅读下面两则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甲)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祇辱于奴来人之手,野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栗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策之不以共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鸣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乙)冯异定关中,自以久在外,不自安。有人上章言:“异权或至重,百姓归心,号为‘成阳王’,陛下应防其反之。”光武帝以此章示异。异上书谢。诏曰:“之于国家,恩犹父子,何嫌何疑,而有惧意?”及异大破敌军,诸将欲分其动。玺书大司马以下,称异动若丘山。今人成知异为名将,然非君之明,必图谗口矣。

(注释)①冯异:人名,汉代名将。②章:奏章。②谢:谢罪。④诏;招书,皇帝的命令或文告。⑤玺书:古代封口处盖有印信的文书。秦以后,专指皇帝的诏书。⑥诮:qiào,责备。⑦大司马:官名。
【小题1】解释下列句子中的加点词语。
(1)才美不外(______)   (2)执而临之(______)
(3)异大破敌军(______) (4)异权威重(______)
【小题2】选出下列各项中加点词含义相同的一项(   )。
A. 求其能千里也   自以久在外,不自
B. 不以千里异功若丘山
C. 且与常马等不可得 诸将分其功
D. 后有千里马 非君之明
【小题3】用现代汉语翻译选文中画线的句子。
(1)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
(2)今人咸知异为名将。
【小题4】(乙)文中冯异遭遇了哪两件事?
【小题5】(甲)(乙)两段选文写出了统治者对待人才的不同态度,请分别概括出来。

6.名著阅读(共1题)

8.
人民教育网的“文学论坛”准备向大家征集“我最喜欢的名著”阅读感言,请你从下列名著中选取一部,写上几句感言。
(注意:不一定要在句式上模仿示例,关键在于谈出自己的真实感受。)
名著:《红星照耀中国》《西游记》《朝花夕拾》《钢铁是怎炼成的》
示例:祥子,一个旧北京的人力车夫,像骆驼一样耸起脊背,拉着一辆黄包车在胡同中奔跑。风雨中的哆嗦,烈日下的喘息,让我读出了下层劳动人民的辛酸苦难。

7.综合性学习(共1题)

9.
口语交际与综合性学习

中国文化崇尚“和”,有关“和”的思想源远流长,丰富多彩。“和”已经渗入中国人的生活中,成为中国人重要的信仰和思想观念。故宫三大殿为“太和”“中和”“保和”,商人常说“和气生时”,人与人之间讲“和气致祥”……

育才中学八1班开展“以和为责”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参与。
(1)为“和”宣传我们平时经常看到各种各样的标语,标语对宣传主张、倡导行为、.造氛围等有特殊的作用。请同学们也创作一条以“和”为主题的宣传标语。
示例:有容乃大,心境宽;以和为贵,万事顺。
尊老爱幼,家庭和睦;亲仁善邻,社会和谐。
(2)为了彰显“和”的内涵,班里准备开展“构建和谐校园”主题班会,由你担任主等人请你为本次主题班会写一段开场白。(不少于50字)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选择题:(2道)

    字词书写:(1道)

    诗歌鉴赏:(1道)

    现代文阅读:(2道)

    对比阅读:(1道)

    名著阅读:(1道)

    综合性学习:(1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6

    7星难题:0

    8星难题:0

    9星难题: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