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初中毕业升学考试(湖北仙桃卷)语文(带解析)

适用年级:初三
试卷号:9023

试卷类型:中考真题
试卷考试时间:2016/10/13

1.选择题(共5题)

1.
下列词语中加横线字的读音正确的一项是(  )
A.朗(rùn) 峰(lán) 惟妙惟(xiào)
B.除(tì) 和(chóu) 人心脾(qìn)
C.妒(jí) 孤(pì) 扣人心(xuán)
D.育(bǔ) 缩(sè) 角分明(léng)
2.
下列句中加点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暑假期间,琴台音乐厅将推出多场精彩纷呈的演出。
B.举世瞩目的“人机大战”,最终以阿尔法围棋4:1击败拥有14个世界冠军头衔的韩国天王李世石告终。
C.荣获“年度慈善人物”称号的,既有濮存昕、曹德旺、姚明这些家喻户晓的人物,也有邓迎香这样的普通劳动者。
D.作家曹文轩获得“安徒生文学奖”,这是中国作家首次获此殊荣。人们对此评头论足,大加赞赏。
3.
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预计到2022年,我国的博物馆总量将超过八千座以上。
B.尽管“西游”题材众多,但大多数作品形象刻板,情节老套。
C.主流媒体承担着纯洁语言、倡导文明、传递正能量。
D.真正有价值的教育,是直指心灵的教育,是培养人生境界的教育,是提升美好品德的教育。
4.
下列句子排序正确的一项是(  )
①最近,一组由应用市场调查机构AppInsight发布的数据显示,中国“出海”的手机应用已覆盖了除中国大陆地区以外全球近47﹪的安卓用户。
②随着手机系统的更新越来越频繁,补丁越来越齐全,工具类应用所能发挥的功能将逐渐从系统中得到完善,人们对它的需求也会随之降低。
③近年来,中国手机应用“出海”成绩斐然。
④不过,目前中国“出海”较为成功的手机应用大都为工具类产品。
⑤因此,中国手机应用要想继续在海外市场占有一席之地,还得在“服水土”上多做文章。
A.①③⑤④②B.①④③②⑤
C.③①④②⑤D.③②⑤④①
5.
(2016年中考湖北仙桃、潜江、天门、江汉油田卷)下列文学常识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朱自清的《背影》和鲁迅的《故乡》都是叙事性散文。
B.《醉翁亭记》和《江城子·密州出猎》的作者同属“唐宋八大家”之列。
C.《论语》和《孟子》都是儒家经典著作。
D.普希金是近代俄罗斯民族文学的奠基人,史称“俄罗斯文学之父”。

2.句子默写(共1题)

6.
古诗文默写
(1)有约不来过夜半,     。(赵师秀《约客》)
(2)    ,禅房花木深。(常建《题破山寺后禅院》)
(3)苟全性命于乱世,   。(诸葛亮《出师表》)
(4)在《春望》中作者移情于物,表达感时伤世之情的两句诗是:    
(5)林旭同学在毕业典礼上引用“  ”作为自己的青春逐梦宣言,豪情满怀。(温馨提示:请选用连续两句古诗词作答,课内外不限)

3.现代文阅读(共1题)

7.
(2016年中考湖北仙桃、潜江、天门、江汉油田卷)议论文阅读

别总踩着别人脚步走路

陈 凌

①散发传统文化气息的故宫日历、印有个性话语的折扇、以“御花园彩石甬路”为主题的五彩耳钉……近来故宫博物院及其文创产品吸引了不少人的目光。一时间,把故宫文化带回家,在朋友圈晒一晒来自故宫的礼物,成为风尚。

②在晒景、晒娃、晒自拍居多的朋友圈,百年文物缘何走红?“既富有时代气息,有意思;也饱含历史厚重感,有韵味。古典基础上的点滴创新,铸就了故宫文创产品活着的灵魂。”一位网友的评价,道出了其中的缘由。倘若原封不动地把日历、折扇搬到市场,即便有人青睐,恐怕也很难引一时风骚。相反,不管是与互联网联姻,还是接地气的创意,正是在渠道和内容上的更进一步,才让这些高大上的文化飞入寻常百姓家。

③其实,文化最忌炒冷饭,最讲求创新创造。从写就一篇翰墨短文,到熔铸一个城市的精神文化,无不需要贯注创新之魂。清代画家郑板桥自幼爱好书法,勤学苦练,临摹各家字帖,可总觉得自己进步不大,为此深感苦恼。他的妻子一语点破:“人各有一体,你体是你体;人体是人体,你老在别人的体上缠什么?”郑板桥猛然醒悟。此后,他力求创新,开创出了“板桥体”。“踩着别人脚步走路的人,永远不会留下自己的脚印。”一味固守,千篇一律,只会让文化丧失活力;善于推陈出新,呼吸现代新鲜的氧气,才能不断让文化绽放新芽,枝繁叶茂。

④反观当下,一些文化现象仍值得我们反思。比如,有的书籍,毫无创见不说,内容还东拼西凑,被人戏谑为“垃圾书”;有的综艺节目,千篇一律地从国外引入相似模式,结果水土不服,观众不买账;还有的电影,奉行“拿来主义”,剧情场景总是“借鉴”他人作品,屡陷抄袭漩涡,等等。正如美学家朱光潜所言:“老是那样四平八稳,没有一点精彩,不是‘庸’就是‘俗’,虽是天天在弄那些玩意,却到老没有进步……一稳就定,一定就一成不变,由熟以至于滥,至于滑。”从这个意义而言,故宫文物的走红,既是一种警醒,更是一种启示。

⑤“只见汪洋就以为没有大陆的人,不过是拙劣的探索者。”很多时候,我们慨叹无法抵达新的彼岸,究其缘由,与其说是因为文化创新思绪干涸,倒不如说是因为对自身挖掘得不够透彻。《南史》曾载,宋文帝时有一位名为陆澄的学士,好学博览,行、坐、食手不释卷,时称“硕学”,可其晚年想撰写一部《宋书》,却始终不成。原因在于,他是读了很多书,却一知半解。时人王俭戏称:“陆公,书橱也。”囫囵吞枣,难免思绪短路;甘做“书橱”,何谈文化的创新性发展和创造性转化?

⑥“有时需要离开常走的大道,潜入森林,你就肯定会发现前所未见的东西。”文化创新这条新路上,或许有绊脚的石头,或许有拦路的枯枝,但不管怎样,一番披荆斩棘之后,我们必将发现一个更丰富、更精彩的世界。

(选自《人民日报》2016年5月30日第4版,有删改)

【小题1】请简要概括本文的中心论点。
【小题2】文章开头引用故宫文物走红的例子有何作用?
【小题3】请简析第③段的论证思路。
【小题4】结合全文内容,说说第⑥段中的“绊脚的石头”喻指什么。

4.名著阅读(共1题)

8.
名著阅读

肚中有了点食,他顾得看看自己了。身上瘦了许多,那条破裤已经脏得不能再脏。他懒得动,可是要马上恢复他的干净利落,他不肯就这么神头鬼脸地进城去。不过,要干净利落就得花钱,剃剃头,换换衣服,买鞋袜,都要钱。手中的三十五元钱应当一个不动,连一个不动还离买车的数儿很远呢!……

⑴文段节选自《骆驼祥子》,作者_________。
⑵请联系原著内容,简要说说祥子手中三十五元钱的来历。
⑶请仿照示例,从作品内容、主题或艺术特色等方面对下面两部作品进行概括或评价。

示例一:《繁星》《春水》  清新淡雅的语言,澄澈如水的情怀

示例二:《名人传》 痛苦和磨难造就的伟人

《骆驼祥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朝花夕拾》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作文(共1题)

9.
写作
请以“重拾好心情”为题写一篇作文。
温馨提示:(1)选择你最擅长的文体;
(2)文中不要出现真实的姓名和校名(可用化名代替);
(3)文章不得少于600字(若写诗歌,不少于20行);
(4)请不要抄袭。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选择题:(5道)

    句子默写:(1道)

    现代文阅读:(1道)

    名著阅读:(1道)

    作文:(1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7

    7星难题:0

    8星难题:0

    9星难题: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