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选择题- (共2题)
A.圈套/圈养 肖像/惟妙惟肖 参天大树/参差不齐 |
B.高亢/伉俪 敬业/以儆效尤 泱泱大国/怏怏不乐 |
C.纤夫/纤维 记载/风雪载途 屏气凝神/天然屏障 |
D.戏谑/虐待 肄业/肆无忌惮 大加炫耀/头晕目眩 |
2.诗歌鉴赏- (共1题)
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
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
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
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
【小题1】李贺作诗,工于设色,请结合诗句“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简要分析。【小题2】请从用典角度,赏析“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蕴含的情感。
3.文言文阅读- (共1题)
(一)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与?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
(节选自《孟子·告子上》)
(二)陈臻问曰:“前日于齐,王馈兼金①一百而不受;于宋,馈七十镒②而受;于薛,馈五十镒而受。前日之不受是则今日之受非也今日之受是则前日之不受非也。夫子必居一于此矣。”
孟子曰:“皆是也。当在宋也,予将有远行,行者必以赆③;辞曰:‘馈赆。’予何为不受?当在薛也,予有戒心;辞曰:‘闻戒,故为兵馈之。’予何为不受?若于齐,则未有处也。无处而馈之,是货④之也。焉有君子而可以货⑤取乎?”
(节选自《孟子·公孙丑章句下》)
(注)①兼金:好金,上等金。②镒:单位名称。③赆:临别时赠送的礼物。④未有处:指没有理由接受礼物。⑤货:动词,贿赂。
【小题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A.万钟于我何加焉牺牲玉帛,弗敢加也 |
B.此之谓失其本心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 |
C.舍生而取义者也引喻失义 |
D.故患有所不辟也出则无敌国外患者 |
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
【小题3】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前日之不受/是则今日之受/非也/今日之受/是则前启之不受/非也了 |
B.前日之不受/是则今日之受非也/今日之受/是则前日之不受非也 |
C.前日之不受是/则今日之受非也/今日之受是/则前日之不受非也 |
D.前日之不受是/则今日之受/非也/今日之受是/则前日之不受/非也 |
【小题5】对待金钱问题,你从孟子身上得到什么启发?请结合语段(一)(二)简要谈谈。
4.现代文阅读- (共2题)
在一个小镇的旅店里
贾平凹
两年前,我出差到陕南的阳平,在一个小镇的旅店里,遇见过一个小女孩;从此再也不敢忘却,慢慢自重起我这做大人的身份了。
那一天,我钻了六十里山路,赶到阳平的时候,已经黄昏了,就歇在镇南的旅店里。这个旅店很小,五排小平房;我的房间就在最后一排的东头,窗外正好是几株苹果树,果子结得很繁,枝条一直伸到窗台,在房里伸手便能摘下来。
我进去的时候,房间里是空空的,临窗的那个床上,堆放着几个装得很好的提包,一个小女孩就坐在那里,一动不动地看着窗外的果树。听见我进来的响声,她回过头来,静静地看着我。她眼睛很大,鼻子却又小又翘,是一张十分生动的脸面,我立即就喜欢起来了。
“你是谁的孩子?”我说。
“妈妈的孩子。”
我笑了,愈觉得孩子的可爱,去按她的鼻子,她却挡了我的手,问我是住店的吗,说她的妈妈在这里住了两天,妈妈到车站买票去了,准备晚上去汉中呢。
“你真乖,”我说,“怎么不到院子去玩玩呢?”
“妈妈让我就坐在床上数那苹果哩,说数清了,她就回来了。”
她向我指指窗外的那棵苹果树。那满树的果子,虽然并没有熟足,却都呈着白灰色,上面似乎都噙着露珠儿。我走得口干肚饥的,一股馋馋的酸水儿就泛了上来,耳朵下分明感觉到了两个小坑了。
“这苹果一定好吃。你数了多少了呢?”
“我老数,老数不准,一遍和一遍数的不投呢。”
“你没有摘个吃吧?”我笑着说。
“怎么能吃呢?你瞧那个牌子,妈妈说那上面写着有毒的。”
原来那树干上挂了一个小木牌,上面写道:“喷过农药,吃者小心中毒!”我笑了:这一种牌子,常常是树主人搞的花招,他们害怕孩子们乱摘,才想出这么个绝法儿来的。
“那是没有毒的。”我给她解释说。
“有毒!”她却认真的说。
“那牌子是假的。”
“真的!”她很坚决,不满地反驳我。
我觉得孩子毕竟是孩子!就一伸手摘下了一颗,自个先咬着吃了,果然十分爽口。我让她吃,她摇摇头,却一眼一眼盯着我吃,等我吃完了,在那里收拾我的床铺,她突然问我:“你怎么没有毒死呢?”
我哈哈地笑了起来,给她做着得意的鬼脸儿,就去打了一盆热水来,开始漱洗。我洗得很仔细,洗过了就梳头,搽“面友”。一边唠唠叨叨骂着这地方肮脏。末了,就又洗起了脚。但是,我却没有带擦脚布,拿洗脸手巾擦时,又放了下来,就爬上床去,撩起床单的一角擦了。小女孩一直在看着我,歪了头,眼睛眯得细细的,我觉得好玩,便说:
“你叫什么名字呢?”
“我叫小小。你是城里的阿姨吗?”
“你怎么知道我是城里的阿姨?”
“你穿得真好看,还有高跟皮鞋哩!”
孩子的聪明,使人更爱怜了,我赶忙穿好袜子,便又要去按她那翘鼻子了,这当儿,有人在敲门。我慌乱地把床单上擦了脚的那块湿处遮掩了,将门打开。一个中年女人走了进来,笑笑地向我打了招呼,就去抱了小女孩。我知道这该是孩子的母亲了。
“我们坐八点的火车要走了。”孩子的母亲说,从怀里掏出一个苹果,让孩子吃,问孩子等得可急,数清了那树上的苹果吗?女孩儿却对母亲说:
“妈妈,那牌子是哄人的呢。”
“你怎么知道?”孩子的母亲有些惊讶,“那是旅店的苹果,有毒呢。”
“没有毒。”女孩儿说,“城里阿姨吃了一个,怎么没有死呢?”
我一下子脸烧了起来,不知道说些什么好,不知道孩子母亲的脸上有了什么样的表情,我低了头,不敢看她们。慌乱之间,我又撞翻了脸盆儿,水溅了我一脚,我“啊啊”叫着,赶紧端了盆子出门去了。
污水倒在厕所里,我心稍稍有些安静,但就在我返回来的时候,才走到门口,听见那女孩儿还在问着母亲:
“妈妈,咱们到汉中去,汉中是城吗?”
“当然是城。”
“城是什么呢?”
“城就是城呗。”
“城里都是阿姨那么好看的人吗?”
“都是吧。”
“城里的阿姨都穿高跟皮鞋吗?”
“都穿吧。”
“城里的阿姨都用床单擦脚吗?”
“你说什么?”
“城里的那个阿姨刚才就用床单擦脚来的?”
我差点没叫出声来,胸口呼呼乱跳,要去推门的手垂了下来。我又紧张起来,害怕她们突然出来,害怕小女孩再问我一句什么,便拿了脸盆儿,又匆匆钻到厕所去。
站在厕所里,我脸还在烧着。担心有人进来发现了我。这么一直呆了好久,看着天黑严下来了,我才走出来,下了决心:立即回房间去,向女孩子赔错,向孩子的母亲赔错,求她们饶恕我。
可是,等我回到房间,房间里已经没有人了。
“小小!”
我大声叫着,不顾一切地追了出来。但是,我终没有再见到那个小女孩。也终没有再见到小女孩的母亲。我浑身无力地倚在旅店的大门口,望着满天的星光,深深地感到了一种做大人的耻辱……
(节选自《贾平凹文集》,此文写于1981年)
【小题1】文章结尾部分,“我”要向女孩和她的母亲赔错并求她们“饶恕”,从全文看原因有哪些?【小题2】本文出现大量的对话描写,请分析画线部分的作用。
【小题3】根据要求,说说下列句子的妙处。
(A)我又紧张起来,害怕她们突然出来,害怕小女孩再问我一句什么,便拿了脸盆儿,又匆匆钻到厕所去。(从人物描写的角度)
(B)我觉得孩子毕竟是孩子!(从词语运用的角度)
【小题4】小说题目往往在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之外有更多用意,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
说经典
梁衡
①什么是经典?常念为经,常数为典。经典就是经得起重复。常被人想起,不会忘记。
②经典的书,人们一遍遍地读,一代代地读。不但文字的经典这样,就是音乐、绘画等一切艺术品都是这样。许多人都在梦想自己的作品、事业成为经典,好让自己被历史记住,实现永恒。但这永恒之梦,总是让可怕的重复之斧轻轻一劈就碎。侈炼不够,太轻太薄,不耐用甚至经不起念叨第二遍。倒是许多不经意之说、之作,无心插柳柳成阴,一不经意间成了经典。当然,经典也有呕心沥血、积久而成的。像米开朗琪罗的壁画《末日的宣判》,一画就是八年。不管是妙手偶成还是苦修所得,总之它达到了那个水平,它如铜镜愈磨愈亮,要是一只纸糊灯笼呢?用三五次就破了。
③经典所以经得起重复,原因有三:一是达到了空前的高度;二是有绝后的效果;三是上升到了理性,有长远的指导意义。经典不怕后人重复,但重复前人却造不成经典。
④文化的发展总是一层一层,积累而成。在这个积累过程中要有个性,能占一席之地必得有新的创造。唐诗、宋词、元曲,书法的欧、颜、柳、赵,王羲之的行书、宋擞宗的瘦金书都是中国文学艺术史上的经典。因为在这之前没有过,实现了“空前”,有里程碑的效果。它们是永远的参照点。
⑤经典又是绝后的,你可以重复它、超越它,但不能复制它。后人时时想起、品位、研究经典的目的是为了吸收借鉴它,以便去创造自己新的经典。就像爱因斯坦超越牛顿,爱因斯坦和牛顿都不失为经典。齐白石谈到别人学他的画说:“学我者生,像我者死。”因为每一个经典都有它那个时代、环境及创造者的个性烙印。你只能创造你自己的高峰。唯其这种“绝后”性,才使它高标青史,成为永远的经典。我们时经典的重复不只是表面的阅读,更是一次新的挖据。
⑥经典所以总能让人重复、不忘、总要提起,是因为它对后人有启示和指导价值。经典都矩出了当时实践的范围而有了理性的意义,有哲理的内涵,唯理性才可以指导以后的实践。只有理性的东西才经得起一遍一遍地挖掘、印证,而它又总能在新的条件下释放出新的能量。如天然放射性铀矿一样,有释放不完的能量。范仲淹说:“先炙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司马迁说:“人总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这都是永远的经典,早超出了当时的具体所指而有了哲理的永恒。就是达芬奇《蒙娜丽莎》的微笑,小提琴曲《梁祝》中爱的旋律,还有毕加索油画中的哲理,张旭狂草中的张力也都远远超出自身的艺术价值而有了生命的启示。
⑦总之,经典所以经得起重复是因为它丰富的内涵,每一次重复都能从中开发出有用的东西。像一块糖,因为有甜味人才会去嚼。能经得起人反复咀嚼而味终不淡,这就是经典与平凡的区别。一块黄土,风一吹雨一打就碎,而一颗钻石,岁月的打磨只能使它愈见光亮。
【小题1】从全文看,作者认为经典是什么?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小题2】请简要分析文章第⑥段的论证思路。
【小题3】第⑤段在论证方法的使用上有什么特点?请结合具体内容分析。
5.名著阅读- (共1题)
(1)如果用诗歌《礁石》描述小说人物,你认为适合描述阿廖沙(《童年》)还是(《鲁滨逊漂流记》)?请结合其经历说明理由。
《礁石》(艾青):一个浪,一个浪/无休止地扑过来/每一个浪都在它脚下/被打成碎涑,散开……/它的脸上和身上/像刀砍过的一样/但它依然站在那里/舍着微笑,看着海洋……
(2)古典小说里常有描写真假难辨的故事情节,“真与假”的较量扣人心弦。请根据下图描述的场景,简述这场较量,并写出你对此的感悟。
6.综合性学习- (共2题)
(材料一)2018年12月28日,一场“新媒体艺术+文化遗产”的展览“万物有灵·清华大学文化遗产保护与创新成果展”在深圳创意园正式拉开帷幕。敦煌莫高窟、《韩熙载夜宴图》、《千里江山图》、甲骨文……历史长河沉淀下的这些瑰宝将在世人面前揭开神秘面纱。古老的文化遗产将借助现代科技的力量,重现缤纷万千的色彩和生机灵动的魅力。在时间的侵蚀力量面前,文化遗产得到了真正永恒的生命传承。
——央广网
(材料二)2019年4月2日起,故宫博物院端门数字馆恢复开放参观。据悉,端门数字馆落成于2015年,是国内第一家将古代建筑、传统文化与现代科技完美融合的全数字化展厅,运用Al、VR等多种先进技术,给观众带来不一样的故宫体验。
其实,近年来故官本着“根植于传统文化,紧扣人民群众大众生活”的原则,不断推出大众乐于享用的传统文化与现代生活相结合的展览与产品,如4月7日落下帷幕的故官博物院“贺岁迎祥——紫禁城里过大年”展,如故宫娃娃、折扇团扇、文具用品等一从刷屏的文化节日、成为网红的文创产品,到引发热潮的进宫活动,正是“文化+科技”新型文化产品的创造,让600年历史的故宫更为年轻,也让传统文化走近寻常百姓。
——《北京日报》
(材料三)故宫博物院端门数字馆徽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假如妈妈在宣传海报上看见材料三的端门数字馆徽标,她一时没看明白,请你把自己对徽标的理解讲给妈妈听。要求:解说合理,语言连贯得体。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科学家研究发现,人体免疫系统在对付细菌的过程中,白血球里的中性粒细胞发现细菌入侵的敌情后,会马上奔赴疆场,与细菌拼杀。这些投入到疆场的中性粒细胞注定要成为烈士,因为它们就像是过河的小卒,①___ 。这些投入疆场的勇士,在与细菌拼杀到精疲力尽的时候,便自行解体,从体内抛出丝状体物质。 ②____,就构成了细菌难逃的“天网”。让人惊讶的是,构成“天网”的丝状体物质,恰恰就是隐藏在中性粒细胞内部的DNA!
7.作文- (共1题)
-
【1】题量占比
选择题:(2道)
诗歌鉴赏:(1道)
文言文阅读:(1道)
现代文阅读:(2道)
名著阅读:(1道)
综合性学习:(2道)
作文:(1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3
5星难题:0
6星难题:7
7星难题:0
8星难题:0
9星难题: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