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临沂市经济技术开区2019届九年级下册一轮质量调研语文试题

适用年级:初三
试卷号:894

试卷类型:中考模拟
试卷考试时间:2019/5/30

1.选择题(共6题)

1.
下列加点词语每对读音都不同的一项是(   )
A.勤∕红   咀∕咬文字   风雨顺∕南腔北
B.雅∕弱   奉∕才放旷   咄逼人∕相形见
C.丽∕徙   障∕气凝神   置之外∕日如年
D.如∕偏   文/ 烟消云   前后继∕汤蹈火
2.
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松驰   疮痍   唯唯连声   洗耳恭听
B.剽悍   沉缅   销声匿迹   诚惶诚恐
C.絮叨   混淆   融汇贯通   鞠躬尽瘁
D.迸射   污秽   穷愁潦倒   锐不可当
3.
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在中考励志大会上,校长那激情四射、惟妙惟肖的演讲让同学们夺取中考胜利的信心更足了。
B.我市蒙山云蒙景区是国家5A级旅游景区,风景秀丽,那些巧夺天工的自然美景让游客流连忘返,赞不绝口。
C.周末去沂河边游玩的人很多,大人们漫步河畔悠闲自得,孩子们则在免费开放的室外沙场堆城堡玩滑梯,乐此不疲
D.只有你付出了足够多的努力,命运才舍得把美好的事物回馈给你。即使是碰上从天而降的幸运,也一定是妙手偶得的结果。
4.
下列选项没有语病、句意明确的一项是(    )
A.昆虫学家法布尔把科学和文学巧妙地结合起来,用生动形象的语言为我们刻画了一个绚丽多姿的昆虫世界。
B.我们欣赏散文,既要细心领会作者对于自然和人生的感悟,又要认真品评作者表达这种感悟所用的形式。
C.如今初中生近视日益严重,是由于过度看手机的原因造成的。
D.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具有广泛的活动基础,每年有超过1000万名左右的青少年参加从基层学校到全国大赛的不同层次活动。
5.
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变动犹鬼神,不可端倪”。这是韩愈盛赞同时代书法家张旭的话。
B.如果说鸟类是大地上的标点,那麻雀便是最朴实、最常见的“逗号”:机灵、随意、无处不在。
C.初夏时节,街头到处都摆着水果,琵琶啊、樱桃啊、桃子啊……走到哪里都闻得到诱人的香味。
D.人生在世,最高价值的追求是什么?是追求物质的富足?还是追求精神世界的丰盈?
6.
下列关于文学常识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
A.《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收录了从西周到春秋时期的诗歌305篇,也称“诗三百”,它与《大学》《中庸》《孟子》合称“四书”。
B.“唐宋八大家”的作品至今为人所称颂,如韩愈的《马说》、柳宗元的《小石潭记》、欧阳修的《醉翁亭记》和范仲淹的《岳阳楼记》等。
C.凡尔纳被公认为是“现代科学幻想小说之父”。他的小说《格列佛游记》之所以拥有广大的读者,原因不仅在于构思巧妙,情节惊险,还在于它们是科学与幻想巧妙结合的成果。
D.《论语》儒家经典著作,是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一部书,为语录体,刘向整理编辑的国别体史书《战国策》,司马光主持编纂的编年体通史《资治通鉴》,它们都是我国古代文学宝库中的璀璨明珠。

2.句子默写(共1题)

7.
补写出下面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1)_______________,君子好逑。《诗经·关雎》
(2)露从今夜白,_______________。(杜甫《月夜忆舍弟》)
(3)子夏曰:“_______________,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论语》十二章)
(4)入则无法家拂士_______________,国恒亡。(《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5)韩愈在《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中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描绘了春意乍露,若隐若现的美景。
(6)《爱莲说》中称莲是“花之君子”,人们心目中的君子洁身自好,应当具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美好品质。

3.诗歌鉴赏(共1题)

8.
阅读《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按要求答题。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岑参

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散入珠帘湿罗幕,狐裘不暖锦衾薄。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难着。

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中军置酒饮归客,胡琴琵琶与羌笛。

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轮台东门送君去,去时雪满天山路。

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

【小题1】请描述“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所展现的画面。
【小题2】“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运用了什么抒情方式?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4.文言文阅读(共1题)

9.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甲)《醉翁亭记》(节选)

①环滁皆山也。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②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③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④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欧阳修《醉翁亭记》)

(乙)《丰乐亭记》(节选)

①修既治滁之明年,夏,始饮滁水而甘。问诸滁人,得于州南百步之远。其上则丰山,耸然而特立;下则幽谷,窈然而深藏;中有清泉,滃然而仰出。俯仰左右,顾而乐之。于是疏泉凿石,辟地以为亭,而与滁人往游其间。

②滁于五代干戈之际,用武之地也。昔太祖皇帝,尝以周师破李景兵十五万于清流山下,生擒其将皇甫晖、姚凤于滁东门之外,遂以平滁。修尝考其山川,按其图记,升高以望清流之关,欲求晖、凤就擒之所。而故老皆无在者,盖天下之乎久矣。自唐失其政,海内分裂,豪杰并起而争,所在为敌国者,何可胜数?及宋受天命,圣人出而四海一。向之凭恃险阻,铲削消磨。百年之间,漠然徒见山高而水清。欲问其事,而遗老尽矣。今滁介江、淮之间,舟车商贾,四方宾客之所不至。民生不见外事,而安于畎亩衣食,以乐生送死,而熟知上之功德;休养生息,涵煦于百年之深也?

③修之来此,乐其地僻而事简,又爱其俗之安闲。既得斯泉于山谷之间,乃日与滁人仰而望山,俯而听泉,掇幽芳而荫乔木,风霜冰雪,刻露清秀,四时之景无不可爱。又幸其民乐其岁物之丰盛,而喜与予游也。因为本其山川,道其风俗之美,使民知所以安此丰年之乐者,幸生无事之时也。

④夫宣上恩德,以与民共乐,刺吏之事也。遂书以名其亭焉。

(欧阳修《丰乐亭记》)

(注释)①太祖皇帝:指宋太祖赵匡胤。②清流之关:关名。太祖破南唐军之地。③漠然:安静。④遗老:此指经历过后周与南唐战事的老人。⑤畎(quǎn)亩:田地。⑥乐生送死:指养生送死,过太平日子。⑦涵煦:滋润数化。⑧掇:拾、取。⑨刻露清秀:指秋冬季节草枯叶落,怪岩毕露。
【小题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
①醉翁之不在酒
②杂然而前
之凭恃险阻,铲削消磨
【小题2】下列加点词意义不同的一项是( )
A.至于负者歌途 三顾臣草庐之中《出师表》
B.醉能同其乐,醒能述文者 不物喜,不以己悲《岳阳楼记》
C.修来此,乐其地僻而事简 吾妻美我者,私我也 《邹忌讽齐王纳谏》
D.水落石出者  乃记之去(《小石潭记》)
【小题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①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②乃日与滁人仰而望山,俯而听泉
【小题4】下列对文本理解和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甲文用一个“乐”字为主线,把众多内容连缀在一起,而这些“乐”,都是为了突出作者的自我陶醉及与民同乐之乐。
B.乙文描写山泉景色之美,叙述建亭游赏之乐,文笔简洁生动。如用“耸然”“窈然”“滃然”,点出了景物的特点。
C.《醉翁亭记》主要描写醉翁亭的秀丽环境和自然风光,勾勒出一幅太守与民同乐的图画,抒发了作者寄情山水和与民同乐的复杂感情。
D.《丰乐亭记》除记述建丰乐亭的经过及与滁人共游之乐外,还描绘了滁州从战乱到和平的变迁,从而表达了作者被贬后寄情山水的忧乐之意和愁苦之情。
【小题5】读了甲乙两文,你从欧阳修身上得到什么启示?请结合实际谈谈。

5.现代文阅读(共2题)

10.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小题。

重拾汉语的母语自信

①母语通常是指一个人所属民族的群体语言,是一个民族最为鲜明的符号标志,它能把一些人凝聚为一个共同体。母语自信则是对母语品质和母语生命力的坚定信念,体现了一个国家和民族对自身母语价值的充分肯定和尊重。

②每个民族对自己的母语都有一种天然的认同感和自豪感,视其为最美的语言。汉语是中国人的母语,是中华民族的文化徽章。汉语拥有最为丰富的书面文献和自公元前841年以来不曾中断的历史记录,在相当长的时间内,它因其承载的文化的先进性而对世界产生了不小的影响。这让我们自豪,也增强了我们对汉语的自信。然而,在近现代,随着社会的发展,加之西方语言和文化的冲击,我们对汉语的自信产生了动摇,这给汉语带来了危机,造成了伤害。“五四”时期,汉语严重欧化,有学者甚至主张用拼音来代替汉字;上世纪80年代,汉语的计算机输入成为难题,汉字又蒙受了“笔画复杂、输入困难”的责难;即使是现在,国人对外语的重视程度依然远远超过汉语……因此,重拾汉语的母语自信是每个中国人必须正视的问题。

③对母语的不自信,究其本质,是对自身文化的不自信。在当今形势下,我们更应清醒地认识到,中华文化是我国生存和发展的软实力,是中华民族的命脉和灵魂。而汉语既是这种文化的产物,也是这种文化最重要的组成部分,还是这种文化最重要的载体和最集中的体现。因而要维护中华文化的繁荣与发展,就不能再对汉语采取那种“自贬、自侮、自戕”的态度,而应重新拾回对汉语的自信。

④事实上,从语言学角度看,汉语也的确有值得我们自信的理由。汉语是世界上历史最悠久、发展水平最高的语言之一。在世界语言中,汉语具有独一无二的简洁而富有想象力的特征,精通多国语言的季羡林先生称誉汉语是世界语言里最简练的一个语种,同样表达一个意思,如果英语要60秒,汉语5秒就够了。汉语在表达的自由度和创造性上具有无可比拟的优越性,美国语言学家范诺洛萨说,汉语充满动感,不像西方语言那样被语法、词类规则套死。汉语有声调,音韵铿锵,和谐美丽,瑞典语言学家高本汉认为,在这方面,汉语比西方语言略胜一筹。

⑤进入21世纪,随着我国影响力的不断增强,汉语在全球快速传播,国际地位显著提高。不断升温的“汉语热”不仅强化了人们对汉语的认同,旺盛的需求也为汉语“走出去”增添了信心。据英国语言学家格雷多尔研究预测,到2050年,汉语将上升到国际语言分类金字塔的最高一层。因此,我们更应重拾汉语的母语自信,做一个根基牢固的中国人。

(作者:纪秀生。有删改)

【小题1】从全文看,作者认为应该“重拾汉语的母语自信”的原因有哪些?请逐条概括。
【小题2】请简要分析第②段的论证思路
【小题3】下列表述与原文文意不符的一项是(   )
A.每个民族都认为自己的语言是最美的语言,是让我们自豪、自信的文化徽章。
B.随着我国影响力的不断增强,“汉语热”在全球发酵,汉语在国际上的地位也显著提高。
C.中华民族对汉语的不自信,其实是对自身文化的不自信,因而要重拾对汉语的自信。
D.现如今,国人对外语的重视要远远高于母语,这警醒着我们要提高我国文化的软实力。
11.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小题。

老木匠桑伯

徐惠林

在陶子树家的东厢房里,桑伯正使劲刨着榆木床腿。沿着锋利的刨刀,木片胶卷般打起卷儿,木屑如虫豸飞舞,沉香弥漫开来。桑伯眯起眼,不时躬身察看新拉下的墨绳痕迹。

“这榆木是好料,少说有20年了。”桑伯接过陶子树递来的香烟,用袖口擦了把满胡碴的汗珠子。

“从山里女婿那里拉来的。桑伯,我就信你的手艺。”

我这手艺,卖给识货的。”桑伯用手摩挲着床腿,“我就不信,我这把式就赶不上城里那一捶就破的组合家具。”一双紧握刨子四十载的老手,青筋凸起,仍是那样有劲。

陶家的木工活,还是儿子桑果给联系来的。桑果这独苗是桑伯40岁时才得的,看看床底下被废弃的各类木玩具,就可知道他是多么疼爱儿子了。娘死得早,桑果能体谅父亲对木工活的感情,甚至能背出父亲当年拜师求艺的苦经,可就是不肯“接班”。大前年高考落了榜,不肯再念书,在水城撑起了爿家具店。经营的家具可不是桑伯的“作品”,都是些新潮样式的。为此,桑伯的心闷闷的。那天桑果告知父亲,陶家二儿子要结婚,他爸主张做套厚实、经久耐用的老式家具。桑伯第二天一早就挑起了木匠担。快一个月没活了,那斧头快锈了,刨子早就犯了痒。

煦阳从窗外投射进来,桑伯一口气刨好了四条大床木腿,写字台的台面也被刨得锃亮锃亮。

午饭的菜很丰盛,桑伯破例喝了些酒,越喝脸越红,越喝言语越少。陶子树却越喝话越多——

“我说桑伯,这年月真有些不对劲了,就说我这理发的活,村里也只剩下几个老伙计肯请我伺候。现在那些补锅匠连个影儿都见不着了,我家那口大锅都漏半个月了。听说洪村的箍桶匠张土根上月把担子扔进了苕溪里,到水城去摆水果摊了……”

桑伯不言语,只是听着。他吃了半碗饭,又马上操起了家伙。借着酒力,刨子、斧头运转飞快。

少顷,开始给木床雕花。深深浅浅,左左右右,时而柔如抚儿头发,时而刚似快刀斩麻。在粗糙的手里,那小小的雕刀宛如游动的泥鳅。汗水从深蓝的外衣里渗出来。此刻就要雕那朵老梅了,桑伯几乎憋住了呼吸,眼眸深处闪动着一种异样温和、慈爱的柔情。雕完,抽刀时,刀口划进了手指,一串滚圆的血珠落下,梅花被染得鲜红。桑伯忘了疼痛,痴迷地盯着血珠在梅蕊上绽开,一行泪水溢出眼眶。

忙完了陶家的活,桑伯回到家里,当晚就病了。一连几天胸闷、喘气,茶饭不思。桑果从水城赶了回来,隔壁村未过门的儿媳水妹也赶来照料。两人陪父亲到水城医院诊治。体检结果:一切正常。

第二天一早,桑果、水妹陪桑伯回湾。桑果嘀咕着:“爸这阵子太累了。”

“让爸别干木工活了,又不缺钱花。”水妹低声说。桑果连忙摇头:“当心爸在后面听见。”

“可能是陶子树那二小子给气的。他嫌爸做的太老套,前天又进城买了套组合式的。”桑果靠近水妹的耳朵说。

今年的春天似乎提前到来,村口的榆树已满枝新芽。生活仍像那门前的溪水,时缓时急地淌着。桑伯毅然作出了决定,要把那套营生的家伙扔进火灶,被儿子苦苦请求才作罢。

午后的阳光很有点暖意,桑伯细眯着眼睛,稳稳地坐在新楼的后院里。他的头发白了很多。那只贴紧老人的新靠椅,散发出一种宁静幽香的气息。这只檀木靠椅,是他病愈后,用他藏了十多年的木料,打制的唯一留给自己的作品。

(选自《山西日报》,有改动)

【小题1】请简要概括这篇小说的主要内容?。
【小题2】桑果不肯“接班”,又苦苦请求父亲不要把木匠的工具扔进火灶,为什么?
【小题3】结合语境,根据要求赏析下列语句。
(1)“我这手艺,卖给识货的。”桑伯用手摩挲着床腿,“我就不信,我这把式就赶不上城里那一捶就破的组合家具。”(从人物描写方法的角度)
(2)在粗糙的手里,那小小的雕刀宛如游动的泥鳅。汗水从深蓝的外衣里渗出来(从修辞方法的角度)
【小题4】文章塑造桑伯这一人物有什么意义?联系全文谈谈你的理解。

6.名著阅读(共1题)

12.
阅读下面的名著选段,完成下面小题。

“离开桑菲尔德,我感到痛苦,我爱桑菲尔德;——我爱它,因为我在那里过着丰富、愉快的生活,至少过了短短的一个时期。我没有受到践踏。我没有被弄得僵化。我没有被排斥在同光明、活力、崇高的一切交往之外。我曾经面对面地同我所尊敬的人,同我所爱的人,——同一个独特、活跃、宽广的心灵交谈过。我已经认识了你,现在感到自己非从你这儿被永远拉走不可,真叫我害怕和痛苦。我看到非走不可这个必要性,就像看到非死不可这个必要性一样。”

……

“真的,我得走!”我有点恼火了,反驳说,“你以为我会留下来,成为你觉得无足轻重的人吗?……你以为,因为我穷、低微、不美、矮小,我就没有灵魂没有心吗?你想错了!——我的灵魂跟你的一样,我的心也跟你的完全一样!要是上帝赐予我一点美和一点财富,我就要让你感到难以离开我,就像我现在难以离开你一样。我现在跟你说话,并不是通过习俗、惯例,甚至不是通过凡人的肉体——而是我的精神在同你的精神说话;就像两个都经过了坟墓,我们站在上帝脚跟前,是平等的——因为我们是平等的!”

①上述语段中的“我”是_______________(人名),“你”是_______________(人名)
②从小说情节看,“我”为什么会产生“非走不可”的念头?
③联系整部作品,写出“我”的性格特点。

7.语言表达(共1题)

13.
根据提示,完成题目。
请从“诗意 初心 徘徊 芳菲 润泽”中选取词语(不少于三个),连缀成一段话,并且运用排比的修辞手法。(不超50字)

8.作文(共1题)

14.
从下面两个题目中任选一题,完成作文。
(1)材料:

痴迷,就是深深的迷恋。

徜徉书海,醉心音乐,欣赏比赛,学习技能……痴迷其中的那份快乐,难以割舍,痴迷其中的那份执著不易改变。

因为这份痴迷,生活有了更多的色彩;因为这份痴迷,世界多了进步的动力。

请以“不变的是那份痴迷”为题写一篇文章。
(2)下面几则有关反省的经典言论,带给你怎样的联想和思考?请任选一则,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

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论语•里仁》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论语•学而》

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

——《礼记•虽有嘉肴》

要求:①文体自选(诗歌、戏剧除外);②不少于600字;③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④不得抄袭,不要套作。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选择题:(6道)

    句子默写:(1道)

    诗歌鉴赏:(1道)

    文言文阅读:(1道)

    现代文阅读:(2道)

    名著阅读:(1道)

    语言表达:(1道)

    作文:(1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14

    7星难题:0

    8星难题:0

    9星难题: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