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选择题- (共5题)
1.
下列加横线字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A.蹉跎(cuō)绵亘(gèn)胸脯(pú)戛然而止(jiá) |
B.脑髓(suí)解剖(pōu)咽喉(yān)卷帙浩繁(yì) |
C.狡黠(jié)魁梧(wú)蛋壳(ké)差强人意(qiáng) |
D.愚氓(máng)朔方(shuò)妥帖(tiē)退避三舍(shè) |
2.
下列成语使用中正确的是( )
A.你应该和朋友合作搞这个课题,要知道三人成虎,众志成城。 |
B.一些人对中国茶有偏见,以为茶只是下里巴人解渴的东西,档次不如进口饮料。 |
C.诸葛亮博闻强识,见微知著,善于筹划分析,在隆中就已经定下了三分天下之计。 |
D.小李得了冠军,尾巴翘到了天上,对朋友竟然侧目而视。 |
3.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句意明确的一项是()
A.为了防止“中东呼吸综合症”不流入我国,海关严格排查入境人员。 |
B.猴年春节,铺天盖地的各类网络红包,让人们感受到了浓浓的年味。 |
C.身处网络时代,是否拥有健全的判断力,是一件比拥有海量信息更为重要的事。 |
D.读书不仅可以提升自我,而且能够增长知识。 |
4.
下列各项判断与分析中,正确的一项是()
A.“底下”“愿意”“勇敢”“曾经”都是名词。 |
B.“庄严肃穆”“爱国情怀”都是并列短语,“敬畏自然”“热闹极了”都是动宾短语。 |
C.“美国摄影师阿尔伯特在肯尼亚拍摄的照片《垃圾堆上的阅读》在第56届世界新闻摄影比赛中获得当代热点类单幅一等奖。”这个句子的主干是“阿尔伯特拍摄照片获得一等奖”。 |
D.“倘若用手指按住它的脊梁,便会拍的一声,从后窍喷出一阵烟雾。”这个复句是假设关系。 |
5.
下列关于文学作品内容及常识的表述,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马说》中的“说”,《陋室铭》中的“铭”,《小石潭记》中的“记”,都是古代的一种文体。《送东阳马生序》中的“序”则是写在前面的文字。 |
B.鲁迅作品的主题有的轻松,如《朝花夕拾》中的《社戏》《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有的沉重,如《呐喊》中的《故乡》《藤野先生》。 |
C.童话大多篇幅短小,但并不妨碍其思想的厚重,比如俄国文豪托尔斯泰的《七颗钻石》,就表现出一种博大的爱的情怀。 |
D.海伦•凯勒生活在无声黑暗的世界里,依然热情地启迪人们“热爱生命”,杰克•伦敦通过主人公艰难求生的故事告诉人们生命因顽强而伟大,要“享受生活”。 |
2.句子默写- (共1题)
6.
默写。
(1)长风破浪会有时, 。(李白《行路难》)
(2) ,思而不学则殆。(《论语》)
(3) ,铁马冰河入梦来。(陆游《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4)落红不是无情物, 。(龚自珍《己亥杂诗》)
(5) ,为有源头活水来。(朱熹《观书有感》)
(6) ,行成于思毁于随。(韩愈《进学解》)
(7)纸上得来终觉浅, 。(陆游《冬夜读书示子聿》)
(8)在范仲淹的《岳阳楼记》一文中,描写明媚春光里鸟和鱼活动的句子是: , 。
(1)长风破浪会有时, 。(李白《行路难》)
(2) ,思而不学则殆。(《论语》)
(3) ,铁马冰河入梦来。(陆游《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4)落红不是无情物, 。(龚自珍《己亥杂诗》)
(5) ,为有源头活水来。(朱熹《观书有感》)
(6) ,行成于思毁于随。(韩愈《进学解》)
(7)纸上得来终觉浅, 。(陆游《冬夜读书示子聿》)
(8)在范仲淹的《岳阳楼记》一文中,描写明媚春光里鸟和鱼活动的句子是: , 。
3.现代文阅读- (共1题)
7.
阅读下面的文章。
难得糊涂
(1)清代郑板桥提出来的亦书写出来的“难得糊涂”四个大字,在中国,真可以说是家喻户晓,尽人皆知的。一直到今天,二百多年过去了,但在人们的文章里,讲话里,以及嘴中常用的口语中,这四个字还经常出现,人们都耳熟能详。
(2)我也是“难得糊涂党”的成员。
(3)不过,在最近几个月中,在经过了一场大病之后,我的脑筋有点儿开了窍。我逐渐发现,糊涂有真假之分,要区别对待,不能眉毛胡子一把抓。
(4)什么叫真糊涂,而什么又叫假糊涂呢?
(5)用不着做理论上的论证,只举几个小事例就足以说明了。例子就从郑板桥举起。
(6)郑板桥生在清代乾隆年间,所谓康乾盛世的下一半。所谓盛世历代都有,实际上是一块其大无垠的遮羞布。在这块布下面,一切都照常进行。只是外寇来得少,人民作乱者寡,大部分人能勉强吃饱了肚子,“不识不知,顺帝之则”了。最高统治者的宫廷斗争,仍然是血腥淋漓,外面小民是不会知道的。历代的统治者都喜欢没有头脑没有思想的人;有这两个条件的只是士这个阶层。所以士一直是历代统治者的眼中钉。可离开他们又不行。于是胡萝卜与大棒并举。少部分争取到皇帝帮闲或帮忙的人,大致已成定局。等而下之,一大批士都只有一条向上爬的路——科举制度。成功与否,完全看自己的运气。翻一翻《儒林外史》,就能洞悉一切。但同时皇帝也多以莫须有的罪名大兴文字狱,杀鸡给猴看。统治者就这样以软硬兼施的手法,统治天下。看来大家都比较满意。但是我认为,这是真糊涂,如影随形,就在自己身上,并不“难得”。
(7)我的结论是:真糊涂不难得,真糊涂是愉快的,是幸福的。
(8)此事古已有之,历代如此。楚辞所谓“举世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所谓“醉”,就是我说的糊涂。
(9)可世界上还偏有郑板桥这样的人,虽然人数极少极少,但毕竟是有的。他们为天地留了点儿正气。他已经考中了进士。据清代的一本笔记上说,由于他的书法不是台阁体,没能点上翰林,只能外放当一名知县,“七品官耳”。他在山东潍县做了一任县太爷,又偏有良心,同情小民疾苦,有在潍县衙斋里所做的诗为证。结果是上官逼,同僚挤,他忍受不了,只好丢掉乌纱帽,到扬州当八怪去了。他一生诗书画中都有一种愤懑不平之气,有如司马迁的《史记》。他倒霉就倒在世人皆醉而他独醒,也就是世人皆真糊涂而他独必须装糊涂,假糊涂。
(10)我的结论是:假糊涂才真难得,假糊涂是痛苦,是灾难。
(11)现在说到我自己。
(12)我初进301医院的时候,始终认为自己患的不过是癣疥之疾。隔壁房间里主治大夫正与北大校长商议发出病危通告,我这里却仍然嬉皮笑脸,大说其笑话。终医院里的四十多天,我始终没有危机感。现在想起来,真正后怕。原因就在,我是真糊涂,极不难得,极为愉快。
(13)我虔心默祷上苍,今后再也不要让真糊涂进入我身,我宁愿一生背负假糊涂这一个十字架。(选自《季羡林谈人生》)
【小题1】请概括出本文的中心论点。
【小题2】文章开头引用郑板桥的四个大字有什么作用?
【小题3】第(9)段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
【小题4】作者在《幽径悲剧》一文中说:“我自己的性格制造成的这一个十字架,只有我自己来背了。奈何,奈何!但是,我愿意把这个十字架背下去,永远永远地背下去。”表达了作者矢志维护真善美的决心,本文末也提及“宁愿一生背负假糊涂这一个十字架”,在你的人生坐标里,有你愿意背负的“十字架”吗?请联系自己的学习生活实际,简要谈谈。(不少于80字)
难得糊涂
(1)清代郑板桥提出来的亦书写出来的“难得糊涂”四个大字,在中国,真可以说是家喻户晓,尽人皆知的。一直到今天,二百多年过去了,但在人们的文章里,讲话里,以及嘴中常用的口语中,这四个字还经常出现,人们都耳熟能详。
(2)我也是“难得糊涂党”的成员。
(3)不过,在最近几个月中,在经过了一场大病之后,我的脑筋有点儿开了窍。我逐渐发现,糊涂有真假之分,要区别对待,不能眉毛胡子一把抓。
(4)什么叫真糊涂,而什么又叫假糊涂呢?
(5)用不着做理论上的论证,只举几个小事例就足以说明了。例子就从郑板桥举起。
(6)郑板桥生在清代乾隆年间,所谓康乾盛世的下一半。所谓盛世历代都有,实际上是一块其大无垠的遮羞布。在这块布下面,一切都照常进行。只是外寇来得少,人民作乱者寡,大部分人能勉强吃饱了肚子,“不识不知,顺帝之则”了。最高统治者的宫廷斗争,仍然是血腥淋漓,外面小民是不会知道的。历代的统治者都喜欢没有头脑没有思想的人;有这两个条件的只是士这个阶层。所以士一直是历代统治者的眼中钉。可离开他们又不行。于是胡萝卜与大棒并举。少部分争取到皇帝帮闲或帮忙的人,大致已成定局。等而下之,一大批士都只有一条向上爬的路——科举制度。成功与否,完全看自己的运气。翻一翻《儒林外史》,就能洞悉一切。但同时皇帝也多以莫须有的罪名大兴文字狱,杀鸡给猴看。统治者就这样以软硬兼施的手法,统治天下。看来大家都比较满意。但是我认为,这是真糊涂,如影随形,就在自己身上,并不“难得”。
(7)我的结论是:真糊涂不难得,真糊涂是愉快的,是幸福的。
(8)此事古已有之,历代如此。楚辞所谓“举世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所谓“醉”,就是我说的糊涂。
(9)可世界上还偏有郑板桥这样的人,虽然人数极少极少,但毕竟是有的。他们为天地留了点儿正气。他已经考中了进士。据清代的一本笔记上说,由于他的书法不是台阁体,没能点上翰林,只能外放当一名知县,“七品官耳”。他在山东潍县做了一任县太爷,又偏有良心,同情小民疾苦,有在潍县衙斋里所做的诗为证。结果是上官逼,同僚挤,他忍受不了,只好丢掉乌纱帽,到扬州当八怪去了。他一生诗书画中都有一种愤懑不平之气,有如司马迁的《史记》。他倒霉就倒在世人皆醉而他独醒,也就是世人皆真糊涂而他独必须装糊涂,假糊涂。
(10)我的结论是:假糊涂才真难得,假糊涂是痛苦,是灾难。
(11)现在说到我自己。
(12)我初进301医院的时候,始终认为自己患的不过是癣疥之疾。隔壁房间里主治大夫正与北大校长商议发出病危通告,我这里却仍然嬉皮笑脸,大说其笑话。终医院里的四十多天,我始终没有危机感。现在想起来,真正后怕。原因就在,我是真糊涂,极不难得,极为愉快。
(13)我虔心默祷上苍,今后再也不要让真糊涂进入我身,我宁愿一生背负假糊涂这一个十字架。(选自《季羡林谈人生》)
【小题1】请概括出本文的中心论点。
【小题2】文章开头引用郑板桥的四个大字有什么作用?
【小题3】第(9)段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
【小题4】作者在《幽径悲剧》一文中说:“我自己的性格制造成的这一个十字架,只有我自己来背了。奈何,奈何!但是,我愿意把这个十字架背下去,永远永远地背下去。”表达了作者矢志维护真善美的决心,本文末也提及“宁愿一生背负假糊涂这一个十字架”,在你的人生坐标里,有你愿意背负的“十字架”吗?请联系自己的学习生活实际,简要谈谈。(不少于80字)
4.作文- (共1题)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选择题:(5道)
句子默写:(1道)
现代文阅读:(1道)
作文:(1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2
5星难题:0
6星难题:1
7星难题:0
8星难题:4
9星难题: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