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临沂市经济技术开区2018-2019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适用年级:初二
试卷号:892

试卷类型:期中
试卷考试时间:2019/5/30

1.选择题(共5题)

1.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到处呈现一片衰草连天的景象,准备迎接风雪载途的寒冬(满路,有遍地的意思)
B.每一个舞姿都使人战栗在浓烈的艺术享受中,使人叹为观止(赞美看到的事物好到了极点)
C.祖父好,在路上轻易不提斡旋着的情事,倒是一路数着牵牛织女星谈些进京赶考的掌故 (斡旋:周旋,在人多的地方旋转)
D.进士第的官衔灯该还有吧,垂珠帘珑的朱门却早已褪色了(悬挂、装饰有连串珠玉宝石,形容宅第的奢华)
2.
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不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暗(huì) 幽(qiǎo)  腐蚀(fǔ shí)   然而止(jiá)
B.雾(ái)  羁绊(jī bàn) 默(jiān) 魂牵梦(yíng)
C.旋(wò) 然(yǎn)   杂(rǒng)    辗转反侧(zhǎn zhuǎn)
D.沙(lì)  束缚(shù fù) 烧(zhuó)    君子好逑(hǎo qiú)
3.
下列词语中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A.照例  帷幕  静穆  人情世故
B.烘烤  屹立  蓦然  草长萤飞
C.枯燥  蝉蜕  脑畔  浮光掠影
D.燎原  粗糙  稀疏  海枯石烂
4.
下面句子有语病的一句是 ( )
A.通过参加智慧阅读活动,同学们扩宽了视野,提高了学习语文的兴趣。
B.我的很重的心忽而轻松了,身体也似乎舒展到说不出的大。
C.“歼-10”战机已成为现役我国最先进的主力战斗机,它实现了中国空军武器装备从数量规模型到质量效益型的跨越。
D.容不得束缚,容不得羁绊,容不得闭塞。是挣脱了、冲破了、撞开了的那么一股劲!
5.
下列文学常识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社戏》选自《呐喊》,作者是鲁迅,他是中国现代伟大的无产阶级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代表作有小说集《呐喊》《彷徨》等;散文集《朝花夕拾》;散文诗集《野草》。
B.《核舟记》的作者是魏学洢,此文向我们展示了一个长不盈寸的桃核,刻而成舟,生动地表现了苏轼泛舟赤壁的场景,令人赞叹。
C.奥地利作家乔斯坦•贾德的《苏菲的世界》是一部引人入胜的小说,也是一部通俗而有趣的哲学启蒙读物。
D.《诗经》是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也是我国诗歌现实主义传统的源头,这些诗当初都是配乐的歌词,按所配乐曲的性质分为风、雅、颂三类。

2.诗歌鉴赏(共1题)

6.
阅读下面两首诗歌,然后回答问题。

题木兰院二首(其一)

(唐)王播

三十年前此院游,木兰花发院新修。

如今再到经行处,树老无花僧白头。

题都城南庄

(唐)崔护

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

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

【小题1】请简要分析“桃花依旧笑春风”中“笑”的表达效果。
【小题2】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这两首诗在表现手法上的相同之处。

3.现代文阅读(共2题)

7.
阅读下面两篇文章,完成文后问题:

黎族最后的船形屋部落(节选)

辰西

①黎族是海南岛的原住民,有着三四千年的历史,而俄查村,则是海南至今保存最完整、规模最大、形态最原始的黎族村落。

②俄查村位于海南省东方市东南面。走进村子,你会发现村里有许多特别的茅草屋。这种茅草屋的平面是纵长方形,竹木构架,用藤条捆扎成形,拱形的人字屋顶盖着厚厚的茅草或葵叶,几乎是一直延伸到地面,从远处看,犹如一艘倒扣的船,因此被称为“船形屋”。船形屋是黎族的代表性建筑,不仅是黎族人世代居住的地方,也是他们的文化符号和精神家园。

③关于船形屋的历史,有许多动人的传说。相传大禹统治天下的时候,南海有一个名为俚国的小国,国王的女儿丹雅公主先后招了3个驸马,但全都死了,相师传言她是扫帚星下凡,在家家破,在国国亡,一时间弄得满城风雨,人心惶惶,百姓纷纷请求处死丹雅公主。国王不忍下手,便准备了一只无舵无桨的小船和一些酒食,还有一把山刀和3斤谷种,把丹雅公主放到了船上。船在海上漂了很久,历经劫难,终于在一个荒岛岸边搁浅。丹雅公主决定在这个荒岛定居下来。为了躲避风雨和防御野兽的侵袭,她竖起几根木桩,然后把小船倒扣在木桩上当屋顶,后来船板烂了,她便割下茅草盖顶,这就是后来俄查村船形屋的雏形。

④后来据俄查村的村民说,他们之所以世代居住在船形屋,其实是为了感念先祖。黎族的祖先从大陆沿海乘木船漂洋过海来到这里,靠岸后,由于地处荒凉,没有人烟,便只好将船翻过来,再往倒扣的船底铺草,用木桩支撑起来当房屋住。后人为了纪念祖先的万里迁徙,便模仿船的样子建造自己的房屋,经过不断改良,最后形成了俄查村今天的船形屋。

⑤俄查村的船形屋两边成圆拱造型,有利于抵抗台风的侵袭,架空的结构则起到了防湿、防雨的作用。船形屋由前廊和居室两部分组成,屋内不隔间,屋子的中间立有3根高大的柱子,黎语称为“戈额”,象征男人;屋子的两边立有6根矮柱子,黎语叫“戈定”,象征女人,这代表一个家是由男人和女人共同组成的。有意思的是,房屋一般不设窗户,据说开窗会有“恶鬼”进入屋内,作祟人畜,引起疾病。

⑥除了居住用的船形屋,几乎每户俄查村人都会另外搭建一座小型的船形屋作为谷仓,专门用来存放稻谷。黎族谷仓的建造颇为讲究,尤其是木材,多选用防虫蛀的坡垒、子京等珍贵木材,甚至还有整个框架都是用花梨木制成的。谷仓有大有小,大的谷仓往往在底部放置一层平整的大石块,然后压上一层结实的木条,再用编织的竹片铺设在木材上面,最后还要用新鲜牛粪与草木灰搅拌涂于仓底,以防虫蛀。黎家人的谷仓不会开窗户,只留两个对开的小门,以便空气对流和存取谷物。据说,稻谷放在这样的谷仓里,即便过了三五年,还保留着浓浓的香气……

【小题1】选文主要从哪些方面来介绍船形屋?
【小题2】选文第③段引用了丹雅公主的传说,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小题3】第⑥段中加点的“往往”能否去掉?为什么?
【小题4】有人说,这种船形屋相对于现代建筑,太落后了,我们应该用发展的眼光看待船形屋,让它退出历史舞台。结合全文及自己的理解,说说你的看法。
8.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小题。

梧桐树

丰子恺

①寓楼的窗前有好几株梧桐树。这些都是邻家院子里的东西,但在形式上是我所有的。因为它们和我隔着适当的距离,好像是专门种给我看的。它们的主人,对于它们的局部状态也许比我看得清楚;但是对于它们的全体容貌,恐怕始终没看清楚呢。因为这必须隔着相当的距离方才看见。唐人诗云“山远始为容”,我以为树亦如此。自初夏至今,这几株梧桐在我面前浓妆淡抹,显出了种种的容貌。

②当春尽夏初,我眼看见新桐初乳的光景。那些嫩黄的小叶子一簇簇地顶在秃枝头上,好像一堂树灯,又好像小学生的剪贴图案,布置均匀而带幼稚气。植物的生叶,也有种种技巧:有的新陈代谢,瞒过了人的眼睛而在暗中偷换青黄。有的微乎其微,渐乎其渐,使人不觉察其由秃枝变成绿叶。只有梧桐树的生叶,技巧最为拙劣,但态度最为坦白。它们的枝头疏而粗,它们的叶子平而大。叶子一生,全树显然变容。

③在夏天,我又眼看见绿叶成阴的光景。那些团扇大的叶片,长得密密层层。望去不留一线空隙,好像一个大绿幛;又好像图案画中的一座青山。在我所常见的庭院植物中,叶子之大,除了芭蕉以外,恐怕无过于梧桐了。芭蕉叶形状虽大,数目不多,那丁香则要过好几天才展开一张叶子来,全树的叶子寥寥可数。梧桐叶虽不及它大,可是数目很多。那猪耳朵一般的东西,重重叠叠地挂着,一直从低枝上挂到树顶。窗前摆了几枝梧桐,我觉得绿意实在太多了。古人说“芭蕉分绿上窗纱”,眼光未免太低,只是阶前窗下的所见而已。若登楼眺望,芭蕉便落在眼底,应见“梧桐分绿上窗纱”了。

④一个月以来,我又眼看见梧桐叶落的光景。样子真凄惨呢!最初绿色黑暗起来,变成墨绿;后来又由墨绿转成焦黄;北风一起,它们大惊小怪地闹将起来,大大的黄叶子便开始辞枝——起初突然地落脱一两张来,后来成群地飞下一大批来,好像谁从高楼上丢下来的东西。枝头渐渐地虚空了,露出树后面的房屋来,终于只剩下几根枝条,回复了春初的面目。这几天它们空手站在我的窗前,好像曾经娶妻生子而家破人亡了的光棍,样子怪可怜的!我想起了古人的诗:“高高山头树,风吹叶落去。一去数千里,何当还故处?”现在倘要搜集它们的一切落叶来,使它们一齐变绿,重还故枝,回复夏日的光景,即使仗了世间一切支配者的势力,尽了世间一切机械的效能,也是不可能的事了。回黄转绿世间多,但象征悲哀的莫如落叶,尤其是梧桐的落叶。落花也曾令人悲哀。但花的寿命短促,犹如婴儿初生即死,我们虽也怜惜他,但因对它关系未久,回忆不多,因之悲哀也不深。叶的寿命比花长得多,尤其是梧桐的叶,自初生至落尽,占有大半年之久,况且这般繁茂,这般盛大!眼前高厚浓重的几堆大绿,一朝化为乌有!“无常”的象征,莫大于此了!

⑤但它们的主人,恐怕没有感到这种悲哀。因为他们虽然种植了它们,拥有了它们,但都没有看见上述的种种光景。他们只是坐在窗下瞧瞧它们的根干,站在阶前仰望它们的枝叶,为它们扫扫落叶而己,何从看见它们的容貌呢?何从感到它们的象征呢?可知自然是不能被占有的。可知艺术也是不能被占有的。

(选自《丰子恺散文集》,有删改)

【小题1】本文以时间为顺序,以梧桐的变化为行文线索,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三个时节的梧桐树貌。
【小题2】文章第二三段着力写了梧桐树的生机勃勃,绿意盎然,这样写作者意图是什么?请结合全文加以分析。
【小题3】文章第④段写采用了多种表现手法,试举出两例并作简要赏析。
【小题4】结尾作者说“可知艺术也是不能被占有的”,试分析作者这样说的原因。

4.对比阅读(共1题)

9.
阅读(甲)(乙)两个文段,完成小题。

(甲)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著,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 选自《桃花源记》

(乙)明日,宿旦子冈。甫行数里,见四野禾苗油油然,老幼男女俱耘于田间。盖江北之俗,妇女亦耕田力作,以视西北男子游惰不事生产者,其俗洵美矣。偶舍骑步行,过一农家,其丈夫方担粪灌园,而妇人汲井且浣衣,门有豆棚瓜架,又有树数株郁郁然,儿女啼笑,鸡犬鸣吠。余顾而慕之,以为此一家之中,有万物得所之意,自恨不如远甚也。

—— 选自戴名世《乙亥北行日记》

(注释)①旦子冈:在江苏省江宁县。②甫:刚。③洵(xún):确实。④浣:洗衣。
【小题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仿佛若有光
如外人
⑶其丈夫担粪灌园
⑷自不如远甚也
【小题2】下列选项中,加点字的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
A.屋舍俨     见四野禾苗油油
B.有良田美池桑竹属   余顾而慕
C.答之 老幼男女耘于田间
D.不足外人道也 以此一家之中
【小题3】翻译下列句子。
⑴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⑵老幼男女俱耘于田间。
【小题4】(甲)(乙)两段文字所展现的生活图景有什么共同之处?

5.名著阅读(共1题)

10.
阅读下面名著选段,完成后面问题。

聪,亲爱的孩子。收到9月22日晚发的第六信,很高兴。我们并没为你前信感到什么烦恼或是不安。我在第八信中还对你预告,这种精神消沉的情形,以后还是会有的。我是过来人,决不至于大惊小怪。你也不必为此担心,更不必硬压在肚里不告诉我们。心中的苦闷不在家信中发泄,又去哪里发泄呢?孩子不向父母诉苦向谁诉呢?我们不来安慰你,又该谁来安慰你呢?人一辈子都在高潮-低潮中浮沉,惟有庸碌的人,生活才如死水一般;或者要有极高的修养,方能廓然无累,真正的解脱。只要高潮不过分使你紧张,低潮不过分使你颓废,就好了。太阳太强烈,会把五谷晒焦,雨水太猛,也会淹死庄稼。我们只求心理相当平衡,不致于受伤而已。你也不是栽了筋头爬不起来的人。我预料国外这几年,对你整个的人也有很大的帮助。这次来信所说的痛苦,我都理会得;我很同情,我愿意尽量安慰你、鼓励你。克利斯朵夫不是经过多少回这种情形吗?他不是一切艺术家的缩影与结晶吗?慢慢的你会养成另外一种心情对付过去的事:就是能够想到而不再惊心动魄,能够从客观的立场分析前因后果,做将来的借鉴,以免重蹈覆辙。一个人惟有敢于正视现实,正视错误,用理智分析,彻底感悟,才不至于被回忆侵蚀。我相信你逐渐会学会这一套,越来越坚强的。我以前在信中和你提过感情的ruin(创伤,覆灭),就是要你把这些事当做心灵的灰烬看,看的时候当然不免感触万端,但不要刻骨铭心地伤害自己,而要像对着古战场一般的存着凭吊的心怀。倘若你认为这些话是对的,对你有些启发作用,那么将来在遇到因回忆而痛苦的时候(那一定免不了会再来的),拿出这封信来重读几遍。

(1)从全文看,这封信的写作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文中父亲对儿子的忠告可概括成两句话:一、保持心理平衡;二、______________。
(3)说说下面句子的深层含意。
A.一个人惟有敢于正视现实,正视错误,用理智分析,彻底感悟,才不至于被回忆侵蚀。我相信你逐渐会学会这一套,越来越坚强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B.我以前在信中和你提过感情的ruin[创伤,覆灭],就是要你把这些事当做心灵的灰烬看,看的时候当然不免感触万端,但不要刻骨铭心地伤害自己,而要像对着古战场一般的存着凭吊的心怀。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读完这封信,你最想对文中的“儿子”说的一句话是______________。
(5)从这封信可以看出,傅雷是一个___________________的父亲。

6.综合性学习(共1题)

11.
语言综合运用。
A.几年前,一首歌曲引发了“供暖的北方”和“不供暖的南方”究竟哪边更冷的讨论,特别是歌词“你在南方的艳阳里,大雪纷飞,我在北方的寒夜里,四季如春” ,更是引起了很多南方朋友的共鸣,引发了一股歌词模仿热潮。其中仿写歌词“你在南方的艳阳里露着腰,我在北方的寒风里裹着貂”,赢得了一片喝彩。
(歌词擂台)你认为原歌词和仿写歌词哪一个更好?请说说理由。
(牛刀小试)看到网上仿写歌词的热潮,你也跟风写了以下两句歌词。
B.根据情景把内容补充完整。
今年岳阳楼景区推出的“背《岳阳楼记》,领免费门票”新春活动受到游客热捧,大年初一至初十有近万人“背”得岳阳楼免费门票。5月1日至5月7日,孔子故里曲阜也推出“背《论语》免费游‘三孔’”活动。针对这两个景区的新举措,某班级出现了两种不同声音。
甲:我们不赞成这种做法。景区完全是拿传统文化作秀,纯属借背诵之名来提高景区的知名度,以达到增加经济收入的目的。
乙:我们认为这种做法值得推广。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作文(共1题)

12.
请从以下两题中任选一题写作。
(1)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对于鲁迅来说,月夜归航的罗汉豆,是一缕芬芳;对于史铁生来说,那北海的菊花,是一缕芬芳;对于朱自清来说,父亲买橘的背影,是一缕芬芳;对于琦君来说,母亲酝酿的春酒,是一缕芬芳……

在你的记忆里,也一定有那么一缕芬芳,幸福了你的岁月,温暖了你的时光。请以“留在记忆里的芬芳”为题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记叙文。
要求:①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选取真实生活片段。②恰当运用描写、抒情等表达方式,写出真情实感。③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和地名。④字迹工整,书写优美,卷面整洁。
(2)在众多表现亲情的散文中,《背影》《秋天的怀念》都是非常典范的作品,以平实的语言叙写平凡的事件,传达真挚的情感。模仿这两篇课文的写法,写一篇作文,题目自拟。不少于600字。
要求:①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②要写出自己的内心感受;③书写规范工整,卷面整洁;④文中不要出现真实姓名、学校等信息。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选择题:(5道)

    诗歌鉴赏:(1道)

    现代文阅读:(2道)

    对比阅读:(1道)

    名著阅读:(1道)

    综合性学习:(1道)

    作文:(1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6

    7星难题:0

    8星难题:0

    9星难题: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