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选择题- (共4题)
1.
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2分)
A.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将中国美食与传统文化融为一体,令观众回味无穷。 |
B.最美女教师张丽莉在危急时刻鞠躬尽瘁,她舍己救人的事迹激发了社会各界的爱心传递。 |
C.近来,菲律宾对中国南海半月礁主权的挑衅行为让中国人民义愤填膺。 |
D.治理雾霾,我们必须做好打持久战的准备,一件事情接着一件事情办,一年接着一年干,锲而不舍地向前走。 |
2.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2分)
A.专家指出,自来水安全应该从源头抓起,加强水源的保护和改善是根本之策。 |
B.这部电视剧,对我很熟悉,因为它反映了当代中学生的学习生活。 |
C.忽视母语修养会让母语中独特的文化意蕴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日益逐步消退。 |
D.记得当年我认识他的时候,还只是七八岁的小孩子,天真烂漫,无拘无束。 |
2.字词书写- (共1题)
5.
阅读下面文字,按要求答题。(6分)
苍海桑田,潮起潮落。曾经的制盐小镇,如今已发展成为江苏省土地面积最大、人口第二的省辖市。随着近年来城市规模的不断扩大,盐城的“盐镇绿韵”也在城市发展的律动中不断向外漫溢着:开放式的公园、大形的绿地成为众多市民休闲的场所;密布的行道树、街头绿化,为过往的路人送上丝丝清凉;鳞次栉比的楼房矗立在绿色的景观中;林林总总的河道蜿yán在绿色的林带中……
【小题1】给文段中加点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2分)
鳞次栉 比 蜿yán
【小题2】找出文段中的两个错别字并加以改正。(2分)
【小题3】仿照划线句子的句式,在空白处续写一句。(2分)
苍海桑田,潮起潮落。曾经的制盐小镇,如今已发展成为江苏省土地面积最大、人口第二的省辖市。随着近年来城市规模的不断扩大,盐城的“盐镇绿韵”也在城市发展的律动中不断向外漫溢着:开放式的公园、大形的绿地成为众多市民休闲的场所;密布的行道树、街头绿化,为过往的路人送上丝丝清凉;鳞次栉比的楼房矗立在绿色的景观中;林林总总的河道蜿yán在绿色的林带中……
【小题1】给文段中加点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2分)
鳞次栉 比 蜿yán
【小题2】找出文段中的两个错别字并加以改正。(2分)
【小题3】仿照划线句子的句式,在空白处续写一句。(2分)
3.句子默写- (共1题)
6.
名句及文学文化常识填空。(10分)
(1) ,万紫千红总是春。(朱熹《春日》)
(2) ,甲光向日金鳞开。(李贺《雁门太守行》)
(3)晴川历历汉阳树, 。(崔颢《黄鹤楼》)
(4)学而不思则罔, 。(《论语•为政》)
(5) ,燕然未勒归无计。(作者 《 渔家傲 》)
(6)不畏浮云遮望眼, 。(王安石《登飞来峰》)
(7)《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中和“芳林新叶催陈叶,流水前波让后波。”有异曲同工之妙的诗句是: , 。
(8)“惊风飘白日,光景西驰流。”面对西沉的落日,骚人墨客们往往都会感慨“时间去哪儿了?”北宋词人晏殊《浣溪沙》中“ ?”一句,就问出了他对时光易逝的怅惘,对美好生活的珍惜。
(1) ,万紫千红总是春。(朱熹《春日》)
(2) ,甲光向日金鳞开。(李贺《雁门太守行》)
(3)晴川历历汉阳树, 。(崔颢《黄鹤楼》)
(4)学而不思则罔, 。(《论语•为政》)
(5) ,燕然未勒归无计。(作者 《 渔家傲 》)
(6)不畏浮云遮望眼, 。(王安石《登飞来峰》)
(7)《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中和“芳林新叶催陈叶,流水前波让后波。”有异曲同工之妙的诗句是: , 。
(8)“惊风飘白日,光景西驰流。”面对西沉的落日,骚人墨客们往往都会感慨“时间去哪儿了?”北宋词人晏殊《浣溪沙》中“ ?”一句,就问出了他对时光易逝的怅惘,对美好生活的珍惜。
4.诗歌鉴赏- (共1题)
7.
阅读下面这首古诗,完成后面的题目。(7分)
乌夜啼①
李煜
林花谢了春红,太匆匆!
无奈朝来寒雨晚来风。
胭脂泪②,相留醉,几时重?
自是人生长恨水长东。
【注】①此调原为唐教坊曲,又名《相见欢》、《秋夜月》、《上西楼》。②胭脂泪:指女子的眼泪。
【小题1】这首词写了哪些景物?描绘出一幅什么样的画面?(3分)
【小题2】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说:“词至李后主而眼界始大,感慨遂深”,请结合这首词说说词人抒发了怎样的感慨?(4分)
乌夜啼①
李煜
林花谢了春红,太匆匆!
无奈朝来寒雨晚来风。
胭脂泪②,相留醉,几时重?
自是人生长恨水长东。
【注】①此调原为唐教坊曲,又名《相见欢》、《秋夜月》、《上西楼》。②胭脂泪:指女子的眼泪。
【小题1】这首词写了哪些景物?描绘出一幅什么样的画面?(3分)
【小题2】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说:“词至李后主而眼界始大,感慨遂深”,请结合这首词说说词人抒发了怎样的感慨?(4分)
5.名著阅读- (共1题)
8.
(题文)名著阅读。(6分)
(1) “毒刑拷打是太小的考验,竹签子是竹做的,共产党的意志是钢铁做的!”这句话是小说《红岩》中 (人物)面对敌人的毒刑拷打时说的。她是在什么样的情况下被捕的?(3分)
(2)我们经常用“天方夜谭”来比喻虚诞离奇的议论,这个成语其实是 (民族)民间故事集《 》的别名。我们耳熟能详的 的故事就是出自这部经典文学作品。(3分)
(1) “毒刑拷打是太小的考验,竹签子是竹做的,共产党的意志是钢铁做的!”这句话是小说《红岩》中 (人物)面对敌人的毒刑拷打时说的。她是在什么样的情况下被捕的?(3分)
(2)我们经常用“天方夜谭”来比喻虚诞离奇的议论,这个成语其实是 (民族)民间故事集《 》的别名。我们耳熟能详的 的故事就是出自这部经典文学作品。(3分)
6.作文- (共1题)
9.
在人生的旅途中,我们总在不断地出发,伴我们的,有亲情、友情、理想、知识、叮嘱……而这一切激励鞭策着我们勇往前行。
请以“带着 出发”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
①在横线处填上合适的词语,将题目填充完整;
②除诗歌、剧本以外文体不限;
③不要少于600字;
④文中不要出现(或暗示)本人的姓名、校名;
⑤卷面整洁,书写工整。
请以“带着 出发”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
①在横线处填上合适的词语,将题目填充完整;
②除诗歌、剧本以外文体不限;
③不要少于600字;
④文中不要出现(或暗示)本人的姓名、校名;
⑤卷面整洁,书写工整。
7.其他- (共1题)
10.
智慧城市建设是今年盐城市委、市政府为民兴办20件实事项目之一。请你阅读下面文字,提取推动“智慧城市”形成因素的两个关键词。(2分)
智慧城市是把新一代信息技术充分运用在城市的各行各业之中的基于知识社会下一代创新的城市信息化高级形态。有两种驱动力推动智慧城市的逐步形成,一是以物联网、云计算、移动互联网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技术,二是知识社会环境下逐步孕育的开放的城市创新生态。前者是技术创新层面的技术因素,后者是社会创新层面的社会经济因素。
智慧城市是把新一代信息技术充分运用在城市的各行各业之中的基于知识社会下一代创新的城市信息化高级形态。有两种驱动力推动智慧城市的逐步形成,一是以物联网、云计算、移动互联网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技术,二是知识社会环境下逐步孕育的开放的城市创新生态。前者是技术创新层面的技术因素,后者是社会创新层面的社会经济因素。
8.- (共1题)
11.
阅读下面文言语段,完成后面的题目。(16分)
(甲)
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节选自宋濂《送东阳马生序》)
(乙)
刘羽冲偶得古兵书,伏读经年①,自谓可将兵十万。会有土寇②,自练乡兵与之角③。全队溃覆,几为所擒。又得古水利书,伏读经年,自谓可使千里成沃壤。州官使试于一村,沟洫④甫⑤成,水大至,人几为鱼。由是抑郁不自得,恒独步庭阶,曰:“古人岂欺我哉?”如是日千百遍,惟此六字。不久发病死。(节选自纪昀《阅微草堂笔记》)
(注释)①经年:一年左右。 ②土寇:土匪。 ③角:战斗。 ④洫(xù):沟渠。 ⑤甫:刚。
【小题1】解释下列加点字的意思。(4分)
(1)弗之怠()(2)以是人多以书假余()
(3)会有土寇()(4)州官使试于一村()
【小题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4分)
(1)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
(2)恒独步庭阶,曰:“古人岂欺我哉?”
【小题3】给下列句子划分一处停顿。(2分)
(1)以是人多以书假余 (2)自谓可使千里成沃壤
【小题4】甲文中作者幼时借书抄书来读,其原因是由“ ”与“ ”之间的矛盾决定的。(摘录原文回答)(2分)
【小题5】(甲)(乙)两文分别叙述了宋濂和刘羽冲的读书情形,你认为侧重点有何不同?并从他们读书的经验教训中,谈谈你从中获得的启示。(4分)
(甲)
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节选自宋濂《送东阳马生序》)
(乙)
刘羽冲偶得古兵书,伏读经年①,自谓可将兵十万。会有土寇②,自练乡兵与之角③。全队溃覆,几为所擒。又得古水利书,伏读经年,自谓可使千里成沃壤。州官使试于一村,沟洫④甫⑤成,水大至,人几为鱼。由是抑郁不自得,恒独步庭阶,曰:“古人岂欺我哉?”如是日千百遍,惟此六字。不久发病死。(节选自纪昀《阅微草堂笔记》)
(注释)①经年:一年左右。 ②土寇:土匪。 ③角:战斗。 ④洫(xù):沟渠。 ⑤甫:刚。
【小题1】解释下列加点字的意思。(4分)
(1)弗之怠()(2)以是人多以书假余()
(3)会有土寇()(4)州官使试于一村()
【小题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4分)
(1)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
(2)恒独步庭阶,曰:“古人岂欺我哉?”
【小题3】给下列句子划分一处停顿。(2分)
(1)以是人多以书假余 (2)自谓可使千里成沃壤
【小题4】甲文中作者幼时借书抄书来读,其原因是由“ ”与“ ”之间的矛盾决定的。(摘录原文回答)(2分)
【小题5】(甲)(乙)两文分别叙述了宋濂和刘羽冲的读书情形,你认为侧重点有何不同?并从他们读书的经验教训中,谈谈你从中获得的启示。(4分)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选择题:(4道)
字词书写:(1道)
句子默写:(1道)
诗歌鉴赏:(1道)
名著阅读:(1道)
作文:(1道)
其他:(1道)
:(1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1
5星难题:0
6星难题:6
7星难题:0
8星难题:2
9星难题: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