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届山东博山区第六中学五四九年级中考模拟语文试卷

适用年级:初三
试卷号:8436

试卷类型:中考模拟
试卷考试时间:2015/5/13

1.选择题(共3题)

1.
根据下面语境,为空格处依次选填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为了应对全球经济的疲软,实现最大化的(),温州某大型企业()了一系列的规章制度,把一些不能适应企业发展的人员清出公司,并()了一个三年远景规划。这在公司上下引起了强烈的()。
A.盈利制定拟订震动B.营利制订拟定振动
C.营利制订拟订振动D.盈利制定拟定震动
2.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A.为了在科技比赛中体现创新精神,许多同学处心积虑,设计了各种造型的航空模型。
B.今年五一期间,素有“匡庐奇秀甲天下”美誉的庐山风光令国内外游客流连忘返。
C.部分西方媒体别出心裁的剪接乌鲁木齐“7.5”事件的图片,歪曲事实真相。
D.王小刚同学站起来说:“郭老师刚才那番话抛砖引玉,下面我来说说我的想法。”
3.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通过举行2010年上海世博会,使我国的国际地位将进一步得到提升。
B.但愿父辈的每一句话如同一颗小小的种子,从中树立出你自己的观点和信念的幼芽。
C.女航天员的选拔主要是为中国在太空建设空间站和空间实验室做准备。
D.到目前为止,全球已有120多个左右国家和地区出现了甲型H1N1流感疫情。

2.字词书写(共1题)

4.
读下面这段文字,写出相应的拼音或汉字。
迄今为止,我终于明白,人生在世,需要恪()守的东西很多。我们可以放弃名利、富贵、身份,但一颗善良博爱的心不能泯灭。只有这样,在每个夜晚才能hān(   )然入睡。

3.句子默写(共1题)

5.
古诗文名句默写。
(1)不畏浮云遮望眼,   。(王安石《登飞来峰》)
(2)我欲乘风归去, ,高处不胜寒。(苏轼《水调歌头》)
(3)关关雎鸠,在河之洲。 ,君子好逑。(《诗经.关雎》)
(4) ,草色入帘青。(刘禹锡《陋室铭》)
(5)   ,吟鞭东指即天涯。(龚自珍《己亥杂诗》)
(6)学习路上,我们只有保持一种“ ”的良好心态,才能从容面对人生的每一场考试。(请用范仲淹《岳阳楼记》的句子填空。)
(7)从你积累的古诗词中,写出表达雄心壮志的连续的两句:    

4.现代文阅读(共2题)

6.
阅读下文
阳光照得最多的地方
徐迅
那是一块阳光照得最多的地方。冬天,父亲还坐在那里。低矮的屋檐,背后是红砖土墙。黑灰色的瓦片垂着耳朵,仿佛倾听什么。父亲通常一个人不会说什么,只是静静地沐浴着阳光取暖,像温顺的臣民承受浩荡的皇恩。我每次回家首先要打量的就是那个地方。喊一声父亲,父亲脸上立刻阳光灿烂,笑容如绽放在枝叶里的花朵般颤动。
一个人是会老的。皱纹宛如屋檐上生满绿锈的青苔,上面摇曳着荒草。老人头发花白,牙齿脱落,身边斜靠着一根短亮的竹拐杖。那样子像是一部接近尾声的黑白电影的旧镜头。阳光不老,新鲜的光束里尽情跳跃着生命的尘埃,但父亲不见了。如今,阳光照得最多的地方空落落的,如我空落落的心。泪水爬出我的眼帘,阳光使它格外晶莹,如针芒般的阳光深深刺伤着我,痉挛。阳光无影无踪地裹走了父亲,又依然照亮那里,如泻地的一摊水银,成为我面前不会消逝的最坚硬的事物之一。
“来!晒晒太阳!”在乡村,尤其是冬天,阳光照得最多的地方,窝聚的老人也最多。冬天里,阳光以一种最温暖、最明亮的姿态涂抹大地。树上尚没有凋零的叶片,通体金黄,兴奋得直打哆嗦。地上,一条狗蜷缩在阳光的被窝里,懒洋洋的,像是一只泄了气的皮球或是让太阳烤干的牛粪。老人们开始在阳光里打捞着明灭的往事,交头接耳:谁家的猪养得最肥,谁家今年的收成很好,谁家的闺女腊月里要出嫁,谁家的小子又有出息啦……他们大口大口饱食着阳光的盛宴,咀嚼阳光,毕毕剥剥,满嘴流油。通常,他们都以为这儿是离太阳最近的地方,是人间天堂。他们的笑声、叹息声、诉说声像无数把叮叮当当的小榔锤,把阳光敲成了金子般的碎片,然后乐呵呵地搭在怀里,俨然一个个财主佬。直到起身离开时,还夸张似的拍打着屁股上的灰尘。即便有贫穷的跳蚤,在阳光下也被驱赶得一干二净。
我想父亲,包括一些老年人,在他们人生的暮年喜欢坐在阳光照得最多的地方,在阳光底下的倾诉,肯定隐藏着某种心灵上的秘密:一定是额头上皱纹里隐逸着的生命的苦涩需要阳光的抚慰;内心经历太多,那阳光照耀不到的地方或许往事已堆积得发霉,必须在阳光下暴晒一番;抑或身上流动缓慢的血液必须与阳光勾兑与打通,才会使他们更加舒展、坦荡、明媚;也可能他们想得更远,无边无际的黑暗正在向他们拥来,他们得赶紧拾掇起一些太阳的金枝,燃烧生命……因为,不仅一颗晦涩的心需要阳光的照耀,一颗纯净的心,也同样需要阳光的映照。最后,阳光收拾走了许多谜底,父亲肉体生命的消逝正如阳光的消逝一样。只是父亲永远不会知道,他的那块被阳光照得最多的地方,会成为亲人们心中最大的疼痛——有几回,我发觉与我一道回家的儿子,眼睛也朝那个地方怔怔地发愣。以前,他可是撒欢般地蹦跳着双脚扑向那里的。
“为了看看太阳,我来到世上。”这是一位俄罗斯诗人的诗句。写这诗的巴尔蒙特这时仿佛一个婴儿,在春天里降生时一睁眼,就看到了温煦的阳光。他身上泛着金黄的绒毛。的确,阳光可以渗透所有的语言,但无法谛听;阳光像一块黄金,可以让人贪婪地攫取,但却无法永远占有;阳光像一朵鲜艳的花,却无法为一个人永远开放。剩下的你只有看看的份儿了!阳光照耀的日子,生活明净得一览无余,纤毫必现;阳光进入土地所有事物的内部,使其发酵、膨胀、疯狂和生长。这些人们都可以看到,因此也体会出阳光本身充满的慈祥、温暖、仁爱和平静。果然,在阳光照得最多的地方,又少了一张熟悉的面孔,又多了一个陌生而嘶哑的喉咙。那陌生的嘴角牵动乡村的最后一缕阳光,仿佛是在向阳光作着诀别。我想,一个阳光铺就的舞台上,父亲和他的乡亲裁剪着一块阳光的绸缎,然后紧紧地包裹住自己,就幸福地睡去了。
但丁说:“我曾去过那阳光最多的地方,看到了回到人间的人无法也无力重述的事物(《神曲?天堂》)。”仅仅默念着这一句,我的心绪在阳光下显得一派苍茫。
【小题1】本文题为“阳光照得最多的地方”,请联系文章内容,谈谈你对“阳光”是怎么理解的?(3分)
【小题2】这是一篇含义隽永的散文,其中有许多耐人寻味的语句值得细细品味。请用自己的语言阐释下面两个句子:(4分)
(1)无边无际的黑正在向他们拥来,他们得赶紧拾掇起一些太阳的金枝,燃烧生命。
(2)阳光像一朵鲜艳的花朵,却无法为一个人永远开放。
【小题3】结合文章第四段,用自己的话说说“在阳光底下的倾诉,肯定隐藏着某种心灵上的秘密”中的“秘密”具体指什么?
【小题4】美丽的阳光,醇厚的生命,作者在写阳光的永恒与明亮时,也写了生命的短暂和珍贵。请你说说,作者在文中表达了一种什么样的情怀?(3分)
【小题5】文章的结尾引用了但丁的诗句:“我曾去过那阳光最多的地方,看到了回到人间的人无法也无力重述的事物。”请结合原文分析所引文字的含义和作用。(4分)
【小题6】下列对这篇散文的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E、本文以朴素的语言,真实的情感细腻而又生动地抒写了对父亲、对故乡的眷眷思念,就像那阳光一样挥之不去。阳光照得愈多,亲情乡情愈是浓烈。
A.温煦的阳光充满暖意,进入土地所有事物的内部,使其发酵、膨胀、疯狂和生长。正因为如此,在作者笔下对阳光充满了虔诚和膜拜的敬意。
B.文章写老父亲坐在房前沐浴阳光,写老人们窝聚在冬日里,甚至写一条狗蜷缩在阳光的被窝里,使文章具有浓郁的乡土气息。
C.生命不应像流星,一个人的生命是一个流动的过程,如果你的生命里有阳光陪伴,你是幸福的;人生应该慢步欣赏享受阳光。
D.人生不如意事常十八九,不思八九,常想一二,常怀一颗感恩的心,无异红日高照,生活的天空充满阳光。
7.
阅读下文,完成第1-5题
乌鸦——一部人类史的乡野传说
凡尔赛宫巨大的拱形窗前,法国皇后玛丽·安托瓦特尼正在梳理垂落腰间的秀发,一只油亮的乌鸦悄无声息地停落在她洁白的衬裙上。传说中,绝代艳后不仅原谅了这只狂妄无礼的乌鸦,还赠送给它美味的面包屑,以表示“王室与动物之间的友好”。
然而,这只曾让欧洲公爵们羡慕不已的乌鸦,在1793年玛丽皇后丧生于法国大革命的断头台之后,成为民众口中死亡的象征。
一身黑漆漆的颜色,嘴角些许银色须毛,修长的双腿,喙尖和尾端呈现的魅惑曲线,加上啄食腐肉时似笑非笑的神态,的确让乌鸦衍生出巫婆的诡异媚态。
两千万到三千万年前的大陆漂移运动中,鸦科“移民”便占领了南美洲南端、极地以外的所有地区,而关于那时的人类历史,还没有确凿的记载。
在公元前的宗教传说或民间轶事里,乌鸦往往以威风凛凛的神灵助手形象出现,更是萨满教的膜拜对象。中世纪教士们的长袍一律使用黑色,便源于乌鸦代表神秘力量的经书记载。
17世纪,人类开始进入现代化进程,乌鸦和其他大自然的“原始居民”逐渐成为隆隆机器声中的牺牲品。
公元1666年的伦敦大火成为乌鸦从神坛跌落为殉道者的起点。伦敦桥下一家面包店的失火引发了持续一周的灾难,烧毁了13000户人家。乌鸦成群结队从乌烟弥漫的城市上空盘旋而下,啄食街上遍布的烤焦尸体。尽管某种程度上,它帮助人类避免了一次瘟疫的暴发,但在悲痛的居民眼里,乌鸦永远丧失了被敬重的理由,成为登记在册的“可恶歹徒”。
即使在工业化相对迟缓的美洲大陆,乌鸦也被看作“文明世界的眼中钉”。它拿庄稼当点心的饮食爱好,引起农场主们的不满情绪。
不过,强大的繁殖能力仍使大城市中的乌鸦数量有增无减。耸立的烟囱喷出浓稠的黑云,伴随黑压压的鸦群迅疾掠过钢筋水泥缝隙里的天空,是柏林在工业革命里的特有景象。
生物学家认为可以用温室效应来解释城市化中的乌鸦数量增加:工业生产排放过量二氧化碳,全球变暖的显著气候变化是乌鸦从候鸟成为城市“留守者”的主要原因。
环保学家则持有不同的观点,人类泛滥的生活垃圾,富有蛋白质、脂肪等营养物质,为乌鸦提供了盘踞大城市的食物源。
“ 消费时代的大清洁工”——乌鸦,被认为严重影响了市容的美观。东京等大城市利用高科技的资源化设备,实施垃圾回收程式,切断乌鸦食物源。例如,宾馆、餐厅要求使用大型的生活垃圾处理器,先通过洗碗槽,将残羹剩饭全部 “吃”进去,然后进行全封闭的自动化运作。过程中,长生的能量不仅可以发电,处理器 “吐”出的剩余物还是上等肥料。
或许,乌鸦没有想到,它居然成了人类处理生活垃圾的动力。不过,毋庸置疑的是,古老的乌鸦被人类按照自己的意愿进行了各色解读,它的家族史也就成了“一部人类史的乡野传说”。
【小题1】文章开头提到法国皇后玛丽.安托瓦特尼与乌鸦的故事有何作用?(3分)
【小题2】文章倒数第五自然段采用了哪些说明方法?有何作用?3 分
【小题3】乌鸦为什么被看做“文明世界的眼中钉”?请至少答出三条原因
【小题4】乌鸦从候鸟成为城市“留守者”的主要原因是什么,生物学家和环保学家对此各持怎样的观点?
【小题5】文末,作者说“它的家族史也就成了‘一部人类史的乡野传说’”,联系全文,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5.作文(共1题)

8.
从下面两题中任选一题,按要求完成写作任务。
题一:在 (快乐、激情、忧伤、平淡)的日子里
要求:①结合个人生活经历,从括号里的四个词语中任选其一写在前面的横线上,使作文题目完整;②恰当运用描写、抒情等表达方式,写出真实感受;③写一篇600字以上的记叙文。
题二:阅读下面材料,按要求作文。
有了灯,于是,暗夜也有了光明。我们成长的路上,其实也有一盏盏灯:风雨中昂扬的小树一盏灯,朋友鼓励的话语是一盏灯,书本中启智的文字是一盏灯,历史中铿锵的脚步是一盏灯,这一盏盏灯启迪了我们的心灵,指引着我们前行,使我们迈过人生中的一道道坎,战胜旅途中的一个个困难。
请以“我心中的那一盏灯”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字数不少于600字;
②文章中不能出现真实人名、校名;
③言之有物,有真情实感。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选择题:(3道)

    字词书写:(1道)

    句子默写:(1道)

    现代文阅读:(2道)

    作文:(1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6

    7星难题:0

    8星难题:1

    9星难题: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