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选择题- (共5题)
1.
选出下列字形和加点字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 )
A.慰藉(jí) 肖像(xiāo) 造诣(yì) 陷井 |
B.笨拙(zhuō) 偿还(cháng) 愤懑(mèn) 枘凿 |
C.洗涮(shuàn) 稗史(bì) 忾然 (kǎi) 安详 |
D.处女(chǔ) 标识(zhì) 晕船(yūn) 沉缅 |
2.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
A.李老师讲课幽默风趣,学生发言也是争先恐后,不少听课教师都忍俊不禁的微笑了。 |
B.我在叙利亚经商的好友最近被迫回到国内,他耳濡目染了那里的骚乱和动荡,现在谈到还心有余悸。 |
C.美国首都华盛顿地方法院6月23日就白宫和国会因2006年8名联邦检察官被解职风波而发生的争执召开审前听证会,白宫和国会各自派出法律代表对簿公堂。 |
D.巧夺天工的大自然刺激了她的感官,也抚慰了她的心灵。 |
3.
下列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火车售票处有一个特殊、鲜明的标志,很好找。记者走进售票处,马上有工作人员迎上来,问有什么事情需要帮忙? |
B.我国第一座自主设计、自行建造的国产化商业核电站“秦山第二核电站”的2号机组核反应堆首次临界实验获得成功,将于年内并网电。 |
C.《论语》中有这样两句话:“吾日三省吾身”(《论语•学而》)和“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论语•里仁》)。一个人能做到这两条,就能重塑自我。 |
D.在小泉执政期间,由日本右翼政治团队“新历史教科书编纂会”炮制的歪曲历史、美化侵略的“新历史教科书”竟然两度被审定为“合格”。 |
4.
下列句子表意明确,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去年暑假的一天,大多数人已经登上了庐山之巅,老师告诉我们要留适当的水给晚上来的同学准备着。 |
B.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类文明程度的日益提高,城市景观花卉装饰已逐渐成为评价一座城市的文明程度和综合素质。 |
C.莫言的作品充满着“怀乡”以及“怨乡”的复杂情感,建构了独特的主观感觉世界,带有明显的“先锋”色彩,被归类为“寻根文学”作家。 |
D.城管委鼓励在地铁站周边设置非机动车收费停车位,以满足市民出行的需求。 |
5.
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A.“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出自儒家经典《论语》,它体现了孔子“仁者爱人”的思想。 |
B.《春秋》、《左传》、《资治通鉴》都是编年体史书。 |
C.老舍《骆驼祥子》中的祥子很勤劳,常帮刘四爷干活,所以祥子虽然不拉他的车却也能住在他的“人和”车厂。 |
D.古代文学名著《三国演义》先后描写了官渡之战、赤壁之战、夷陵之战等重大战役,这三大战役的胜方指挥官分别是曹操、周瑜、刘备。 |
2.诗歌鉴赏- (共1题)
6.
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后面小题。
【甲】}早 行 【乙】商山早行
陈与义 温庭筠
露侵驼褐晓寒轻, 晨起动征铎,客行悲故乡。
星斗阑干分外明。 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
寂寞小桥和梦过, 槲叶落山路,枳花明驿墙。
稻田深处草虫鸣。 因思杜陵梦,凫雁满回塘。
【小题1】两首诗中画线句子都使用了哪一表现手法?具体说说它们有何表达效果。
【小题2】前人评论“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一联为“意象具足,始为难得”。试用自己的语言描述这两句诗所呈现的鲜明画面。
【甲】}早 行 【乙】商山早行
陈与义 温庭筠
露侵驼褐晓寒轻, 晨起动征铎,客行悲故乡。
星斗阑干分外明。 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
寂寞小桥和梦过, 槲叶落山路,枳花明驿墙。
稻田深处草虫鸣。 因思杜陵梦,凫雁满回塘。
【小题1】两首诗中画线句子都使用了哪一表现手法?具体说说它们有何表达效果。
【小题2】前人评论“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一联为“意象具足,始为难得”。试用自己的语言描述这两句诗所呈现的鲜明画面。
3.文言文阅读- (共1题)
7.
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后面小题。
周艺多传
[宋]谢逸
艺多姓周,抚之临川人也。世为器用之工。艺多天资精敏,自少时技能已出诸父,自以为己不若也,故以艺多名之。其为人朴厚寡欲,不妄言笑,衣敝衣,拱手立群匠侧,若无能为者。及其操绳墨、运斧斤①,力不劳而器用成。诸匠惊骇却视,不敢比肩立。艺多泊如也,未尝有矜色。诸豪贵家争邀致之唯恐后。艺多不肯屑就,必择其待之以礼者与夫能辨器用良窳②者往归焉。否则倍其用,不顾也。既往必求静室、远嚣尘者居之。平③心志一视听,然后用工焉。委材于地,唯其所用之成,无计其日,然后尽心力焉。询之,则怫然怒,迫之亟成,则焚其器用而归,杜门诵浮屠书④,百计诱之不从也。
——节选自《溪堂集》
[注释]①斧斤:泛指各种斧子②良窳:精粗;好坏③ 平:使......安定。④浮屠书:佛经。
【小题1】用“/”标示出下列句子的句读。
必择其待之以礼者与夫能辨器用良窳者往归焉。
【小题2】解释下列加点词语
(1)不妄言笑 (2)衣敝衣 (3)有矜色 (4)倍其用
【小题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
诸匠惊骇却视,不敢比肩立。
【小题4】选出对传主周艺多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周艺多传
[宋]谢逸
艺多姓周,抚之临川人也。世为器用之工。艺多天资精敏,自少时技能已出诸父,自以为己不若也,故以艺多名之。其为人朴厚寡欲,不妄言笑,衣敝衣,拱手立群匠侧,若无能为者。及其操绳墨、运斧斤①,力不劳而器用成。诸匠惊骇却视,不敢比肩立。艺多泊如也,未尝有矜色。诸豪贵家争邀致之唯恐后。艺多不肯屑就,必择其待之以礼者与夫能辨器用良窳②者往归焉。否则倍其用,不顾也。既往必求静室、远嚣尘者居之。平③心志一视听,然后用工焉。委材于地,唯其所用之成,无计其日,然后尽心力焉。询之,则怫然怒,迫之亟成,则焚其器用而归,杜门诵浮屠书④,百计诱之不从也。
——节选自《溪堂集》
[注释]①斧斤:泛指各种斧子②良窳:精粗;好坏③ 平:使......安定。④浮屠书:佛经。
【小题1】用“/”标示出下列句子的句读。
必择其待之以礼者与夫能辨器用良窳者往归焉。
【小题2】解释下列加点词语
(1)不妄言笑 (2)衣敝衣 (3)有矜色 (4)倍其用
【小题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
诸匠惊骇却视,不敢比肩立。
【小题4】选出对传主周艺多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艺多常“拱手立群匠侧,若无能为者”,说明他不求引人注目,憨厚无能。 |
B.“诸豪贵家争邀致之唯恐后”从侧面体现了艺多技艺高超。 |
C.从“往必求静室、远嚣尘者居之。平心志一视听,然后用工焉”来看,艺多是个平心静气用工的人。 |
D.艺多对待主人的“询”和“迫”,非怒则焚,表明他做事有自己的原则,不愿受人叨扰。 |
4.现代文阅读- (共1题)
8.
阅读于保月的《海蛎子》,完成后面小题。
①冬至到清明,蚝肉肥晶晶。这是老家对海蛎子的俗谚。
②到过海边的人都能看到,礁石上生长着一片片不起眼的贝类,这种学名称牡蛎的东西,老家都称海蛎子。外地人可能对此其貌不扬的海鲜不感兴趣,其实这不仅是渔家人的一道经济菜,也是一种在国内外很有名气的美味海鲜。
③海蛎子在我国南方北方称呼各异,南粤一带称蚝或蚵,江浙一带则称蛎黄,而我们山东老家习惯称蛎子或海蛎子。海蛎子虽说是海鲜里的“下里巴人”,但肉肥味鲜营养极佳。唐代大诗人李白曾有“天上地下,牡蛎独尊”的题句,西方人也称其为“海底牛奶”,其妙处可见一斑。
④遍布海边礁石表面的海蛎子是一种生命力极强的海洋贝类,一年到头,人见人挖,生命不息,奉献不止。小时候经常跟随哥哥姐姐挖海蛎子。用一根稍粗些的钢条或铁丝,一头用锤子敲平成刀状,再安上木头把手,就成了自制的“蛎子刀”。采挖海蛎子也是个费力气的活儿:躬身弯腰立在或大或小的礁石旁,手握蛎子刀,对准礁石上丛生的海蛎子,贴近礁石表面用力地从根处往下剜,海蛎子就会纷纷落到海滩上。
⑤收获回来的海蛎子尽量当天煮熟食用,尤其是春夏季节,过夜后再煮其肉质会变瘦,味道也会打折。
⑥海蛎子鲜美,如今人们的吃法也越来越讲究。无论烤、煎、拌、炸,还是生吃、蒸煮、清炖,或者调馅等,花样名目繁多,配以普通的食料,满足着各地人们不同的胃口。
⑦记得小时候家里做得最多的就是海蛎子炖豆腐。先把豆腐切块,鲜猪肉切丝,配以香菇、冬笋厚片,加点芹菜和青蒜苗梗段,待锅内蒜片爆香之后,加入肉丝、香菇、冬笋炒几下,随即将煮海蛎子的鲜汤下锅,加上豆腐块,烧沸几分钟,调味后下海蛎、芹菜、青蒜,用湿淀粉勾芡,淋上香油即可出锅上桌。
⑧还有一种适合懒人的海蛎子做法,其味道天然纯正。就是取适量火锅底料,按比例加水,煮开,下海蛎子,顺便再下点其它的蔬菜,然后加点面条什么的,如此简单做法照样提味开胃。
⑨其实对我这个少小离家的人来讲,最喜欢的吃法还是凉拌海蛎子肉。当然,对于外地人来说,吃海蛎子需要懂些窍门,购买或食用应挑那些“肚子”凸起的上品,因这种海蛎子肥度最大,肉嫩饱满。
⑩如今的海蛎子,身价已不同于往昔,但依旧是灰蒙蒙不起眼、与世无争的形象,默默地生长在异常艰苦的环境里,虽时时经受风浪的冲击磨砺,始终依附于石壁或泥沙,嶙峋沧桑的外壳里,永远蕴含着一颗温柔鲜亮的心。
(节选自《人民日报》,2015年12月5日)
【小题1】从文中②③④看,海蛎子具有哪些特点?
【小题2】第段中加点词语“下里巴人”一词由来已久,你能说出其意义的演变过程以及在文本中的含义吗?。
【小题3】写文章讲究前后照应,试找出与第段划线句相照应的句子。
【小题4】第段中引用唐代诗人李白的题句和西方人对海蛎子的评价,有什么作用?
【小题5】选文第⑩段的内容和结构上有何作用?
①冬至到清明,蚝肉肥晶晶。这是老家对海蛎子的俗谚。
②到过海边的人都能看到,礁石上生长着一片片不起眼的贝类,这种学名称牡蛎的东西,老家都称海蛎子。外地人可能对此其貌不扬的海鲜不感兴趣,其实这不仅是渔家人的一道经济菜,也是一种在国内外很有名气的美味海鲜。
③海蛎子在我国南方北方称呼各异,南粤一带称蚝或蚵,江浙一带则称蛎黄,而我们山东老家习惯称蛎子或海蛎子。海蛎子虽说是海鲜里的“下里巴人”,但肉肥味鲜营养极佳。唐代大诗人李白曾有“天上地下,牡蛎独尊”的题句,西方人也称其为“海底牛奶”,其妙处可见一斑。
④遍布海边礁石表面的海蛎子是一种生命力极强的海洋贝类,一年到头,人见人挖,生命不息,奉献不止。小时候经常跟随哥哥姐姐挖海蛎子。用一根稍粗些的钢条或铁丝,一头用锤子敲平成刀状,再安上木头把手,就成了自制的“蛎子刀”。采挖海蛎子也是个费力气的活儿:躬身弯腰立在或大或小的礁石旁,手握蛎子刀,对准礁石上丛生的海蛎子,贴近礁石表面用力地从根处往下剜,海蛎子就会纷纷落到海滩上。
⑤收获回来的海蛎子尽量当天煮熟食用,尤其是春夏季节,过夜后再煮其肉质会变瘦,味道也会打折。
⑥海蛎子鲜美,如今人们的吃法也越来越讲究。无论烤、煎、拌、炸,还是生吃、蒸煮、清炖,或者调馅等,花样名目繁多,配以普通的食料,满足着各地人们不同的胃口。
⑦记得小时候家里做得最多的就是海蛎子炖豆腐。先把豆腐切块,鲜猪肉切丝,配以香菇、冬笋厚片,加点芹菜和青蒜苗梗段,待锅内蒜片爆香之后,加入肉丝、香菇、冬笋炒几下,随即将煮海蛎子的鲜汤下锅,加上豆腐块,烧沸几分钟,调味后下海蛎、芹菜、青蒜,用湿淀粉勾芡,淋上香油即可出锅上桌。
⑧还有一种适合懒人的海蛎子做法,其味道天然纯正。就是取适量火锅底料,按比例加水,煮开,下海蛎子,顺便再下点其它的蔬菜,然后加点面条什么的,如此简单做法照样提味开胃。
⑨其实对我这个少小离家的人来讲,最喜欢的吃法还是凉拌海蛎子肉。当然,对于外地人来说,吃海蛎子需要懂些窍门,购买或食用应挑那些“肚子”凸起的上品,因这种海蛎子肥度最大,肉嫩饱满。
⑩如今的海蛎子,身价已不同于往昔,但依旧是灰蒙蒙不起眼、与世无争的形象,默默地生长在异常艰苦的环境里,虽时时经受风浪的冲击磨砺,始终依附于石壁或泥沙,嶙峋沧桑的外壳里,永远蕴含着一颗温柔鲜亮的心。
(节选自《人民日报》,2015年12月5日)
【小题1】从文中②③④看,海蛎子具有哪些特点?
【小题2】第段中加点词语“下里巴人”一词由来已久,你能说出其意义的演变过程以及在文本中的含义吗?。
【小题3】写文章讲究前后照应,试找出与第段划线句相照应的句子。
【小题4】第段中引用唐代诗人李白的题句和西方人对海蛎子的评价,有什么作用?
【小题5】选文第⑩段的内容和结构上有何作用?
5.作文- (共1题)
9.
以下2题,可任意选作1题
①自然界的一草一木,不仅可以传递美好的真情,还可以传递生活的哲理。在你的生活中,又有哪些自然之物,触动过你的情怀,或是让你明白生活的哲理呢?
请根据上述材料的含义,写一篇600字以上的作文,除诗歌外文体不定。要求自拟题目,自我立意,不得套作、仿作、更不得抄袭,如出现人名,请用事物名词或人物称谓代替,如海洋、白云、老师等。
②微信是一个为智能终端提供即时通讯服务的免费应用程序,可以提供公众平台、朋友圈、消息推送等功能,用户可通过“摇一摇”“搜索号码”“附近的人”“扫二维码”添加好友和关注公共平台。现在,随着智能手机的普及,微信用户也越来越多,人们通过微信阅读信息、聊天、交友、发布广告、抢红包......可以毫不夸张地讲,微信早已融入我们的生活。而这背后,各种有关微信的故事正在上演,相信你一定有所耳闻,甚至亲身经历过。
请以“微信那些事儿”为题写一篇600字以上的作文,除诗歌外文体不定。不得套作、仿作、更不得抄袭,如出现人名,请用事物名词或人物称谓代替,如海洋、白云、老师等。
①自然界的一草一木,不仅可以传递美好的真情,还可以传递生活的哲理。在你的生活中,又有哪些自然之物,触动过你的情怀,或是让你明白生活的哲理呢?
请根据上述材料的含义,写一篇600字以上的作文,除诗歌外文体不定。要求自拟题目,自我立意,不得套作、仿作、更不得抄袭,如出现人名,请用事物名词或人物称谓代替,如海洋、白云、老师等。
②微信是一个为智能终端提供即时通讯服务的免费应用程序,可以提供公众平台、朋友圈、消息推送等功能,用户可通过“摇一摇”“搜索号码”“附近的人”“扫二维码”添加好友和关注公共平台。现在,随着智能手机的普及,微信用户也越来越多,人们通过微信阅读信息、聊天、交友、发布广告、抢红包......可以毫不夸张地讲,微信早已融入我们的生活。而这背后,各种有关微信的故事正在上演,相信你一定有所耳闻,甚至亲身经历过。
请以“微信那些事儿”为题写一篇600字以上的作文,除诗歌外文体不定。不得套作、仿作、更不得抄袭,如出现人名,请用事物名词或人物称谓代替,如海洋、白云、老师等。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选择题:(5道)
诗歌鉴赏:(1道)
文言文阅读:(1道)
现代文阅读:(1道)
作文:(1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4
5星难题:0
6星难题:3
7星难题:0
8星难题:1
9星难题: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