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届江苏省昆山市初三语文第一次模拟考试语文试卷(带解析)

适用年级:初三
试卷号:8302

试卷类型:中考模拟
试卷考试时间:2017/5/13

1.字词书写(共1题)

1.
阅读下面两段文字,按要求回答问题。
那粗如巨蟒,细如草蛇的树根,盘根错结,从一个石缝问扎进去,又从另一个石缝间钻出来,于是沿着无情的青石,它们延伸过去,像(xī) ______利的鹰爪抓住了它(qī) ______身的岩石。
天人合一的美感,人世的(xiāo) _____遥与平和,于缓缓的观赏游历中由然而生。菊有一种自然的吸引力,让人不由自主地亲近它,用心(dì) ____听,你能听到花瓣从容开放的声音。
(1)根据所给拼音写出汉字。
①(xī)______利  ②(qī)______身  ③(xiāo)_____遥   ④(dì)_____听
(2)两段文字中各有一个错别字,请找出来并改正。
①________改为_________  ②_________改为___________

2.诗歌鉴赏(共1题)

2.
阅读下面的古诗,完成下列小题。
游山西村  江上
陆游  王安石
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 江北秋阴一半开,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晚云含雨却低徊。
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 青山缭绕疑无路,
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 忽见千帆隐映来。
【小题1】诗人在山西村中看到了怎样的生活场景?请选择其中的一个加以描述。
【小题2】“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主人应声开门后,“我”这位不速之客会怎样解释自己的不请自来呢?请用第一人称表述。
【小题3】《江上》中“青山缭绕疑无路,忽见千帆隐映来”与“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有异曲同工之妙。请对其妙处作简要分析。

3.文言文阅读(共1题)

3.
阅读下面两段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甲】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
【乙】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然玉之为物,有不变之常德,虽不琢以为器,而犹不害为玉也。人之性因物则迁,不学、,则舍君子而为小人,可不念哉?
(选自欧阳修《诲学说》)
【小题1】下面句中加点词的意思相同的是哪一项?(   )
A.故不为苟得也 苟富贵,无相忘 (《陈涉世家》)
B.故患有所不辟也 出则无敌国外患者    (《孟子》)
C.人不学,不知道    不足为外人道也 (《桃花源记》)
D.人之性因物则迁 苟全性命于乱世 (《出师表》)
【小题2】下面句子中“而”字的用法与“而犹不害为玉也”相同的是哪一项?(   )
A.舍鱼而取熊掌者也
B.君将哀而生之乎(《捕蛇者说》)
C.得之心而寓之酒也(《醉翁亭记》)
D.环而攻之而不胜(《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小题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人之性因物则迁,不学,则舍君子而为小人,可不念哉?
【小题4】从甲文的观点来看,乙文中所说的“君子”应该是指怎样的人?如果是周敦颐,他又会希望人们成为怎样的“君子”?
【小题5】乙文说的是“为学之事”,却为什么又要说“琢玉成器”的事?

4.现代文阅读(共2题)

4.
阅读下面的三段对话,根据要求回答问题。
①儿子:妈妈,多读书就能赚大钱吗?
妈妈:人不一定要赚大钱,但一定要有眼界有见识。
②儿子:妈妈,读书能让我长生不老吗?
妈妈:儿子,读书________不能延长生命的长度, _______一定能拓宽生命的宽度。
③妈妈:儿子,你最近这么乖,是怎么回事呢?
儿子:妈妈,我最近看了一本书,很喜欢里面的小男孩,我要做一个像他一样知书达理
的人。
妈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母子二人围绕着什么问题在进行交流?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根据句意,对话②妈妈的回答中,横线处填写关联词最恰当的是哪一项?(______)
A.既然……就……B.虽然……但是……
C.即使……也……D.不但……而且……
(3)对话③中,听了儿子的回答,妈妈又会怎样来鼓励儿子呢?请把妈妈要说的话写下来。
(不超过30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列小题。
土壤荒漠化:地球溃疡症
①土地荒漠化是指由于气候变化和人类不合理的经济活动等因素,使干旱、半干旱和具有干旱灾害的半湿润地区莉土地发生了退化,即土地退化,,也叫“沙漠化”。土壤沙漠化,是人类所面临的诸多的环境问题中最为严重的灾难之一,早已成为一个全球性的生态问题。
土壤荒漠化盼现状
②中国是世界上荒漠化最为严重的国家之一。中国荒漠化土地面积为262.2万平方公里,占国土面积的27.4%,近4亿人口受到荒漠化的影响。中国有风蚀荒漠化、水蚀荒漠化、冻融荒漠化、土壤盐渍化等4种类型的荒漠化土地。风蚀荒漠化土地面积。160.7万平方公里,主要分布在干旱、半干旱地区,在各类荒漠化土地中是面积最大、分布最广的一种。水蚀荒漠化总面积为20.5万平方公里,占荒漠化土地总面积的7.8%。冻融荒漠化地的面积共36.6万平方公里,占荒漠化土地总面积的13.8%。冻融荒漠化土地主要分布在青藏高原的高海拔地区。盐渍化土地总面积为23.3万平方公里,占荒漠化总面积的8.9%的。土壤盐渍化比较集中连片分布的地区有柴达木盆地、塔里木盆地周边绿洲以及天山北麓山前冲积平原地带、河套平原、银川平原、华北平原及黄河三角洲。

③造成荒漠的原因很多,主要是气候等自然原因,如全球变暖、北半球日益严重的干旱半干旱化趋势等。但是人类活动,如对大自然的过度开发、破坏森林植被等,也是不可忽视的重要原因:土地滥垦与不适宜的种植业发展,导致天然植被破坏,土壤入渗性降低、蒸发加强;过度放牧与不当的草场管理,使草场得不到休养生息,植物种类减少,草质变劣;森林滥伐与地表植被破坏,导致区域气候变化、蒸发量增大、相对湿度降低、风速加大,加速土壤风蚀、水蚀等土地荒漠化过程。

④中国因荒漠化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约为541亿人民币,平均每天损失近1。5亿元。土地沙漠化是我国当前最为严重的生态环境问题之一,它恶化生态环境,破坏生存条件,加剧自然灾害发生,制约经济发展,加深了贫困程度,严重影响社会稳定,给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造成了极大的危害。
⑤可利用土地资源减少。20世纪50年代以来,中国已有67万公顷耕地、235万公顷草地和639万公顷林地变成了沙地,成千上万的牧民被迫迁往他乡,成为“生态难民”。中国每5年就有一个相当于北京大小的国土面积因沙化而失去利用价值。
⑥土地生产力严重衰退。土壤风蚀不仅是沙漠化的主要组成部分,而且是首要环节。风
蚀会造成土壤中有机质和细粒物质的流失,导致土壤粗化,肥力下降。我国沙区每年因风蚀损失土壤有机质及氮、磷、钾等达5590万吨,折合2.7亿吨化肥,相当于1996年全国农用化肥产量的9.5倍。受风沙危害,每年粮食减产30多亿吨。
⑦自然灾害加剧。还有一个最能让人类有直接感受的危害,那就是导致自然灾害加剧,沙尘暴频繁,每年输入黄河的16亿吨泥沙中就有12亿吨来自沙区。沙漠化还威胁大中城市交通运输、水利设施和工矿企业。目前全国有1300多公里铁路、3万公里公路、数以千计的水库和5万多公里长的灌渠常年受风沙危害。
(选自《中国科普博览》网“科学新语林”栏目)
【小题1】根据选文内容,在文中画横线处添加小标题。
【小题2】请写出第②段运用的两种说明方法,并选择其中的一种简要分析它的作用。
【小题3】防止土壤荒漠化会有哪些好处?请根据文意分条概括。

5.名著阅读(共1题)

6.
名著阅读。
(1)下面各项中,说法有误的是哪一项? (_______)
A.《汤姆.索亚历险记》中,汤姆有两次洞中历险:第一次是和蓓姬进山洞探险,结果迷了路,经受了恐县、饥饿、疲倦的考验,最终凭借着勇敢和机智走出了山洞;第二次是和哈克去洞中找乔藏在那里的宝藏,他们带走了一箱金币,把枪和别的东西留在了洞中。
B.西天取经途中,孙悟空曾三次离开唐僧:第一次是拜唐借为师不久,因杀了六个强盗被唐僧责怪,一气之下去了东海龙官;第二次是三打白骨精后,唐僧受八戒撺掇,认为悟空误杀好人,将他逐走;第三次是打死了强盗,唐僧怨恨他,念了紧箍咒,将他赶走。
C.保尔一生经历了与死神的四次较量:第一次是保尔参加红军时,大腿中弹受伤;第二次是一九二。年二月患了伤寒,高烧不退;第三次是在执行任务时,被炸碎的铁片击中头
部差点死去;第四次是修铁路时,因过度饥饿和寒冷致使身体衰弱,无法继续战斗。
D.《水浒传》中写了三个“英雄杀虎”的故事:一个是武松在景阳冈,赤手空拳打死了大老虎。一个是李逵在沂岭,一连杀了大小四只老虎,为老娘报了仇。另一个是解珍、解宝兄弟奉命捕虎,他们预先做了周密的准备,坐到树上等老虎,最后用毒箭射杀了老虎。
(2)《水浒传》中的鲁智深虽然急躁莽撞,嫉恶如仇,却又粗中有细,主张“救人须就彻”。请以 《鲁提辖拳打镇关西》为例,说说哪些举动体现了他“救人须就彻”的主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作文(共1题)

7.
作文。
请以“难以忘记你的美”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将题目抄写在答题卡上;
②除诗歌、剧本以外文体不限;
③不要少于600字;
④文中不要出现(或暗示)本人的姓名、校名;
⑤卷面整洁,书写工整。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字词书写:(1道)

    诗歌鉴赏:(1道)

    文言文阅读:(1道)

    现代文阅读:(2道)

    名著阅读:(1道)

    作文:(1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1

    5星难题:0

    6星难题:3

    7星难题:0

    8星难题:2

    9星难题: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