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届山东省济宁市任城区九年级五四制下学期第一次模拟考试语文试卷(带解析)

适用年级:初三
试卷号:8203

试卷类型:中考模拟
试卷考试时间:2017/5/19

1.选择题(共3题)

1.
下列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A.翘首西望,海面托着的就是披着银发的苍山。苍山如屏,洱海如镜,真是巧夺天工。
B.学习犹如登山,要脚踏实地,循序渐进,不能指望一步登顶,这个道理是不可名状的。
C.有些地方的球迷,对主队的平庸表现绝不谩骂,而是将大家耳熟能详的老歌即兴换上新词,齐声歌唱,委婉地表达不满。
D.善于巧言令色的人,表面和你十分亲热,其实往往别有用心。
2.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随着人们对环保的要求越来越高,未来汽车工业将会借助现代科技,向高效率、低能耗、零污染发展。
B.最受关注的韩国总统朴槿惠被弹劾案的真正原因是亲信崔顺实等人干政造成的。
C.社区服务中心为孩子们准备了跳绳、羽毛球、拼图、棋类、卡拉OK等19项体育活动,并将20万元活动经费发放到各社区。
D.史铁生以亲身经历为基础,描写了他多年来在地坛公园观察到的风景、世态以及对人生独特而深刻的感悟。
3.
下面关于名著的叙述正确的一项是
A.《骆驼祥子》中的祥子来自农村,老实、健壮、坚忍,如同骆驼一般,在经历三起三落之后,仍然保持自己的本色。
B.“格列佛”和“鲁滨孙”同是十八世纪英国文学史上“漂流者”的形象,所不同的是,“格列佛”看到的是“文明“,而“鲁滨孙”看到的是荒蛮,斯威夫特借“格列佛”表达的是对文明的向往,而笛福借“鲁滨孙”表达的是对野蛮的憎恨。
C.《水浒传》中的武松性格崇尚忠义,有勇有谋,循规蹈矩,逆来顺受,终被逼上梁山。与他有关的主要情节有:斗杀西门庆、误入白虎堂、血溅鸳鸯楼。
D.《名人传》中,“文艺复兴三杰”之一的米开朗基罗为了理想不断同困难作斗争,他说他将做一番所有意大利人从未做过的事业。

2.诗歌鉴赏(共1题)

4.
阅读下面这首诗,回答问题。

锦江思

李新(宋)

独咏沧浪古岸边,牵风柳带绿凝烟。

得鱼且斫金丝鲙,醉折桃花倚钓船。

(注释)①斫:zhuó,用刀或斧砍。② 鲙:kuài,鲙鱼。
(1)从全诗来看,诗人“思”到了哪些内容?请概括作答。
(2)本诗末句中的“醉”和辛弃疾“醉里挑灯看剑”中的“醉”,所含感情是否相同?请简要赏析。

3.现代文阅读(共2题)

5.
阅读下面的文章,回答小题。
①A春和夏都很肉感,特别能喂养视觉。秋和冬,尤其是冬,这两个季节似乎就是用来砥砺精神的。在秋冬,肃杀和酷寒之气里,人似乎只能靠精神而活。在冬天,人是内敛的,节制的,向内而生。向内而生,就静寂了,就有了禅味和圣人气象了。所以,秋天宜相思怀远。
②《诗经》里,写恋爱追慕多数是春夏季节。到了秋天,就是怀远了,可望不可即,人活得形而上。“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这样的忧伤,放在春天和夏天都不够清远悠扬。
③冬天宜喝茶读卷下棋悟道,还有,就是侍弄书法。书法应是冬季诞生的,我猜。你看那些线条,好像落光了叶子的树枝,粗粗细细,曲曲折折,或旁逸斜出,或肃严端然。这些冬日苍黄天底下的黑色树枝,被一抽象,一组合,就成了宣纸上黑色的字。
④楷书端然舒朗,可匀匀透进日光,它是江南的山地上整齐栽种的桑。桑叶已凋,蚕已结茧。B缓缓向上的山地上,只剩下这些行列整齐的桑树了,像日子一样简洁寻常又蓬勃有序。
⑤行书是杨柳岸晓风残月,柳是冬天的柳,月是冬天的月,既风情飘逸,又有一种苍老与霜意。它有一种柔韧的骨感,又仿佛是旧时士人,身在江湖,心系庙堂。
⑥草书,好像大雪来前,狂风一夜,山山岭岭的松枝都在一身怒气地舞着,在风里舞着,柔中带刚。古筝曲《林冲夜奔》听起来,就有一种野气和生气,像草书。
⑦篆书是《诗经》里“风雅颂”中的“颂”,庄严贵气,深厚圆融,每一个字都像是在冬日进行一桩古老盛大的礼仪。或者是在讲述一个上古的神话传说,讲精卫填海,讲女娲补天,深具大气象。⑧隶书工整,透着方正平和之气,有些四海一统的意思。那横竖撇捺之间,很是规整,仿佛是说,服装统一了,语言统一了,度量衡也统一了,从此纲常井然,该放羊的去放羊,该织布的去织布。
⑨古人真是太聪明,把那么多的事物和人情抽象成线条来——组合成为汉字。留下我们后人没事干了,干歇着又无聊,枯冬又漫长,大雪封天地,只好喝茶,下棋,练练书法。或者画画水墨,把那黑色的线条稀释延展开来,成为面,成为一纸江山。
⑩如果说,各种闲雅之事也都有归属的季节,我以为,刺绣属于春天,书法属于冬天。戏曲属于春天,读史属于冬天。
⑪刺绣属于春天,因为它绚烂明媚。冬天若是刺绣,太苦,苦到让人忘记了刺绣本身的美。唐诗《贫女》里有句子:苦恨年年压金线,为他人作嫁衣裳。这样的刺绣已是谋生,想必时时会被催要而赶工期,深冬腊月也要绣。
⑫戏曲属于春天,让人想见两情相悦的美好。就像《牡丹亭》,因爱在春天死,还会因爱而生,迟早都是要相见的。有一年冬天,路过一乡间戏台,见有红男绿女在台上迤逦走动,因了彼时的天寒野旷,我总觉得那演的是《孟姜女哭长城》一类的苦情戏,即使有欢颜,也只是暂时。好戏要在春天演。
⑬冬天就留给书法吧。在冬天,雪一下,天地就空了,人也生出了失重的虚无感。在这茫茫的白的世界里,能对抗的,只有黑色。当一页米白色的宣纸展开,一管羊毫喝饱了墨就动身——它迈向宣纸,那步伐,疾走是草书,漫步是小楷……
⑭每一根线条,或禅或道,都像是阅尽人世沧桑的人最后蓦然回首,转向内心寻找出路。
【小题1】结合上下文,说说为什么作者认为“刺绣属于春天,书法属于冬天。戏曲属于春天,读史属于冬天。”
【小题2】阅读文中的画线句子,回答下列问题。
(1)有人认为第①段A句中的“肉感”用得不好,你的看法如何?说说理由。
(2)请从修辞角度品析第④段B句。
【小题3】作者笔端处处含情,文中多处引用古诗文,请摘录其中一处,说说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小题4】以下标题,你觉得哪个更合适作为本文的题目?简要说说你的理由。
A一纸江山  B书法之冬
6.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问题。

以人文教育涵养工匠精神

黄金

①培养大国工匠,源头在一流的工程教育。如今,工科人才的培养,不止一次听到“局中人”直呼“两难”:一头是工科学生的“难”,难在专业“窄化”、生活“宅化”。学生抱怨课程多、实验多,疲于应付眼前连绵不绝的苟且,无暇诗和远方,更难涵养精益求精、沉潜专注的匠心。另一头是工程单位的“难”,慨叹工程领军后备人才短缺,特别是素养好、领悟力强、科学与基础理论修养扎实、系统视野开阔、能驾驭宏大复杂工程的“将才”,更是难求。

②为何会出现这供需的“两难”?窃以为是因为工科人才培养的人文土壤、人文养分还不够,重视了学生掌握技术和工具的“硬知识”,少了些关注学生人格精神全面成长的“软学养”。

③人文教育,以塑造完整健全的“人”而非单向度、工具化的“匠”为出发点,涵育的是人对价值道德的终极关怀,对做事的完美追求,是心灵的沉潜宁静,这和工匠精神是无比契合的。因此,工科人才的培养,切不可少了人文教育这一环,还需以人文教育铸匠魂、育匠心、造匠韵。

④一流的大国工匠,需要把科技创造同人类社会重大问题紧紧联系在一起,甚至应当立足于人类命运共同体,具备关切环境、关怀生命的责任心。人文教育中,历史文化、哲学伦理、文学艺术、自然科学等学科知识的交汇融通,造就其博约相济、以文化人的特点,让学生涵育健全人格,谙悉工程伦理,明了历史环境,树立高远理想信念和价值观念。早年间,钱三强先生立志立德,正是得益于人文教育。他中学时代即就读于蔡元培先生创办的孔德学校,接受德智体美的全人教育,名字也由“钱秉穹”改为“钱三强”,意为德智体都强。后来在孙中山先生的影响下,在未来中国蓝图的吸引下,钱三强决心学工科,以实际行动报国,自此一生未改初心。

⑤一流的大国工匠,不仅要培育专注技艺、追求卓越之心,更重要的是涵养赋予产品生命和内涵、在技术中融入巧思和灵魂的能力。从这个意义上讲,想象力、审美品位也是不可小视的创造力,不少蜚声世界的科学家、工程技术专家,都曾得益于文学和艺术的滋养,对生命有了更高层次的体认,也让工程技术有了对人类社会发展的久远价值。目前,不少国货正从粗憨、实用阶段转向追求精细、美感的阶段,对工程人才的工艺审美素质要求更高。人文教育恰恰可以打破专业壁垒,将人的思考和生命力融入工程技术,赋予中国制造更大的价值。

⑥当前,我国正处在从“中国制造”转向“中国质造”乃至“中国智造”的转折点。将人文教育的土壤培得更厚、渠道拓得更宽、内涵挖得更深,才能以世界一流的工程教育为国家的转型发展输送更多一流的“大国工匠”。

(选自《人民日报》2016年12月7日)

【小题1】请简要概述本文的论述思路。
【小题2】作者为什么说“工科人才的培养,切不可少了人文教育这一环”?文中举钱三强的例子有何作用?
【小题3】作者认为,成为一流的大国工匠,需要具备哪些条件?

4.综合性学习(共2题)

7.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柳,又名杨柳,极易成活,插条而生,“ ”,就是柳生命力旺盛的生动写照。柳遇春而发,叶细枝长,翠绿蓊郁,漂逸柔美。自古以来,柳就深受文人墨客的喜爱,成为我国诗词中意蕴丰富的意象。
在众多植物中,柳抽丝发芽最早,善于观察的诗人常用柳作为报春的使者。“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诗人借柳寓指美好春光,表达逢春的欣喜之情。“柳”与“留”谐音,垂柳的“依依”情态又与人们分别时依依不舍的心绪相似,所以就有了亲人或朋友离别时折柳赠别的习俗。李白的“天下伤心处,劳劳送客亭。春风知别苦,不遣柳条青”,真切地写出了诗人折柳送别时的离愁别绪。“柳”还常被作为故乡的象征,寄寓人们对家园故土的思念之情。“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的诗句,写出诗人夜晚听到折柳之曲而触发的思乡情怀。此外,柳的枝叶柔韧纤细,婀娜多姿,古人常用柳枝柳叶形容女子的身姿容颜。“隔户杨柳弱袅袅,恰似十五女儿腰”,即是形容女子腰肢的纤柔。柳还代表着君子形象,刘禹锡《杨柳枝词》中“城中桃李须臾尽,争似垂杨无限时”的诗句,将“垂杨”与“桃李”作对比,使“垂杨”朴实无华的君子形象跃然纸上。在中华传统文化各具特色的载体中,柳意象丰富的内含、独特的韵味一直为历代文人所青睐。
【小题1】文中加点字的注音和黑体字字形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纤细(qiān)    载(zǎi)体    漂逸
B.纤细(xiān)    载(zǎi)体    柔韧
C.纤细(qiān)    载(zài)体    内含
D.纤细(xiān)    载(zài)体    青睐
【小题2】根据语意,在文段横线处填写俗语或谚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A.房前屋后,栽桑种柳B.有心栽花花不发,无心插柳柳成荫
C.柳树不怕淹,松树不怕干D.高山松树核桃沟,溪河两岸栽杨柳
【小题3】在下面横线处依次填入词语,将这副对联补充完整,正确的一项是
   ①  垂柳   ②  
屋后   ③  落花红。
A.①院落   ②绿枝条   ③疏蕊B.①院落   ②飞叶翠   ③桃李
C.①庭前   ②飞叶翠   ③疏蕊D.①庭前   ②绿枝条   ③桃李
8.
根据要求,完成下面问题。
【材料一】“中国诗词大会”徽标

【材料二】《中国诗词大会》以 “赏中华诗词,寻文化
基因,品生活之美”为主旨,通过演播室比赛的形式,重温经典诗词。“技术手段+艺术表达”的表现形式得到观众称道,大家认为这使节目
既有诗意,又有新意。一方面运用舞美、动画、音乐等视听技术手段,对演播室进行360度意境营造,让诗词在演播室中“活”起来;另一方面精心设计嘉宾解读环节,让“冷”知识在“热”背景中复活。在遇到诗词中的难点或者话题点时,节目组特意邀请的像南
京师范大学教授郦波、中央民族大学副教授蒙曼、河南大学教授王立群和北京师范大学教授康震等几位观众喜爱的文化专家便会起到说文解字的作用,或巧妙地把每道题目引申为与生活息息相关的话题,或深刻解读诗人创作的社会文化背景,辅以现场多媒体手段,将原本有些生冷的内容,通过丰富多元化的方式“热”呈现,生动再现诗词背后的故事,引导观众真正感悟到中华诗词的美好精髓。
(1)结合材料,解释下列词语的含义。
“活”:
“热”:
(2)《中国诗词大会》播出以后,网友对徽标赞声一片。请你说说徽标设计的妙处。

5.作文(共1题)

9.
从下面两个题目中任选一题,写一篇文章。
题目一:在学习实践中常存质疑精神,能够使人有所发现;将感动的瞬间留存在记忆里,可以让人心怀美好;与他人交往时心存善念,能够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在文化继承中珍存优良传统,能够汲取民族的智慧……请以“存”为题目,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文章。不限文体(诗歌除外)
题目二:当我们仰望星空,放眼浩瀚,这蔚蓝色的星球是宇宙给人类最好的礼物;当我们低头思索,凝神注目,自然界的一花一世界、一叶一菩提是最宜人的礼物;孩子是父母的礼物;江河是大地的礼物;八千里路云和月是多娇江山的礼物;五千年的锦绣华章是悠久历史的礼物……节目主持人倪萍精彩的节目是给观众最好的礼物;故宫博物院的院长单霁翔5个月走遍故宫9000多间宫殿,他对文物的研究是给世界的礼物;那些磨砺心志的经历是排球运动员赵蕊蕊生命的礼物,女儿是上天赐给李亚鹏的礼物……
请以“礼物”为题或者话题,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文章。不限文体(诗歌除外)

6.(共1题)

10.
阅读(甲)(乙)两段文言文,完成小题。

(甲)

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

————范仲淹《岳阳楼记》(节选)

(乙)

自古一代帝王之兴,必有一代名世之臣....。宋有仲淹诸贤无愧乎此。仲淹初在制中①,遗宰相书,极论天下事,他日为政,尽行其言。诸葛孔明草庐始见昭烈②数语,生平事业备见于是。豪杰自知之审,类如是乎!考其当朝,虽不能久,然先忧后乐之志,海内固已信其有弘毅之器③,足任斯责,使究其所欲为,岂让古人哉!”

------------《宋史范仲淹传》(节选)

(注)①制中:居丧期间。②昭烈:刘备的谥号,指刘备。③器:才干,指治理国家的才干。
【小题1】下列语句中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庙堂之高   不可久
B.进亦忧 类如
C.尽其言 复数十步
D.足斯责 故天将降大于是人也
【小题2】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与例句中加点词用法相同的一句是(   )
例句:先天下之忧
A.望之蔚然深秀者    (《醉翁亭记》)
B.由是则生有不用也  (《鱼我所欲也》)
C.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去 (《小石潭记》)
D.面山居   (《愚公移山》)
【小题3】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2)遗宰相书, 极论天下事,他日为政,尽行其言。
【小题4】请用“/”给文中画线句子断句。(只断一处)
宋 有 仲 淹 诸 贤 无 愧 乎 此
【小题5】结合(甲)(乙)两段内容,写出范仲淹被称作“名世之臣”的原因。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选择题:(3道)

    诗歌鉴赏:(1道)

    现代文阅读:(2道)

    综合性学习:(2道)

    作文:(1道)

    :(1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5

    5星难题:0

    6星难题:5

    7星难题:0

    8星难题:0

    9星难题: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