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省牡丹江管理局北斗星协会2015届九年级中考一模语文试题

适用年级:初三
试卷号:8051

试卷类型:中考模拟
试卷考试时间:2017/5/18

1.选择题(共3题)

1.
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然(cù) 涟(qí) 徉(tǎng) 鳞次比(zhì)
B.职(xùn)    色(yùn)    狭(ài) 无边无(yín)
C.红(yān)    婆(suō)    拮(jù) 断壁残(yuán)
D.腼(tiǎn)   意(qiè)    吞(shì) 勤能补(zhuó)
2.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运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新年焰火五彩斑斓、惟妙惟肖,让市民们大饱眼福。
B.一些人盲目追捧明星,去忽视了那些近在咫尺、为自己无怨付出的人。
C.该如何处理这些垃圾呢?大家七嘴八舌地商量着,众说纷纭,莫衷一是
D.食品加工背后的一些秘密,鲜为人知
3.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每当春雨淅淅沥沥的时候,总是会令我想起韩愈的“天街小雨润如酥”。
B.千百年来的先贤哲人们给我们留下了灿烂辉煌的许多精神财富。
C.即使国家人社部推行延迟退休的计划,也难以改变社保资金短缺的局面。
D.当下青少年非常深受网络语言的影响,日常用语的规范出现了不少问题。

2.文言文阅读(共1题)

4.
阅读《鱼我所欲也》,回答后面小题。

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与?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 。

【小题1】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含义。
(1)尔而与之 蹴:    
(2)所识穷乏者我与  得:
【小题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1) 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
(2)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小题3】本文的中心论点是如何提出的?为什么不直接提出?
【小题4】孟子提出了“鱼和熊掌不可得兼”的问题和应当“舍生取义”的观点。在当今社会,面对人生的各种考验,我们应如何处理好“舍生取义”和“珍爱生命”的关系?请举例说明。

3.现代文阅读(共2题)

5.
阅读下面的文章,回答后面小题。

①雾霾,顾名思义是雾和霾的组合词。但是雾是雾,霾是霾,从某种角度来说是有很大差别的。譬如:出现雾时空气潮湿;出现霾时空气则相对干燥,空气相对湿度通常在60%以下。雾霾是大量极细微的尘粒、烟粒、盐粒等均匀地浮游在空中,使有效水平能见度小于10km的空气混浊的现象。由于阴霾、轻雾、沙尘暴、扬沙、浮尘、烟霾等天气现象,都是因浮游在空中大量极微细的尘粒或烟粒等影响致使有效水平能见度小于10km。有时使气象专业人员都难于区分,而且雾和霾的天气现象有时可以相互转换。

②因为空气质量的恶化,阴霾天气现象出现增多,危害加重。中国不少地区把阴霾天气现象与雾一起作为灾害性天气预警预报,统称为“雾霾天气”。

③那么,雾霾天气形成的原因是什么呢?

④雾霾形成有三个要素:一是生成颗粒性扬尘的物理基源。我国有世界上最大的黄土高原地区,其土壤质地最易生成颗粒性扬尘微粒。二是运动差造成扬尘。例如,道路中间花圃和街道马路牙子的泥土下雨或泼水后若有泥浆流到路上,一小时干涸后,被车轮一旋就会造成大量扬尘,即使这些颗粒性物质落回地面,也会因汽车不断驶过,被再次甩到城市上空。三是扬尘基源和运动差过程集聚在一定空间范围内,颗粒最终与水分子结核集聚成霾。目前来看,在我国黄土高原地区350多座城市中,雾霾构造三要素存量相当丰裕。另外,汽车尾气的排放,工厂制造出的二次污染,冬季取暖排放的二氧化碳等污染物也是形成雾霾的一个因素。

⑤雾霾天气对人体健康有哪些影响呢?

⑥雾霾天气是心血管疾病患者的“健康杀手”,尤其是有呼吸道疾病和心血管疾病的老人,雾天最好不出门,更不宜晨练,否则可能诱发病情,甚至心脏病发作,引起生命危险。专家指出 ,之所以说雾天是心血管疾病患者的“危险天”,是因为起雾时气压低,空气中的含氧量有所下降,人们很容易感到胸闷,早晨潮湿寒冷的雾气还会造成冷刺激,很容易导致血压波动、血管痉挛、心脏负荷加重等。同时,雾中的一些病原体会导致头痛,甚至诱发高血压、脑溢血等疾病。因此,患有心血管疾病的人,尤其是年老体弱者,不宜在雾天出门,更不宜在雾天晨练,以免发生危险。

⑦那么,面对这种可怕的天气现象,我们如何进行自我防护呢?

⑧第一,外出戴口罩。外出可以戴上口罩,这样可以有效防止粉尘颗粒进入体内。口罩以棉质口罩为好,因为一些人对无纺布过敏,而棉质口罩一般人都不过敏,而且易清洗。外出归来,应立即清洗面部及裸露的肌肤。第二,少开窗户。很多人习惯开窗通风。可如果雾霾一整天不散,是该开窗通风还是紧闭门窗呢?雾霾天气里,不主张早晚开窗通风,最好等太阳出来再开窗通风。第三,饮食清淡多喝水。雾天的饮食宜选择清淡易消化且富含维生素的食物,多饮水,多吃新鲜蔬菜和水果,这样不仅可补充各种维生素和无机盐,还能起到润肺除燥、祛痰止咳、健脾补肾的作用。少吃刺激性食物,多吃些梨、枇杷、橙子、橘子等清肺化痰食品。

【小题1】关于雾霾,本文主要介绍了哪些主要内容?请用简要的语言概括。
【小题2】第④段中画线句用了什么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
【小题3】文中加点的“通常”一词能否去掉?为什么?
【小题4】为了应对近来频频出现的雾霾天气,除了文中所提到的外,你认为还有哪些措施可以有效地应对雾霾天气?并说明理由。
6.
阅读《命运,不相信娇气》,回答后面小题。

命运,不相信娇气

徐隽

①有不少老师担忧,自己的学生沉溺于网络游戏不能自拔,学业一落千丈,感慨现在年轻人意志怎么会如此脆弱,如此挡不住网络世界的诱惑?

②有不少用人单位感慨,现在的年轻人动不动就跳槽,一年能换三四个工作,稍有不如意,就闹情绪,怎么一点苦都不能吃,一点委屈都不能受?

③有不少家长困惑,孩子已经成人,但还是习惯于“饭来张口、衣来伸手”,连简单的家务活也不愿意做,如此下去,什么时候才能真正独立?

④“意志脆弱、不能吃苦、习惯于享受”,这是《现代汉语词典》对“娇气”一词的定义。照照镜子,我们的一些青年人,是不是有时也显得“娇气”,甚至患上了“娇气病”?比如找工作,都爱往“国”字头单位钻,不肯往基层跑;上下班,抱怨公交地铁拥挤,宁愿堵在路上,也要打车或者开着私家车加入拥堵大军;工作中,只能别人看我脸色,不能我看别人脸色。更有甚者,崇尚“拼爹”,不相信奋斗;乐于安稳,受不了颠沛;沉浸于享乐,不勇于打拼。

⑤青年人尚未经历人生太多的坎坷,有点娇气,不太成熟,不足为奇。尤其是80后、90后青年,很多是独生子女,全家人供一个孩子,生活条件比父辈优越很多,少了点历练,少了点猴气虎气,少了点吃苦耐劳,并不可怕。怕的是这种“意志脆弱、不能吃苦、习惯于享受”成了常态,成了理所当然,成了一些青年群体的通病。

⑥青年时代,是流淌着黄金的美好时代,最无牵挂、最无羁绊、最无顾忌,是干事创业的大好时期。而干事创业,娇娇滴滴、拈轻怕重、挑肥拣瘦,是大忌;不相信奋斗,落入“出身论”、“宿命论”的窠臼,无疑在竞争还没开始时,便提前缴了械;缺少恒心、毅力,做什么事都想着尽速成功,稍有挫折,就另起炉灶,一不小心就成了“猴子掰玉米,一无所获”。

⑦“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年轻人成长成才,首先要“戒娇”。今天,我们谈“戒娇”,不一定要卧薪尝胆,但要锤炼坚毅品格,练就过硬本领,敢于面对挫折,矢志艰苦奋斗。在任何时代,艰苦奋斗,都能找到现实的根基:且莫抱怨基层信息闭塞、经济落后——与当地群众齐心协力、脱贫致富,将为青春留下绚丽的色彩。且莫在意挤一挤公交地铁——对身边的奋斗者报以微笑,可以心情舒畅地开始和结束为梦想打拼的一天。且莫怨恨工作的不如意——每一次挫折,涂刷的都将是下一次成功的底色。

⑧娇气,换不来同情,换不来爱护,换不来宽容。年轻就有机会,年轻需要奋斗。唯有“戒娇”,才能把命运掌握在自己手里。命运,不相信娇气。

【小题1】选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
【小题2】文章第③段文字讲述了什么内容?这样开头有什么作用?
【小题3】文章第⑦段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有何作用?
【小题4】本文富有哲理,给人启迪。读完文章后,你认为作为青少年的我们,应该对待自身娇气?

4.语言表达(共2题)

7.
星期一上午,春晖中学九年级(1)班学生李静受班主任委托,给本市作家许老师打电话,邀请许老师本周五下午为大家做“读书方法”专题讲座。假设你是李静同学,电话打通后,你准备怎么说?(注意表达要简明得体,字数不超60字)
8.
仿照下面的句子续写一句话,要求内容贴切,句式与示例相同,书写正确、工整。
什么是包容?包容像天空,收容每一片云彩,故天空广阔无比;包容像     

5.作文(共1题)

9.
从下面两个文题中任选一题作文。
文题一:请以“在幸福中行走”为题,写一篇作文。
文题二:捧读不同的书籍,我们总会获得不同的人生启迪。阅读《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你会懂得什么叫坚强;阅读《老人与海》,你会明白什么叫执着。走进自然更是如此。看到阳光流逝,你会不由感叹,“白驹过隙,时光荏苒”;看到落花凋零,你也会不禁赞美,“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对此,你有过哪些经历与感情呢?
请以“启迪”为话题,写一篇作文。
作文要求:①除诗歌、戏剧外,文体不限;②表达真情实感,不得套写、抄袭;③文中不得出现与考生有关的真实的地名、校名、人名等信息;④字数在600字左右。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选择题:(3道)

    文言文阅读:(1道)

    现代文阅读:(2道)

    语言表达:(2道)

    作文:(1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4

    5星难题:0

    6星难题:3

    7星难题:0

    8星难题:1

    9星难题: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