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文言文阅读- (共1题)
1.
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下列小题。
【甲】
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同舍生皆被绮绣,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盖余之勤且艰若此。
【乙】
欧阳公四岁而孤,家贫无资。太夫人以荻①画地,教以书字。多诵古人篇章。及其稍长,而家无书读,就闾里②士人家借而读之,或因而抄录。以至昼夜忘寝食,惟读书是务。自幼所作诗赋文字,下笔已如成人。
荻dí,一种草本植物,形状像芦苇。②闾lǘ里,乡里。
节选自《欧阳公事迹》
【小题1】下列词语中的“益”与“益慕圣贤之道”中的“益”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小题2】解释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意思
(1)右备容臭 臭:___________
(2)及其稍长 及:___________
【小题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1)援疑质理
(2)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
【小题4】【乙】文中欧阳公的求学经历与【甲】文中宋濂的求学经历有何不同?(用自己的话概括)
【甲】
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同舍生皆被绮绣,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盖余之勤且艰若此。
【乙】
欧阳公四岁而孤,家贫无资。太夫人以荻①画地,教以书字。多诵古人篇章。及其稍长,而家无书读,就闾里②士人家借而读之,或因而抄录。以至昼夜忘寝食,惟读书是务。自幼所作诗赋文字,下笔已如成人。
荻dí,一种草本植物,形状像芦苇。②闾lǘ里,乡里。
节选自《欧阳公事迹》
【小题1】下列词语中的“益”与“益慕圣贤之道”中的“益”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斟酌损益 | B.延年益寿 | C.精益求精 | D.有所广益 |
(1)右备容臭 臭:___________
(2)及其稍长 及:___________
【小题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1)援疑质理
(2)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
【小题4】【乙】文中欧阳公的求学经历与【甲】文中宋濂的求学经历有何不同?(用自己的话概括)
2.现代文阅读- (共1题)
2.
阅读《故乡的罗猛塘》,完成小题。
故乡的罗猛塘
①每隔几年,我都要带着孩子们返回故乡,一边到墓前探望已离去的父母,一边看看故乡的新面貌。
②我的故乡,后面是一片绿色的山,前面是一口二十里长、犹如月牙形的罗猛塘,从村头伸延到村尾。多年不见,故乡一切都在变,变得越来越美丽。但是,曾经与我一起幸福地度过童年时代的罗猛塘,如今,我一看到她,一种混合着甜美和辛酸、快乐与痛苦的感觉,立即流遍了全身。
③六十年代,父亲常常给我讲起罗猛塘的美丽动人的传说。很久以前,村里有位财主女儿叫阿秀,她悄悄地爱上了村里的一位穷秀才,财主知道后,将穷秀才痛打了一顿。然后,把阿秀关在家中,不准她与穷秀才相会。尽管财主给女儿每餐送上来的都是山珍海味,可是,阿秀却总是吃不下去。她在房中天天想念着穷秀才,日长夜久,阿秀的身体一天天消瘦下去。七月初七,财主放了阿秀。这天晚上,阿秀约穷秀才偷偷地来到罗猛塘边相会,他们在一起诉说别情。然后,就一起投入罗猛塘自尽了。财主不愿意女儿和穷秀才在一起,把阿秀埋在南岸,穷秀才埋在北岸。过了不久,他们俩变成两棵香蕉树,每逢七月初七夜,穷秀才都要划着香蕉树过南岸去与阿秀相会……
④故事是动人的,罗猛塘也像这个美丽动人的故事一样,让人喜欢。每到八月中秋,全村男女老少都要提着鱼筐到塘里去抓鱼。有一次,我与爸爸抓到一条几斤重的大鲤鱼,回家后,妈妈将大鲤鱼和咸菜煮了一锅,喷香香的,全家高高兴兴地吃了一场。我小时候喜欢钓鱼,每天下午放学回家,我就拿起钓鱼竿去罗猛塘钓鱼。那时,罗猛塘里的鱼很多,每次钓鱼我都不会空手而归。
⑤更让乡亲喜爱的是,每当稻田干旱时,罗猛塘的水就化作瀑布流向田间。她成了乡亲们生命的源泉,时刻滋润着故乡的土地,滋润着故乡的人。当我呼吸着从罗猛塘中吹来的沁人心脾的新鲜空气时,我的心与这微风里悠悠忽忽的鱼米之香,与这清醇沁腑的清泉,渐渐地融化在一起,是那样的和谐。我知道,我的成长离不开故乡罗猛塘水的养育。正因为这样,尽管我在遥远的异乡,也心心念着她。
⑥罗猛塘四季常青,景色宜人。特别是每当夏天来了,塘里就荡起一层层的涟漪,犹如一条白色的飘带,蜿蜒于一片片轻轻摇曳的芦苇林和连绵的稻穗之中。傍晚,如果你漫步来到塘畔,那不计其数的鱼儿,从水中跃起来抢食。那鱼塘中年轻的男女,正摇着香蕉树做的小船,一边哼着家乡的歌谣,一边撒鱼网,简直像蓝天里的燕子一样幸福快活。
⑦可是,南巡的春风吹到罗猛塘后,据说,村里那几位先富起来的有钱人,他们不是向荒山荒岭要钱,而是盯住这长宽二十里的“绿水”,雇了好几百人,在一个多月里,挖沟引水,把三、四米深的鱼塘水排干了,办了烧砖厂。从此,罗猛塘的上空,从一片晴朗的天堂,一下子变成了乌云密布的天空。没有了水,没有了鱼类繁殖,罗猛塘失去了她秀丽、动人的光彩,干枯的罗猛塘,荒荒凉凉,垃圾成堆,十分丑陋。乡亲们眼巴巴地看着这一情景,心都碎了。
⑧如今的罗猛塘,尽管是那么丑陋,终究还是故乡的罗猛塘。我多么盼望会有一天,笼罩着罗猛塘上空的迷雾消散,重新恢复她往日的风采。当我下次返回故乡时,故乡的罗猛塘,不再是垃圾成堆的凄凉场面。
⑨啊,昨天失去的就让她失去了。当她从迷惘中走出来时,定是清新芬芳的早晨。
【小题1】文中第②段写到“曾经与我一起幸福地度过童年时代的罗猛塘,如今,我一看到她,一种混合着甜美和辛酸、快乐与痛苦的感觉,立即流遍了全身”。阅读全文后我们发现正是因为罗猛塘①,让人喜欢、满足食欲,②,③。但是后来却由于④,才让作者有这种复杂的情感产生。(根据内容填空,每空不超过8个字)
答:
【小题2】有同学认为如果把本文的标题“故乡的罗猛塘”改为“难忘故乡水”更恰当,你同意这一看法吗?请说说你的理由。
答:
【小题3】文章结尾“昨天失去的就让她失去了,当她从迷惘中走出来时,定是清新芬芳的早晨。”请你谈谈对“从迷惘中走出来”的理解,并请你展开想象,描述一下走出迷惘的罗猛塘“清新芬芳的早晨”是怎样一幅景象?
答:
故乡的罗猛塘
①每隔几年,我都要带着孩子们返回故乡,一边到墓前探望已离去的父母,一边看看故乡的新面貌。
②我的故乡,后面是一片绿色的山,前面是一口二十里长、犹如月牙形的罗猛塘,从村头伸延到村尾。多年不见,故乡一切都在变,变得越来越美丽。但是,曾经与我一起幸福地度过童年时代的罗猛塘,如今,我一看到她,一种混合着甜美和辛酸、快乐与痛苦的感觉,立即流遍了全身。
③六十年代,父亲常常给我讲起罗猛塘的美丽动人的传说。很久以前,村里有位财主女儿叫阿秀,她悄悄地爱上了村里的一位穷秀才,财主知道后,将穷秀才痛打了一顿。然后,把阿秀关在家中,不准她与穷秀才相会。尽管财主给女儿每餐送上来的都是山珍海味,可是,阿秀却总是吃不下去。她在房中天天想念着穷秀才,日长夜久,阿秀的身体一天天消瘦下去。七月初七,财主放了阿秀。这天晚上,阿秀约穷秀才偷偷地来到罗猛塘边相会,他们在一起诉说别情。然后,就一起投入罗猛塘自尽了。财主不愿意女儿和穷秀才在一起,把阿秀埋在南岸,穷秀才埋在北岸。过了不久,他们俩变成两棵香蕉树,每逢七月初七夜,穷秀才都要划着香蕉树过南岸去与阿秀相会……
④故事是动人的,罗猛塘也像这个美丽动人的故事一样,让人喜欢。每到八月中秋,全村男女老少都要提着鱼筐到塘里去抓鱼。有一次,我与爸爸抓到一条几斤重的大鲤鱼,回家后,妈妈将大鲤鱼和咸菜煮了一锅,喷香香的,全家高高兴兴地吃了一场。我小时候喜欢钓鱼,每天下午放学回家,我就拿起钓鱼竿去罗猛塘钓鱼。那时,罗猛塘里的鱼很多,每次钓鱼我都不会空手而归。
⑤更让乡亲喜爱的是,每当稻田干旱时,罗猛塘的水就化作瀑布流向田间。她成了乡亲们生命的源泉,时刻滋润着故乡的土地,滋润着故乡的人。当我呼吸着从罗猛塘中吹来的沁人心脾的新鲜空气时,我的心与这微风里悠悠忽忽的鱼米之香,与这清醇沁腑的清泉,渐渐地融化在一起,是那样的和谐。我知道,我的成长离不开故乡罗猛塘水的养育。正因为这样,尽管我在遥远的异乡,也心心念着她。
⑥罗猛塘四季常青,景色宜人。特别是每当夏天来了,塘里就荡起一层层的涟漪,犹如一条白色的飘带,蜿蜒于一片片轻轻摇曳的芦苇林和连绵的稻穗之中。傍晚,如果你漫步来到塘畔,那不计其数的鱼儿,从水中跃起来抢食。那鱼塘中年轻的男女,正摇着香蕉树做的小船,一边哼着家乡的歌谣,一边撒鱼网,简直像蓝天里的燕子一样幸福快活。
⑦可是,南巡的春风吹到罗猛塘后,据说,村里那几位先富起来的有钱人,他们不是向荒山荒岭要钱,而是盯住这长宽二十里的“绿水”,雇了好几百人,在一个多月里,挖沟引水,把三、四米深的鱼塘水排干了,办了烧砖厂。从此,罗猛塘的上空,从一片晴朗的天堂,一下子变成了乌云密布的天空。没有了水,没有了鱼类繁殖,罗猛塘失去了她秀丽、动人的光彩,干枯的罗猛塘,荒荒凉凉,垃圾成堆,十分丑陋。乡亲们眼巴巴地看着这一情景,心都碎了。
⑧如今的罗猛塘,尽管是那么丑陋,终究还是故乡的罗猛塘。我多么盼望会有一天,笼罩着罗猛塘上空的迷雾消散,重新恢复她往日的风采。当我下次返回故乡时,故乡的罗猛塘,不再是垃圾成堆的凄凉场面。
⑨啊,昨天失去的就让她失去了。当她从迷惘中走出来时,定是清新芬芳的早晨。
【小题1】文中第②段写到“曾经与我一起幸福地度过童年时代的罗猛塘,如今,我一看到她,一种混合着甜美和辛酸、快乐与痛苦的感觉,立即流遍了全身”。阅读全文后我们发现正是因为罗猛塘①,让人喜欢、满足食欲,②,③。但是后来却由于④,才让作者有这种复杂的情感产生。(根据内容填空,每空不超过8个字)
答:
【小题2】有同学认为如果把本文的标题“故乡的罗猛塘”改为“难忘故乡水”更恰当,你同意这一看法吗?请说说你的理由。
答:
【小题3】文章结尾“昨天失去的就让她失去了,当她从迷惘中走出来时,定是清新芬芳的早晨。”请你谈谈对“从迷惘中走出来”的理解,并请你展开想象,描述一下走出迷惘的罗猛塘“清新芬芳的早晨”是怎样一幅景象?
答:
3.综合性学习- (共3题)
3.
基础·运用
北京是中国的政治文化中心,以其独有的风姿展现在世人面前。其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化,永远是我们中国人的骄傲。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探寻北京的文化,完成小题。
【小题1】走进老北京的小胡同,看着沿街琳琅满目的商品,仿佛各种吆喝声儿扑面而来:“斗大的西瓜,船儿大的块儿哎!”“糖葫芦儿冰塔儿”……这些吆喝声儿散发着京腔儿独有的韵味。请给画线部分添加恰当的标点,并说说这样添加的理由。
答:添加标点后的句子:
理由:
【小题2】“遛鸟”是老北京清晨的一大景观。老北京人爱鸟,我国古代的文人墨客也常以“鸟”为意象,营造诗的意境。请你写出与“鸟”有关字的一联古诗句,并说说营造了怎样的意境。

诗句: , 。 意境:
【小题3】走入风景秀丽的北京西北郊,清华大学是你必览的胜景。这所百年老校,其校训彰显了学校的育人理念。请你根据要求完成小题。

(1)清华大学八字校训的前四字是“自强不息”,依据上面的书法作品,请你写出校训的后四字(用规范的正楷字书写)
(2)结合书体特点,请你欣赏上面这幅书法作品。(不超过8个字)
【小题4】老北京人的语言表达含蓄,语义丰富。下面是一位北京大爷和他侄子的一组对话,请你找出对话中加点词的意思相同的一组
大爷:小子,你拿这大礼是几个意思①啊?
侄子:您不是六十大寿了吗?我就是意思②一下。
大爷:你这意思有点大了。③。
侄子:您要这么见外,可就没意思④了啊!
【小题5】走进首都博物馆的戏曲展示厅,同学们观看了一场让人回味无穷的京戏。参观回来后,李明同学写了一篇听戏的感受。请你阅读这段文字,完成(1)—(2)题。
京戏是老北京文化的精髓之一。我只觉得那唱腔气盈十足,内劲充沛,调蓄绵劲。唱腔如同太极高手的一招一式,或快或慢或进或退,都存有蓄势后力,气不用尽,音调圆转随心。由于我根本听不懂戏文,于是更加专注于腔调。听得我仿佛用心蘸着曲调在书法,心使意、意使气,笔调随心,音停调不断,形断意不绝。有时,一句唱词音调收回时的气息回转,如同晴天霹雳般的侧锋回笔,韵味无穷,意境无限。不知不觉,内心的浮燥之气早被抛到九宵云外去了。
(1)文段中加点字的注音和画线字的笔顺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精髓(suí) 曲调(qū) “快”的第一笔是左点
B精髓(suí) 曲调(qǔ)“快”的第一笔是竖
C精髓(suǐ) 曲调(qū)“快”的第二笔是竖
D精髓(suǐ) 曲调(qǔ)“快”的第二笔是右点
(2)本段文字优美,刻画细腻,但有两个错别字和一处比喻运用不恰当,请你找出并抄写下来。
错别字:①②
不恰当的比喻句:
北京是中国的政治文化中心,以其独有的风姿展现在世人面前。其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化,永远是我们中国人的骄傲。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探寻北京的文化,完成小题。
【小题1】走进老北京的小胡同,看着沿街琳琅满目的商品,仿佛各种吆喝声儿扑面而来:“斗大的西瓜,船儿大的块儿哎!”“糖葫芦儿冰塔儿”……这些吆喝声儿散发着京腔儿独有的韵味。请给画线部分添加恰当的标点,并说说这样添加的理由。
答:添加标点后的句子:
理由:
【小题2】“遛鸟”是老北京清晨的一大景观。老北京人爱鸟,我国古代的文人墨客也常以“鸟”为意象,营造诗的意境。请你写出与“鸟”有关字的一联古诗句,并说说营造了怎样的意境。

诗句: , 。 意境:
【小题3】走入风景秀丽的北京西北郊,清华大学是你必览的胜景。这所百年老校,其校训彰显了学校的育人理念。请你根据要求完成小题。

(1)清华大学八字校训的前四字是“自强不息”,依据上面的书法作品,请你写出校训的后四字(用规范的正楷字书写)
(2)结合书体特点,请你欣赏上面这幅书法作品。(不超过8个字)
【小题4】老北京人的语言表达含蓄,语义丰富。下面是一位北京大爷和他侄子的一组对话,请你找出对话中加点词的意思相同的一组
大爷:小子,你拿这大礼是几个意思①啊?
侄子:您不是六十大寿了吗?我就是意思②一下。
大爷:你这意思有点大了。③。
侄子:您要这么见外,可就没意思④了啊!
A.①和② | B.②和③ | C.①和④ | D.③和④ |
京戏是老北京文化的精髓之一。我只觉得那唱腔气盈十足,内劲充沛,调蓄绵劲。唱腔如同太极高手的一招一式,或快或慢或进或退,都存有蓄势后力,气不用尽,音调圆转随心。由于我根本听不懂戏文,于是更加专注于腔调。听得我仿佛用心蘸着曲调在书法,心使意、意使气,笔调随心,音停调不断,形断意不绝。有时,一句唱词音调收回时的气息回转,如同晴天霹雳般的侧锋回笔,韵味无穷,意境无限。不知不觉,内心的浮燥之气早被抛到九宵云外去了。
(1)文段中加点字的注音和画线字的笔顺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精髓(suí) 曲调(qū) “快”的第一笔是左点
B精髓(suí) 曲调(qǔ)“快”的第一笔是竖
C精髓(suǐ) 曲调(qū)“快”的第二笔是竖
D精髓(suǐ) 曲调(qǔ)“快”的第二笔是右点
(2)本段文字优美,刻画细腻,但有两个错别字和一处比喻运用不恰当,请你找出并抄写下来。
错别字:①②
不恰当的比喻句:
4.
阅读下面《论语》中的六则语录,完成(1)-(2)题。
①子曰:“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
②子曰:“能以礼让为国乎,何有?不能以礼让为国,如礼何?”
③子曰:“君子怀德,小人怀土;君子怀刑,小人怀惠。”
④子曰:“事父母幾谏,见志不从,又敬不违,劳而不怨。”
⑤子曰:“里仁为美。择不处仁,焉得知?”
⑥子曰:“三年无改于父之道,可谓孝矣。”
(1)论述孝道的选项有(只填序号)
(2)你认同选择出来的语录中对孝道的说法吗?请结合其中的一则联系生活实际谈谈你的认识。
①子曰:“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
②子曰:“能以礼让为国乎,何有?不能以礼让为国,如礼何?”
③子曰:“君子怀德,小人怀土;君子怀刑,小人怀惠。”
④子曰:“事父母幾谏,见志不从,又敬不违,劳而不怨。”
⑤子曰:“里仁为美。择不处仁,焉得知?”
⑥子曰:“三年无改于父之道,可谓孝矣。”
(1)论述孝道的选项有(只填序号)
(2)你认同选择出来的语录中对孝道的说法吗?请结合其中的一则联系生活实际谈谈你的认识。
5.
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小题。
【材料一】
中国古代的藏书楼是收藏图书、文献和档案典籍的地方,也就是图书馆。
古代的藏书楼在选址上大都倾向于找个“风水宝地”。如清朝乾隆年间编修的《四库全书》,7个抄本分别藏在“北四阁”和“南三阁”。“北四阁”分别是北京紫禁城皇宫的文渊阁、京郊圆明园的文源阁、奉天故宫(今沈阳)的文溯阁、承德避暑山庄的文津阁。“南三阁”是镇江金山寺的文宗阁、扬州大观堂的文汇阁、杭州西湖行宫孤山的文澜阁。这些藏书楼都建在环境优美之地,像杭州的文澜阁,就选址在杭州风景最美的地方。
给藏书楼取名是很重要的一件事。不少藏书家在楼名中寄托情感、志趣。如清朝藏书家孙衣言的藏书处名为“玉海楼”,寓意藏书“如玉之珍贵,若海之浩瀚”;明末时的藏书家江元祚(zuò),隐居于钱塘,筑草堂于西溪横山堂上,建藏书楼名为“拥书楼”,被赞为“拥书万卷,连屋充栋”。另外,“传经堂”“好古堂”等名称,也同样表达了对经书典籍的尊崇之意。也有许多藏书楼的名称是源自典故的。比如建于明朝中期的“天一阁”,其名取自《易经注》中“天一生水,地六成之”。
古代的藏书楼在功能设计上也是非常考究的。因为藏书楼主要是用来存放和阅览图书的,所以在建造时,首先要考虑建筑规模必须与所藏图书数量相吻合,要有足够大的存储空间;其二藏书楼不是单纯存放图书的仓库,也是一个读书治学的地方,所以一般都在内部设计了供人阅读的空间,并且要考虑取书、看书的方便性。这种藏书与读书分开的建筑格局,对于保护图书是很科学的。此外,在设计藏书楼时,还必须考虑防火、防潮、防蛀、防盗等功能。
藏书楼还十分注意周围小环境的建设,通过对藏书楼周围小环境的人工修饰和设计,使之与藏书楼的整体达到协调一致乃至增色的目的。特别是明清时期,建造园林式藏书楼非常普遍,当时的藏书楼建筑既是技术,又是艺术,融科技文化和审美文化于一体,极富特色。
我国古代的藏书楼不仅收集、保存了丰富的文献典籍,而且也整理传播了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体现出中华民族源远流长的文化性格和文化精神。
【材料二】
中国古代特别重视藏书的保存和保护工作,这一点在藏书楼的设计中体现十分鲜明。如明代义乌人虞守愚的藏书楼选址于背山临水之处,引水为池,以小舟为渡。楼上长窗绕环,藏书万卷;楼下,明堂宽敞,读书著述于此。又如中国近代 “嘉业堂”藏书楼,一楼房间皆用烧制的青砖铺地,青砖之下用瓦钵铺垫,瓦钵下面再铺细沙,使得藏书楼的地面比周围高30厘米;藏书楼一楼底层高4-5米,面向天井的库房全部装有落地长窗,通风、采光、隔热效果都很好。“嘉业堂”内的书籍全部存放于楠木书橱、书箱和书匣中,匣内复衬甲板,十分考究。
【小题1】阅读【材料一】,说说你对中国古代的藏书楼有了哪些了解。
答:
【小题2】请结合【材料一】的相关内容,说明【材料二】中两座藏书楼如此设计的原因。
答:
【小题3】南宋著名爱国诗人陆游为自己的藏书楼取名“书巢”。请你结合【链接材料】的内容,用自己的话,简要说明陆游取这个名字的原因,并辨析这属于古代藏书楼取名方式的哪一种。
【链接材料】
吾室之内,或栖于椟①,或陈于前,或枕籍于床,俯仰四顾,无非书者。吾饮食起居,疾痛呻吟,悲忧愤叹,未尝不与书俱。宾客不至,妻子不觌②,而风雨雷雹之变有不知也。间③有意欲起,而乱书围之,如积槁枝④,或至不得行,辄自笑曰:“此非吾所谓巢者邪?”
(节选自陆游《筑书巢》)
【注释】:①或栖于椟:有的书堆在书橱上。椟,木柜、木匣,这里指书橱。②觌:(dí),相见。③间:间或,偶尔。④槁枝:枯树枝。
答:原因:取名方式:
【材料一】
中国古代的藏书楼是收藏图书、文献和档案典籍的地方,也就是图书馆。
古代的藏书楼在选址上大都倾向于找个“风水宝地”。如清朝乾隆年间编修的《四库全书》,7个抄本分别藏在“北四阁”和“南三阁”。“北四阁”分别是北京紫禁城皇宫的文渊阁、京郊圆明园的文源阁、奉天故宫(今沈阳)的文溯阁、承德避暑山庄的文津阁。“南三阁”是镇江金山寺的文宗阁、扬州大观堂的文汇阁、杭州西湖行宫孤山的文澜阁。这些藏书楼都建在环境优美之地,像杭州的文澜阁,就选址在杭州风景最美的地方。
给藏书楼取名是很重要的一件事。不少藏书家在楼名中寄托情感、志趣。如清朝藏书家孙衣言的藏书处名为“玉海楼”,寓意藏书“如玉之珍贵,若海之浩瀚”;明末时的藏书家江元祚(zuò),隐居于钱塘,筑草堂于西溪横山堂上,建藏书楼名为“拥书楼”,被赞为“拥书万卷,连屋充栋”。另外,“传经堂”“好古堂”等名称,也同样表达了对经书典籍的尊崇之意。也有许多藏书楼的名称是源自典故的。比如建于明朝中期的“天一阁”,其名取自《易经注》中“天一生水,地六成之”。
古代的藏书楼在功能设计上也是非常考究的。因为藏书楼主要是用来存放和阅览图书的,所以在建造时,首先要考虑建筑规模必须与所藏图书数量相吻合,要有足够大的存储空间;其二藏书楼不是单纯存放图书的仓库,也是一个读书治学的地方,所以一般都在内部设计了供人阅读的空间,并且要考虑取书、看书的方便性。这种藏书与读书分开的建筑格局,对于保护图书是很科学的。此外,在设计藏书楼时,还必须考虑防火、防潮、防蛀、防盗等功能。
藏书楼还十分注意周围小环境的建设,通过对藏书楼周围小环境的人工修饰和设计,使之与藏书楼的整体达到协调一致乃至增色的目的。特别是明清时期,建造园林式藏书楼非常普遍,当时的藏书楼建筑既是技术,又是艺术,融科技文化和审美文化于一体,极富特色。
我国古代的藏书楼不仅收集、保存了丰富的文献典籍,而且也整理传播了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体现出中华民族源远流长的文化性格和文化精神。
【材料二】
中国古代特别重视藏书的保存和保护工作,这一点在藏书楼的设计中体现十分鲜明。如明代义乌人虞守愚的藏书楼选址于背山临水之处,引水为池,以小舟为渡。楼上长窗绕环,藏书万卷;楼下,明堂宽敞,读书著述于此。又如中国近代 “嘉业堂”藏书楼,一楼房间皆用烧制的青砖铺地,青砖之下用瓦钵铺垫,瓦钵下面再铺细沙,使得藏书楼的地面比周围高30厘米;藏书楼一楼底层高4-5米,面向天井的库房全部装有落地长窗,通风、采光、隔热效果都很好。“嘉业堂”内的书籍全部存放于楠木书橱、书箱和书匣中,匣内复衬甲板,十分考究。
【小题1】阅读【材料一】,说说你对中国古代的藏书楼有了哪些了解。
答:
【小题2】请结合【材料一】的相关内容,说明【材料二】中两座藏书楼如此设计的原因。
答:
【小题3】南宋著名爱国诗人陆游为自己的藏书楼取名“书巢”。请你结合【链接材料】的内容,用自己的话,简要说明陆游取这个名字的原因,并辨析这属于古代藏书楼取名方式的哪一种。
【链接材料】
吾室之内,或栖于椟①,或陈于前,或枕籍于床,俯仰四顾,无非书者。吾饮食起居,疾痛呻吟,悲忧愤叹,未尝不与书俱。宾客不至,妻子不觌②,而风雨雷雹之变有不知也。间③有意欲起,而乱书围之,如积槁枝④,或至不得行,辄自笑曰:“此非吾所谓巢者邪?”
(节选自陆游《筑书巢》)
【注释】:①或栖于椟:有的书堆在书橱上。椟,木柜、木匣,这里指书橱。②觌:(dí),相见。③间:间或,偶尔。④槁枝:枯树枝。
答:原因:取名方式:
4.作文- (共1题)
6.
按要求写作,下面两个题目,任选一题完成。
题目一:声音,虽然是用来听的,但是一旦注入了情感,就变得有分量。请你以“这样的声音”为题,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文章。
题目二:中国藏书楼的历史,是中国图书事业史的主体,有其独特的价值和影响。百年后,未来的藏书楼会是怎样的呢?请你展开想象,以“未来的藏书楼”为题,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记叙文。
要求:(1)将题目抄写在答题卡上。
(2)不限文体(诗歌除外)。
(3)字数不少于600字。
(4)不要出现所在学校的校名或师生姓名。
题目一:声音,虽然是用来听的,但是一旦注入了情感,就变得有分量。请你以“这样的声音”为题,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文章。
题目二:中国藏书楼的历史,是中国图书事业史的主体,有其独特的价值和影响。百年后,未来的藏书楼会是怎样的呢?请你展开想象,以“未来的藏书楼”为题,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记叙文。
要求:(1)将题目抄写在答题卡上。
(2)不限文体(诗歌除外)。
(3)字数不少于600字。
(4)不要出现所在学校的校名或师生姓名。
5.小作文- (共1题)
7.
从下面两个题目中任选一题,按要求写作。
题目一:阅读经典名著,对青少年的成长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在“校园读书节”期间,校刊增设了“经典促我成长”栏目,特向你约稿。请你以一部经典名著为例,结合自己的阅读体验,说说阅读经典名著对你的影响。
题目二:2017年3月上海一名不满12岁男童在骑共享单车时,不幸被一辆大客车碾轧导致身亡。我国《道路交通安全法实施条例》和共享单车客户注册协议中都明确规定禁止未满12周岁未成年人驾驶自行车上路。可我们却经常看到不满12岁的小学生骑共享单车,甚至在马路上嬉戏,多数孩子使用的是父母注册的账号。为避免不幸事故的发生,请你以一名学生会成员的身份写一封倡议书,倡议家长和学生提高安全意识,自觉遵守规则。
要求:(1)内容符合要求,语言使用得当。
(2)字数在150-200之间。
(3)不要出现所在学校的校名或师生姓名。
题目一:阅读经典名著,对青少年的成长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在“校园读书节”期间,校刊增设了“经典促我成长”栏目,特向你约稿。请你以一部经典名著为例,结合自己的阅读体验,说说阅读经典名著对你的影响。
题目二:2017年3月上海一名不满12岁男童在骑共享单车时,不幸被一辆大客车碾轧导致身亡。我国《道路交通安全法实施条例》和共享单车客户注册协议中都明确规定禁止未满12周岁未成年人驾驶自行车上路。可我们却经常看到不满12岁的小学生骑共享单车,甚至在马路上嬉戏,多数孩子使用的是父母注册的账号。为避免不幸事故的发生,请你以一名学生会成员的身份写一封倡议书,倡议家长和学生提高安全意识,自觉遵守规则。
要求:(1)内容符合要求,语言使用得当。
(2)字数在150-200之间。
(3)不要出现所在学校的校名或师生姓名。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文言文阅读:(1道)
现代文阅读:(1道)
综合性学习:(3道)
作文:(1道)
小作文:(1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6
7星难题:0
8星难题:1
9星难题: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