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邵阳县2017届九年级下学期第二次模拟考试语文试题

适用年级:初三
试卷号:8021

试卷类型:中考模拟
试卷考试时间:2017/5/25

1.选择题(共3题)

1.
下列字形和加点字注音都正确的一项是 (  )
A.迁徙    蹑手蹑脚   胚胎(pí)    恼羞成怒(nǎo)
B.伫立 秩序井然 挑衅(xìn)    不屑置辩(xiè)
C.座落 怏怏不乐 哺育(fǔ)    随声附和(hè)
D.蹒跚 断壁残垣 鞭挞(tà)    深恶痛绝(è)
2.
下列加点字词语运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小狗丢失后,他心急如焚,到处张贴寻狗启示”
B.今年五一假期,前来长沙县金井镇“茶文化基地”游玩的人络绎不绝
C.为了纪念唐代书法大家欧阳询,“当代文人书法周”活动在望城区书堂山举行,为书法爱好者提供了一场叹为观止的文化盛宴。
D.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长沙磁浮快线的建设者们克服了重重困难,付出了巨大努力,终于按时完成了建设任务。
3.
下列关于文学文化常识的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
A.《送东阳马生序》中“既加冠”,表示进入成年。古时男子年满二十岁行加冠礼。古时称八九十岁为“耄耋之年”,称百岁为“期颐之年”。
B.《湖心亭看雪》中“是日,更定矣”一句,更定:指初更以后,晚上八点左右。更,古代夜间计时单位,一夜分为五更,每更大约两小时。
C.酒杯,在古代有很多称谓。如“觥筹交错”中“觥筹”,“罍而歌者”中“罍”,“衔觞赋诗”中“觞”,“金樽清酒斗十千”中“樽”都是“酒杯”的意思。
D.在古诗文中常有用某一词来指代某一现象或某一形象、某一场景的情况。如“三尺”指代“法律”,“寸管”指代“笔”,“杏坛”指代“教坛”,“簪缨”指代“官位”。

2.文言文阅读(共3题)

4.
将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1)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
(2)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
5.
虎之力
虎之力,于人不啻(不啻,不止,不只)倍也。虎利其爪牙,而人无之,又倍其力焉。则人之食于虎也,无怪矣。
然虎之食人不恒见,而虎之皮人常寝处之,何哉?虎用力,人用智;虎自用其爪牙,而人用物。故力之用一,而智之用百;爪牙之用各一,而物之用百。以一敌百,虽猛必不胜。
故人之为虎食者,有智与物而不能用者也。是故天下之用力而不用智,与自用而不用人者,皆虎之类也。其为人获而寝处其皮也,何足怪哉?
【小题1】解释文中加点的字词。
于:    恒:
【小题2】翻译文中划线的句子。
译文:
【小题3】选文借虎喻人,旨在告诉人们一个什么道理?
6.
阅读下面材料,完成问题。
【甲】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周敦颐《爱莲说》)
【乙】群葩当令时,只在花开之数日,前此后此皆属过而不问之秋矣。芙蕖则不然:自荷钱出水之日,便为点缀绿波;及其茎叶既生,则又日高日上,日上日妍。有风既作飘飖之态,无风亦呈袅娜之姿,是我于花之未开,先享无穷逸致也。迨至菡萏成花,娇姿欲滴,后先相继,自夏徂秋,此则在花为分内之事,在人为应得之资者也。及花之既谢,亦可告无罪于主人矣;乃复蒂下生蓬,蓬中结实,亭亭独立,犹似未开之花,与翠叶并擎,不至白露为霜而能事不已。此皆言其可目者也。
 (李渔《芙蕖》)
【小题1】对下列句中加点词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  )
A.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指近前把玩。亵,亵渎,不尊重)B.菊之爱,陶后鲜有闻(少)
C.及其茎叶既生,则又日高日上(上面)D.后先相继,自夏徂秋(往,到)
【小题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古今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
A.濯清涟而不妖B.是我于花之未开C.亭亭净植D.娇姿欲滴
【小题3】下列句子的朗读停顿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B.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C.群葩/当令时D.不至/白露为霜而能事不已
【小题4】下列句子中“之”的意义和用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  )
A.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B.前此后此皆属过而不问之秋矣
C.无风亦呈袅娜之姿D.及花之既谢
【小题5】对选文写作手法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  )
A.【甲】文用以花喻人的手法,表达了作者的生活态度;【乙】文按时间的先后顺序,写了芙蕖“可目”的特点。
B.【甲】文用托物言志的手法,赞扬君子的高尚品质;【乙】文用说明的表达方式,写了芙蕖的生长过程。
C.【甲】文运用了反衬的手法,用“菊”和“牡丹”反衬莲的美好形象;【乙】文主要说明芙蕖的可爱,作者围绕这一中心,按照事物本身的条理,安排结构和线索。
D.【甲】文“出淤泥而不染”运用直接描写的方法,用以象征君子洁身自爱、不同流合污的品质;【乙】文中“有风既作飘飖之态,无风亦呈袅娜之姿”运用对偶的修辞手法,句式整齐,节奏鲜明,声调和谐,清雅流畅,富有韵味。

3.综合性学习(共3题)

7.
阅读右边的一幅漫画,回答下面的问题。
  
(1)请用简洁的语言介绍画面的内容。
(2)谈谈你阅读这幅漫画的感想。
8.
阅读下面材料,回答后面的问题。
〖材料一〗礼、义、廉、耻,被称为“国之四维”,在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来源:学&科&网]
〖材料二〗《水浒传》中杨志押送的“生辰纲”,被认为是“不义之财”。吴用等好汉仗义疏财,劫富济贫,设计智取了“生辰纲”,历来为人所称道。
〖材料三〗“宝贝回家”志愿者协会,帮助很多家庭找到了失踪、流浪的孩子。那些志愿者的努力和付出,被人们称为“义举”。
〖材料四〗今年局部地区遭受罕见洪灾,目前各灾区正在紧张地恢复重建。而一些不法厂商却见利忘义,借灾敛财,乘机囤积居奇,哄抬物价,造成建材价格一路疯涨。
〖材料五〗《论语》有:“子曰:‘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孟子》云:“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1)阅读上述材料,说说你对“义”的理解。
(2)你也许耳闻目睹过生活中“义”与“不义”的人或事,请选择其中之一作简要介绍,并给予恰当评价。
9.
学校开展以“我爱运动”为主题的综合性活动,请你根据要求,完成下列相关任务。

(1)校学生会调查全校同学课余运动情况,下面是两幅相关调查数据的统计图。请你结合两图,用简洁的语言写出你的发现。
(2)学校向全体同学发出倡议:行动起来,积极参加体育运动!小胡说:“运动太累人,又浪费时间,还不如在教室里多做几道题呢。”针对他的话,请你以同学的身份进行劝说,注意语言得体。

4.作文(共1题)

10.
按要求作文。
题目:(1) 留 住    
(2)请以“凡人小事的背后”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1)请任选一题作文,文体自选(诗歌除外),不少于600字;(2)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3)卷面整洁,字迹清楚。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选择题:(3道)

    文言文阅读:(3道)

    综合性学习:(3道)

    作文:(1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3

    5星难题:0

    6星难题:2

    7星难题:0

    8星难题:5

    9星难题: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