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选择题- (共1题)
1.
下列有关名著的表述,错误的两项是( )
E. 《父亲的病》重点回忆儿时为父亲延医治病的情景,描述了“名医”的行医态度、作风 等种种表现,揭示了这些人巫医不分、故弄玄虚、勒索钱财、草菅人命的实质。
A.《水浒传》又名《忠义水浒传》,一般简称《水浒》,由著名文学家施耐庵,作于元末明 初,是第一部歌颂农民起义的长篇小说,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用白话文写成的章回小说,是中国四大名著之一。版本众多,流传极广,脍炙人口。 |
B.“三次招安”:徽宗派殿前太尉陈善保前往招安,李逵撕碎招安诏书。朝廷又派童贯攻 打梁山。山寨十面埋伏,挫败了童贯的两次进攻。后宋江三败高俅并活捉上山,以礼相待, 要高俅转达渴望朝廷招安之意。后燕青通过高俅求得徽宗下诏,梁山好汉得以招安。 |
C.“我”用木棍和手帕搭建了平台,让精骑兵在上面演练,这个游戏使“我”在小人国皇帝和大臣心中留下极好的印象,也因此得到了丰厚的待遇。 |
D.小人国有两大危机,一是国内高跟党和低跟党的争斗;二是不来夫斯库岛的威胁,两国长期苦战的起因,则是吃鸡蛋时应该先打破哪一端。 |
2.字词书写- (共1题)
2.
把下面语段中拼音所表示的汉字和加点字的注音依次分类填入文后方格内。

有人笑我痴 diān( ),是的,乐藏是一种病。 凝视一尊脚炉,可达半晌一宿。( ),品黄铜中的 cāng( )桑历史,悟构图里的凝重文化,此乐何 极!平素喜走村串巷,潜。( )移默化间收获了书 本上学不到的东西……收藏就是收藏行将消逝的岁月, 就是收藏过往的记忆,就是收藏璀 càn( )的文 化。在一个浮躁的社会中,收藏赋予人某种方向感,如同一个逃离喧嚣、回归自我精神家园的通幽曲径。
(选自士心《乐藏,藏乐》)

有人笑我痴 diān( ),是的,乐藏是一种病。 凝视一尊脚炉,可达半晌一宿。( ),品黄铜中的 cāng( )桑历史,悟构图里的凝重文化,此乐何 极!平素喜走村串巷,潜。( )移默化间收获了书 本上学不到的东西……收藏就是收藏行将消逝的岁月, 就是收藏过往的记忆,就是收藏璀 càn( )的文 化。在一个浮躁的社会中,收藏赋予人某种方向感,如同一个逃离喧嚣、回归自我精神家园的通幽曲径。
(选自士心《乐藏,藏乐》)

3.文言文阅读- (共1题)
3.
阅读甲、乙两段文言文,完成后面小题。
【甲】
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
“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 人。”对曰:“小惠未徧,民弗从也。”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小信
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 战则请从。” 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
齐师败绩。公将驰之。刿曰:“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齐师。 既 克,公问其故。对曰:“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 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选自《左传·曹刿论战》)
【乙】
齐欲伐魏,淳于髡谓齐王①曰:“韩子卢者,天下之疾.犬也;东郭逡者,海内之狡兔也。
韩子卢逐东郭逡,环山者三②,腾山者五。兔极于前,犬废于后;犬兔俱罢,各死其处。田
父见之,无劳倦之苦,而擅其功。今齐、魏久相持,以顿其兵,弊其众。臣恐.强秦大楚承其 后,有田父之功。”齐王惧,谢.将休士也。
(选自《战国策·齐策·齐欲伐魏》)
注释 :①淳于髡(kūn):战国时齐国的上大夫。齐王:齐宣王,战国时齐国国君,姓田,名辟疆。②环山者三:相当于“三环山”,意思是围绕着山追了三圈。
【小题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字词。
(1)又何间焉 (2)神弗福也 (3)天下之疾犬也 (4)臣恐强秦大楚承其后(5)谢将休士也
【小题2】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
(1)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2)田父见之,无劳倦之苦,而擅其功。
【小题3】《齐欲伐魏》与寓言故事《 》有异曲同工之处,这则寓言故事告诉我们道理 是:_________。
【小题4】下列对甲乙两文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甲】
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
“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 人。”对曰:“小惠未徧,民弗从也。”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小信
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 战则请从。” 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
齐师败绩。公将驰之。刿曰:“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齐师。 既 克,公问其故。对曰:“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 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选自《左传·曹刿论战》)
【乙】
齐欲伐魏,淳于髡谓齐王①曰:“韩子卢者,天下之疾.犬也;东郭逡者,海内之狡兔也。
韩子卢逐东郭逡,环山者三②,腾山者五。兔极于前,犬废于后;犬兔俱罢,各死其处。田
父见之,无劳倦之苦,而擅其功。今齐、魏久相持,以顿其兵,弊其众。臣恐.强秦大楚承其 后,有田父之功。”齐王惧,谢.将休士也。
(选自《战国策·齐策·齐欲伐魏》)
注释 :①淳于髡(kūn):战国时齐国的上大夫。齐王:齐宣王,战国时齐国国君,姓田,名辟疆。②环山者三:相当于“三环山”,意思是围绕着山追了三圈。
【小题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字词。
(1)又何间焉 (2)神弗福也 (3)天下之疾犬也 (4)臣恐强秦大楚承其后(5)谢将休士也
【小题2】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
(1)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2)田父见之,无劳倦之苦,而擅其功。
【小题3】《齐欲伐魏》与寓言故事《 》有异曲同工之处,这则寓言故事告诉我们道理 是:_________。
【小题4】下列对甲乙两文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甲乙两篇文章的语言精练明快生动,说理直接明了,开门见山,针对性强。 |
B.甲文主要是写曹刿关于战争的论述,着眼于表现他的“远谋”;乙文主要是写淳于髡用讲故事的方法对齐王晓之以理,达到了劝阻齐王的目的,展示了淳于髡的聪明 才智。 |
C.甲文中记录了曹刿对战争的看法,生动阐明了政治上取信于民,运用正确的战略战 术和掌握时机,是弱国战胜强国的必要条件。乙文中淳于髡通过分析国内外形势, 认为只有依靠强大的秦国和楚国,齐国才能避免战争。 |
D.甲乙两文都采用了对比写法。甲文中曹刿与鲁庄公作对比,突出鲁庄公政治上的无 能;乙文中淳于髡与齐王作对比,来烘托齐王的胆小。 |
4.现代文阅读- (共2题)
4.
阅读散文,回答后面小题。
惆怅的田园
马国福
①父亲从千里之外的老家打来电话说:“今年春节回家你可要睁大眼睛用点心,不然你 会走错回家的路。所有的路都变成了水泥路,许多老树被砍掉了,许多老房子被拆迁了,家 家户户大兴土木盖起了水泥楼房,大片大片的土地被征用,听说要办厂子。”
②“不然你会走错回家的路”,父亲的这句话,猛地让我的心揪了一下,记忆中的田园 在我脑海里镜子般清晰起来。
③南瓜漫不经心地趴在墙头,在午后慵懒的阳光下打瞌睡;妙龄的玉米每天盛装婆娑, 急着赶赴春天的约会;门口的篱笆墙下,脱毛的老狗匍匐在地上,吐着长长的舌头,回味着 一块骨头给予的酣畅;燕子在湛蓝的天空自由飞翔,裁剪云朵,优雅潇洒的举动像个气质非 凡的绅士;一串串葡萄吊在斜搭在屋檐的支架上,如同一个精准的秤砣,计量着咸淡生活的 幸福指数;灌足了水分养料的硕大西瓜,懒洋洋地躺在地里纳凉,简直就是村里暴发起来的 大款,大腹便便的做派让你莫名的嫉妒。
④这些都是属于十几年前的美好时光了。
⑤从那次通话以后,我害怕听到父亲说起有关田园的事情,但又希望听到一些故乡的消 息。我知道,只要和父亲通一次电话,我就会失眠一次。
⑥现在,充斥乡间的是挖掘机牛气冲天的轰隆声,轧路机粗犷碾压的破碎声,钢筋水泥 纵横交错搅拌的灌浆声,乡亲们建房材料好坏的攀比声。一座座老房子颤抖着倒下去,会有 千万间水泥房子气势汹汹地站起来。在倒下的烟尘中,谁能缅怀昔日平静生活中的温暖和幸 福?
⑦现在,我们离人民币很亲,离乡愁很远;我们离市场和交易很近,离爱恋和信仰很远。挖掘机愤世嫉俗地瓦解着乡村的传统,推土机张牙舞爪地推平了历史的褶皱,有线电视消灭
着淳朴的民俗。别在乡亲们腰间的手机敏锐地捕捉市场的信息,缩短麦田与市场的距离,以 最快的速度让粮食、蔬菜、水果走向城市的餐桌。现在城镇化的伶牙俐齿已深深嵌入泥土的 骨髓。就连一些乡村少年也懂得“超女”、“快男”,他们哼着听不清歌词的流行歌曲在乡村 的水泥路上漫步,留下不清晰的脚印。
⑧液化气取代了炊烟,有线电视撵走了广播,楼房削弱了草房子,机器驱逐了犁铧,皮 革刺痛了布鞋。我的乡亲们不再关心农药是否会伤害田间地头的作物,他们只关心一亩地被 占用后能给多少补偿费,一捆捆白菜和大蒜能卖多少钱。一些上了年纪的老人无奈地在黄昏 的村口抽闷烟叹息,他们的老骨头已经无力抗争一些民俗和传统的沦落,他们身上洗得发黄 的的确良布衫已经看不惯流行在乡村的牛仔衣,脚上的条纹布鞋与年轻人脚上的皮鞋相比, 明显底气不足。他们不明白,生活了一辈子的村庄和田园,到底是退步了还是进步了?
⑨乡村就像一只不断蜕变的蚕,在桑叶上缓慢发育,结茧后历经黑暗的煎熬,最终吐出 丝,加工成丝绸,在城市斑斓的空间里熠熠生辉。让我们难过的是,你到底为它短暂的生命 光彩荣耀高兴,还是为它生命的创伤叹息惆怅?更让你矛盾的是,这是劫难的开始,还是幸 福的莅临?
⑩我的田园,我的惆怅的田园,你的天空像一颗透明的眼泪,依然悬在我的梦中;你的 露珠像一串纯粹的银饰,依然挂在我的脖颈;你的老房子,像一部发香的《诗经》,依然活 在我的眼睛。我愿你美丽如斯,诗意如斯,和谐如斯。
【小题1】文中第③段运用了什么描写方法,有什么作用?
【小题2】文章第⑤段“我害怕听到父亲说起有关田园的事情,但又希望听到一些故乡的消息”。 你如何理解“害怕”与“希望”?
【小题3】赏析第⑦段中画线句子的加点词“愤世嫉俗”“张牙舞爪”?
【小题4】文中第⑨段语言形象生动,请简要分析。
【小题5】面对乡村的变化,作者惆怅万分,你觉得有没有这个必要?请简述理由。
惆怅的田园
马国福
①父亲从千里之外的老家打来电话说:“今年春节回家你可要睁大眼睛用点心,不然你 会走错回家的路。所有的路都变成了水泥路,许多老树被砍掉了,许多老房子被拆迁了,家 家户户大兴土木盖起了水泥楼房,大片大片的土地被征用,听说要办厂子。”
②“不然你会走错回家的路”,父亲的这句话,猛地让我的心揪了一下,记忆中的田园 在我脑海里镜子般清晰起来。
③南瓜漫不经心地趴在墙头,在午后慵懒的阳光下打瞌睡;妙龄的玉米每天盛装婆娑, 急着赶赴春天的约会;门口的篱笆墙下,脱毛的老狗匍匐在地上,吐着长长的舌头,回味着 一块骨头给予的酣畅;燕子在湛蓝的天空自由飞翔,裁剪云朵,优雅潇洒的举动像个气质非 凡的绅士;一串串葡萄吊在斜搭在屋檐的支架上,如同一个精准的秤砣,计量着咸淡生活的 幸福指数;灌足了水分养料的硕大西瓜,懒洋洋地躺在地里纳凉,简直就是村里暴发起来的 大款,大腹便便的做派让你莫名的嫉妒。
④这些都是属于十几年前的美好时光了。
⑤从那次通话以后,我害怕听到父亲说起有关田园的事情,但又希望听到一些故乡的消 息。我知道,只要和父亲通一次电话,我就会失眠一次。
⑥现在,充斥乡间的是挖掘机牛气冲天的轰隆声,轧路机粗犷碾压的破碎声,钢筋水泥 纵横交错搅拌的灌浆声,乡亲们建房材料好坏的攀比声。一座座老房子颤抖着倒下去,会有 千万间水泥房子气势汹汹地站起来。在倒下的烟尘中,谁能缅怀昔日平静生活中的温暖和幸 福?
⑦现在,我们离人民币很亲,离乡愁很远;我们离市场和交易很近,离爱恋和信仰很远。挖掘机愤世嫉俗地瓦解着乡村的传统,推土机张牙舞爪地推平了历史的褶皱,有线电视消灭
着淳朴的民俗。别在乡亲们腰间的手机敏锐地捕捉市场的信息,缩短麦田与市场的距离,以 最快的速度让粮食、蔬菜、水果走向城市的餐桌。现在城镇化的伶牙俐齿已深深嵌入泥土的 骨髓。就连一些乡村少年也懂得“超女”、“快男”,他们哼着听不清歌词的流行歌曲在乡村 的水泥路上漫步,留下不清晰的脚印。
⑧液化气取代了炊烟,有线电视撵走了广播,楼房削弱了草房子,机器驱逐了犁铧,皮 革刺痛了布鞋。我的乡亲们不再关心农药是否会伤害田间地头的作物,他们只关心一亩地被 占用后能给多少补偿费,一捆捆白菜和大蒜能卖多少钱。一些上了年纪的老人无奈地在黄昏 的村口抽闷烟叹息,他们的老骨头已经无力抗争一些民俗和传统的沦落,他们身上洗得发黄 的的确良布衫已经看不惯流行在乡村的牛仔衣,脚上的条纹布鞋与年轻人脚上的皮鞋相比, 明显底气不足。他们不明白,生活了一辈子的村庄和田园,到底是退步了还是进步了?
⑨乡村就像一只不断蜕变的蚕,在桑叶上缓慢发育,结茧后历经黑暗的煎熬,最终吐出 丝,加工成丝绸,在城市斑斓的空间里熠熠生辉。让我们难过的是,你到底为它短暂的生命 光彩荣耀高兴,还是为它生命的创伤叹息惆怅?更让你矛盾的是,这是劫难的开始,还是幸 福的莅临?
⑩我的田园,我的惆怅的田园,你的天空像一颗透明的眼泪,依然悬在我的梦中;你的 露珠像一串纯粹的银饰,依然挂在我的脖颈;你的老房子,像一部发香的《诗经》,依然活 在我的眼睛。我愿你美丽如斯,诗意如斯,和谐如斯。
【小题1】文中第③段运用了什么描写方法,有什么作用?
【小题2】文章第⑤段“我害怕听到父亲说起有关田园的事情,但又希望听到一些故乡的消息”。 你如何理解“害怕”与“希望”?
【小题3】赏析第⑦段中画线句子的加点词“愤世嫉俗”“张牙舞爪”?
【小题4】文中第⑨段语言形象生动,请简要分析。
【小题5】面对乡村的变化,作者惆怅万分,你觉得有没有这个必要?请简述理由。
5.
阅读议论文,完成后面小题。
①古往今来的中国文学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肩负着构建民族精神的使 命。它不仅对个人品行养成发挥了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更对我们民族意志的锻造,起到价 值观的奠基与导引作用。
②文学对民族精神的构建,要从个人品行的养成和提高入手。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诗 经》,既是“饥者歌其食,劳者歌其事”,更有“智者歌其恩”寓于其间。所思的重要内容之一,就是运用文学的手段,塑造当时社会朴实的理想人格。如《诗经》涉及玉的篇目多达三十余 首,以玉之高洁,比附人品之典范。人品之如玉,不惟高贵,更体现为不容玷污,拒绝同流 合污。周敦颐的《爱莲说》更是将这种文学手段进一步升华:真正高尚之人格,恰似莲花。 这种人格,经得起各种挫折和磨难,在任何威逼利诱前都不变节,永葆本色。翻看上下几千 年的文学作品,赞美梅、兰、竹、菊四君子等的篇章随处可见。这种文学实践及其对民族精 神的构建,既是上古到当代的中国文学中的艺术要素,更是融入文学活动全过程的经纬线。
③中华文明史上的典范人物,其品行无不与文学构建的要旨相契相合。像“斯是陋室, 惟吾德馨”的刘禹锡,“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的于谦,他们千百年来之所以为 后人景仰,就在于人格的高尚与坚定:无论何时何地,无论面对怎样的威胁和诱惑,他们心 中的信念决不动摇,自身节操稳如磐石。
④文学对民族精神的构建,更体现在对民族意志的锻造上。民族意志是众多个体精神品 格的凝聚。历史上,中华民族面临强敌入侵时,总能升华坚韧的民族意志,可歌可泣的人物 与事迹不计其数,相伴而生的诗篇,惊天地动鬼神。岳飞的《满江红》所代表的民族意志就 是面对强敌,毫不畏惧,精忠报国。文天祥的《正气歌》千古传唱,它所代表的民族意志则 是身陷囹固,决不屈服,视死如归。历史发展到今天,我们的视野与思维,足以在高度肯定 历史人物的同时,对其当代意义予以重新阐释。金庸的武侠小说正是在继承传统文化的基础
上,将评价历史人物与事件的角度,转为对天下苍生是否真正脱离苦难、是否得到休养生息、
是否能够安居乐业的关注和思考。这些文学作品都是在铸造民族精神,通过感召广大民众, 化育普通百姓,为熔铸民族意志,打下广泛而坚实的基础。
⑤中华民族的精神构建,已绵延数千年。文学在新世纪履行构建使命时,应为我们的民 族精神注入新内涵。既要弘扬传统文学之精华,又要符合我们国家在当今世界格局中的身份 地位。我们要让文学顺应潮流,大展身手,勇挑民族精神构建使命的重担。
(选自《人民日报》,有删改)
【小题1】用一句话概括本文的中心论点。
【小题2】请分析文章第②段与第④段不能调换的原因。
【小题3】选文第④段画线句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有何作用?
【小题4】对选文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小题5】请从下面备选人物中,任选两个,结合其作品名言仿照下面例句的句式,为本文第③段 补论据:
例句:“斯是陋室,惟吾德馨”的刘禹锡,“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的于谦 备选人物:杜甫、范仲淹、辛弃疾
①古往今来的中国文学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肩负着构建民族精神的使 命。它不仅对个人品行养成发挥了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更对我们民族意志的锻造,起到价 值观的奠基与导引作用。
②文学对民族精神的构建,要从个人品行的养成和提高入手。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诗 经》,既是“饥者歌其食,劳者歌其事”,更有“智者歌其恩”寓于其间。所思的重要内容之一,就是运用文学的手段,塑造当时社会朴实的理想人格。如《诗经》涉及玉的篇目多达三十余 首,以玉之高洁,比附人品之典范。人品之如玉,不惟高贵,更体现为不容玷污,拒绝同流 合污。周敦颐的《爱莲说》更是将这种文学手段进一步升华:真正高尚之人格,恰似莲花。 这种人格,经得起各种挫折和磨难,在任何威逼利诱前都不变节,永葆本色。翻看上下几千 年的文学作品,赞美梅、兰、竹、菊四君子等的篇章随处可见。这种文学实践及其对民族精 神的构建,既是上古到当代的中国文学中的艺术要素,更是融入文学活动全过程的经纬线。
③中华文明史上的典范人物,其品行无不与文学构建的要旨相契相合。像“斯是陋室, 惟吾德馨”的刘禹锡,“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的于谦,他们千百年来之所以为 后人景仰,就在于人格的高尚与坚定:无论何时何地,无论面对怎样的威胁和诱惑,他们心 中的信念决不动摇,自身节操稳如磐石。
④文学对民族精神的构建,更体现在对民族意志的锻造上。民族意志是众多个体精神品 格的凝聚。历史上,中华民族面临强敌入侵时,总能升华坚韧的民族意志,可歌可泣的人物 与事迹不计其数,相伴而生的诗篇,惊天地动鬼神。岳飞的《满江红》所代表的民族意志就 是面对强敌,毫不畏惧,精忠报国。文天祥的《正气歌》千古传唱,它所代表的民族意志则 是身陷囹固,决不屈服,视死如归。历史发展到今天,我们的视野与思维,足以在高度肯定 历史人物的同时,对其当代意义予以重新阐释。金庸的武侠小说正是在继承传统文化的基础
上,将评价历史人物与事件的角度,转为对天下苍生是否真正脱离苦难、是否得到休养生息、
是否能够安居乐业的关注和思考。这些文学作品都是在铸造民族精神,通过感召广大民众, 化育普通百姓,为熔铸民族意志,打下广泛而坚实的基础。
⑤中华民族的精神构建,已绵延数千年。文学在新世纪履行构建使命时,应为我们的民 族精神注入新内涵。既要弘扬传统文学之精华,又要符合我们国家在当今世界格局中的身份 地位。我们要让文学顺应潮流,大展身手,勇挑民族精神构建使命的重担。
(选自《人民日报》,有删改)
【小题1】用一句话概括本文的中心论点。
【小题2】请分析文章第②段与第④段不能调换的原因。
【小题3】选文第④段画线句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有何作用?
【小题4】对选文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诗经》中,智者所思的重要内容之一是运用文学手段塑造当时社会朴实的理想人格。 |
B.在中国历史上,文学作品中所有人物的品行,无不与文学构建的要旨相契相合。 |
C.选文中“面对强敌,精忠报国”“ 身陷囹圄,视死如归”是中华民族意志的体现。 |
D.选文最后段号召我们,要让文学顺应潮流,肩负起构建中华民族精神的使命。 |
例句:“斯是陋室,惟吾德馨”的刘禹锡,“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的于谦 备选人物:杜甫、范仲淹、辛弃疾
5.综合性学习- (共3题)
8.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回答问题。
材料一:《中国汉字听写大会》在全国掀起了一股文化热潮。如今,由原班人马打造的 姊妹篇《中国成语大会》正在央视热播,唤起了观众对成语这一中国特有文化资源的重新审 视。

材料二:成语是浓缩的文化。它言简意赅,深刻隽永,滴 水藏海,折射历史的千姿百态。它以语言为承载,方寸之间传 达着丰富的含义,是汉语词汇中的灿烂明珠。它深具历史性、 知识性和艺术性。
材料三:许多成语出自浩如烟海的历史文化典籍。“一鼓 作气”语自经典文献《左传》“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曲径通幽” 语自唐代诗人常建的《题破山寺后禅院》“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
材料四:从“丝丝入扣”与古代纺织方法,到“登堂入室”与古代建筑格局;从“土崩 瓦解”与古代制瓦技术,到“如法炮制”与古代中药制法;从“见风使舵”与古代航海技术, 到“以管窥天”与古代天文观测技术:一些成语的出现是古代科学技术发展的产物,我们从 中可以体味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
(1)根据材料一,拟一条一句话新闻。(不超过 15 字)
(2)综合材料二、三、四,写出你的探究结果。
材料一:《中国汉字听写大会》在全国掀起了一股文化热潮。如今,由原班人马打造的 姊妹篇《中国成语大会》正在央视热播,唤起了观众对成语这一中国特有文化资源的重新审 视。

材料二:成语是浓缩的文化。它言简意赅,深刻隽永,滴 水藏海,折射历史的千姿百态。它以语言为承载,方寸之间传 达着丰富的含义,是汉语词汇中的灿烂明珠。它深具历史性、 知识性和艺术性。
材料三:许多成语出自浩如烟海的历史文化典籍。“一鼓 作气”语自经典文献《左传》“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曲径通幽” 语自唐代诗人常建的《题破山寺后禅院》“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
材料四:从“丝丝入扣”与古代纺织方法,到“登堂入室”与古代建筑格局;从“土崩 瓦解”与古代制瓦技术,到“如法炮制”与古代中药制法;从“见风使舵”与古代航海技术, 到“以管窥天”与古代天文观测技术:一些成语的出现是古代科学技术发展的产物,我们从 中可以体味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
(1)根据材料一,拟一条一句话新闻。(不超过 15 字)
(2)综合材料二、三、四,写出你的探究结果。
6.作文- (共1题)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选择题:(1道)
字词书写:(1道)
文言文阅读:(1道)
现代文阅读:(2道)
综合性学习:(3道)
作文:(1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3
5星难题:0
6星难题:6
7星难题:0
8星难题:0
9星难题: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