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黄冈市2017届九年级中考模拟D卷语文试题

适用年级:初三
试卷号:7916

试卷类型:中考模拟
试卷考试时间:2017/6/15

1.选择题(共6题)

1.
下列词语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漂泊(bó)  投奔(bēn) 悄(qiǎo)无声息  张惶(huáng)失措
B.砭(biān)骨 寒颤(chàn)  鳞次栉(zì)比 断壁残垣(yuán)
C.省(xǐng)亲 曾(zēng)孙 叱咤(zhà)风云  半身不遂(suí)
D.栈(zhàn)桥 别(bié)扭 大腹便便(biàn)  呱呱(gū)坠地
2.
下列各项判断与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工作随便,学习松懈”中与“刚才出力摇船犹如龙船似的那股劲儿,现在在每个人的身体里松懈下来了”划线词的词性相同。
B.“调查研究、一个顾客、我会了、练几回”短语成分之间的关系依次并列、偏正、动宾、动补。
C.“鲁班用锯齿状的竹片在一棵小树树干上来回拉了起来。”主干是“鲁班用竹片拉。”
D.“让座不是一种法律责任和义务,而是一种道德自律行为,所以让还是不让的权利,掌握在当事人自己手里,别人无权干涉。”这个复句的第二层是因果关系。
3.
下列各句标点使用规范的一项是(    )
A.艺术有两个来源:一是理想,理想产生欧洲艺术;一是幻想,幻想产生东方艺术。
B.这是历史事实。但是,多少人记得呢?世界上多少人知道呢?
C.唐朝的张鷟说:远望这座桥就像“初月出云,长虹饮涧”。
D.几千年来,劳动人民注意了草木枯荣,候鸟去来等自然现象同气候的关系,据以安排农事。
4.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凭借低廉的劳动力成本,孟加拉的成衣业快速发展,吸引了大量知名时装品牌生产商的高度关注,孟加拉成为仅次于中国的世界第二大服装出口国。
B.有关部门应坚决取缔达不到最低标准的幼儿园,对存在安全隐患的幼儿园要求停业整顿,如此.才能避免伤害孩子的事件不再发生。
C.在“大数据,云分析”的理念渐入人心的今天,谁能不信“互联网+”会给中国人带来福音?正因为这样,不法分子才会浑水摸鱼,打出高科技的幌子来欺骗网民。
D.我国优质医疗资源集中在城市,农村地区相对匮乏,很多患者去城市医院就医,致使城市大医院人满为患,提高了医疗费用和患者负担。
5.
依次填入下面语句中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古人折柳内涵丰富: ;当然,柳还与“留”谐音,所以亲友送别时折柳而别,是希望要远行的亲友能留下来。
①达到人丁兴旺、身体健康的目的
②于是在郊游踏青时,不会忘记顺便折一些柳条回来
③它便成了人类文化中生命力的象征
④人们企盼将这种生命力转移到自家门庭和家庭成员身上
⑤由于柳树最先送来春的消息且具有旺盛的生命力
A.⑤④①③②B.⑤③④①②C.⑤②④①③D.⑤③②④①
6.
下列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法国文学巨匠罗曼•罗兰所作的《名人传》,记述了贝多芬、米开朗琪罗、托尔斯泰等伟大人物战胜各种人生艰难困苦的精神历程。
B.《鲁滨孙漂流记》记述了鲁滨孙遇险后在荒岛上生活的情景,显示了一个硬汉子的坚毅性格和英雄本色,体现了资产阶级上升时期的创造能力和开拓精神。
C.《水浒传》中,劫取生辰纲之事败露后,晁盖等人投奔梁山,梁山大头领王伦不肯接纳,这让林冲十分气愤,他火并王伦,尊晁盖为山寨之主。
D.鲁迅的《朝花夕拾》中《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社戏》、《阿长与<山海经>》《二十四孝图》等都是脍炙人口的回忆性散文。

2.诗歌鉴赏(共1题)

7.
阅读下面王维的两首诗,回答后面小题。
【甲】使至塞上
王维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乙】汉江①临泛
王维
楚塞②三湘③接,荆门九派③通。江流天地外,山色有无中。
郡邑浮前浦,波澜动远空。襄阳好风日,留醉与山翁④。
【注释】①汉江:即汉水。②楚塞:指古代楚国地界。③九派:长江干流及其支流的统称。③三湘:漓湘、潇湘、蒸湘的总称,在今湖南境内。④山翁:指晋代山简,竹林七贤山涛之子《晋书。山简传》说他曾任征南将军,镇守襄阳。好饮,每饮必醉。
【小题1】对两首诗理解和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甲】诗首联写了诗人奉使出征,独当重任,到边疆察看,过居延属国的内容。
B.【乙】诗尾联通过具体细腻的景物描写,表达了诗人对襄阳风物的热爱,也洋溢着积极乐观的情绪。
C.【甲】诗用一“直”一“圆”展现了边塞的壮阔;【乙】诗用一“浮”一“动”渲染了水势的磅礴。
D.王维的诗以“诗中有画”著称,这两首诗在意境创造上也很好地体现了这一特点。
【小题2】“诗中有画”是王维诗的主要特色,请就【乙】诗颔联试作品析。
【小题3】两首诗表达的思想感情一样吗?请具体分析。

3.现代文阅读(共2题)

8.

植物聊天

①随着科技的进步,计算机网络已成为人们传递和获取信息的重要途径。近日,有科学家研究发现,原来在人们眼中那些被动的、只能站在一个地方等待被砍掉或吃掉的植物,也像人类一样,会构建自己的联络系统。特别是草本植物,例如草莓、芦苇或是羊角芹等都能自发地构建这种系统。

②在这个联络系统中,每一株植物都会释放和接收特殊物质所携带的信息,并与其他植株共享。这种传递信息的方式和人类的网络聊天十分相似,因此科学家形象地称之为“植物聊天”。但是让人们好奇的是,植物们在这个聊天网络里都会聊些什么呢?

③科研人员发现,一些聪明的植物会在危险迫近的时候通过这个网络传递警告信息,从而有效地减轻植物受侵害的程度,提高植物的生存能力。如果有一株植物被毛虫咬食了,那么在同一个网络中的其他植物都会接到内部的警告信号。在接到警告信号之后,那些还没有被咬食的植物就会进行化学物质防御和机械防御,使自己不易受到侵害。此时,毛虫就像打了败仗的士兵,无计可施了。可见,聊天网络功不可没。

④当然,任何事物都可能有利弊两个方面,植物的聊天网络也是如此。就好比计算机网络上流行的病毒,在植物聊天网络中,有些特殊病毒就利用植物之间的网络进行传播,致使整个网络内的植物都可能被感染。

⑤这项研究令人称奇的地方就是它改变了人们对植物的传统认识。现在我们才发现,我们身边那些最常见的植物其实早就是网络聊天的高手了。

【小题1】文章结尾处说“这项研究令人称奇的地方就是它改变了人们对植物的传统认识”。请你说说人们对植物的传统认识是什么。
【小题2】结合文章内容,说说什么是“植物聊天”。
【小题3】阅读全文,请写出植物聊天网络的利与弊。
利: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
阅读下列议论文选段,完成小题。
语文学习要下苦功夫
①任何学问都是苦根上长出来的甜果。学习语文,同样非下苦功夫不可。
②俗话说:“师傅领进门,学艺在自身。”语文涉及的知识面广,量大,具有强烈的综合性和实践性。因此语文学习是一个艰苦的过程,单靠按部就班的课堂学习,是远远不够的。
③鲁迅在学习时,就坚持做读书笔记,写日记,手熟笔巧,为我们留下了大约一千万字的宝贵财富,成为文学大师,一代风范。
④马克思精心研读文学名著,谙熟莎士比亚作品的词句、风格,并能背诵海涅、歌德的许多诗,讲话、写作便能得心应手,运用自如。
⑤毛主席求学时,每读一本书总是开动脑筋,细推深究,圈点批注,因此他的文章带有真知灼见,而被同学们传诵。
⑥至今"推敲"之类的写作生活,更不胜枚举。
⑦显然,大凡善于运用语文工具的人,无不经过一番苦苦磨练,谁怕下苦功,谁就学不好语文。
⑧所谓下苦功,就是要乐于“自找苦吃”。一要苦于练笔,养成良好的写作习惯。齐白石石作画,“不叫一日闲过”,这种精神是值得我们学习的。二要苦于阅读。博览群书,早读夜诵,即使因此“口舌生疮”,“手肘生茧”也不以为憾。三要苦于思考,摄取生活素材,识别书中的真伪优劣,消化语文老师讲解的知识,都得苦思熟虑,如果懒于思考,那就正中了“学而不思则罔”的古训。末了,还要苦于修改,抱着“新诗千改姑心安”的态度对待每一次作文和练习。基础差的,不要自暴自弃;基础好的,更应精益求精。总之,要掌握语文知识就得苦学,也就是要苦练,苦读,苦思,苦改。当然,“苦学”决非“蛮学”,必须讲究科学方法,探求语文的规律才行。
⑨要想让自己的语文学习园地里硕果满枝,那就让我们铭记毛主席的教诲吧:“语言这东西,不是随便可以学习的,非下苦功不可。”
【小题1】本文的中心论点是 ,③-⑤段主要运用了 的论证方法,这种论证方法的好处是
【小题2】作者认为如何下苦功才能掌握语文知识?
【小题3】你怎样看待当语文学习在国内受到冷落时,全球“汉语热”却在持续升温的现象?请结合以下三则材料写出你的认识和思考。(要求至少写两点)
①上海举行一项翻译大赛爆出冷门:由于缺乏最好的译文。大赛不仅一等奖空缺。还将二等奖颁给了一位土生土长的新加坡人,其原因不仅在于他突出的英文水平。更在于他“流畅、优美的中文表达”。相形之下,国内选手提交的相当多的作品言不达意,其中用词不精当、标点符号误用等小错误更比比皆是。
②日前,西北地区“高校汉语教学研讨会”在陕西师范大学召开。针对一些理工科院校提出的取消大学语文课程的建议。许多与会的著名教授坚决反对,他们列举了许多“学历越高,汉语水平越低”的现象,提出高校大学语文课程不仅不能取消,还应进一步加强。
③如今,现代汉语教育已成为一个世界性的热门话题”汉风”“华流”“中国热”正在全球兴起。到2020年,全球汉语教师需要1000 万,而目前只有4万多人,汉语教师的缺口将非常大。

4.综合性学习(共1题)

10.
语言综合运用。
九年级某班以“正确使用手机,选择健康生活”为主题开展综合实践活动。活动中有一些问题,请你参与解决。
(1)下面是校园手机使用情况调查表的内容,请概括你读到的2条信息。
用 途
七年级
八年级
九年级
拥有手机量
63%
97%
82%
玩游戏、看视频
84%
96%
77%
用于学习
11%
7%
15%
 
(2)班级开展题为“中学生使用手机的利与弊”的辩论赛。作为反方辩手,请你就“中学生使用手机弊大于利”的观点列举两条理由。

5.作文(共1题)

11.
从下面两个题目中任选一题,按要求完成任务。
题一:三年的时光已经悄悄地流过,相聚就像在昨天,分别即将在眼前。蓦然回首,逝去的日子,留下多少欢乐和苦楚,而今,心头不免涌起一缕缕的惆怅,以及无尽的依恋……别了,我的初中生活!
请以“别了,我的初中生活”为题,按要求写一篇作文。
要求:①结合个人生活经历,选取真实的生活片段,写一篇700字左右的记叙文;或根据自己的所思所感,写一篇600字以上的散文。②写记叙文要求叙事清楚,结构完整,内容充实;恰当运用描写、抒情等表达方式,写出真情实感。③写散文要求叙事或抒情线索明朗,感情真挚。④作文中不得出现真实校名和姓名。
题二:阅读下面材料,按要求写一篇作文。
美丽的蝴蝶像一个个飞翔的梦,令人惊叹,可谁会把漂亮的蝴蝶与那些令人毛骨悚然的毛毛虫联系在一起呢?然而美丽的蝴蝶正是那些丑陋的毛毛虫破茧而变成呀!毛毛虫为了翩飞的蓝天的梦想,在危机四伏的环境中,努力地生存,一天天地蠕动,一次次地啮食结茧,只为那破茧而出的最为辉煌的一瞬间……其实,哪一种成功不需要代价,哪一次辉煌不需要痛苦,哪一种飞跃不需要奋斗呢?
要求:①自选一个角度构思作文,600字以上。②立意自定,文体(诗歌除外)自选,题目自拟。③不能脱离材料范围及含义,不得套作,不得抄袭。

6.(共1题)

12.
阅读下面文言文选段,完成后面小题

(甲)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土,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乙)顷之,上①行出中渭桥,有一人从桥下走,乘舆马惊于是使骑捕之属②廷尉释之治问曰:“县人③来,闻跸④,匿桥不久,以为行过,既出,见车骑,即走耳”释之奏当:“此人犯跸,当罚金”上怒曰:“此人亲惊吾马,马赖和柔,令他马,固不败伤我乎?而廷尉乃当之罚金!”释之曰:“法者,天子所与天下公共也今法如是,更重之,是法不信于民也且方其时,上使使诛之则已今已下廷尉,廷尉,天下之平也,一倾,天下用法皆为之轻重,民安所措其手足?唯陛下察之!”上良久曰:“廷尉当是也。”

——(节选自《汉书·张释之传》)

(注释)①上:指汉文帝。 ②属:交付给。 ③县人:外县的人,京城外的人。④跸(bì):帝王出行时开路清道。

【小题1】下列句中加点词意思不同的一组是(   )
A.于是使骑捕之/上使外将兵
B.且其时/欲行,转视积薪后
C.廷尉是也/是时,妇手拍儿声
D.今法如,更重之/进亦忧,退亦忧
【小题2】下列对文章内容的分析和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那个外县人在桥下躲了一会儿,以为汉文帝的车队已经过去了,出来时突然见到汉文帝的车队,然后惊慌而逃,惊吓了文帝拉车的马,看来他是无心的。
B.汉文帝之所以要重罚外县人,是因为外县人惊吓了他的马并让他摔伤了。
C.张释之认为外县人只违犯了行人回避的禁令,就严格按照当时法律的规定,只对外县人判处了罚金。
D.张释之认为国家的法律是皇帝和天下人共有的,应该公平执法、严格执法,不能随意改变,否则,国家的法律就很难取信于民。
【小题3】用“/”给文中画线句划分节奏。(划两处)
乘舆马惊于是使骑捕之属廷尉释之治问
【小题4】翻译下列语句。
①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②令他马,固不败伤我乎?
【小题5】(甲)(乙)两文在表达方式和表达意图上有什么不同?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选择题:(6道)

    诗歌鉴赏:(1道)

    现代文阅读:(2道)

    综合性学习:(1道)

    作文:(1道)

    :(1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3

    5星难题:0

    6星难题:4

    7星难题:0

    8星难题:3

    9星难题: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