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新泰市2016-2017学年九年级下学期中考语文模拟试题

适用年级:初三
试卷号:7888

试卷类型:中考模拟
试卷考试时间:2017/6/21

1.选择题(共6题)

1.
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字音或字形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我生性执拗(ào),急燥;我的情人却坚韧(rěn)而有耐心。
B.火一样篷勃的头发,盖在他的头上,好像有生以来从未梳过;深隧的眼睛略带灰色,有一种凝重不可逼视的光长而笨重的鼻子下一张紧闭的嘴,衬着略带方形的下颏( hé ),整个描绘出坚忍无比的生的意志。
C.我从徐州到北京,打算跟着父亲奔(bēn )丧回家。到徐州见着父亲,看见满院狼藉的东西,又想起祖母,不禁籁籁的流下眼泪
D.所以,他的摇篮映照着王朝盛世的余晖,他的灵柩(jiù)投射着大深渊最初的微光。
2.
对加点词的词性判断完全正确的一项(    )
对于广大的关东原野,我心里怀着炽痛的热爱
A.名词  动词   连词B.介词  动词   名词
C.介词  副词   名词D.动词  动词   代词
3.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思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
A.①醉翁之意(情趣)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
②窈窕(文静美好的样子)淑女,君子好逑
B.①先帝不以臣卑鄙(身份低微,目光短浅),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
①卒中往往(常常)语,皆指目陈胜。
C.①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徒(只是)以有先生也。
②域(限制)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
D.①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参与、欣赏)其奇者。
②阅十余岁,僧募金重修,求石兽于水中,竟(终于,到底)不可得。
4.
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运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信客教地理绘声绘色,效果奇佳。
B.当时,他是美国鲜为人知的人物,因为他曾成功地领导战时美国的原子弹制造工作。
C.读书时不可存心诘难作者,不可尽信书上所言,亦不可寻章摘句,而应推敲细思。
D.森林是雄伟壮丽的,遮天蔽日,浩瀚无垠。
5.
下列诗文默写与原文一致的一项是( )
A.山川之美,古来共谈,高峰如云,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具备。(陶宏景《答谢中书书》)
B.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将军白发征夫泪。(范仲淹《渔家傲·秋思》)
C.一切都会过去,一切都将是瞬息;而那过去了的,就会成为亲切的怀恋。(普希金《假如生活欺骗了你》)
D.水是眉峰聚,山是眼波横。欲问行人去那边?眉眼盈盈处。(《王观《卜算子·咏梅》
6.
下列有关文学常识和名著阅读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
A.《童年》是高尔基以自身经历为基础创作的自传体小说三部曲中的第一部。它讲述的是阿廖沙三岁到十岁这一时期的童年生活,生动地再现了十九世纪七八十年代俄罗斯下层人民的生活状况。
B.《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写人物以叙事和议论为主,同时穿插内心独白、书信和日记、格言警句等,使人物形象有血有肉。
C.《儒林外史》是我国清代一部长篇讽刺小说,主要描写的封建社会前期知识分子及官绅的活动和精神面貌。
D.《海底两万里》是凡尔纳的三部曲中的第二部,主要讲述诺第留斯号潜艇的故事。法国生物学家阿龙纳斯带着仆人康塞尔和一个捕鲸手,跟随格兰特船长乘坐这艘潜艇在海底做了两万里的环球探险旅行。

2.诗歌鉴赏(共1题)

7.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饮酒
陶渊明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辩已忘言。
【小题1】对“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
A.写出了心与自然的会意与亲近,达到了一种物我合一的境界。
B.陶渊明爱菊,咏菊,菊寄托着他的高洁的情致。
C.前一句虚写,后一句实写,虚实结合,物我两契,陶然自乐。
D.“东篱” 一词具有象征意义,象征远离尘俗,洁身自好的品格。
【小题2】对诗歌赏析错误的一项是(    )
A.“而无车马喧”是指诗人归隐田园后,远离官场感觉就清净了。
B.“心远地自偏”道出了感觉与处境的辩证关系,达到了一种“大隐隐于市”的境界。
C.“山气日夕佳”中的“佳”字写出了作者对山气缭绕、夕阳西下景象的赞美,表达了归隐田园的惬意情怀。
D.“真意”指人生理想,这使他能独立于污浊的社会之外。
【小题3】下列句子的感情与本诗作者当时心情最相近的一项是(    )
A.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孟浩然《过故人庄》)
B.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王维《终南别业》)
C.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陆游《游山西村》)
D.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李白《独坐敬亭山》)

3.文言文阅读(共2题)

8.
张衡传
张衡字平子,南阳西鄂人也。衡少善文,游于三辅,因入京师,观太学,遂通五经,贯六艺。虽才高于世,而无骄尚之情。常从容淡静,不好交接俗人。永元中,举孝廉不行,连辟公府不就。时天下承平日久,自王侯以下莫不逾侈。衡用拟班固《两都》作《二京赋》,因以讽谏。精思傅会,十年乃成。大将军邓骘奇其才,累召不应。
衡善机朽,尤致思于天文阴阳历算。安帝雅闻衡善术学,公车特征拜郎中,再迁为太史令。遂乃研核阴阳,妙尽璇机之正,作浑天仪,著《灵宪》《算罔论》,言甚详明。
顺帝初,再转复为太史令。衡不慕当世,所居之官辄积年不徙。自去史职,五载复还。
阳嘉元年,复造候风地动仪。以精铜铸成,员径八尺,合盖隆起,形似酒尊,饰以篆文山龟鸟兽之形。中有都柱,傍行八道,施关发机。外有八龙,首衔铜丸,下有蟾蜍,张口承之。其牙机巧制,皆隐在尊中,覆盖周密无际。如有地动,尊则振龙,机发吐丸,而蟾蜍衔之。振声激扬,伺者因此觉知。虽一龙发机,而七首不动,寻其方面,乃知震之所在。验之以事,合契若神。自书典所记,未之有也。尝一龙机发而地不觉动,京师学者咸怪其无征。后数日驿至,果地震陇西,于是皆服其妙。自此以后,乃令史官记地动所从方起。
【注】1、举孝廉:汉代选拔官吏的两种科目。孝,指孝子,廉,指廉洁之士。后来被举荐的人也称为“孝廉” 2、机朽:灵巧的装置 3、合契:符合、相合
【小题1】解释下列加点词在句中的意思。
(1)衡少善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衡用班固《两都》作《二京赋》(_______)
(3)一龙发机,而七首不动(________________)
(4)一龙机发而地不觉动(__________________)
【小题2】把下面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1)大将军邓骘奇其才,累召不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一龙发机,而七首不动,寻其方面,乃知震之所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自此以后,乃令史官记地动所从方起。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题3】张衡一个怎样的人?请结合内容分条说明。
9.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风烟俱净,天山共色。从流飘荡,任意东西。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小题1】下列句子朗读停顿错误的一项是(    )
A.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B.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
C.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
D.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小题2】对“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一句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
A.表达了作者与世无争、应付了事、不思进取的厌世思想。
B.表达了作者对功名利禄的蔑视之情。
C.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的向往,从侧面衬托富春江的魅力。
D.含蓄传达出爱慕自然,避世退隐的高洁志趣。
【小题3】对文章写作特点分析错误的一项是(    )
A.文章在表达方式上以写景为主,兼有抒情、议论。
B.全篇句式以散句为主,同时兼有偶句。
C.文章写景既采用了虚实相间的表现手法,又动静互见。
D.本文语言清新隽逸,疏畅谐婉。
【小题4】对文章内容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
A.“急湍甚箭,猛浪若奔。”这一江水景色应是站在岸边看到的。
B.“夹岸高山,皆生寒树”一句以“高”状山,以“寒”写树,照应一“奇”字。
C.本文中的“水皆缥碧,千丈见底”一句与《小石潭记》中的“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一句有异曲同工之妙。
D.文章结尾画线语句既照应前面对寒树的描写,又绾结开头四句,总揽经纬,悠然而止。

4.现代文阅读(共2题)

10.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高大上的“正”字计数法
沈碧
①苏格兰公投落下帷幕之际,吸引人们眼球的不仅仅是票选的结果,更有英国人那奇葩的计票方式。从新闻照片里可以清楚地看到,统计选票的人竟然是在纸上一条条地画竖杠杠,视觉效果非常凌乱。这引得人们议论纷纷:“想不到发达国家竟然采取这种刀耕火种的计数方式。” “这不数着数着就乱了吗?”
②对比之下,我国的“正”字计数法立刻显得又机智又高端。这个方法广泛流行于庙堂之上和群众之间,为大家所喜闻乐见。五笔一字,整齐划一,视觉效果简洁明了,能够大大提高统计效率。相信很多小伙伴从小学选班委开始就用“正”字计数,一路画“正”直到现在。
③这么好用的方法,究竟是谁先想到的呢?“正”字曾经是古代大数单位之一。汉代《数术记遗》中记载的大数有:亿、兆、京、垓、秭、壤、沟、涧、正、载。又因为“数有十等,若言十万曰亿,则十亿曰兆,十兆曰京也。”以此类推,“正”代表一个相当大的计数单位,是10的40次方。
④“正”字计数法的使用,要追溯到清末民初的上海。旧上海,起初进戏园看戏是由服务员领座,善写计数的服务员将卖座情况写在“大水牌”上。由于时间紧,怕误记,为了稽核总数,每满五个看客,就写一个“正”字。后来看戏的人增多,戏园规模扩大,这种方法被戏票所取代,但“正”字的计票方法却被商家和选举计票所借 鉴,广泛应用起来。
⑤明治维新之后,日本也开始采用这种计数方法。此前的江户时代,他们曾使用“玉”字来计数,同样是五个为一个单位。从解剖学角度来说,由于绝大多数人生来就具有十根手指,因而在进化史中促成了十进制的广泛采用,而五画字和五画符号便于十进制计数,在许多国家和地区都曾被使用过。但在所有五画字中,只有“正”字字形规矩简洁,只由横竖构成,没有哪两笔首尾相连,甚至连每一划的长度都大致相等。所以,作为计数符号,没有比它更合适的了。
⑥“正”字的含义相当正能量。它的本义是平正、不偏斜。在词典中“正”的含义很多,大多都是褒义,如正直、正大光明、正人君子、刚正不阿……足见人们对“正”字的喜爱。同时,它也有着“匡正”“正确”的含义,是人们表达信任的基准。
⑦在投票选举中,人们最希望的是公平公正。“正”字计数不仅字形方正简洁,还满足了人们对“执行公正”“品行端正”的美好想象,寄托着人们对选举的信心和希望。从外形到内涵,“正”字都是完美的计数工具,无怪乎人们称赞它是高大上的计数方法了。
(选自《知识窗》有删改)
【小题1】结合全文,谈谈“正”字计数法的高大上具体体现在哪些方面?(答出任意两点即可)
【小题2】第①段的作用是什么?
【小题3】第③段画线句子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其作用是什么?
【小题4】第⑤段中加点词语“绝大多数”能否删掉,为什么?
11.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人家说了再做,我是做了再说。”
“人家说了也不一定做,我是做了也不一定说。”
作为学者和诗人的闻一多先生,在30年代国立青岛大学的两年时间,我对他是有着深刻印象的。那时候,他已经诗兴不作而研究 正浓。他正向古代典籍 ,有如向地壳寻求宝藏。仰之弥高,越高,攀得越起劲;钻之弥坚,越坚,钻得越锲而不舍。他想吃尽、消化尽我们中华民族几千年来的文化史,炯炯目光,一直远射到有史以前。他要给我们衰微的民族开一剂救济的文化药方。1930年到1932年,“望闻问切”也还只是在“望”的初级阶段。他从唐诗下手,目不窥园,足不下楼,兀兀穷年, 。杜甫晚年,疏懒得“一月不梳头”。闻先生也总是头发零乱,他是无暇及此的。饭,几乎忘记了吃,他贪的是精神食粮;夜间睡得很少,为了研究,他惜寸阴、分阴。深宵灯火是他的伴侣,因它大开光明之路,“漂白了的四壁”。
不动不响,无声无闻。一个又一个大的四方竹纸本子,写满了密密麻麻的小楷,如群蚁排衙。几年辛苦,凝结而成《唐诗杂论》的 。
他并没有先“说”,但他“做”了。作出了卓越的成绩。
“做”了,他自己也没有“说”。他又由唐诗转到楚辞。十年艰辛,一部“校补”赫然而出。别人在赞美,在惊叹,而闻一多先生个人呢,也没有“说”。他又向“古典新义”迈进了。他潜心贯注,心会神凝,成了“何妨一下楼”的主人。
做了再说,做了不说,这仅是闻一多先生的一个方面,作为学者的方面。
闻一多先生还有另外一个方面,作为革命家的方面。
这个方面,情况就迥乎不同,而且一反既往了。
作为争取民主的战士,青年运动的领导人,闻一多先生“说”了。起先,小声说,只有昆明的青年听得到;后来,声音越来越大,他向全国人民呼喊,叫人民起来,反对独裁,争取民主!
他在给我的信上说:“此身别无长处,既然有一颗心,有一张嘴,讲话定要讲个痛快!”
他“说”了,跟着的是“做”。这不再是“做了再说”或“做了也不一定说”了。现在,他“说”了就“做”。言论与行动完全一致,这是人格的写照,而且是以生命作为代价的。
1944年10月12日,他给了我一封信,最后一行说:“另函寄上油印物二张,代表我最近的工作之一,请传观。”
这是为争取民主,反对独裁,他起稿的一张政治传单!
在李公朴同志被害之后,警报迭起,形势紧张,明知凶多吉少,而闻先生大无畏地在群众大会上,大骂特务,慷慨淋漓,并指着这群败类说:你们站出来!你们站出来!
他“说”了。说得真痛快,动人心,鼓壮志,气冲斗牛,声震天地!
他“说”了:“我们要准备像李先生一样,前脚跨出大门,后脚就不准备再跨进大门。”
他“做”了,在情况紧急的生死关头,他走到游行示威队伍的前头,昂首挺胸,长须飘飘。他终于以宝贵的生命,实证了他的“言”和“行”。
闻一多先生,是卓越的学者,热情澎湃的优秀诗人,大勇的革命烈士。
他,是口的巨人。他,是行的高标。
【小题1】选文中有四处空出来的词语,填写顺序正确的一项是(    )
A.兴趣 钻探 呕心沥血 硕果B.兴趣 钻研 沥尽心血 成果
C.志趣 钻探 沥尽心血 硕果D.志趣 钻研 呕心沥血 成果
【小题2】对划线的句子的分析错误的一项是(   )
A.运用比喻的修辞,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字写得多而且工整,表现闻一多先生一丝不苟的治学精神。
B.文章对闻一多先生学者形象的刻画已经较为详细而生动,此句其实可以删除,这样使得文章更加的简洁。
C.成功的细节描写会让读者印象深刻,提高文章的可传读性,本文写闻先生治学的严谨,只用了书写的一个细节,就把密密麻麻小楷的形象生动地刻画了出来。
D.该句能起到具体再现闻先生那令人尊敬的高大形象的作用,使他的精神、品格、作风仿佛都成了可以具体感知的东西。
【小题3】对文章主旨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赞扬了闻一多先生严谨刻苦的治学态度。
B.赞扬了闻一多先生言行高度统一的美德。
C.赞扬了闻一多先生无私无畏的斗争精神。
D.赞扬了闻一多先生澎湃执着的爱国热情。
【小题4】下列对本文语言特点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生动形象,含义丰富。
B.整散结合,铿锵有力。
C.通俗易懂,不加雕琢。
D.读起来朗朗上口,富有音乐美。

5.语言表达(共1题)

12.
根据例句,在仿句中填空。
河对汉,绿对红,雨伯对雷公。烟楼对雪洞,月殿对天宫。
晨对   ,夏对   ,日下对天中。风高对秋月,雨霁对霞红。

6.作文(共1题)

13.
(1)阅读下面材料,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作文。
有些人之所以不断成长,就绝对是有一种坚持下去的力量。好读书,肯下功夫,不仅读,还做笔记。人要成长,必有原因,背后的努力与积累一定数倍于普通人。所以,关键还在于自己。

 ——杨绛

要求:①写记叙文,字数不少于600字。②不得出现真实的校名、人名。③字迹工整,卷面整洁。
(2)请以“我依然____”为题,写一篇作文。
要求:①把题目补充完整。②写记叙文,不少于600字。③文中不得出现真是的人名、校名和地名。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选择题:(6道)

    诗歌鉴赏:(1道)

    文言文阅读:(2道)

    现代文阅读:(2道)

    语言表达:(1道)

    作文:(1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8

    5星难题:0

    6星难题:5

    7星难题:0

    8星难题:0

    9星难题: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