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实验中学2017届九年级中考第二次模拟考试语文试题

适用年级:初三
试卷号:7851

试卷类型:中考模拟
试卷考试时间:2017/6/18

1.选择题(共3题)

1.
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读音都不同的一项是(    )
A.埋伏/埋怨   兴趣/即物起兴   息事宁人/宁死不屈
B.惆帐/绸缪   湍急/惴惴不安   相形见绌/咄咄逼人
C.颤动/颤栗   处所/处心积虑   恰如其分/棱角分明
D.辍学/点缀   麻疹/暴殄天物   谆谆教诲/韬光养晦
2.
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解剖   综合征   粗制烂造   共商国是
B.狩猎   金銮殿   花团锦簇   委曲求全
C.秕谷   排击炮   冥思苦想   震耳欲聋
D.沧海   凉衣架   长吁短叹   甘败下风
3.
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河南,古称中原,简称“豫”,地处中国中东部,黄河中下游。省会郑州,因省域大部分位于黄哥以南,故名河南。             。从河南诞生的姓氏文化、根亲丈化、诗词文化、武术文化、戏曲文化等影响了整个中国乃至世界。    
①曾长达五千年居中国政治、经济、文化、交通中心
②同时拥有商丘、南阳、濮阳、许昌等古都,为中国古都数量最多最密集的地区
③更是诞生了洛阳、开封、安阳、郑州等举世闻名的中华古都,中国八大古都河南其四
④河南是华夏文明和中年民族的核心发祥地,华夏历史文化的中心
A.④①②③B.④①③②C.④④②③D.①④③②

2.诗歌鉴赏(共1题)

4.
阅读下面一首诗.完成后面小题。
钱塘湖春行
白居易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提。
【小题1】用生动的语言描绘颔联呈现的画面
【小题2】同样是写春草,本诗和韩愈的《早春呈水部张十公员外》一诗,是怎样描写春草的特点的?

3.文言文阅读(共1题)

5.
阅读下面两个语段,完成后面小题。
【甲】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 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周敦颐《爱莲说》)
【乙】吾生于乱世,长于戎马,.流离播越①,闻见已多。所值名贤,未尝不心醉魂迷 向幕之也。人在少年,神情未定,所与款狎②,熏渍③陶染,言笑举动,无心于学,潜移默化,自然似之;何况操履艺能④,较⑤明易习者也?是以与善人屋,如入芝兰之室,久而自芳也:与恶人居,如入鲍⑥鱼之肆⑦,久而自臭也。墨子悲于染丝,是之谓矣。
君子必慎交游焉。孔子日:“无友不如己者。”颜、闽之徙⑧,何可世得!但优于我,便足贵之。
(选自《颜氏家训·幕贤》)
【注释】①播越:离散吾生于乱世长于戎马原文及翻译吾生于乱世长于戎马原文及翻译。②款狎:指相互问关系亲密。③渍:染。④操履:操守德行。艺能: 本领,技能。⑤较:通“皎”,明显⑥鲍鱼:咸鱼,气味腥臭。肆:店铺。⑧之徒:那样的人。
【小题1】下面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出:①出淤泥而不染    ②出则无敌国外患者
B.闻:①陶后鲜有闻。    ②闻见已多
C.居:①与善人居 ②不可久居
D.清:①香远益清 ②清荣峻茂
【小题2】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
【小题3】【甲】文作者是如何表达自己的人生志趣的?请结合内容分析。
【小题4】结合两文画波浪线句子,说说在个人成长的过程中应该怎么做?

4.现代文阅读(共2题)

6.
阅读下文,完成后面小题。
父母的时间表
①中午打电话给父每,告诉他们,晚上6点我乘坐的火车会准时到站。A母亲在电话里惊呼:“也不早点说.我要买你最爱吃的菜,还要给你打扫房间.也不知道来不来得及。” 
②火车晚点, 不过还好,只晚了10分钟,多听一两首歌的工夫。走出车站,B一眼就看见父亲站在寒风里,正焦急地盯着走出来的每个人。看见我,他一个箭步冲过来,一边抢过我手中并不沉重的包, 一边不满地嘀咕 :“都晚了__分钟了,还以为出啥事了呢,把我急坏了!”__
③一路上,父亲一直在念叨这10分钟,为这10分钟愤愤不平,不知道的,还以为他日理万机,10分钟能干出经天纬地的大事来,其实,他一天光晒太阳就不知道要浪费多少个1 0分钟。
④回到家,母亲一边忙着从厨房里端菜,一边大声嚷:“怎么那么晚啊!我还以为出啥事了,急得我坐立不安,跑出去看了好几次”!
⑤不过区区10分钟,在父母看来,居然比10个小时还要漫长。这10分钟里,他们从满怀期待到失落,到担心,到害怕,每一种情绪,都像鞭子一样,狠狠地抽打着他们的心。
⑥在家待了足足半个月,母亲每天变着花样做各种美食,父亲则成了采购员,只要我想要什么,他立即跑出去买回来。母亲不打麻将了,父亲也不到老年活动室打球了,每天净围着我转。
⑦临走时,行李包增加到了3个,每个都塞得满满的。忙完这些,母亲擦擦额上的汗,轻轻地叹气:“时间怎么这么短啊,你又要走了!”
⑧父亲也在—旁附和:“是啊,这一走,又得好长时间!”
⑨10分钟的等待;他们嫌太长,半个月的相聚,他们又嫌太短。实际上,我基本上每个月都会回家一两次,分开的时间不会比半个月长多少,可是,被父亲这么一说,仿佛我一去不回似的。
⑩这样的情景,总是时常上演。
(11)那年高考,从考场里出来,母亲一边递上水,一边长舒一口气:“终于出来了,时间真长啊,站得我两腿发软!”而当高考结束,我背起行囊准备奔赴大学时,她又有些失落地感叹:“时间真快啊,不知不觉,你都高中毕业了!”整个高三,300多个日夜,她忙着给我做营养餐,帮我买各种资料,比我还要忙还要累还要紧张,在她看来,却比区区的一场考试短暂。
(12)每年开学,父亲都要陪我去学校报名,从幼儿园到大学,从未缺席。每次,在排成长龙的报名队伍里,父亲总是焦急地搓着手,不停地引颈张望,并不满地嘀咕:“怎么还没轮到我们啊,都等那么久了,不知道今天报不报得上!”其实,他等待的时间从来不会长过一个小时。而当我大学毕业,终于不用再报名时,他又有些伤感地感慨:“唉,一眨眼,你都长成来人了,真快啊。” 20多年的漫长岁月,他时刻为我操心,每天为我劳累,弯了腰身,白了黑发,居然还觉得,这时间比报名时的那会儿等待要短暂得多。 
(13)在父母那里,时间总是显得如此不合理,与世界上所有最精确的钟表背道而驰。等待儿女的时间,为儿女争取利益的时间,他们总是觉得太长太长,每-分每一秒都是煎熬。和儿女相聚的时间,照顾儿女的时间,他们又总是觉得太短太短,一年不过一眨眼。
(14)我想,每个父母心里都有一个特别的钟表,这个钟表,用奉献做壳,用爱做指针,它为我们走过的每一分每一秒,都是爱在跳跃。
【小题1】阅读全文,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小题2】文章采用了哪种记叙的顺序?有什么作用?
【小题3】请从画线A、B两句中任选一句,,从词语运用和人物描写的角度赏析。
【小题4】通读全文,分析作者是怎样突出文章主旨的?
7.
阅读下文,完成后面小题。  
天气预报为何有时不准
天气预报准的时候多,不准的时候少。可是人们对准的预报记忆不深;对不准的预报却记忆犹新,耿耿于怀。为什么会这样呢?打个比方说:气象台1 0次暴雨九次报对了,人们都带雨具做了预防,印象不深刻;可是没报出来的一次,许多入都挨了浇,所以怨声载道,很难忘掉。
其实,天气预报准确与否是一个相对的概念,这个相对概念中既体现了,公众对预报的理解和认知程度,还有一个就是技术能力和水平能够达到什么程度的问题。
首先,从总体科技水平和科技能力上来讲,我们现在对于一些灾害性天气的预报能力还是十分有限的,所以预报准确率也不可能达到百分之百准确。天气预报还很年轻。虽然古人在观察天象过程中积累了很多预测经验,但是气象卫星、气象雷达等先进探测仪器和计算机的应用时间并不长,基于现代科学基础上的天气预报历史相对较短,人类对于很多天气现象的发生、演变及其内在机理和规律并未完全掌握。这些因素会直接影响到预报的准确率。 
其次,天气本身变化无常。围绕地球的这层厚厚的大气是个流体,也就是说,大气时时刻刻在流动着,完全摸清它的规律,似乎是不可能的事。
第三,有的天气系统具有很强的地域性。以北京为例,这么大一个城市,今天如果报了“有雨”,实际可能是东城有雨,西城没雨,这对身处不同地区的人们来说,感受大不相同,有的人会说准,有人就会说不准。而且,我们对这种阵性天气的可预报性在时间上也不可能会有很长的提前量,今天晚上的预报,要报出明天白天可能会有雷阵雨,准确说出它发生的时间,非常困难。但是雷达和气象卫星可以帮助我们做好短时和临近预报。
关于温度预报,大家也有许多误解。气象学上所说的温度是“空气温度”,简称“气温”或“温度”,是太阳照射到地面后,地面又反射到1.5米左右高度上的空气的温度。如果夏天我们直接在1.5米左右的高度用温度表测量,得到的并不是空气的温度,而是太阳直接照射的温度,这个数值要比空气温度高得多。如果我们在柏油马路上放支温度表,测得的温度就更高了。气象台为了准确地测定气温,都把温度表安放在不受太阳直接照射而又通风良好的1.5米左右高度的百叶箱里。因此,气象上的温度是以百叶箱的温度为准的。我们夏天走在炽热的太阳下总感觉气象台把温度报低了,就是这个道理。
其实,天气预报的准确率是由观测资料的疏密决定的。我国现在的探空观测站一共只有100多个,折合每200多千米才有一个探空观测站。云的生命很短,一块大的雨云可能会在10千米内将雨降完,雨没有降在观测点上,就观测不到降水。不仅探空站在空间上稀疏,在时间上也是如此,我们每天只有早7点、晚7点和凌晨1点三次施放探空气球进行观测,其他时间仅靠地面观测站进行观测。探空气球升起时如果设有遇到云,就无法预报出降水。总的来看,大气本身的复杂性使人们对大气变化的认识很难一步到位,另外预测时还受科学技术水平等的限制,因此做出准确的天气预报是一件几乎不可能完成的任务。当然,计算初可以提高预报结果的精度,但问题主要不是出在计算机上,而是出在反映大气运动规律的方程组以及求解方程组时初值的确定上。因此计算机算出来的大气方程组的解是一个精度不甚高的近似解,加之由于网距大、网点疏,捕捉天气系统如同大网捞小鱼,致使当前天气预报舞台唱主角的数值天气预报不时地出现“跑调”和“走板”。虽然预报员可以对结果进行修订,但毕竟受水平所隈,难免会有.“漏网之鱼”,天气预报自然有时也就不准甚至严重失误了。
(摘自《百科知识》王奉安)
【小题1】天气预报不准的原因有哪些?请分条概括。(每一点不超过8个字)
【小题2】文章中画线句子运用了哪种说明方法?有何作用?
【小题3】试分析“从总体科技水平和科技能力上来讲,我们现在对予一些灾害性天气的预报能力还是十分有限的”一句中加点词语的表达作用。
【小题4】请具体分析这篇说明文的说明顺序。

5.名著阅读(共1题)

8.
名著阅读。《任选一题作答)
(1)下面是章回体小说《水浒》中的一个回目,请简要叙述其主要故事情节。 
“橫海郡柴进留宾   景阳冈武松打虎(《水浒》第二十二回)”
(2)名著作品中刻画的人物形象各具特点,读来使人深受启发,请选择下列名著作品中给你留下印象最深的人物形象,写出这一人物形象对你的影响。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 《朝花夕拾》

6.语言表达(共1题)

9.
请给下面的新闻材料拟写标题,并简述理由。
新华网郑州8月3 1日电  8月31门上午,河南省委宣传部、省文化厅、省教育厅、省财政厅等四部门联合发布通知,决定自2016年秋每开始,在全省开展“戏曲进校园”活动。
河南省“戏曲进校园”活动将按照坚持政府主平、梯次有序推选、分类分级实施、强化兴趣引导、严格质量把关等基本原则,采取戏曲演出、戏曲教育、戏曲实践等形式,分“三步走”进步推开,力争三年内实现金省大中小学校所有学生每年免费欣赏到一场优秀戏曲演出的目标,给师生们带去精彩纷呈的传统文化盛宴。
据悉,郑州市已将“戏曲进校园”活动纳入学生美育提升工程,并争取2000万元专项资金用于戏曲演出、师资培训、学生戏曲社团组建等相关工作。  
标题:
理由:

7.作文(共1题)

10.
任选一题作文。
(1)那一天,我  
要求:①先在横线上填写合适的内容,把题目补充完整,然后作文。②除诗歌外,文体不限。600字左右。③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
(2)读下面材料,然后作文。

当父母工作忙碌而没能给你买早餐时,你是否能毫无怨言地自己去解决?当同学不小心弄脏你心爱的衣服时,你是否能大度地说没关系?在拥挤的街上,当陌生人踩到你的新鞋时,你是否能报以宽容的一笑?

法国伟大作家雨果说过:“世界上最广阔的是海洋,比海洋还要广阔的是天空,比天空还要广阔的是一个人的胸怀。”宽容是一种高尚的品质,拥有它你会觉得人生的路宽广而灿烂。在你的生活中应该有很多这样的经历和感受,用心写出,它一定就是华丽的篇章。

要求:①根据材料,自拟标题。②除诗歌、戏剧外,文体不限,不少于600字。③要有真情实感。④不要出现与你相关的校名、人名、地名等。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选择题:(3道)

    诗歌鉴赏:(1道)

    文言文阅读:(1道)

    现代文阅读:(2道)

    名著阅读:(1道)

    语言表达:(1道)

    作文:(1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4

    5星难题:0

    6星难题:6

    7星难题:0

    8星难题:0

    9星难题: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