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盐城中学2016-2017学年九年级下学期周练语文试题

适用年级:初三
试卷号:7689

试卷类型:中考模拟
试卷考试时间:2017/8/29

1.选择题(共5题)

1.
结合语境,下面加点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在湖中,昔日的潋滟的绿波为坚冰所取代。(水波荡漾的样子)
B.他忽然低下了脑袋,嗫嚅着道:“在安徽。”(小心翼翼的样子)
C.看见满院狼藉的东西,不禁簌簌地流下眼泪。(乱七八糟的样子)
D.下雨的时候,我爱它淅沥的声音 ,婆娑的摆舞。(盘旋舞蹈的样子)
2.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通过为期三个月的市容环境整治,使老城区的面貌焕然一新。
B.回首三年的初中生活,我们再一次明确了这样的道理:勤奋、踏实是学习成败的关键。
C.为了避免道路交通不拥堵,各地纷纷出台交通管理新措施。
D.中秋节前夕,许多厂家推出了物美价廉的节日礼盒,来满足消费者馈赠亲友的需求。
3.
下列句子排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
①我曾读到一个警句,是“愿你生命中有够多的云翳,来造成一个美丽的黄昏” 。
②生命中不是永远快乐,也不是永远痛苦,快乐和痛苦是相生相成的。
③在快乐中我们要感谢生命,在痛苦中我们也要感谢生命。
④快乐固然兴奋,苦痛又何尝不美丽。
⑤好比水道要经过不同的两岸,树木要经过常变的四时。
A.①②⑤④③B.②⑤③④①C.④①⑤③②D.②⑤④③①
4.
名著阅读。假设下面作品中的人物路遇困窘者,最可能施以援手给予救助的是(    )
A.《骆驼祥子》中的刘四爷B.《简·爱》中的简
C.《朝花夕拾》中的衍太太D.《童年》中的米哈尔舅舅
5.
名著阅读。天机星宿显灵神,翩翩羽扇若王孙。黄泥岗上成义士,蓼儿洼下表忠魂。经天纬地八卦阵,博古通今五行门。一生主意凭谁断,空留孤名满昆仑。
《水浒传》中的这首人物赞诗写的是(    )
A.吴用B.安道全C.宋江D.卢俊义

2.字词书写(共1题)

6.
阅读下面的语段,把其中加点字的注音和拼音所表示的汉字依次填在方格内。
红树林吸日月之精华,经风雨之洗礼,贫瘠(_____)的海滩湿地却是豪华的温床。它们凭着枝繁叶茂,盘根错节,古木苍茎,lín(______)峋如蛟,一连连、一排排,结成摧不垮的团队,风流在海与岸之间,xiāo(_____)洒在水与天之间,化惊涛为诗人的吟哦,拨响大海的弦(______)音,饱尝海水咸涩的滋味,苦苦死守贫寒的湿地,niàng(_____)造出福荫人类的生态环境。
(摘自魏清潮《海风吹过红树林》)
 
 
 
 
 
 

3.诗歌鉴赏(共1题)

7.

武 陵 春

李清照

风住尘香花已尽,日晚倦梳头。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

闻说双溪春尚好,也拟泛轻舟。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

【小题1】这首词词情极其哀愁。其中“____________”四个字写出了词人愁苦的缘由。
【小题2】下面对这首词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
A.“风住尘香花已尽”交代了暮春时节的景象。
B.“日晚倦梳头”用外在的行为表达了词人内心的哀愁。
C.“闻说双溪春尚好,也拟泛轻舟”写出了词人泛舟双溪的欢乐。
D.“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化虚为实,说愁绪重得连船都承载不动。

4.现代文阅读(共1题)

8.
(三)阅读议论文《莫远离“深阅读”》,完成下列小题。
①在现代社会,网络、手机、电视等传播媒介,极大改变了人们的阅读习惯。人的身体从书斋里解放出来,整个世界都成了书房。与此同时,阅读也变得越来越简单随意,看时一目十行,看后过目即忘——人们常说的“浅阅读”逐渐风行起来。
②传播媒介变了,阅读习惯也随之改变,这无可厚非。读书从来都有不同类别,何况“读”总比“毒”和“赌”好,毕竟它能获取信息、提升修养。但是,如果一种拒绝深度的浅阅读借助于媒介的力量,逐渐演化成社会上大多数人尤其是年轻一代的阅读习惯时,我们是否该有所审视?
③阅读之深浅,并非小事。往小里说,涉及个人生活方式,往大处讲,涉及社会风尚和全民族的文化倾向。科技的发达,资讯的浩繁,并不能成为远离深阅读的借口。历史上很多名人,并不苛求读书之多,却强调读书之深。唐宋八大家的韩愈自述所服膺之书不过数种。清代名臣曾国藩反复强调读书要专,“穷经必专一经,不可泛鹜”,“但一部未完,不可换他部,此万万不易之道”。古人讲究读书譬若掘井,与其多掘数井而不及泉,不如专守一井,力求及泉,而用之不竭。当然,一味艰深不免乏味,但是一股脑跟风“浅阅读”,则终会流于浮泛。
④我相信,如果沉迷于新潮时尚、“触手可及”的手机阅读、广告阅读、网络阅读,这个社会能够造就千千万万个信息受众,但是很难培育精深广博的大家。当然,这里并非要提倡复古读经,也不是强求每个人都去做名人大家,而只是为时下偏颇式的阅读状况担忧,为人们对这样的阅读习惯习焉不察而担忧。阅读可以是休闲、娱乐,但不应止于休闲、娱乐,尤其是对于整个国民而言。
⑤从另一角度来说,人类文明长河存在无数经典,不少作品的孕育时间与创作艰辛都令人慨叹。《红楼梦》披阅十载,增删五次,      这些作品呼唤代代后人不断重读,温故知新。它们的厚重与丰富,也注定了阅读的艰难与沉潜,这是浅阅读无法涉足的领域。曾有人在网上搞所谓的世界经典名著快读,把每部名著概括成几十个字的故事梗概,以为这样可以花最少的时间,读最多的名著,简直可以算得上心浮气躁的典型例子。
⑥对于不以读书、研究为业的人来说,“浅阅读”未尝不可,但对于整个社会,对于传统文化的传承和民族素质的提升,深阅读万不可废。如果有一天,国人全都沉迷于摩尔庄园、偷菜游戏、手机短信和QQ聊天,那么这还是不是我们?
【小题1】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
【小题2】为论证文章的中心论点,本文是从哪两方面论述深阅读的重要性的。
【小题3】第③段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
【小题4】请你为第五段划线处补写一个恰当的事实论据。

5.综合性学习(共1题)

9.

【小题1】综合性学习。
近年来,智能手机等触控式智能设备迅速进入人们的生活,并获得每个年龄段人的青莱————中国已迎来“触屏时代”。据报载,2013年全国约1亿未成年人使用手机上网。学校拟开展“触屏时代,我们如何应对”的综合性实践活动。请你阅读下面材料,完成相关任务
材料一:漫画(无题)

材料二:中秋节,中学生乐乐和家人一起吃饭看电视,期间她一直低头玩着手机,兴奋时还笑出声来,旁若无人。母亲责怪她没和家人聊聊自己在学校的近况,埋怨道:“现在的孩子,一个个都是手机不离手,到哪里一坐下来就开始玩手机,也不知道在玩什么。”父亲也感叹道:“唉,怪不得网上流行这样一句话——‘世界上最遥远的距离莫过于我们坐在一起,你却在玩手机。’”
(以上材料引自互联网)
(1)仔细观察漫画,写出其寓意。
(2)结合上述二则材料,请你在正确理解材料二的基础上,以乐乐好友的身份,写一段劝说乐乐的话。

6.作文(共1题)

10.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在困境中,是什么支撑着你走出险地?是希望!在失落中,是什么指引着你恢复信念?是希望!在挫折中,是什么领导着你再振雄风?是希望、仍是希望!  
希望是热情之母,它孕育着荣誉,孕育着力量,孕育着生机。它使濒临险境的人看到力挽狂澜的可能;它使屡遭挫折的人看到胜利的朝阳;它使一味失落的人看到精神振奋的曙光。
生活并不是一帆风顺的,途中,你会遇到无数挫折,无数失败,无数困难,但是,只要你不灰心,不失望,积极应对,凭借希望的力量战胜它们,克服它们,迎来的将是无数欢乐,无数喜悦,无数成功,此时前程一片光明!
请以“那一刻,我拥有希望”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1)可以写你生活中经历的事情和感悟的道理;
(2)文体自定,诗歌除外;
(3)文章中不得出现校名、人名,如必须出现,一律用“×××”代替;
(4)不少于600字。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选择题:(5道)

    字词书写:(1道)

    诗歌鉴赏:(1道)

    现代文阅读:(1道)

    综合性学习:(1道)

    作文:(1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3

    5星难题:0

    6星难题:5

    7星难题:0

    8星难题:2

    9星难题: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