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市宁河区2016-2017学年七年级下学期第三次联考语文试题

适用年级:初一
试卷号:7639

试卷类型:中考模拟
试卷考试时间:2017/9/14

1.选择题(共5题)

1.
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完全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孱头(càn)   猥琐(wěi)   淤泥(yū) 灼灼其华(zhuï)
B.凝望(nínɡ)  瞬息(shùn)  监督 (dū)    芳草萋萋(qī)
C.挑逗(tiǎo)  迸溅(bènɡ)  草率 (shuài) 仙露琼浆(jiānɡ)
D.契约(qiè)   亵玩(xì)    商酌 (zhuó)  忍俊不禁(jìn)
2.
下列各句中的加点词语运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A.紫色的瀑布遮住了粗壮的盘虬卧龙般的枝干,不断地流着,流着,流向人的心底。
B.在晚会上,同学们看到精彩的表演忍俊不禁地笑了,气氛一下子到达高潮。
C.小姑娘小心翼翼地捏着蝴蝶的翅膀,生怕伤害了它。
D.我渐渐长大,常常一个人发呆,心境似乎是垂垂暮老了。
3.
依次填入下列句中空缺处的词语恰当的一项是
青蒿素对鼠疟、猴疟疟原虫的抑制率达到100%。屠呦呦这一重大发现,每年在全世界________了数以百万计疟疾患者的生命。十三五”规划五大理念之一是创新,即不断推进理论、制度、科技、文化的创新让创新________党和国家一切工作。实现传统________优秀传统文化的本意所在。
A.挽救  贯串  传扬B.拯救  贯串  传扬
C.拯救  贯穿  弘扬D.挽救  贯穿  弘扬
4.
下列各句中标点符号使用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那里装的是什么仙露琼浆?我凑上去,想摘一朵。
B.她说:“都吃下去吧,这是一颗“仙桃”;含着桃核做一个梦,谁梦见桃花开了,就会幸福一生呢。”
C.若物体距离人约四、五十米以内发出声音,人脑就会视听混淆。
D.我才恍然记起了是它——它竟从土里长出来了!
5.
下列句子有语病的一项是( )
A.唉!友谊的小船说翻就翻,我想静静。
B.刘慈欣创作的科幻小说《三体》获得了第37届雨果最佳长篇故事奖。
C.继两次承办中国女足热身赛后,曲靖市又以唯一一个地级城市的身份加入了国足世界杯预选赛主场申办的行列。
D.今年的“两会”上,代表们就建立和完善社会保障机制提出了许多宝贵意见。

2.诗歌鉴赏(共1题)

6.
下列各项是对《登幽州台歌》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登幽州台歌

陈子昂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A. 从主题角度看,这首诗以慷慨悲凉的调子,表现了作者失意的境遇以及寂寞苦闷的情怀。
B. 从艺术表现角度看,这首诗前两句俯仰古今,写出时间绵长;第三句登楼远眺,写出空间的辽阔;第四句则描绘了诗人的孤单寂寞、悲哀苦闷的情绪。
C. 诗人“独怆然而涕下”的原因是因为时间的消逝与空间的寂寥。
D. “幽州台”即“蓟北楼”,是当时燕昭王礼贤下士的处所,诗人因此有感而发。

3.文言文阅读(共2题)

7.
阅读下面文言文,回答小题。
兰之味,非可逼而取也。盖在有无近远续断之间,纯以情韵胜。氲氲无所,故称瑞耳。体兼彩,而不极于色,令人览之有馀,而名之不可;即善绘者以意取似,莫能肖也。其真文王、孔子、原之徒,不可得而亲,不可得而疏者耶? 
注释:①味:香气。②逼:迫近,接近。③取:这里是嗅取(兰的香味)。④氲氲无所:弥漫飘忽,没有一定的地方。⑤瑞:吉,善。⑥兼彩:兼有各种颜色。⑦名:说出
【小题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
(1)故称瑞耳。    (2)莫能肖也
【小题2】翻译下面的句子。
善绘者以意取似
【小题3】文中作者将兰比作“文王、孔子、屈原之徒”,即运用了    的写作方法,意在揭示兰的 品性。
8.
阅读《河中石兽》一文,回答小题。
河中石兽
沧州南一寺临河干,山门圮于河,二石兽并沉焉。阅十余岁,僧募金重修,求二石兽于水中,竟不可得,以为顺流下矣。棹数小舟,曳铁钯,寻十余里无迹。
一讲学家设帐寺中,闻之笑曰:“尔辈不能究物理。是非木杮,岂能为暴涨携之去?乃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湮于沙上,渐沉渐深耳。沿河求之,不亦颠乎?”众服为确论。
一老河兵闻之,又笑曰:“凡河中失石,当求之于上流。盖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水不能冲石,其反激之力,必于石下迎水处啮沙为坎穴。渐激渐深,至石之半,石必倒掷坎穴中。如是再啮,石又再转。转转不已,遂反溯流逆上矣。求之下流,固颠;求之地中,不更颠乎?”如其言,果得于数里外。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断欤?
【小题1】解释下面句中加点的词。
(1)阅十余岁 (2)竟不可得
【小题2】翻译下面的句子。
沿河求之,不亦颠乎?
【小题3】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本文的主要内容及包含的道理。

4.现代文阅读(共1题)

9.
阅读《叶圣陶先生二三事》的片段,完成小题。
以上说待人厚,是叶圣陶先生为人的宽的一面。他还有严的一面,是律己,这包括正心修身和“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我们在一起的时候,常常谈到写文章,他不只一次地说:“写成文章,在这间房里念, 要让那间房里的人听着,是说话,不是念稿,才算及了格。”他这个意见,不同的人会有不同的反应。譬如近些年来,有不少人是宣扬朦胧的,还有更多的人是顺势朦胧的,对于以简明如话为佳文的主张,就必付之一笑。而叶先生则主张写完文章后,可以自己试念试听,看像话不像话,不像话,坚决改。叶圣陶先生就是这样严格要求自己的,所以所作都是自己的写话风格,平易自然,鲜明简洁,细致恳切,念,顺口,听,悦耳,说像话还不够,就是话。
在文风方面,叶圣陶先生还特别重视“简洁”。简洁应该是写话之内的一项要求,这里提出来单独说说,是因为叶圣陶先生常常提到,有针对性。他是带着一些感慨说的:“你写成文章,给人家看,人家给你删去一两个字,意思没变,就证明你不行。”关于繁简,关于修改,鲁迅提到的是字句段。叶圣陶先生只说字,我的体会,一是偏重用语,二是意在强调,精神是可简就决不该繁。可是现实呢,常常是应简而偏偏要繁。举最微末的两个字为例。一个是“了”,如“我见到老师”,“他坐在前排”,简明自然,现在却几乎都要写“我见到了老师”,“他坐在了前排”,成为既累赘又别扭。另一个是“太”,如“吸烟不好”,“那个人我不认识”,也是简明自然,现在却几乎都要写“吸烟不太好”,“那个人我不太认识”,变得不只累赘,而且违理。像这样的废字,删去不只是意思没变,而且是变拖沓无理为简洁合理,可是竟然很少人肯删,也就无怪乎叶圣陶先生感慨系之了。
【小题1】下面两句话在文章中起什么作用?
以上说待人厚,是叶圣陶先生为人的宽的一面。他还有严的一面,是律己,这包括正心修身和“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
【小题2】叶圣陶先生的语文主张是什么?他在这方面是怎样严格要求自己的?
【小题3】叶圣陶先生对文风不简洁的现象为什么这么感慨呢?

5.作文(共1题)

10.
作文
我们的记忆中总会有许多难忘的时刻。所谓难忘,可能是惊喜、兴奋、有趣,也可能是惭愧、尴尬,甚至是难堪。回忆自己的一个难忘时刻,并以《 的那一刻》为题,写一篇600字左右的文章。
要求:①将题目写在作文格的第一行,并补充完整;②文章贴近生活,言之有物;
③认真书写,力求工整、美观; ④文中不能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和地名。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选择题:(5道)

    诗歌鉴赏:(1道)

    文言文阅读:(2道)

    现代文阅读:(1道)

    作文:(1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6

    5星难题:0

    6星难题:3

    7星难题:0

    8星难题:1

    9星难题: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