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唐山市丰南区2018-2019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适用年级:初一
试卷号:76

试卷类型:期末
试卷考试时间:2019/8/28

1.选择题(共2题)

1.
下列词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 拖沓 妥贴   折损   姗姗来迟
B. 锲约 猥琐   瞬息   千钧重负
C. 商酌 简陋   服侍   以身作则
D. 进溅 仁立   矜持   悔人不倦
2.
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教育是否兴盛强大,是一个国家兴盛强大的标志。
B. 李明同学一年来阅读名著大约100万字左右。
C. 人民公园的木栈道满足了游人与花花草草亲密接触。
D. 通过全家人不懈努力,我们家去年的年收入有了大幅的增加。

2.诗歌鉴赏(共1题)

3.
阅读古诗《望岳》,完成下列小题

望岳

杜甫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小题1】下面对本诗分析错误的一项是(   )
A. 全诗紧扣“望”字来写,望的角度由远而近,最妙的是“处处无望处处望”,足见杜诗之匠心。
B. 诗歌的前六句写诗人远望泰山,描绘了泰山的神奇与秀丽;后两句是写诗人登上泰山后的感受。
C. 诗歌能让人浮想联翩,充分感受到泰山的雄伟气势,同时又能让人体会出诗人的情怀。可谓形神兼备。
D. 诗歌语言精炼传神,如“钟”“割”,充分体现出诗人“语不惊人死不休”的创作追求。
【小题2】名句恒久远,千古永流传。请谈谈你对千古传诵的名句“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理解。

3.现代文阅读(共2题)

4.
阅读下文,完成下列小题

我的语文老师

曹文轩

我的语文老师,是南京大学的高材生,是一个高高的,身体长得非常扁平的女人。这位女性是我心目中最高责、最美丽的人。在以后的生活中,我千百次寻找过,但是再也没有找到过像这样的一位女性。

我记得她第一次走上讲台,把两只手轻轻地悬在讲台上,她没有带粉笔,没有带备课笔记,也没有带语文教材,是空手走上来的。她望着我们,说:“同学们,什么叫语文?”然后她用了两节课的时间,给我们阐释了什么叫“语文”。期间,天开始下雨,她把脑袋转向窗外,对我们说:“同学们,你们知道吗,一年四季的雨是不一样的。”

然后她又说。“同学们,你们知道吗,一天里雨也是不一什的,上午的雨与早晨的雨不一样,下午的雨与上年的雨也不一样,傍晚的雨与夜里的雨也不一好。”然后她又说:“同学们,你们知道吗,而落在草丛中和落在水塘里,那个样子和发出来的声音都是不一样的。”我至今还记得,我们所有的同学都把脑袋转句了窗口,外面有一大片荷塘,千条万条银色雨丝正纷纷似落在那口很大很大的荷塘里.

这就是我的语文老师。

大概一个星期之后,地走上讲台,那是一节作文课。她说了一句话:“同学们,你们知道吗,我们班上作文写得最不好的同学是曹文轩。”在此之前,我的历任语文老师都说作文写得最好的同学是曹文轩。这个反差太大了!对我来讲,这个打击是巨大的,我根本无法接受她的判断,所以我当着她的面就把作文本撕了,扔在了地上,一头冲出教室,来到了离教室不远处的一条大河边。我坐在大河边上,望看那条河,把地上的石子、瓦片一块一块狠狠地砸到水面上,一边砸,嘴里一边骂:“丑八怪!”

晚上,我回到学校,来到了她的宿舍门口,我记得自己不是轻轻地把她的门敲开,而几乎是用脚把她的门踢开的。她拉开了门,站在门口,微笑地看着我,说:“你请进来坐一会儿.”然后我就进了她的卧室,看到了她不知道从哪里搞来的我的六本作文本。她把这六本作文本一本一本地排列在她的桌子上,然后说:“你过来看看,我们先不说内容,就看这些字,前几本的那些作文,字非常稚拙,但是能看出你非常认真。你再看看最后一本作文,你的字已经张扬到什么程度了,你已经浮躁到什么程度了?”

她又说:“在这六本作文里,都有一篇作文是写春天的,你在第一本里写春天的时候是非常诚实的,是非常朴素的对春天的描写,但是后来你慢慢地控制不住自己了,你有必要用那么多形容词吗?你的作文写得越来越脆肿,越来越夸张。当那些老师都说你有才气的时候,你就已经不知道自己是谁了。”她说:“才气,有时候是害人的。”

我记得那一天离开她的宿舍,走进校园,月亮特别好。清澈的月光铺在校园里头。那个夜晚是值得我一生铭记的。没有那个夜晚,就没有我以后漫长的人生道路。这就是我的语文老师。

我要说,语文和语文老师,对一个学生的成长是至关重要的。我这里无意乏低其他学学科的老师对学生的作用,我只是说语文和语文老师是无可替代的。语文老师永远是一所学校的品质构建者和体现者。我无法想象一所学校没有语文和语文老师,我也无法想象这个世界上没有语文和语文老师。

我们应当对语文老师充满敬意。全世界都应当如此!

(选自《读者》2016年第23期,有改)

【小题1】文中曹文轩深情回忆了自己的语文老师,主要叙述了哪两件事?
【小题2】赏析下面的句子。
(1)我当着她的面就把作文本撕了,扔在了地上,一头冲出教点,来到了离教室不远处的一条大河边。
(2)走进校园,月亮特别好。清澈的月光铺在校园里头。
【小题3】文中两次写到“这就是我的语文老师。”请结合语境,说说这两个句子分别表达了“我”怎样的情感?
【小题4】为什么作者认为“我的语文老师”是“我心目中最高贵,最美丽的人”?
5.
拓展训练
片片蝶衣生
镯耳
①那日闲暇,独自一人到鼓浪屿游走。挨挨挤挤的游客们,成群结队涌向琴岛。耳畔不是那些错乱的碎步之音,便是天南海北的吆喝声。我在嘈杂之中,内心焦躁而又不安。
②走着走着,前方万绿丛中现出几抹蓝色。那是一片花木丛,繁茂的花枝上缀满蓝色的小花儿,花瓣娇小并不起眼,如果不是花开得很多,我或许真的会忽略它们。可我到底还是厌倦了嘈杂的人群,被那一抹微蓝所吸引。
③移步花丛中,仔细瞧去,蓝色的花容宛如蝴蝶仙子一般,让人一眼惊艳。时值冬季,它们的四片花瓣成对绽开,恰如一群翩翩起舞的蓝蝴蝶,生动,活泼。微风拂来,它们的翅膀随风颤动,飘来幽幽的香气,沁人心脾。微风吹动蓝色的花朵,花朵起伏,与那身披蓝衫的蝴蝶别无两样。
④借助手机搜索,原来此花实名正是蓝蝴蝶。我惊叹于造物主的神奇,将这样一朵小花装扮得如此美丽。它那对生的叶子,平展两侧对称盛开的花瓣,还有那如蝴蝶触角一般细长的雄蕊,无不娇美可人。在这个微寒的南国之冬,这蝴蝶花,静守一处,花非花,蝶非蝶,宛若一群蝴蝶仙子,着一身微蓝的薄衫,是那样的惹人怜惜!
⑤我在这片篮色的花海中徘徊,想起杜甫那首《江畔独步寻花》,想起眷恋芬芳的花间彰蝶,想起自由自在的欢啼黄莺。杜甫在饱经离乱之后,择一西郊草堂为安身之所,他在春暖花开时节,独自在江畔散步赏花,不正是源于他对生活的知足与热爱吗?
⑥眼前的这片蝴蝶花,生在鼓浪屿这片少人踏足的草地上,将点点微蓝开放在绿丛中。它们没有娇艳灿烂的三角梅那般耀眼夺目,也没有悬挂在枝头的曼陀罗那般高高在上,不似红粉的合欢那般寓意高雅,更不像月季那般千娇百媚。它们生来便如蝴蝶一般,长在花丛里,飞在绿叶间,在湿润的草地上,片片蝶衣生。
⑦我常常想,这世间的花不也和寻常的人一样吗?人有人性,花有花性。有的人生来不甘,总不愿栖息于荒芜之地,纵有迁徒,也难逃“枯萎”的命运;有的人知足惜福,不攀不比,即便生长在乡野间,也是一身正气。好比这蓝蝴蝶,它形貌小巧,生长于潮湿的山坡草地之中。它不俗不媚,凭一身高洁之色来示人,在一片淡然的幽香之中静默绽放。
⑧夕阳西下,通往码头的行人越来越多,我流连在这片花丛中,为邂逅此花而欣然。它们清婉的姿容,密密丛丛的风韵,将永远盛开在我的梦里。
(选自《厦门日报》副刊,有删改)
【小题1】依据文章第②③段的内容,概括作者笔下蓝蝴蝶花的特点。
【小题2】文中画线的句子使用了什么修辞方法?结合文章内锌,具体分析其表达作用。
这蝴蝶花,静守一处,花非花,蝶非蝶,宛若一群蝴蝶仙子,着一身微蓝的薄衫,是那样的惹人怜惜!
【小题3】下面对文章的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  )
A.在鼓浪屿游走时,作者因邂逅美丽的蓝蝴蝶花,内心由焦躁不安变得欣然。
B.在蓝色的花海中徘徊,想起杜甫的《江畔独步寻花》,作者感受到诗人对生活的知足与热爱。
C.第⑥段中,作者用三角梅、曼陀罗、合欢、月季与蓝蝴蝶花做对比,突山了蓝蝴蝶花的雍容华贵。
D.第⑦段描写蓝蝴蝶花不俗不媚,在淡然的幽香中静默绽放,是为了表达对即使生长在乡野间,依然知足惜福、一身正气之人的赞赏。
E. 文章综合运用记叙、描写、抒情等表达方式,表达了对蓝蝴蝶花美丽却安于平凡的惋惜之情。
【小题4】简要分析文章最后一段在全文中的作用。

4.课内阅读(共1题)

6.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河中石兽

纪昀

沧州南一寺临河干,山门圮于河,二石兽并沉焉。阅十余岁,僧募金重修,求石兽于水中,竞不可得,以为顺流下矣。棹数小舟,曳铁钯,寻十余里无迹。

一讲学家设帐寺中,闻之笑曰:“尔辈不能究物理。是非木柿,岂能为暴涨携之去?”乃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湮于沙上,渐沉渐深耳。沿河求之,不亦颠乎?”众服为确论。

一老河兵闻之,又笑曰:“凡河中失石,当求之于上流。盖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水不能冲石,其反激之力,必于石下迎水处啮沙为坎穴。渐激渐深,至石之半,石必倒掷坎穴中。如是再啮,石又再转,转转不已,遂反湖流逆上矣。求之下流,固颠;求之地中,不更颠乎?”如其言,果得于数里外。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________________?

【小题1】在文中横线处填空,将文章补充完整。
【小题2】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
(1)山门于河(______) (2)数小舟(______) (3)如是再(______)
【小题3】用“/”给下列句子划分节奏。(只画一处)
众   服   为   确   论
【小题4】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尔辈不能究物理,是非木柿,岂能为暴涨携之去?
【小题5】下面“之”字的意义与用法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
A. 一老河兵闻  知之者不如好
B. 予独爱莲出淤泥而不染   友人惭,下车引
C. 何陋有? 然则天下
D. 水陆草木花  当求于上流
【小题6】下列对文章理解和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
A. 文章叙述以时间为序。先写寺僧寻找石兽未得,再写讲学家的议论令众人信服,最后写老河兵的分析及众人据其推断终得石兽。
B. 文章语言简洁。如写寺僧沿河打捞石兽,仅用“掉”“曳”“寻”等动词领起三个断句,简述打捞经过,以“无迹”交代结果。
C. 文章寓理于事。作者借人们寻找石兽的经过及令人惊讶的结局,引出天下事不可主观妄断的深层思考。
D. 文章人物各具特点。在打捞石兽一事上,寺僧不切实际,认识片面;讲学家不深思熟虑而盲目行动;老河兵综合考虑,实事求是。

5.综合性学习(共1题)

7.
综合性学习。
2018年春节,一档名为《经典味流传》的电视节目走进了千家万户。
(1)根据下表,请用一句话介绍该节目的相关信息,要求信息完整、语言简明、文从字顺。
类型
大型诗词文化音乐节目
制作单位
中央电视台综合频道、央视创造传媒
首播时间
2018年2月16日
播出频道
中央电视台综合频道
 
(2)下面能表现节目播出后社会反响强烈的一项是(   )
A.该节目是为了让人们深切地感受到中国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和不竭的生命力。
B.该节目全国平均收视率创文化类节目新高,《人民日报》连续三天刊文点评。
C.来自贵州的师生以纯真、质朴的情感倾情演唱“苔花如米小,也学牡丹开”。
D.在第10期节目中,伴随着大提琴的旋律,经典传唱人演唱了《诗经·关雎》。
(3)《经典咏流传》用现代的唱法和曲调来演绎传统经典,将诗词文化与电视媒介有机结合,兼顾诗词文化的意境悠远和表现形式的通俗易懂。经典传唱人结合自身的音乐风格,将经典诗词转化为优美的歌曲,以现代人更喜闻乐见的方式,去学习诗词,“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造性发展”,受到广大观众的一致好评。
有同学根据上面材料拟写了一副对联的上联,请你写出下联:
上联:变形式演绎经典 下联:

6.基础知识综合(共1题)

8.
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完成问题。

“这里看不到任何东西,和前几天令人毛骨悚然的单调没有任何区别。”这就是斯科特关于极点的全部描写。他们在那里发现的唯一不寻常的东西,不是由自然界造成的,而是由逐的对手造成的,那就是飘扬着挪威国旗的阿蒙森的帐篷。挪威国旗耀武扬成、扬扬得意地在这被人类冲破的bǎo  1ěi上猎猎作响。它的占领者还在这里留下一封信,等待着这个不相识的第二名的到来,他相信这第二名一定会随他之后到达这里,所以他请他把那封信带给挪威的哈康国王。斯科特接受了这项任务,他要忠实地去行这一最冷酷无情的职责:在世界面前为另一个人完成的业绩作证,而这一事业正是他自己所热烈追求的。

(1)给加点字注音,根据拼音写汉字。
(______)逐   (______)行   bǎo  1ěi(______)
(2)“留下一封信”是________短语;“而这一事业正是他自己所热烈追求的”一句中“所”是________词(词性);“热烈追求”是________短语。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选择题:(2道)

    诗歌鉴赏:(1道)

    现代文阅读:(2道)

    课内阅读:(1道)

    综合性学习:(1道)

    基础知识综合:(1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3

    5星难题:0

    6星难题:3

    7星难题:0

    8星难题:2

    9星难题: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