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选择题- (共4题)
1.
下列词组中,加点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
A.栈(zhàn)桥 埋怨(mái) 忐(tǎn)忑 鲜为人知(xiǎn) |
B.狡黠(xiá) 伧(chāng)俗 愧怍(zuò) 戛(jiá)然而止 |
C.拮据(jū) 脚踝(huái) 执拗(niù) 咬文嚼(jiáo)字 |
D.聒(guā)噪 黄晕(yùn) 疮(chuāng)疤 转弯抹(mǒ)角 |
2.
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
A.息息相通 低回宛转 鳞次至比 浑身解数 |
B.影影绰绰 断壁残垣 芒刺在背 如坐针毡 |
C.多愁善感 险象叠生 突如奇来 各具风韵 |
D.世外桃园 不容质疑 任劳任怨 慷慨大方 |
3.
下面语段中画线的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两艘中国商船在湄公河金三角水域遭遇袭击,两艘商船上的13人全部遇难。枪杀事件牵动了国人的心。但正如向来都以变幻莫测面貌示人的金三角一样,案件同样扑朔迷离。一个月来,大家众说纷纭,莫衷一是。10月28日,9名泰国陆军现役军人慑于压力主动向泰国警方投案自首,至此,震惊东南亚的“10.5湄公河惨案”真相脱颖而出。
两艘中国商船在湄公河金三角水域遭遇袭击,两艘商船上的13人全部遇难。枪杀事件牵动了国人的心。但正如向来都以变幻莫测面貌示人的金三角一样,案件同样扑朔迷离。一个月来,大家众说纷纭,莫衷一是。10月28日,9名泰国陆军现役军人慑于压力主动向泰国警方投案自首,至此,震惊东南亚的“10.5湄公河惨案”真相脱颖而出。
A.变幻莫测 |
B.扑朔迷离 |
C.莫衷一是 |
D.脱颖而出 |
4.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三八”期间广州市各大影院隆重上映的电影《美丽的大脚2》,使无数学生带来了快乐。 |
B.中学生写作文,要细心观察各种事物,各种现象,要有真情,切忌胡编乱造。 |
C.领导班子是否廉明,能否坚持以人为本的执政理念,是推动一个地方社会经济健康发展的前提。 |
D.最近,国家发改委下调了青霉素等162个品种的药品,平均降幅是调整前规定价格的21%。 |
2.诗歌鉴赏- (共1题)
5.
阅读下面的诗词,然后回答问题。
黄鹤楼
崔颢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小题1】诗歌中有两个“空”字,请结合诗意进行解释。
【小题2】李白用“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颖题诗在上头”来评价该诗,这首诗除了在写景方面有独到之处,在抒情方面也有独特之处,请结合诗句说说你的看法。
黄鹤楼
崔颢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小题1】诗歌中有两个“空”字,请结合诗意进行解释。
【小题2】李白用“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颖题诗在上头”来评价该诗,这首诗除了在写景方面有独到之处,在抒情方面也有独特之处,请结合诗句说说你的看法。
3.文言文阅读- (共2题)
6.
根据课本,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
⑴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大道之行也》)(____)
⑵陈涉少时,尝与人佣耕。(《陈涉世家》)(_____)
⑶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曹刿论战》)(_____)
⑷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伤仲永》)(_____)
⑸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岳阳楼记》)(_____)
⑴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大道之行也》)(____)
⑵陈涉少时,尝与人佣耕。(《陈涉世家》)(_____)
⑶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曹刿论战》)(_____)
⑷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伤仲永》)(_____)
⑸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岳阳楼记》)(_____)
7.
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下列小题。
吴广素爱人,士卒多为用者。将尉醉,广故数言欲亡,忿恚尉,令辱之,以激怒其众。尉果笞广。尉剑挺,广起,夺而杀尉。陈胜佐之,并杀两尉。召令徒属曰:“公等遇雨,皆已失期,失期当斩。藉第令毋斩,而戍死者固十六七。且壮士不死即已,死即举大名耳,王侯将相宁有种乎!”徒属皆曰:“敬受命。”乃诈称公子扶苏、项燕,从民欲也。袒右,称大楚。为坛而盟,祭以尉首。陈胜自立为将军,吴广为都尉。攻大泽乡,收而攻蕲。蕲下,乃令符离人葛婴将兵徇蕲以东。攻铚、酂、苦、柘、谯皆下之。行收兵,比至陈,车六七百乘,骑千余,卒数万人。攻陈,陈守令皆不在,独守丞与战谯门中,弗胜,守丞死,乃入据陈。数日,号令召三老、豪杰与皆来会计事。三老、豪杰皆曰:“将军身被坚执锐,伐无道,诛暴秦,复立楚国之社稷,功宜为王。”陈胜乃立为王,号为张楚。当此时,诸郡县苦秦吏者,皆刑其长吏,杀之以应陈涉。
(选自司马迁《陈涉世家》)
【小题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相同的一组是( )
【小题2】请把“将军身被坚执锐,伐无道,诛暴秦”翻译成现代汉语。
【小题3】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吴广素爱人,士卒多为用者。将尉醉,广故数言欲亡,忿恚尉,令辱之,以激怒其众。尉果笞广。尉剑挺,广起,夺而杀尉。陈胜佐之,并杀两尉。召令徒属曰:“公等遇雨,皆已失期,失期当斩。藉第令毋斩,而戍死者固十六七。且壮士不死即已,死即举大名耳,王侯将相宁有种乎!”徒属皆曰:“敬受命。”乃诈称公子扶苏、项燕,从民欲也。袒右,称大楚。为坛而盟,祭以尉首。陈胜自立为将军,吴广为都尉。攻大泽乡,收而攻蕲。蕲下,乃令符离人葛婴将兵徇蕲以东。攻铚、酂、苦、柘、谯皆下之。行收兵,比至陈,车六七百乘,骑千余,卒数万人。攻陈,陈守令皆不在,独守丞与战谯门中,弗胜,守丞死,乃入据陈。数日,号令召三老、豪杰与皆来会计事。三老、豪杰皆曰:“将军身被坚执锐,伐无道,诛暴秦,复立楚国之社稷,功宜为王。”陈胜乃立为王,号为张楚。当此时,诸郡县苦秦吏者,皆刑其长吏,杀之以应陈涉。
(选自司马迁《陈涉世家》)
【小题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相同的一组是( )
A.广故数言欲亡 跨州连郡者不可胜数 |
B.夺而杀尉 人不知而不愠 |
C.并杀两尉 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
D.祭以尉首 乃令符离人葛婴将兵徇蕲以东 |
【小题3】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起义开始时利用了吴广良好的群众基础,采用激将法,杀了看守的将尉,扫除了起义的障碍。 |
B.陈涉的振臂一呼,既分析了当时的处境,又指明了斗争的方向,取得了全体士卒的拥护。 |
C.起义军发展迅速,所向披靡,地方官都闻风而逃,没有遇到任何障碍顺利占据“陈”。 |
D.“诸郡县苦秦吏者,皆刑其长吏,杀之以应陈涉”证实了陈涉前面“宜多应者”的预见。 |
4.现代文阅读- (共2题)
8.
阅读下面文段,完成下列小题。
昆曲
叶圣陶
昆曲本是吴方言区域里的产物,现今还有人在那里传习。苏州地方,曲社有好几个。退休的官僚,现任的善堂董事,学校教员,中年田主少年田主,还有诸如此类的一些业余的唱区家,都是那几个曲社里的成员。至于职业的演唱家,只有一个班子,就是上海“大千世界”的仙霓社。逢到星期日,没有什么事情来逼迫,我也偶尔跑去看他们的演唱,消磨一个下午。
演唱昆曲是厅堂里的事情。地上铺了一方红地毯,就算是剧中的境界;唱的时候,笛子是主要的乐器,声音当然不会怎么响,但是在一个厅堂里,也就各处听得见了。搬上旧式的戏台去,即使在一个并不宽广的戏院子里,就不及平剧①那样容易叫全体观众听清。如果搬上新式的舞台去,那简直没有法子听,大概坐在第五六排的人就只看见演员拂袖按鬓了。
昆曲那些戏本子虽然也有幽期密约,盗劫篡夺,但是总要归结到教忠教孝,劝贞劝节,神佛有灵,人力微薄。就文词而言,据内行家说,多用词藻故实②是不算稀奇的,要像元曲那样亦文亦话才是本色。但是,即使像了元曲,又何尝能够句句像口语一样听进耳朵就明白?再说,昆曲的调子有非常迂缓的,一个字延长到了十几拍,那就无论如何讲究辨音,讲究发声跟收声,听的人总之难以听清楚那是什么字了。所以,听昆曲先得记熟曲文;自然,能够通晓曲文里的故实跟词藻那就尤其有味。
昆曲的串演,歌舞并重。舞的部分就是身体的各种动作跟姿势,唱到哪个字,眼睛应该看哪里,手应该怎样,脚应该怎样,都由老师傅传授下来,世代遵守着。动作跟姿势大概重在对称,向左方做了这么一个舞态,接下来就向右方也做这么一个舞态,意思是使台下的看客得到同等的观赏。譬如《牡丹亭》里的《游园》一出,杜丽娘小姐跟春香丫头就是一对舞伴,自从闺中晓妆起,直到游罢回家止,没有一刻不是带唱带舞的,而且没有一刻不是两人互相对称的。这一点似乎比较平剧与汉调来得高明。前年看见过一本《国剧身段谱》,详记平剧里各种角色的各种姿势,实在繁复非凡;可是我们去看平剧,就觉得演员很少有动作,如《李陵碑》里的杨老令公,直站在台边尽唱,两手插在袍甲里,偶尔伸出来挥动一下罢了。昆曲虽然注重动作跟姿势,也要演员能够体会才好,如果不知道所以然,只是死守着祖传表演,也就跟木偶戏差不多。
注:①平剧:即京剧,当时亦称国剧。 ②故实:以往的有历史意义的事实;典故
【小题1】下列说法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小题2】简要概括本文谈到的昆曲的长处与局限。
昆曲
叶圣陶
昆曲本是吴方言区域里的产物,现今还有人在那里传习。苏州地方,曲社有好几个。退休的官僚,现任的善堂董事,学校教员,中年田主少年田主,还有诸如此类的一些业余的唱区家,都是那几个曲社里的成员。至于职业的演唱家,只有一个班子,就是上海“大千世界”的仙霓社。逢到星期日,没有什么事情来逼迫,我也偶尔跑去看他们的演唱,消磨一个下午。
演唱昆曲是厅堂里的事情。地上铺了一方红地毯,就算是剧中的境界;唱的时候,笛子是主要的乐器,声音当然不会怎么响,但是在一个厅堂里,也就各处听得见了。搬上旧式的戏台去,即使在一个并不宽广的戏院子里,就不及平剧①那样容易叫全体观众听清。如果搬上新式的舞台去,那简直没有法子听,大概坐在第五六排的人就只看见演员拂袖按鬓了。
昆曲那些戏本子虽然也有幽期密约,盗劫篡夺,但是总要归结到教忠教孝,劝贞劝节,神佛有灵,人力微薄。就文词而言,据内行家说,多用词藻故实②是不算稀奇的,要像元曲那样亦文亦话才是本色。但是,即使像了元曲,又何尝能够句句像口语一样听进耳朵就明白?再说,昆曲的调子有非常迂缓的,一个字延长到了十几拍,那就无论如何讲究辨音,讲究发声跟收声,听的人总之难以听清楚那是什么字了。所以,听昆曲先得记熟曲文;自然,能够通晓曲文里的故实跟词藻那就尤其有味。
昆曲的串演,歌舞并重。舞的部分就是身体的各种动作跟姿势,唱到哪个字,眼睛应该看哪里,手应该怎样,脚应该怎样,都由老师傅传授下来,世代遵守着。动作跟姿势大概重在对称,向左方做了这么一个舞态,接下来就向右方也做这么一个舞态,意思是使台下的看客得到同等的观赏。譬如《牡丹亭》里的《游园》一出,杜丽娘小姐跟春香丫头就是一对舞伴,自从闺中晓妆起,直到游罢回家止,没有一刻不是带唱带舞的,而且没有一刻不是两人互相对称的。这一点似乎比较平剧与汉调来得高明。前年看见过一本《国剧身段谱》,详记平剧里各种角色的各种姿势,实在繁复非凡;可是我们去看平剧,就觉得演员很少有动作,如《李陵碑》里的杨老令公,直站在台边尽唱,两手插在袍甲里,偶尔伸出来挥动一下罢了。昆曲虽然注重动作跟姿势,也要演员能够体会才好,如果不知道所以然,只是死守着祖传表演,也就跟木偶戏差不多。
注:①平剧:即京剧,当时亦称国剧。 ②故实:以往的有历史意义的事实;典故
【小题1】下列说法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A.昆曲的内容有的诲淫诲盗,有的也教忠教孝,劝贞劝节。 |
B.昆曲里好的戏文词藻故实颇丰,而且文言白话兼而有之。 |
C.昆曲的舞注重手脚之间的协调,是为了准确地表现唱词。 |
D.昆曲人物舞台站位互相对称,因其舞台布景讲究对称性。 |
9.
阅读下面文段,完成下列小题。
文化需要相互凝视
①当中国在世界经济舞台上赢得万千瞩目的时候,一个文化中国的形象似乎仍不清晰,西方发达***铁凝坦诚陈述了她的批评和看法,那位教授也由此意识到自己的轻率和偏颇。这种争论之后的和解,让双方都有收获。那天论坛结束时大家都舍不得离开,最后是一位美国汉学家主动走到大厅弹奏钢琴,让琴声作为这次交流的结束。
④中国文化目前在国际文化竞争中处于弱势,原因很多。首先我们对西方文化的了解,远比对方对我们的了解要多得多。还有历史原因,一边是中国屈辱的近代史,一边是西方文艺复兴以来欧洲文明迅速勃兴形成的优越感。也有技术原因,汉语太美太难掌握,世界上精通现代汉语的学者相对还太少,这造成了交流的障碍。另外由于文化的差异,有些西方学者也容易从某种印象出发作出主观的判断。这样的现实,并非一日形成。
⑤文化相互凝视可以使双方找到并感受人类共通的良知、道德和美。在全球化的背景下,不同的文化取向之间常会有一些误解,但绝大多数不是恶意。国际社会对中国发展充满惊异和好奇,但普通外国民众对中国、特别是对当代中国社会真正的活力知之甚少。中国应该向世界打开自己,特别是最能触动人心灵的文学、文化的交往,这种沟通不是为了让人们变得相同,而是为了理性平等地认识、欣赏并尊重彼此的不同。
⑥在文化的相互凝视中,中国人应有自己健康的文化自信。处在经济飞速发展的变革时代,中国作家应该潜心地而不是花哨地,诚实地而不是用讨某一个“他者”喜欢的心态去创作。老话说“酒好不怕巷子深”,好酒不是兑出来而是酿出来的,能否酿出好酒最终要看我们能不能更踏实地潜入到这个时代的深部。只有酿出好酒,才能“走出去”。2006年中国作协启动了“中国当代文学百部精品对外译介工程”、“经典中国国际出版工程”,文学走出去的步伐不断加快。
⑦中国文化走向世界不是即兴的展示,不可能一蹴而就,更不能奢望一两次论坛和书展就能够万事大吉。它需要我们更自觉,更有耐心和耐力。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可持续发展的根本动力。文化需要相互凝视,相互对话。在促进国际文化平等交流方面,我们要做的事情还很多。
(选自《语文报》,2010.7-8.有删改)
【小题1】对“中国文化目前在国际文化竞争中会处于弱势”的原因,理解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
【小题2】结合全文,回答以下问题。
(1)结合文意,分别说出“好酒不是兑出来而是酿出来的”一句中“兑”、“酿”的含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在促进国际文化平等交流方面,文学承担了极其重要的作用。请结合文本,说说“我们”在这方面做了哪些工作。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文化需要相互凝视
①当中国在世界经济舞台上赢得万千瞩目的时候,一个文化中国的形象似乎仍不清晰,西方发达***铁凝坦诚陈述了她的批评和看法,那位教授也由此意识到自己的轻率和偏颇。这种争论之后的和解,让双方都有收获。那天论坛结束时大家都舍不得离开,最后是一位美国汉学家主动走到大厅弹奏钢琴,让琴声作为这次交流的结束。
④中国文化目前在国际文化竞争中处于弱势,原因很多。首先我们对西方文化的了解,远比对方对我们的了解要多得多。还有历史原因,一边是中国屈辱的近代史,一边是西方文艺复兴以来欧洲文明迅速勃兴形成的优越感。也有技术原因,汉语太美太难掌握,世界上精通现代汉语的学者相对还太少,这造成了交流的障碍。另外由于文化的差异,有些西方学者也容易从某种印象出发作出主观的判断。这样的现实,并非一日形成。
⑤文化相互凝视可以使双方找到并感受人类共通的良知、道德和美。在全球化的背景下,不同的文化取向之间常会有一些误解,但绝大多数不是恶意。国际社会对中国发展充满惊异和好奇,但普通外国民众对中国、特别是对当代中国社会真正的活力知之甚少。中国应该向世界打开自己,特别是最能触动人心灵的文学、文化的交往,这种沟通不是为了让人们变得相同,而是为了理性平等地认识、欣赏并尊重彼此的不同。
⑥在文化的相互凝视中,中国人应有自己健康的文化自信。处在经济飞速发展的变革时代,中国作家应该潜心地而不是花哨地,诚实地而不是用讨某一个“他者”喜欢的心态去创作。老话说“酒好不怕巷子深”,好酒不是兑出来而是酿出来的,能否酿出好酒最终要看我们能不能更踏实地潜入到这个时代的深部。只有酿出好酒,才能“走出去”。2006年中国作协启动了“中国当代文学百部精品对外译介工程”、“经典中国国际出版工程”,文学走出去的步伐不断加快。
⑦中国文化走向世界不是即兴的展示,不可能一蹴而就,更不能奢望一两次论坛和书展就能够万事大吉。它需要我们更自觉,更有耐心和耐力。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可持续发展的根本动力。文化需要相互凝视,相互对话。在促进国际文化平等交流方面,我们要做的事情还很多。
(选自《语文报》,2010.7-8.有删改)
【小题1】对“中国文化目前在国际文化竞争中会处于弱势”的原因,理解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
A.西方对我们的文化了解得少。 |
B.近代中国文化落后,西方文化蓬勃发展。 |
C.汉语难以掌握,世界上精通汉语的学者太少,造成了交流的障碍。 |
D.由于文化的差异,很多西方学者从某种印象出发作出主观的判断。 |
(1)结合文意,分别说出“好酒不是兑出来而是酿出来的”一句中“兑”、“酿”的含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在促进国际文化平等交流方面,文学承担了极其重要的作用。请结合文本,说说“我们”在这方面做了哪些工作。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作文- (共1题)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选择题:(4道)
诗歌鉴赏:(1道)
文言文阅读:(2道)
现代文阅读:(2道)
作文:(1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6
5星难题:0
6星难题:4
7星难题:0
8星难题:0
9星难题: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