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鄱阳县第二中学2018届九年级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

适用年级:初三
试卷号:7464

试卷类型:月考
试卷考试时间:2017/10/17

1.选择题(共5题)

1.
下列字形和加点字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喑哑(ān)  旁骛   廓然无累(kuò)   略输文彩
B.分外(fèn)  妖娆   一抷黄土(póu)  敬业乐群
C.静谧(mì)   暄嚷  涕泗横流(dì)    一代天骄
D.栖息(qī)   灵柩  恪尽职守(gè)    冰雪复盖
2.
下列句子加点词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周末参加社区志愿服务的华西医院的医生们表示,他们所做的事情是微不足道的。
B.有这种诗人灵魂的传统的民族,应该有气吞斗牛的表现才对。
C.烈士及其亲属的大忠大诚,大智大勇,大情大爱令在场听众潸然泪下,肃然起敬,受到一次生动的爱国主义教育。
D.别的学生都在抓紧时间汲取知识,他却苦心孤诣地沉迷游戏,父母为此心急如焚。
3.
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她写信告诉我,近段时间,她没有一刻不忘记我们相处时的点点滴滴。
B.宽带网不仅能提供信息,但可以提供网上视频点播和远程教育等智能化、个性化服务。
C.以前的罗布泊并不荒凉,翻开有关西域的历史书籍,你会惊异于它的热闹与繁华。
D.据报道,全日本百岁以上老人数量目前达6.6万,这是医疗水平提高的。
4.
下列句子没有使用修辞手法的一项是(    )
A.没有职业的小懒人,简直是社会上的蛀米虫,简直是“掠夺别人勤劳结果”的盗贼。
B.够了!够了!暴君们。啊!野蛮还在,好吧,让哲学抗议。刀剑猖狂,让文明愤然而起。
C.克利斯朵夫不是经过多少回这种情形吗?他不是一切艺术家的缩影与结晶吗?
D.天色渐黑,我突然发现不远处好像闪过一个人影。
5.
下列句子组成语段顺序排列正确的一项是(    )
①当我们折断藕时,可以观察到无数条长长的白色藕丝在断藕之间连系着,为什么会有这种现象的呢?
②植物的导管内壁在一定的部位会特别增厚,呈各种纹理,有的呈环状,有的呈梯形,有的呈梯形,有的呈网形,而藕的导管壁增厚部却连续成螺旋状的,特称螺旋形导管。
③原来植物要生长,运输水和养料的组织,叫导管和管胞。
④在折断藕时,导管内壁增厚的螺旋部脱离,成为螺旋状的细丝,直径仅为3~5微米。
⑤这些组织在植物体内四通八达,在叶、茎、花、果等器官中宛如血管在动物体内一样畅通无阻。
⑥这些细丝很像被拉长后的弹簧,在弹性限度内不会被拉断,一般可拉长至10厘米左右。
A.①②⑤③④⑥B.①③⑤②④⑥C.①⑥②⑤③④D.①③②⑥⑤④

2.句子默写(共1题)

6.
填补下列句子的空缺处。
(1)___________________,不求闻达于诸侯。
(2)过尽千帆皆不是,___________________。
(3)了却君王天下事,___________________。
(4)且壮士不死即已,___________________。
(5)水何澹澹,___________________。
(6)___________________,断肠人在天涯。
(7)___________________,江春入旧年。
(8)___________________,谁家新燕啄春泥。

3.诗歌鉴赏(共1题)

7.
阅读下面这道诗,完成下列小题。
信州溪岸夜吟作
(唐)韦庄
夜倚临溪店,怀乡独苦吟。
月当山顶出,星倚水湄沈
雾气渔灯冷,钟声谷寺深。
一城人悄悄,琪树宿仙禽。
【注释】①信州:在今江西信江上游的上饶市。②韦庄,字端已,杜陵人,是诗人韦应物四世孙。唐朝花间派词人,与温庭筠齐名,并称“温韦”。词风清丽,有《浣花词》流传。③水湄:水边。沈,通“沉”。④琪树:指仙境中的玉树。
【小题1】下列对诗的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首联交代写诗地点及背影:夜宿溪店,因孤独寂寞、怀家思乡而作。
B.颔联景物描写,写月从山顶出,星靠水边沉,营造出寂静清幽的氛围。
C.颈联写诗人观渔灯感受凉凉浓雾不愿散云,只听见从深谷寺院中传来的钟声。
D.尾联写城中静悄悄的,宛若仙境,人都睡了,只有仙禽停栖在琪树上。
【小题2】下列对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首联开门见山,“夜”“吟”点题,“独”字奠定了全诗的感情基调。
B.颔联对仗工整,化静为动,赋予静景以动态,增强了画面的生动性和灵动感。
C.颈联从视觉和听觉两个角度来写溪上渔灯寒冷,山中谷寺深远。
D.诗的最后一句,巧借“仙禽”宿琪树来反衬诗人客居他乡的凄苦悲凉。

4.文言文阅读(共1题)

8.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优孟
优孟,故楚之乐人也。长八尺,多辩,常以谈笑讽谏。楚庄王之时,有所爱马,衣以文绣,置之华屋之下,席以露床,啖以枣脯。马病肥死,使群臣丧之,欲以棺椁大夫礼葬之。左右争之,以为不可。王下令曰:“有敢以马谏者,罪至死。”优孟闻之,入殿门,仰天大哭。王惊而问其故。优孟曰:“马者王之所爱也,以楚国堂堂之大,何求不得,而以大夫礼葬之,薄,请以人君礼葬之。”王曰:“何如?”对曰:“臣请以雕玉为棺,文梓为椁,便枫豫章为题凑,发甲卒为穿圹,老弱负土,齐赵陪位於前,韩魏翼卫其后,庙食太牢,奉以万户之邑。诸侯闻之,皆知大王贱人而贵马也。”王曰:“寡人之一至此乎!为之奈何?”优孟曰:“请为大王六畜葬之。以垅灶为椁,铜历为棺,剂以姜枣,荐以木兰,祭以粮稻,衣以火光,葬之於人腹肠。”於是王乃使以马属太官,无令天下久闻也。
【注释】①优孟,故楚之乐人也:优孟是楚国的老伶工。故,旧,有前辈等意义。乐人,能歌善舞的艺人。②楚庄王:楚国第22代国君,名旅,为春秋五霸之一,在位23年(公元前613~591)。③席:衬垫着它,不让它着地。④争:通“诤”,规劝。⑤薄:薄待。⑥题凑:木头的头向内,围着棺材。⑦穿圹:挖墓穴。⑧负土:背土筑坟。⑨剂:调和。⑩衣以火光:在火光的照耀下。
【小题1】下列句子朗读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王惊/而问其故B.臣/请以雕玉为棺C.皆知/大王贱人而贵马也D.无令/天下久闻也
【小题2】解释文中加点字的词。
(1)使(___________)    (2)故(___________)   (3)过(___________)
【小题3】翻译文中画线句子。
(1)有敢以马谏者,罪至死。
(2)寡人之过一至此乎!为之奈何?
【小题4】优孟为什么能劝谏成功?请结合文意具体分析。

5.现代文阅读(共1题)

9.
(一)阅读下文,完成下列小题。
杜鹃正点亮我们的灵魂
冯金彥
一朵朵杜鹃仿佛是一只只蝶,从无尽的春色中飞了出来。
‚杜鹃的热烈,是春雨在一夜之间点燃的,随风潜入夜之后,漫山遍野都是一片火红,让你不知道谁是这幅美丽画卷的真正作者了。
③杜鹃花不管这些,只是美丽自己的,依旧美丽自己的。
④作为花,井冈山上的杜鹃花和别的花不同的是,它懂得对于一种花,高贵的是追求,美丽只是一件外衣。因而在井冈山和杜鹃相识,你会了解到许多和高贵与坚贞有关的故事。井冈山的杜鹃,仿佛是一个个小小的螺钉,把一种美丽,一种气魄,组合安装在井冈山上。如果没有这些杜鹃,那些山的刚毅就少了一些色彩,那些竹的挺拔就少了一些韵味。
⑤井冈山的杜鹃,是井冈山的一个孩子,再难的日子,井冈山也没有舍得让杜鹃去流浪,井冈山处处是杜鹃的家,每一粒种子想去的地方都有泥土的拥抱。只是几十年过去了,这些杜鹃,依旧不显老,依旧是当年的样子,依然在讲述那些历史的故事。
⑥历史,不只是那些死去的东西。
⑦死去的东西太多了,历史那间小小的库房存放不了那些名字。于是,我们知道那些死去的小草,那些死去的花朵,对于一个春天没有意义,对于一片土地没有意义,甚至一个死去的生命,那些在荒野上寂寞的土堆里埋葬的名字,除了他们的亲人,我们又有谁会了解与那些名字有关的故事呢?
⑧可是,井冈山上的这些名字不一样。
⑨井冈山的杜鹃也不一样。井冈山的杜鹃之所以成为走进我们生活甚至走进我们生命的一朵花,是因为有一种东西和杜鹃花小小的花蕾一样,总会在春天醒来,或者说被杜鹃唤醒,一种井冈山精神,一种民族的精神,几十年过去了,也依旧不显老,依旧是当年的样子。
⑩一个人或许没有血性,或许为欲望折腰。可一个民族不能没有血性,一个没有血性的民族,就像诗人田间的诗中所说的:
假如我们不去打仗
敌人用刺刀
杀死了我们
还要用手指着我们骨头说:“看哪,这就是奴隶!”
⑪井冈山的杜鹃是血性的杜鹃。
⑫井冈山的人也是血性的人。回望历史,一个个从井冈山走出的名字和沉睡在井冈山里的名字,像红红的炭火,温暖了冰冷日子里的中国。我们无法听到他们的声音,除了黄洋界的林涛之外,红光医院的旧影。我们甚至感受不到他们的气息,只有这些从泥土深处,从岁月深处挖出来的一些碎片,真实地告诉我们,他们曾经来过,在这里生活过,他们曾经是这片土地的主人,是蓬勃的生命,是我们的亲人。
⑬至今,在井冈山的山岗上,如果不小心,还会从地上捡起几片炮声。你必须分外小心,你不知道,在那丛杜鹃下曾经留下***的脚印,朱德的脚印。而那条挑粮的小路仿佛是一个书签:一个书签夹在这里,说明这一页是历史正在看的,说明这一页是我们正在看的;一条挑粮的小路夹在这里,是在为历史留一个记号,否则,那些出去散步的英雄们,找不回来。
⑭我们就站在井冈山上远望。
⑮一个人在井冈山上望了望, 日子就长了,一群人在井冈山上望了望,目光就远了,一只鸟在井冈山上飞了飞, 翅膀就硬了。这就让我想起自己的故乡,想起故乡的山岗上那旺盛而茂密的柞树林,那些生命力极强的柞树,枝干挺拔、绿叶婆娑,生生灭灭养育着故乡的山水和故乡的人。即便被砍伐下堆积在角落,它仍然洋溢着澎湃的激情,只要有一场透雨,便会长出一丛丛的木耳,像是招展的旗帜,像是倾听世界的耳朵。而柞树林里那些抗联英雄的名字,杨靖宇、赵一曼、苗可秀,他们也是盛开在北方的红杜鹃。
⑯这朵朵盛开在祖国大江南北的红红的杜鹃,仿佛是一个个人类伟大精神的火炬手,一天、一天,一年、一年,一生一世,在历史的时间和空间上,把一种永远与不朽传递下去。
⑰于是,我们想起了一位美国作家的一句话:“你可以把一个男孩从乡村的土地带走,但你却不能把乡村从男孩的身上带走。”
⑱是的,你可以把一个人从井冈山带走。
⑲但你永远不可能把井冈山的杜鹃从他的心中带走。
(选自《人民日报》2016.5.2》
【小题1】井冈山杜鹃花与别的花相比有什么不同?它有什么作用?作者对它的感悟怎样?
(1)井冈山杜鹃花的不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井冈山杜鹃花的作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作者对井冈山杜鹃花的感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题2】结合具体语境,理解“而那条挑粮的小路仿佛是一个书签:一个书签夹在这里,说明这一页是历史正在看的,说明这一页是我们正在看的”这句话的深层含义。
【小题3】文章引用田间的诗,有什么表达效果?
【小题4】通读全文,分析井冈山杜鹃在文中的象征意义。

6.语言表达(共1题)

10.
按要求完成微作文
假如你有一间房子:南北长6米,东西宽3米,房间的北面墙上有一个高2米、宽1.5米的窗户,南面墙上正中有一扇宽1米的房门。家具有写字台、小铁床、书柜、方桌各1件,单人沙发一对,靠背椅两把。这间房子你将怎样布置?
请以《布置我的小天地》为题写一段说明文字。
要求: ① 恰当地安排说明顺序;②语言准确;③150字左右。

7.作文(共1题)

11.
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有一个旅游爱好者,在旅游中经常迷路。

“你经常在外旅游,有丰富的旅游经验,怎么还会迷路呢?”朋友不解地问。

“每次迷路,都是走上了歧路。”

“为什么会走上歧路呢?”

“因为歧路上有迷人的风景,看着看着,就忍不住走进去了;走着走着,就走不出来了。”

请你根据读后的联想和感悟,写一篇作文。
要求:①作文的题目、文体由自己确定;②不超过话题范围;③文中不能出现真实的校名、人名、地名。④不少于600字。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选择题:(5道)

    句子默写:(1道)

    诗歌鉴赏:(1道)

    文言文阅读:(1道)

    现代文阅读:(1道)

    语言表达:(1道)

    作文:(1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3

    5星难题:0

    6星难题:5

    7星难题:0

    8星难题:3

    9星难题: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