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现代文阅读- (共2题)
(汉字之忧)《中国汉字听写大会》的走红,让不少选手和观众惊呼自己“不会写字”。例如:在这次“听写大会”中,“熨帖”一词只有1%的书写正确率,“癞蛤蟆”一词也只有2%的人能够写对。这也再次引发人们对汉字文化传承断裂这一现象的忧虑。教育部语言文字应用管理司司长说:“很多人说汉字有危机了,我觉得并不是汉字有危机,而是汉字的书写能力下降了,正确规范使用汉字的能力下降了。”
(现实之痛)汉字危机,并非危言耸听。用惯了电脑和手机,好多人常常会“提笔忘字”。不少中小学生在作文中滥用网络语言,狼牙山的壮士们英勇就义,也被他们恶搞为“挂了”。日常生活中,各种店铺的招牌、广告牌上的错别字层出不穷。一些商家为了引人注意,把成语乱改为广告词更是家常便饭(见下面由某校五年级学生整理的图片)。

【小题1】上面图片中的错字依次应改为( )
A.夹 倔 托 刻 鸣 贤 |
B.夹 崛 托 刻 名 贤 |
C.夹 崛 托 刻 鸣 贤 |
D.荚 崛 托 刻 鸣 贤 |
A.举例子 | B.下定义 | C.作比较 | D.打比方 |
A.汉字文化传承出现了断裂,让人忧虑。 |
B.汉字书写和正确规范使用汉字的能力下降了。 |
C.越来越多的人患上了“失写症”。 |
D.汉字间架结构越来越复杂,不易书写。 |
A.表示特殊称谓。 | B.表示着重强调。 |
C.表示引用。 | D.表示特殊含义。 |
A.许多人常常“提笔忘字”。 |
B.不少中小学生在作文中滥用网络语言。 |
C.店铺招牌、广告牌上的错别字层出不穷。 |
D.人们接触汉字的机会越来越少了。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黛玉葬花
那一日正当三月中浣,早饭后,宝玉携了一套《会真记》,走到沁芳闸桥边桃花底下一块石上坐着,展开《会真记》,从头细玩。正看到“落红成阵”,只见一阵风过,把树头上桃花吹下一大半来,落的满身满书满地皆是。宝玉要抖将下来,恐怕脚步践踏了,只得兜了那花瓣,来至池边,抖在池内。那花瓣浮在水面,飘飘荡荡,竟流出沁芳闸去了。
回来只见地下还有许多,宝玉正踟蹰间,只听背后有人说道:“你在这里作什么?”宝玉一回头,却是林黛玉来了,肩上担着花锄,锄上挂着花囊,手内拿着花帚。宝玉笑道:“好,好,来把这个花扫起来,撂在那水里。我才撂了好些在那里呢。”林黛玉道:“撂在水里不好。你看这里的水干净,只一流出去,有人家的地方脏的臭的混倒,仍旧把花糟蹋了。那犄角上我有一个花冢,如今把他扫了,装在这绢袋里,拿土埋上,日久不过随土化了,岂不干净。”
【小题1】文中画线句子是对宝玉的______描写,最后一个自然段则是对林黛玉和宝玉的______描写。【小题2】阅读名著时,要对小标题有一定的理解。下列对“黛玉葬花”解释恰当的是( )
A.林黛玉把花埋在土里。 |
B.林黛玉对花有着自己独特的见解,她把花比作自己,以此抒发内心的孤独与伤感。 |
【小题4】下列不是出自《红楼梦》的故事是( )
A.共读西厢 | B.香菱学诗 | C.桃园结义 | D.宝钗扑蝶 |
-
【1】题量占比
现代文阅读:(2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0
7星难题:0
8星难题:0
9星难题: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