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诗歌鉴赏- (共1题)
山坡羊·潼关怀古(张养浩·元)
峰峦如聚,波涛如怒,山河表里潼关路。望西都,意踌躇,伤心秦汉经行处,宫阙万间都做了土。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小题1】此曲中“山坡羊”是_________,“潼关怀古”是 ___________。
【小题2】对这首曲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这是一首元代散曲,“山坡羊”是曲牌名,“潼关怀古”是曲的标题。 |
B.“山河表里潼关路”勾画出潼关外有黄河,内有华山,山河雄伟,地势险要的特点。 |
C.曲中的“聚”字赋予静止的峰峦以动感,“怒”字则生动地表现出波涛汹涌的情态。 |
D.作者在曲中表达出深深的伤感悲愤之情,他伤感悲愤的最主要原因是“宫阙万间都做了土”。 |
2.文言文阅读- (共1题)
【甲】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乙】蝜蝂①者,善负小虫也。行遇物,辄持取,昂其首负之。背愈重,虽困剧②不止也。其背甚涩,物积因不散,卒踬仆③不能起。人或怜之,为去其负;苟能行,又持取如故。又好上高,极其力不已,至坠地死。
今世之嗜取者,遇货不避,以厚其室,不知为己累也,唯恐其不积。及其怠而踬也,黜弃④之,迁徙之,亦已病矣。苟能起,又不艾⑤。日思高其位,大其禄,而贪取滋甚,以近于危坠,观前之死亡不知戒!虽其形魁然大者也,其名,人也,而智,则小虫也。亦足哀夫! (柳宗元《蝜蝂传》)
【注释】①蝜蝂(fù bǎn):一种背部隆起的黑色小虫。②困剧:疲累非常。③踬仆:失足跌倒。④黜弃:被贬斥罢官。⑤艾(yì):悔改。
【小题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⑴宜乎众矣 _______⑵虽困剧不止也_______________
⑶极其力不已______⑷遇货不避___________________
【小题2】下列句中加点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①香远益清 ②至于斟酌损益 |
B.①善负小虫也 ②择其善者而从之 |
C.①卒踬仆不能起 ②卒或有所闻 |
D.①及其怠而踬也 ②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 |
⑴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_________)
⑵人或怜之,为去其负;苟能行,又持取如故。(___________)
【小题4】【甲】文通过赞美莲花的品格,表现了君子____________________的生活态度,而【乙】文通过描写蝜蝂的特性,讽刺了嗜取者_____________的丑恶面目。
3.现代文阅读- (共1题)
以人文教育涵养工匠精神
黄金
①培养大国工匠,源头在一流的工程教育。如今,工科人才的培养,不止一次听到“局中人”直呼“两难”:一头是工科学生的“难”,难在专业“窄化”、生活“宅化”。学生抱怨课程多、实验多,疲于应付眼前连绵不绝的苟且,无暇诗和远方,更难涵养精益求精、沉潜专注的匠心。另一头是工程单位的“难”,慨叹工程领军后备人才短缺,特别是素养好、领悟力强、科学与基础理论修养扎实、系统视野开阔、能驾驭宏大复杂工程的“将才”,更是难求。
②为何会出现这供需的“两难”?窃以为是因为工科人才培养的人文土壤、人文养分还不够,重视了学生掌握技术和工具的“硬知识”,少了些关注学生人格精神全面成长的“软学养”。
③人文教育,以塑造完整健全的“人”而非单向度、工具化的“匠”为出发点,涵育的是人对价值道德的终极关怀,对做事的完美追求,是心灵的沉潜宁静,这和工匠精神是无比契合的。因此,工科人才的培养,切不可少了人文教育这一环,还需以人文教育铸匠魂、育匠心、造匠韵。
④一流的大国工匠,需要把科技创造同人类社会重大问题紧紧联系在一起,甚至应当立足于人类命运共同体,具备关切环境、关怀生命的责任心。人文教育中,历史文化、哲学伦理、文学艺术、自然科学等学科知识的交汇融通,造就其博约相济、以文化人的特点,让学生涵育健全人格,谙悉工程伦理,明了历史环境,树立高远理想信念和价值观念。早年间,钱三强先生立志立德,正是得益于人文教育。他中学时代即就读于蔡元培先生创办的孔德学校,接受德智体美的全人教育,名字也由“钱秉穹”改为“钱三强”,意为德智体都强。后来在孙中山先生的影响下,在未来中国蓝图的吸引下,钱三强决心学工科,以实际行动报国,自此一生未改初心。
⑤一流的大国工匠,不仅要培育专注技艺、追求卓越之心,更重要的是涵养赋予产品生命和内涵、在技术中融入巧思和灵魂的能力。从这个意义上讲,想象力、审美品位也是不可小视的创造力,不少蜚声世界的科学家、工程技术专家,都曾得益于文学和艺术的滋养,对生命有了更高层次的体认,也让工程技术有了对人类社会发展的久远价值。目前,不少国货正从粗憨、实用阶段转向追求精细、美感的阶段,对工程人才的工艺审美素质要求更高。人文教育恰恰可以打破专业壁垒,将人的思考和生命力融入工程技术,赋予中国制造更大的价值。
⑥当前,我国正处在从“中国制造”转向“中国质造”乃至“中国智造”的转折点。将人文教育的土壤培得更厚、渠道拓得更宽、内涵挖得更深,才能以世界一流的工程教育为国家的转型发展输送更多一流的“大国工匠”。
(选自《人民日报》2016年12月7日)
【小题1】请简要概述本文的论述思路。【小题2】作者为什么说“工科人才的培养,切不可少了人文教育这一环”?文中举钱三强的例子有何作用?
【小题3】作者认为,成为一流的大国工匠,需要具备哪些条件?
4.作文- (共1题)
(1)请以“有一个镜头,溢满 ”为题写一篇文章。要求:先将题目补充完整,文体不限。
(2)自信原本就是一种美丽!无论是贫穷还是富有,无论是逆境还是顺境,无论是相貌平平还是帅气美丽……只要昂起头来,就会使你变得美丽。请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和感情,以“昂起头来真美”为题作文。
5.- (共1题)
历史上,很多学术思潮和学派的传播、形成都与媒介技术发展有着密切关系。如果没有古登堡印刷术的发明,欧洲的文艺复兴可能还会推迟若干年,没有近现代报刊在中国的(甲) (A崛起B 兴起),中国的新文化运动也不会搞得那样(乙) (A轰轰烈烈B大张旗鼓),这些都quán( )释着媒介技术进步与哲学社会科学繁荣之关系。打造强大的媒体资讯平台,对哲学社会科学的繁荣至关重要。
要看到今天在媒介资讯平台建设上福建并不占优势。我们需要建设有全国影响力、同时覆盖台湾地区和东南亚国家的强大资讯平台,在资讯的搜集、仓储、整理、分析、传播方面形成高度共享性、依赖性的媒体资讯平台。福建是侨乡,在对外传播方面有卓越的历史实践,我们今天在这方面应该有更大的作为,强化新闻传播的“海洋战略”。新闻传播是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实践行之于前,理论继之于后。只要我们在对外传播上有伟大的传播实践,我们就能够提炼、创造出具有福建特色的卓越的对外传播理论。
(摘自《福建日报》2017.4.21,作者为厦门理工学院教授赵振祥,因设题需要,原文有改动)
⑴根据拼音写汉字或给加点的字选择正确的读音。(选择题只填序号)① quán(_______)释 ②卓越(______)(
A.zhuō | B.zhuó) |
(甲)____________________(乙)____________________
(3)划线句有语病,请将正确的句子写在横线上修改。
原句:历史上,很多学术思潮和学派的传播、形成都与媒介技术发展有着密切关系。
修改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题量占比
诗歌鉴赏:(1道)
文言文阅读:(1道)
现代文阅读:(1道)
作文:(1道)
:(1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2
5星难题:0
6星难题:3
7星难题:0
8星难题:0
9星难题: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