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填空题- (共3题)
shí liánɡ fǎn fù wěi bɑ
(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
bānɡ zhù shuì jiào fěn suì
(_________) (_________) (_________)
2.信息匹配- (共2题)
(1) A.jìn B. jìng
苍劲(_____) 劲头(_____) 使劲(_____) 劲道(_____)
(2)A. dài B. dāi
对待(_____)待着(_____) 等待(_____) 待一会儿(_____)
(3)A. qiē B. qiè
一切(_____) 切除(_____) 切水果(_____) 切合实际(_____)
(1)(淘 陶) ( )瓷 ( )气 ( )米
(2)(精 情) ( )感 ( )神 ( )力
(3)(城 诚) ( )实 ( )市 ( )心
(4)(脂 指) ( )导 ( )肪 手( )
(5)(竖 坚) ( )强 ( )立 横( )
3.现代文阅读- (共2题)
用脑想,用心记
宋朝有个读书人叫陈正元,他看书看得(持 特)别快,一目十行,囫囵吞枣.他读过的书一本又一本,花(费废)了许多时间和(精 经)力,可是没有留下什么印象.这使他十分苦(脑 恼),疑心自己是不是记忆不好。
有一次,他向著名学者朱熹请教.朱熹询问了他的读书过程后,给了他一番忠告,说:“以后读书不要只图快,哪怕一句话,也要重复读上多遍,总比一味往前赶效果好.读书一定要用脑想,用心记.”
听了朱熹的忠告,陈正元这才明白,他读过的书之所以记不住,不是因为记性不好,而是读书的目的不明确,方法不对头.他把读书多当成了目的,忽视了对书籍、内容的理解和记忆.这样匆忙草率地读书,既不能消化书中的内容,又不能有重点地进行记忆,因此读书的效果很差.
陈正元接受了朱熹的忠告,他每读完一段书,就想想这段书讲了些什么,有几个重点,而且留心把重点的内容记住.经过日积月累,他终于成了一位有学识的人。
【小题1】用“\”划去第1自然段括号中不恰当的字。【小题2】根据所给关联词,将下面的两句话合成一句。
陈正之读书只图快。 陈正之读书没留下什么印象。
(A)用关联词“因为……所以……”
(B)用关联词“之所以……是因为……”
【小题3】为什么陈正之一开始读书没有留下什么印象?
【小题4】读完本文你有什么收获?请写下来。
煮书(节选)
爷爷看我疑惑不解的样子,便接着说:“你知道唐代大诗人杜甫吧?他小时候读书,就能反复诵读品味,非把书读熟读透不可。其实,这就是‘煮书’。这样,他写起诗来就感到得心应手了。所以他说‘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我们学习语文,对那些好的文章也应该这么‘煮’。否则,就很难把语文学好。”
【小题1】联系上下文说一说“疑惑不解、得心应手”的意思。【小题2】大诗人杜甫小时候的读书方法是
【小题3】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的意思是
【小题4】这段话的主要内容是( )。
A.我们学习语文,对那些好的文章也应该这么“煮” |
B.爷爷借用杜甫的例子给“我”讲解“煮书”的含义,教给“我”学语文的方法 |
C.爷爷告诉“我”杜甫说的“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这句话的意思 |
4.语言表达- (共1题)
(1)我非常喜欢这条爱唱歌的小河。(缩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这种勇往直前的奋斗精神是值得我们学习的。(改成反问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这样“煮”下去,你不仅能体会文章情感,还可以牢记妙词佳句。(用加点的词语写句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花瓶里有三朵百合:一朵_____ ,一朵_____,一朵掉了一片叶瓣在桌面上。(填上合适的词语)
(5)肚子里的词儿多了,今后说话和写文章,还会犯愁吗?(改成陈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题量占比
填空题:(3道)
信息匹配:(2道)
现代文阅读:(2道)
语言表达:(1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0
7星难题:0
8星难题:0
9星难题: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