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新余市第一中学2017-2018学年八年级上学期第一次段考语文试题

适用年级:初二
试卷号:7333

试卷类型:月考
试卷考试时间:2017/11/2

1.选择题(共5题)

1.
下列字形和加点字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发髻(jì)    瞥见(piē)   黝黑(yòu)    诚皇诚恐(huáng)
B.匿名(nì)    不逊(sùn)   滞留(zhì)    藏污纳诟(góu)
C.私孰(shú)   诘责(jié)   骤雨(zòu)    筋疲力尽(jīn)
D.吹嘘(xū)    佃农(diàn)  窒息(zhì)    深恶痛疾(wù)
2.
下列句子加点词语使用错误的一项是(    )
A.目前,一些文化产品粗制滥造,甚至存在低俗、媚俗、庸俗的问题,群众十分反感。
B.他出国两年了,至今杳无消息。
C.同学们一个个正襟危坐,谈笑风生,教室里充满着欢快的气氛。
D.老李的才干在公司里可以说是鹤立鸡群,但经理却不重用他,实在可惜。
3.
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通过收看专题片,使我们认识到人类要与动物和谐相处。
B.四川九寨人民抗震救灾、重建家园的事实告诉我们:只要心中有坚定的信念,就能战胜和面对任何困难。
C.《战狼2》之所以深受广大消费者喜爱,其原因是因为它强化了国人的爱国之情——无论你在哪里遇到了怎样的危险,请你记住,你的背后有一个强大的祖国。
D.国足的健儿们清楚,一个球的输赢不仅关系到个人的前途,而且关系到祖国母亲的荣誉。
4.
下列句子组成的语段顺序排列正确的一项是( )
① 回想已经遥远的来处,有一种在季节缝隙中穿行的感觉。  
② 再向前,渐次地有花儿掠过,从零星点缀,到丛丛簇簇。
③ 望向窗外,起初还是冬季的边缘,万木萧条。
④ 渐渐地,浅浅的绿便浸润了万物。
⑤ 那些花儿,飘摇而来,又瞬间远去,留下刹那的美丽与长久的回想,一如那些汹涌而去的日月流年。
A.③④②①⑤B.③②④①⑤C.④②①⑤③D.④②③⑤①
5.
下面两句话所表达的意思不相同的一项是(    )
A.①非经批准不能动用流动资金。   ②非得经过批准才能动用流动资金。
B.①这样的话,亏你说得出口。     ②这样的话,亏你说不出口。
C.①除非你去请,他才会来。 ②除非你去请,否则他是不会来的。
D.①他缺乏经验,工作难免会出现一些错误。 ②他缺乏经验,工作难免不出现一些错误。

2.句子默写(共1题)

6.
填补下列句子的空缺处。
(1)相顾无相识,
(2) ,长河落日圆。
(3)乱花渐欲迷人眼,
(4)     ,壮心不已。
(5)     ,不以疾也。
(6)晴川历历汉阳树,
(7)     ,江入大荒流。
(8)此物何足贵?

3.诗歌鉴赏(共1题)

7.
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后面小题。
清平乐•春归何处
黄庭坚
春归何处?寂寞无行路。若有人知春去处,唤取归来同住。
春无踪迹谁知?除非问取黄鹂。百啭无人能解,因风飞过蔷薇。
(注释)①行路:指春天的行踪。②取:问。③因风:趁着风势。
【小题1】根据词句内容推想这首词所写季节正确的一项是(   )
A.仲春B.暮春C.孟夏D.仲夏
【小题2】下面对这首词的赏析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这首词表现了词人对美好春光、美好事物的珍惜之情,同时也蕴藏着词人怀才不遇、壮志难酬、报国无门的无奈,所以这是以乐写哀。
B.这首词写得跌宕起伏,词人希望有人知春去处,唤春归来;然无人知晓,于是词人寄希望于黄鹂能知春踪迹;遗憾的是黄鹂也飞过蔷薇花丛。
C.全词采用自问自答的形式,在自问自答之中饱含词人忧怨、惆怅之情。
D.此词写于词人被贬之时,词人借伤春悼春来抒写暮年无为的感慨:老大无成,春风得意的往日一去不复返了。

4.文言文阅读(共1题)

8.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后面小题。
刘公仲偃自河东河北宣抚使召归,除京城四壁守御使。与时相议不合,镌官落职奉祠。京城既失守,敌欲得公,用事者公以割地遣诣敌营。敌得公喜甚,即馆于僧寺,遣人为言国相知公名,将欲大用。公曰:“偷生以事二姓,有死不可!”国相盖谓粘罕,公守真定时,敌人攻城不能下。再入寇而公已去,真定遂陷,故以此知公也。车驾既北狩,敌复遣人谓公曰:“请以家属北去,取富贵,无徒死。”公仰天大呼曰:“有是乎?”召其指使陈灌谓曰:“国破主迁,乃欲用我,我宁死耳!”即手书片纸付灌持归报其子,以衣绦自缢死。粘罕闻而叹曰:“是忠臣也。”令葬之。公薨八十日,其子始克具棺敛,颜色如生,人以为忠节之气所致云。朝廷褒其死节,谥忠显,又赐碑额为“旌忠褒节”之碑。
(选自《独醒杂志》)
【注释】①刘公仲偃:即刘仲偃。②除:拜受官位。③镌官:削去官职。④奉祠:指祭祀等,这里指祭祀官。⑤用事者:办事的人,指后文的陈灌。⑥诒:欺诈。⑦馆:住。⑧粘罕:金朝名将,女真族,勇猛有谋。
【小题1】下列句子朗读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刘公仲偃/自河东河北宣抚使召归
B.再入寇而/公已去
C.以衣绦/自缢死
D.故/以此知公也
【小题2】解释文中加点的词。
(1)事(    ) (2)乃(    ) (3)始(    )
【小题3】翻译文中画线句子。
(1)遣人为言国相知公名,将欲大用。
(2)请以家属北去,取富贵,无徒死。
【小题4】结合短文内容,说说刘仲偃是一个怎样的人。

5.作文(共2题)

9.
请以“你是我最________的人”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1)请你从“贴心”、“感激”、“牵挂”、“欣赏”四个词语中选择一个,把题目补充完整,并将题目抄写在正文第一行。(2) 文体不限(诗歌除外),字数不少于600字。(3)文中不可出现真实校名、人名。
10.
美,就在我们身边,只要我们去发现,那么你将发现路边的小草是一种美,石头扔进河里发出的声音,也是一种美。家乡是一幅五彩的油画,但这幅画还需我们来增添光辉。那你家乡的秋天有哪些富有特征的景象?是那饱满诱人的果实,还是金黄灿烂的田地?请你细细观察并描写出你眼中家乡的秋天。(不少于100字,至少运用两种修辞手法)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选择题:(5道)

    句子默写:(1道)

    诗歌鉴赏:(1道)

    文言文阅读:(1道)

    作文:(2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4

    5星难题:0

    6星难题:6

    7星难题:0

    8星难题:0

    9星难题: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