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汕头市龙湖区2017-2018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质量检测历史试题

适用年级:初一
试卷号:732452

试卷类型:期末
试卷考试时间:2018/2/11

1.综合题(共1题)

1.
中国自古以来就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民族交融是民族关系发展的主流。阅读下列材料,回答
材料一:秦汉时期我国的民族关系呈现出明显的区域特征,即西部的贸易和交流日益频繁,在汉武帝时期尤为明显;南方地区的开发和融合加强,而北方边境却战争不断。
——《中国古代史》
材料二:

材料三:……朝廷常以招引或强制的方式,将边疆的北方各族内迁,以便监控各族或是增加兵源和劳动力。到了西晋时,中国北部、东部和西部,尤其是并州和关中一带,大量胡族与汉族杂住。史书记载“西北诸郡皆为戎居”,关中百万余口“戎狄居半”,对晋帝国呈现半包围形势。
——戴逸《中国民族边疆史研究》
材料四:魏主下诏:改革要逐步展开的,先变本,北方人把土地称为拓,后又称为跋。北魏的祖先是黄帝的后代,所以称为拓跋氏。土地是万物的根本,所以我们应当改姓为元氏。
——《魏书·任城王传》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西汉时期“西部的贸易和交流频繁”与什么历史事件有关?秦汉时期,在北方边境主要与哪个少数民族战争不断?   
(2)材料二图中C地在当时称为西域,它是通过什么机构的设置归属中央的?该机构的设置有何意义?   
(3)材料三中这些民族内迁后,主要分布于哪一地区?对当时局势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4)材料四中的“魏主”是谁?材料反映了北魏为学习汉族先进文化而采取了什么重要举措?这次改革在历史上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5)上述材料看出秦汉时期中央政府处理民族关系的主要方式有哪几种?简要概括秦汉到南北朝时期民族关系的变化。

2.选择题(共6题)

2.
下图是嘉峪关出土的魏晋墓砖画,它反映了魏晋南北朝时期(  )

胡人牛耕图
A.北方民族交融
B.江南经济开发
C.中外之间交往
D.北方政权分立
3.
《齐民要术》中有这样一句话:“湿耕泽锄,不如归去。”意思是在太潮湿的地方耕作,肯定会劳而无功。这段话反映了贾思勰主张(  )
A.因地种植B.适时耕作C.注重兴修水利D.讲究耕作方法
4.
公元前221年,蒙恬被封为将军,后因破齐有功又被封为内史,这主要得益于商鞅变法中的哪一项措施?(   )
A.奖励耕织B.奖励军功,按功授爵C.改革户籍制度D.严明法度,禁止私斗
5.
通过历史图片挖掘背后的历史信息是每一个学生必备的历史学科能力,通过以下图片,你可以了解到哪一场战役的过程(   )
A.赤壁之战
B.官渡之战
C.淝水之战
D.巨鹿之战
6.
如下图是《战国七雄形势图》,其中①②③④所示位置分别是
A.秦、楚、齐、燕B.齐、楚、秦、燕C.燕、秦、齐、楚D.燕、齐、楚、秦
7.
苏东坡在《念奴娇•赤壁怀古》中写道,“遥想公谨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描述了我国古代一场著名的以少胜多的战役,这场战役的交战双方是(  )
A.曹操军队与袁绍军队B.曹操军队与孙权、刘备联军
C.孙权军队与刘备军队D.曹操军队与刘备军队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综合题:(1道)

    选择题:(6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0

    7星难题:0

    8星难题:1

    9星难题: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