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综合题- (共1题)
1.
改革创新是社会进步的永恒主题。今年2018年是十九大后的开局之年,也是改革开放40周年。中国的发展证明:顺应历史潮流的改革能推动生产力的迅猛发展。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观察下列春秋战国时期的两幅图,春秋时期的农具和穿有鼻环的牛尊。

材料二:……商君合并小都、小乡、小邑、小聚为县,设置县令、县丞,共三十一个县,由国君直接委派官员治理;努力从事农业生产,耕耘纺织送交粮食布帛多者,免除本人徭役…变法五年后,国家富强起来。
——《史记•商君列传》
材料三:魏主欲变北俗,引见群臣。……帝曰:“夫名不正言不顺,则礼乐不可兴。今欲断诸北语,一从正音。其年三十以上,习性已久,容不可猝革。三十以下,见在朝廷之人,语音不听仍旧,若有故为当加降黜。”
——《资治通鉴》
请回答:
(1)据材料一回答:代表当时我国生产力发展水平的两项重要技术(工具)分别是什么?
(2)材料二反映了哪一重要的历史事件?
(3)材料三中的“魏主”指的是谁?他为“断诸北语,一从正音”采取了什么措施?除此以外,“魏主”还采取了哪些措施?
(4)综合上述材料,你认为改革创新的作用是什么?
材料一:观察下列春秋战国时期的两幅图,春秋时期的农具和穿有鼻环的牛尊。

材料二:……商君合并小都、小乡、小邑、小聚为县,设置县令、县丞,共三十一个县,由国君直接委派官员治理;努力从事农业生产,耕耘纺织送交粮食布帛多者,免除本人徭役…变法五年后,国家富强起来。
——《史记•商君列传》
材料三:魏主欲变北俗,引见群臣。……帝曰:“夫名不正言不顺,则礼乐不可兴。今欲断诸北语,一从正音。其年三十以上,习性已久,容不可猝革。三十以下,见在朝廷之人,语音不听仍旧,若有故为当加降黜。”
——《资治通鉴》
请回答:
(1)据材料一回答:代表当时我国生产力发展水平的两项重要技术(工具)分别是什么?
(2)材料二反映了哪一重要的历史事件?
(3)材料三中的“魏主”指的是谁?他为“断诸北语,一从正音”采取了什么措施?除此以外,“魏主”还采取了哪些措施?
(4)综合上述材料,你认为改革创新的作用是什么?
2.选择题- (共8题)
4.
黄帝陵位于陕西黄陵县城北,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每年清明时节,都有来自海内外的华人到这里祭拜。这是因为黄帝
A.为中华文明做出了重大贡献 |
B.联合炎帝打败了蚩尤 |
C.实行禅让制 |
D.建立了夏朝 |
5.
据《史记•太史公自序》记载,司马迁为了完成父亲的遗业,大量阅读朝廷史官记载,还到各处实地探访考察,搜集遗闻,辨别真伪,最终写成了不朽名著《史记》。由此可见司马迁( )
A.侧重史书记载 | B.注重史料考证 |
C.注重史学文学价值 | D.秉承朝廷旨意著史 |
8.
据记载,春秋时期鲁国向周天予朝贡7次,其中鲁国国君亲自去的只有3次。同时鲁国却朝齐11次,朝晋20次。这反映了春秋战国时期政治方面有什么特点
A.鲁国定期向周天子纳贡 | B.鲁国主动与秦晋结好 |
C.天子依附予诸侯 | D.同王室地位衰落,诸侯势力强大 |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综合题:(1道)
选择题:(8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1
7星难题:0
8星难题:1
9星难题: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