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综合题- (共1题)
1.
改革是社会发展的推动力,任何国家、任何民族都是在不断改革创新中向前发展的。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商鞅变法之重要内容,在东方各国,本已早为推行,商鞅不过携带东方之新空气,使西方人迎头赶上一步。而结果则后来居上,新制度之创建,惟秦为最有功焉 。
——马非百《秦集史》
材料二:行之十年,秦民大说(悦),道不拾遗,山无盗贼,家给人足。民勇于公战,怯于私斗,乡邑大治。
——《史记·商君列传》
材料三:魏主下诏,以为“北人谓土为拓,后为跋。魏之先出于黄帝,以土德王,故为拓跋氏。夫土者,黄中之色,万物之元也,宜改姓元氏。诸功臣旧族自代来者,姓或重复,皆改之。”
——《资治通鉴》
材料四:就在孝文帝要求本族改穿汉服的同时,胡服却在汉人中流传开来。以致汉族年轻女子“群逐马如卷蓬,左射右射必叠双”
——《飘逝的岁月—中国社会史》
(1)据材料一,指出商鞅变法的有利条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商鞅变法得到了秦国哪位君主的大力支持。(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商鞅变法中哪项措施最能激励人们“勇于公战”?
(3)据材料三指出孝文帝所采取的哪项改革措施?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孝文帝改革迁都至何处。)
(4)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孝文帝改革有何积极作用?
材料一:商鞅变法之重要内容,在东方各国,本已早为推行,商鞅不过携带东方之新空气,使西方人迎头赶上一步。而结果则后来居上,新制度之创建,惟秦为最有功焉 。
——马非百《秦集史》
材料二:行之十年,秦民大说(悦),道不拾遗,山无盗贼,家给人足。民勇于公战,怯于私斗,乡邑大治。
——《史记·商君列传》
材料三:魏主下诏,以为“北人谓土为拓,后为跋。魏之先出于黄帝,以土德王,故为拓跋氏。夫土者,黄中之色,万物之元也,宜改姓元氏。诸功臣旧族自代来者,姓或重复,皆改之。”
——《资治通鉴》
材料四:就在孝文帝要求本族改穿汉服的同时,胡服却在汉人中流传开来。以致汉族年轻女子“群逐马如卷蓬,左射右射必叠双”
——《飘逝的岁月—中国社会史》
(1)据材料一,指出商鞅变法的有利条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商鞅变法得到了秦国哪位君主的大力支持。(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商鞅变法中哪项措施最能激励人们“勇于公战”?
(3)据材料三指出孝文帝所采取的哪项改革措施?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孝文帝改革迁都至何处。)
(4)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孝文帝改革有何积极作用?
2.判断题- (共1题)
3.选择题- (共3题)
4.
东晋南北朝时期江南地区得到了开发,农业生产技术也有了很大的改进,具体表现在( )
①推广和改进犁耕、实行精耕细作
②推广选种、育种、田间管理和施用肥料
③水稻由原来的直播变成育苗移栽
④还发展种桑养蚕、培育果木、种植药材等,实行农业的多种经营
①推广和改进犁耕、实行精耕细作
②推广选种、育种、田间管理和施用肥料
③水稻由原来的直播变成育苗移栽
④还发展种桑养蚕、培育果木、种植药材等,实行农业的多种经营
A.①②③④ | B.②③④ | C.①③④ | D.①②④ |
5.
郭沫若说:“由秦到现在两千多年了,我们依然感觉春秋战国时期在学术思想上是中国的黄金时代。”这是因为春秋战国时期出现了
A.诸侯争霸局面 |
B.“百家争鸣”局面 |
C.竞相改革局面 |
D.儒学独尊局面 |
4.填空题- (共1题)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综合题:(1道)
判断题:(1道)
选择题:(3道)
填空题:(1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3
7星难题:0
8星难题:2
9星难题: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