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姜堰区2017-2018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适用年级:初一
试卷号:732103

试卷类型:期末
试卷考试时间:2018/2/2

1.综合题(共2题)

1.
民族融合是指几个或多个民族在共同的经济基础和思想基础上相互影响、相互促进,民族之间差别逐渐缩小,甚至形成一个从来没有的新民族。民族融合的方式有多种,探究下列民族融合的方式,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春秋战国时期是我国进入阶级社会后民族融合的初步发展时期,诸侯国间频繁的兼并战争,大大加强了中原地区与周边民族的联系,促进了民族融合。
——百度百科民族融合
(1)材料一中提到的“诸侯国”和西周的哪一政治制度有关?
材料二:张骞始开西域之迹
 
(2)材料二指的是西汉时期的哪一历史事件?该事件产生了怎样的历史作用?
材料三:

(3)材料四中北魏政府的改革促进了民族的融合。请问北魏政府改革的领导人是谁?请列举改革的主要措施。(至少写出两点措施)
(4)综合以上问题的探究并结合所学知识,请你概括出促进民族融合的方式有哪些?(至少写出两点)
2.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江南地广,或(有的地区)火耕水耨(用烧荒和原始的水稻耕作技术从事农业生产)。民食鱼稻,以渔猎山伐为业”
——《汉书》
材料三  “江南之为国盛矣。……地广野丰(物产丰富),民勤本业,一岁或稔(丰收),则数郡忘饥。……丝绵布帛之饶,覆衣天下”
——《宋书》
(1)材料一中,北方少数民族大量南迁,反映了当时怎样的历史趋势?哪一历史事件是这一趋势的最好体现?
(2)材料二、三反映了江南经济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发生这种变化的原因有哪些?(至少写出两点)
(3)请依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总结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历史发展的总体特征。

2.选择题(共3题)

3.
我国老百姓的主食一般呈现出“北麦南稻”的格局,但在魏晋南北朝时,南方老百姓的餐桌上除了稻米之外,还有各类北方面食。出现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A.人口南迁和民族融合的影响B.面食的营养价值高
C.南方商品经济的发展D.南方人口增多
4.
“1929年,我国青年考古工作者裴文中在周口店的山洞里,发掘出一个完整的远古人类头盖骨化石。他兴奋地断定,这是远古人类的遗骨。”材料中的远古人类是
A.元谋人B.河姆渡原始居民C.半坡原始居民D.北京人
5.
郭沫若说:“由秦到现在两千多年了,我们依然感觉春秋战国时期在学术思想上是中国的黄金时代。”这是因为春秋战国时期出现了
A.诸侯争霸局面
B.“百家争鸣”局面
C.竞相改革局面
D.儒学独尊局面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综合题:(2道)

    选择题:(3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0

    7星难题:0

    8星难题:2

    9星难题: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