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太和县民族中学2018-2019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适用年级:初一
试卷号:730828

试卷类型:期末
试卷考试时间:2019/7/6

1.选择题(共2题)

1.
(2016年中考黑龙江齐齐哈尔卷)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一个善于思考、富有创造性的人总是孜孜不倦地汲取知识,使自己的学识渊博。
B.初一四班班长人品好,学习好,工作好,在班级同学中德高望重
C.这部小说,故事情节曲折,人物形象生动,确实引人入胜
D.无论是个人技术,还是团队协作能力,中国队都略胜一筹
2.
下面对病句的修改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在“一带一路”的推进过程中,中国将同哈萨克斯坦一道圆梦、筑梦、追梦。(将“圆梦”放在“筑梦”之后)
B.共享单车具有快捷、方便、灵活,已成为广大市民出行的重要交通工具之一。(在“灵活”后面加上“的特点”)
C.在“大众创业、万从创新”的大潮下,凭着青春的激情和对互联网新技术的敏感,使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加入到“互联网+”创业的大军中。(删去“使”)
D.“雪莲”牌衬衫,无论在款式上、质量上、还是包装上,都可以堪称全国一流。(去掉“可以”)

2.字词书写(共1题)

3.
根据拼音写出下列句子括号处应填入的词语。
(1)我们决定把小茅屋 xiū qì (_____________)一下,给屋顶加点草。
(2)那是一个幸运的人对一个不幸者的kuì zuò。(_____________)
(3)那仁人志士的忧民忧国,那诸圣诸佛的bēi tiān mǐn rén。(_______________)
(4)叶老既躬行君子,又能学而不厌,huì  rén bú juàn(________),所以确是人之师表。

3.句子默写(共1题)

4.
根据课文默写古诗文。
(1)__________,柳暗花明又一村。(陆游《游山西村》)
(2)烟笼寒水月笼沙,__________。(杜牧《泊秦淮》)
(3)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__________,__________!(陈子昂《登幽州台歌》)
(4)《陋室铭》中描写交往之雅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
(5)默写赵师秀的《约客》。
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

4.现代文阅读(共2题)

5.

紫藤萝瀑布(节选)

这里除了光彩,还有淡淡的芳香,香气似乎也是浅紫色的,梦幻一般轻轻地笼罩着我。忽然记起十多年前家门外也曾有过一大株紫藤萝,它依傍一株枯槐爬得很高,但花朵从来都稀落,东一穗西一串伶仃地挂在树梢,好像在察言观色,试探什么。后来索性连那稀零的花串也没有了。园中别的紫藤花架也都拆掉,改种了果树。那时的说法是,花和生活腐化有什么必然关系。我曾遗憾地想:这里再也看不见藤萝花了。

过了这么多年,藤萝又开花了,而且开得这样盛,这样密,紫色的瀑布遮住了粗壮的盘虬卧龙般的枝干,不断地流着,流着,流向人的心底。

花和人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不幸,但是生命的长河是无止境的。我抚摸了一下那小小的紫色的花舱,那里满装生命的酒酿,它张满了帆,在这闪光的花的河流上航行。它是万花中的一朵,也正是由每一个一朵,组成了万花灿烂的流动的瀑布。

在这浅紫色的光辉和浅紫色的芳香中,我不觉加快了脚步。

【小题1】下列对文章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课文通过对紫藤萝瀑布的描绘及一株紫藤萝的遭遇的记叙,抒发了自己对生命的顽强和美好的赞美之情,表达了自己化悲伤和焦虑为精神宁静的心情及对生命永恒的领悟。
B.文章围绕紫藤萝花来抒发感情,由于“焦虑和悲痛”“一直压在”作者的心头,因此作者写作此文时,慷慨激昂表达了自己悲痛欲绝的感情。
C.作者发挥出色的想象力,在文中大量运用比喻、拟人手法,细腻传神的描绘紫藤萝花,同时,也和作者还运用对比的手法来表现自己的感受。
D.作者对于紫藤萝花的描绘,不仅生动形象,而且包含了丰富的内涵。写花瀑“不见其发端”“不停的生长”既表现花繁花盛,也蕴含着生命的长河无休无止的意蕴。
【小题2】“花和人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不幸,但是生命的长河是无止境的”,对这个句子的含义理解不正确的是( )
A.生命中总会遇到不幸,遭遇不幸时,不能被厄运压倒,要对生命的长久保持坚定的信念。厄运过后,不能老是让悲痛压在心头,应该面对新生活,振奋精神,以昂扬的斗志投身到伟大的事业中去。
B.人和花是相同的,个体的生命是有限的。然而,无数个体汇成生命的长河,永不枯竭,永无止境。而正是这一个充满活力的个体,汇成了创造社会的大军。社会群体生命也就是无数个体生命的延续。
C.自己和家人曾遭到不公正的待遇,而弟弟又身患绝症生命垂危,作者由此感悟到人的一生充满了不幸与困难,人这一辈子只是生命长河中的一滴水,语句中多少有些消极与忧郁,文章的基调是忧伤的。
D.这句话在文章中的作用是点明中心,将文章的感情升华了。
【小题3】选文结尾段在结构上和内容上有什么作用?
6.

良 心

①父亲因腹痛难忍进医院急诊,B超显示是急性阑尾炎,肠腔上还有一个直径4厘米的不明包块,医生怀疑这个包块是癌。“如果在阑尾手术中病人因其他病灶的影响而死在手术台上,本院不承担医疗责任。同意的话,请你们在手术单上签字。”

②“你们”是指大哥和我。医生的话让大哥的脸“刷”地变白,手术单在他手中“噗噗”地抖动。他把目光投向我,突然的灾难让他的脸上充满同舟共济的企盼。他问,二子,你看呢?

③“签就签呗!”我漠然地说。甚至我还打了一个哈欠,不耐烦地说:“昨晚我打了通宵麻将,太困了,想早点回家,手术时你就一个人待在这儿吧!”

④我想,既然没有大祸临头的感觉,何必要虚张声势地悲伤。大哥最终还是忍住了愤怒,在手术单上赌博一样谨慎地写下自己的名字。

⑤我的冷血是存心的,因为我对父亲有着深深的不满。父亲原来是一名工人,45岁那年他病退回家,让与我同班读书的大哥辍学“顶替”。大哥比我大一岁,我俩的成绩不相上下,都是班上的尖子生。可那时家里穷,父亲怕我俩都考上又都读不“终局”,于是决定让大哥回来“顶替”。

⑥就这样,我和大哥开始了不同的人生。大哥进厂不久,厂里更新了机器设备,他的工作只是坐在电脑监控室里按电钮,轻松自在,养得白白胖胖,并按部就班地娶了妻,生了子,节假日一家三口共用一辆摩托车,像一串幸福的糖葫芦在大街小巷兜风,活得好不滋润。而我这个世纪末的大学生却赶上不包分配,在一个又一个人才市场里兜售了两年,赔尽了笑脸,仍然没能把自己推销出去,个中辛酸,一言难尽。正是我们兄弟俩截然不同的生活境况让我开始憎恨父亲,他明知我自幼体弱多病,为什么不保险起见让我“顶替”呢?既然父亲把他的爱以最实惠的方式给了大哥一个人,那么就让大哥一个人来承担养老送终的义务吧!我虽然冷血却不矫情,言为心声是我最大的优点。所以我说要回家睡觉。

⑦“请你们帮着把病人抬上手术床。”医生对我们说。只好跟着大哥来到父亲的病房。病床上的父亲已被自己的汗水淋湿,扭曲的表情昭示着体内的疼痛正像风暴一样肆虐。生命在这一刻显得无比脆弱,大哥的眼睛终于坚持不住漾出红红的雾气,这份柔情有悖于他一贯的钢铁个性。父亲瞬间明白了自己的病情,他忽然想起来,吃力地叮嘱大哥:“假如我万一就这么走了,你只能给我立一根孝子棒(我们的风俗,一个儿子立一根),写上你的名字……”

⑧“为什么?”大哥吃惊地问。我也对父亲的“遗言”感到不满。到死还在偏心眼儿,这不是变相地骂我不孝,不认我这个儿子吗!

⑨“因为二子是我捡来的孩子,我得把这个权利留给他的亲生父母,万一他们以后有机会相认,我可不能昧了良心……”父亲说着又把眼光移到我脸上,“二子到现在还没找到工作,我实在不放心。谁会料到大学生就业这么难。那时让他多读书,我是想不能亏待了人家的孩子……二子啊,你别怨爸,爸就这点儿能耐。往后,让大哥多照顾着点儿——大明,记着我的话,对弟弟要多帮衬,啊。”父亲艰难地说完这些,汗水已几乎将他淹没。他疼爱的目光久久地停在我脸上,眼眶里溢出浑浊的泪珠。而他对我二十多年的疼爱却得不到回报,他要把写有我的名字的孝子棒给别人——为了良心。

⑩我的身世让我震惊。

⑪我的狭隘让我羞愧。

我的灵魂被父亲的良心打了一记响亮的耳光

⑬我没有离开医院,直至手术结束。医生告诉我们,“不明包块”原来是肠腔积液,真是虚惊一场。

⑭而我,已学着乌鸦反哺的姿势,给父亲喂饭。我的良心会背负如山的父爱,走过今生。

【小题1】在整个事件中“我”对父亲的思想感情发生了怎样的变化?请将下表补充完整。
情节
“我”的感情
(1)
冷漠
父亲让大哥顶替职位
(2)
得知自己身世
(3)
(4)
感恩
 
【小题2】通读全文,说说题目“良心”有哪些含义。
【小题3】按照括号内的要求,品味下列句子。
(1)我只好跟着大哥来到父亲的病房。(分析加点词语的表达效果)
(2)我的灵魂被父亲的良心打了一记响亮的耳光!(从修辞手法的角度赏析句子)
【小题4】文章多处运用了对比的写作手法来塑造人物形象,请试举一例,并简要分析。

5.名著阅读(共1题)

7.

   我又等了些时候,然后到客厅去。大针正指两点半十分钟内,海潮就要达到最高点了。如果尼摩船长没有许狂妄的诺言,那么诺第留斯号立即就要脱离礁石了。不然的话,那在它能离开珊瑚石床之前,恐怕还要这样度过不知多少年月呢。

可是,不久就在船身上感到有些作为前奏的抖颤。我听到珊瑚石上石灰质形成的不平表面在船边上摩擦,沙沙作响了。

两点三十五分,尼摩船长出现在客厅中。

“我们要开行了。”他说。

“啊!”我喊一声。

“我下了命令,要打开嵌板。”

“那些巴布亚人呢?”

“哪些巴布亚人?”尼摩船长回答,同时轻轻地耸一耸肩。

“他们不是要走进诺第留斯号里面来吗?”

“怎样进来?”

“从您叫人打开的嵌板进来。”

“阿龙纳斯先生,”尼摩船长安静地回答,“人们不能这样随便从嵌板进来,就是它们开着也不能。”

我眼盯着船长。

“您不明白吗?”他对我说。

“一点不明白。”

“那么,您来吧,您就可以看见了。”

我向中央铁梯走去。尼德·兰和康塞尔在那里,他们心中很奇怪,正看着船上的人员把嵌板打开,同时疯狂可怕的大声叫唤在外面震天价响。

嵌板的外面放下来了。怕人的二十副脸孔现出来了。但第一个土人,那个把手放在铁梯扶手上的,马上被一种神秘不可见的力量推到后面去,他发出怕人的叫喊,做出奇怪的跳跃逃跑。他的十个同伴陆续前来按扶手,十个也得到相同的命运,受到打击,向后逃走。

康塞尔乐得发狂了。尼德·兰由于他急躁的天性所驱使,跑到楼梯上去。但是,一当他两手抓住扶手的时候,他也被击惯倒。

“有鬼!有鬼!”他喊,“我被雷打了!”

【小题1】选文是出自法国的著名作家____________ 的作品《____________》。
【小题2】请结合选段内容简要分析尼摩船长的性格特点。
【小题3】请结合选段和原著,简要分析一下这部小说的艺术特色。

6.课内阅读(共1题)

8.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盛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小题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
清涟而不妖__________   香远清________ 陶后有闻____________
【小题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
(1)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2)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小题3】下列对文章内容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章开头用“水陆草木之花”作一般衬托,用菊作反面衬托,用牡丹作正面衬托,衬托了莲的高洁。
B.文章依次描写莲的生长环境、体态香气、清高风度,寄托了作者对理想人格的肯定和追求。
C.文中以“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来比喻君子通达事理,行为正直,因而美名远扬。
D.选文采用托物言志的写法,表达了作者不慕名利,洁身自好的生活态度,同时还表达了对追名逐利、趋炎附势的恶浊世风的鄙弃。

7.课外阅读(共1题)

9.

   君子之学必好问。问与学,相辅而行者也,非学无以致疑,非问无以广识。好学而不勤问,非真能好学者也,理明矣,而或不达于事,识其大矣,而或不知其细,舍问,其奚决焉?

贤于己者,问焉以破其疑,所谓就有道而正也。不如己者,问焉以求一得,所谓以能问于不能,以多问于寡也。等于己者问焉以资切磋所谓交相问难审问而明辨之也

(选自刘开《孟涂文集》)

【小题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非真能学者也/之者不如乐之者
B.明矣/当窗云鬓
C.所就有道而正也/予菊,花之隐逸者也
D.问以求一得/可远观而不可亵玩
【小题2】请用三条“/”给画线句断句。
等于己者问焉以资切磋所谓交相问难审问而明辨之也。
【小题3】作者说“不如己者,问焉以求一得”,你对这一主张有什么看法?请结合你的体会简要谈谈。

8.综合性学习(共1题)

10.
阅读下面材料,按要求作答。

2018年2月25日,中国在平昌冬奥会闭幕式上接过了奥运会旗帜,就此正式开启了第24届冬奥会的奥运周期。4年之后的下届冬奥会将在中国的北京和张家口举行。在闭幕式上,中国献上了“北京8分钟”的精彩表演,它将中国的传统元素和创新融合在一起。这场表演的主角是两只“熊猫信使”,它们和多名艺术家一起在闭幕式上为世人奉献了美妙的演出。与此同时,24块移动屏幕展现了中国的美好形象、科技成果、传统舞蹈、知名企业以及2022年冬奥会标志。中国利用最先进的科技成果向世界展示了现代而创新的形象,并为成功举办2022年冬奥会助力。

(1)请用一句话概括以上材料的内容,不超过25字。
(2)请为平昌冬奥会设计一条标语,用上一种修辞手法。

9.作文(共2题)

11.
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完成作文

董卿在《朗读者》第二期开场白中说:“在我们每一个人的生命里,有各种各样的陪伴。朋友的陪伴,让时光多了一份友爱;父母的陪伴,让生命多了一份温暖;好书的陪伴,让头脑多了一份智慧;《朗读者》的陪伴,让心灵多了一份震撼……”

请以《陪伴,让岁月多了一份 》为题目写一篇文章,请先补充完题目,再写作文。
要求:(1)600字以上;(2)诗歌除外,文体不限;(3)文章不能套用,更不能抄袭,力求有真情实感;(4)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地名、校名。
12.
阅读下面文字,按要求作文。

董卿在《朗读者》第二期开场白中说,在我们每一个人的生命里,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陪伴。朋友的陪伴,让时光多了一份友爱;父母的陪伴,让生命多了一份温暖;好书的陪伴,让头脑多了一份智慧;《朗读者》的陪伴,让心灵多了一份震撼……

请以“陪伴,让岁月多了一份________”为题目写一篇文章,请先补充完题目,再作文。
要求:①文体不限(戏剧、诗歌除外);②不得抄袭、套作;③有真情实感;④不少于600字;⑤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地名、校名。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选择题:(2道)

    字词书写:(1道)

    句子默写:(1道)

    现代文阅读:(2道)

    名著阅读:(1道)

    课内阅读:(1道)

    课外阅读:(1道)

    综合性学习:(1道)

    作文:(2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9

    7星难题:0

    8星难题:0

    9星难题: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