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三明市宁化县2018-2019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适用年级:初一
试卷号:730827

试卷类型:期中
试卷考试时间:2019/6/12

1.选择题(共1题)

1.
下列文学常识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卖油翁》选自《归田录》,作者是欧阳修,号六一居士,北宋政治家、文学家。
B.《阿长与<山海经>》出自鲁迅的小说集《呐喊》,表达出鲁迅对阿长的怀念之情。
C.《木兰诗》出自北宋郭茂倩编的《乐府诗集》,它与《孔雀东南飞》合称为“乐府双璧”。
D.《孙权劝学》节选自《资治通鉴》,《资治通鉴》是北宋司马光主持编纂的一部编年体通史。

2.字词书写(共1题)

2.
阅读下面文字,按要求作答。

我看见奔流似的马群,深夜[háo] 鸣的蒙古狗,我听见皮鞭滚落在山里的脆响;我想起红布似的高粱,豆粒的金黄,黑色的土地,红玉的脸庞,黑玉的眼睛,斑斓的山雕,奔驰的鹿群,带着松香气味的煤块,带着赤色的足金;我想起幽远的车铃,晴天里马儿戴着串铃在溜直的大道上跑着,狐仙姑深夜的谰语,原野上怪涎的狂风……她低低地呼唤着我的名字,声音是那样的急切,使我不得不回去。

(1)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并给加点字注音。
[háo] 鸣(_______)     山涧 (________)
(2)找出文中划线句中的错别字并订正 。(_________)改为(________)
(3)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一处语病,请将修改的句子写在横线上。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诗歌鉴赏(共1题)

3.
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小题

泊 秦 淮

杜牧

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

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小题1】下列对诗句品析有误的一项是(    )
A.两个“笼”字连用,将“烟”“月”“水”“沙”等景物和谐融为一体,营造出一种冷寂的氛围。
B.“犹”字微妙地把历史、现实和想象中的未来串成一线,表现了诗人对国家的忧虑和对世风的愤恨。
C.这首诗作者的目的是指责歌女,只知道享乐,不关心国家,没有忧患意识,作者深表愤怒之情。
D.本诗融记叙、描写、抒情于一体,既传达出作者目前的所处之地,又表达出作者对现实的不满。
【小题2】请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描绘“烟笼寒水月笼沙”这句诗所体现的画面。

4.文言文阅读(共1题)

4.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甲]陈康肃公善射,当世无双,公亦以此自矜。尝射于家圃,有卖油翁释担而立,睨之久而不去。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但微颔之。

康肃问曰:“汝亦知射乎?吾射不亦精乎?”翁曰:“无他,但手熟尔。”康肃忿然曰:“尔安敢轻吾射!”翁曰:“以我酌油知之。”乃取一葫芦置于地,以钱覆其口,徐以杓酌油沥之,自钱孔入,而钱不湿。因曰:“我亦无他,惟手熟尔。”康肃笑而遣之。

[乙]南方多没人,日与水居也,七岁而能涉十岁而能浮十五而能没矣。夫没者岂苟然哉?必将有得于水之道者。日与水居,则十五而得其道。生不识水,则虽壮,见舟而畏之。故北方之勇者,问于没人,而求其所以没,以其言试之河,未有不溺者。故凡不学而务求其道,皆北方之学没者也。

注释:①没人:能潜水的人。
【小题1】解释下列加点字在文中的意思。
(1)射于家圃 (_______)    (2)尔敢轻吾射 (________)
(3)夫没者苟然哉 (_______)    (4)必将有得于水之者 (_________)
【小题2】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七岁而能涉/十岁而能浮/十五而能没矣
B.七岁而能涉十岁/而能浮十五/而能没矣
C.七岁而能涉/十岁而能浮十五/而能没矣
D.七岁而能涉十岁/而能浮十五而能/没矣
【小题3】翻译下面句子。
(1)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但微颔之。
(2)生不识水,则虽壮,见舟而畏之。
【小题4】请你结合[甲][乙]两文,说说你分别获得了什么启示?

5.现代文阅读(共2题)

5.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进城十九年

①和老贾相识,最初是买他的蚕豆。指着他剥好的豆,我说:“一斤。”他说:“老哥是要炒来吃还是剥做豆瓣酥?”

②“炒来吃。”

③“那么,老哥还是称上三斤带壳的,那样嫩。你先去买别的菜,转一圈回来,我就剥好了。”

④我们这个菜场,位于市中心,又在一栋大楼的底层。菜价比外面贵。菜贩忙着挣钱,一般和买菜的人很少啰嗦。老贾却不厌其烦:“蚕豆花先由下面开,最后才是上面,下面的豆荚变黑了,上面还嫩着哪。瞧瞧,哪个摊位都把黑了的豆荚先剥了。”

⑤依照惯例,我把一元钱放在他的秤盘里。老贾笑笑,摇头。

⑥他将剥好的鲜嫩蚕豆倒入食品袋,加上一把葱,递给我,说:“急火快炒,豆太嫩,不要煮烂了。”

⑦回家,倒出蚕豆,“当”的一声,掉出了一枚一元硬币。这个老贾!

⑧此后,每次买菜都要聊上三五句话。

⑨“早上起得很早吧?”

⑩“早先起得早,现在有人送菜,不再半夜起来啦。不过每天到了三点半还得醒,习惯了。

⑪“我也是,做报纸的时候,四点起床。”“卖菜挣得少吧?一斤才几毛钱。去卖鱼卖肉吧,终归挣得多一些。还有卖牛奶更有赚头。”

⑫“我做不来,在家就种菜,卖菜我懂。”

他的妻子,一个总是微笑的女人,也帮着他说:“他就是做不来,挣一点辛苦钱就心满意足啦。”

⑭老贾似乎没有什么叫做“休闲”的时候。我看他最多蹲在菜场外面的台阶上,抽一根烟而已。

⑮有一次他茫然地问我,上海有哪些地方可以去看看。我说起上海博物馆有精美的青铜器和瓷器,中华艺术宫里有活动的《清明上河图》……还说交通便利,地铁很快就到。他很认真地说,听人家讲过,没有去过。

⑯老贾的三个孩子都已经大学本科毕业,其中一个在读博士。

⑰老贾家寒门如何连出三个学霸,在外人看来依旧是一个秘密。老贾夫妇和他们的孩子都是实在人,大概并没有什么秘密,身在农村,没有早教,没有奥数,学校所用教材,又都是最普通的,天长日久读书的专注和努力,便是秘密。

⑱博士卖菜的时候,围观的卖菜人和买菜人,便不免会啧啧称赞,投以羡慕的目光。

⑲这也是老贾最快乐的时候。他留下老婆陪着儿子女儿卖菜说说家常话。自己却走得远远的,在菜场门口抽烟。老贾用斜眼瞄着自己的孩子,像是毕加索或者林风眠,画着画,会往后退两步,对自己心爱的作品左看右看。

⑳2017年清明节前两天,隔壁的菜贩把自己的摊位扩展到了老贾的位置。正在诧异,人群中有谁拍着我的肩膀,正是老贾。

㉑“老哥,我要走了。”

㉒“回家上坟?

㉓“不是,在广东工作的我家老二,媳妇生孩子了。我们当上了爷爷奶奶。”他笑着,融化了脸上的全部皱纹。

㉔原来他是来退掉摊位的。“抱一个?”两个老男人来了一个拥抱。很是笨拙,不过是互相拍了拍背而已。

㉕我在老贾的手中买了这么多年的菜,没有听全他的故事。如今他不会再来了,便有一些留恋,同时也有一些遗憾。十九年了,一个大大的“家”字,占据了他所有的心灵空间。他几乎没有休闲的时光。恍然想起,老贾曾经说起过“哪些地方可以看看”,大概那时候他已经知道要离开上海了吧。可是最后,他都没有去过我介绍的任何一个地方。

【小题1】下列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本文以时间为写作顺序,思路清晰,结构完整。
B.文中老贾让在读博士的孩子卖菜,主要是为了招徕生意。
C.文章以“我”和老贾的交往为行文线索,表现了知识分子对劳动人民的深厚感情。
D.第④段补充交代菜场的位置,突出菜价高,与下文老贾不收我的蚕豆钱形成对比。
【小题2】本文主要写了我与老贾交往的几件事?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题3】赏析下面的句子
(1)他的妻子,一个总是微笑的女人,也帮着他说:“他就是做不来,挣一点辛苦钱就心满意足啦。”(从人物描写的角度)
(2)老贾用斜眼瞄着自己的孩子,像是毕加索或者林风眠,画着画,会往后退两步,对自己心爱的作品左看右看。(从修辞的角度)
【小题4】老贾是一个怎样的人?结合文章内容简要分析。
【小题5】试比较本文末尾一节与链接材料,回答问题。

链接材料:

我回家看着还没动用的那瓶香油和没吃完的鸡蛋,一再追忆老王和我对答的话,捉摸他是否知道我领受他的谢意。我想他是知道的。但不知为什么,每想起老王,总觉得心上不安。因为吃了他的香油和鸡蛋?因为他来表示感谢,我却拿钱去侮辱他?都不是。几年过去了,我渐渐明白:那是一个幸运的人对一个不幸者的愧怍。

——杨绛《老王》

两篇文章都表现了知识分子对劳动人民的感情,请结合本文结尾段和链接材料,分别说说两位作者表达怎样的情感,以及产生这种情感的原因。
(1)本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链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低碳生活处处可为

①面对环境的恶化,科学家都鼓励人们过低碳生活。那么,什么是低碳生活呢?

②低碳生活涉及碳足迹,碳足迹表示一个人或者一个团体的碳耗费量,是测量某个国家和地区的人口因每日消耗能源而产生的二氧化碳排放对环境影响的一种指标。第一碳足迹是因使用化石能源而直接排放的二氧化碳,比如一个经常坐飞机出行的人会有较多的第一碳足迹,因为飞机飞行会消耗大量燃油,排放出大量二氧化碳。第二碳足迹是因使用各种产品而间接排放的二氧化碳,比如消费一瓶普通的瓶装水,会因它的生产和运输过程中产生的碳排放而带来第二碳足迹。碳足迹越大,说明你对全球变暖所要负的责任越大。碳足迹越小,说明你对环境的保护做出的贡献越大。

③就个人而言,每个人可以从自我做起,从生活中的细节做起,尽量减低碳足迹,选择低碳生活。例如,少开一天车,少吃一顿肉食大餐,少用一次性筷子,少开一盏灯等等,都可以减少碳足迹;甚至用餐做菜时选择烹饪方式也可以减少碳足迹。以土豆为例,用烤箱烘烤土豆产生的二氧化碳比用锅煮的要多,而用锅煮产生的二氧化碳又比微波炉做产生的多。所以,用微波炉做土豆就是一种更好的低碳生活。

④另外,棉布衣服与化纤衣服,爬楼梯与坐电梯,走路与开车等等,都是前者是低碳生活,后者是高碳生活。生产化纤衣服要消费更多的石油和能源,排放更多的二氧化碳,所以应当选择棉布衣服。在家居用电上,使用风电或水电等清洁能源产生的碳排放会比使用热电低。在交通出行方面,小排放量汽车在同距离时碳排放量较少,应大力推广小排量节能环保型汽车。

⑤尽管低碳生活值得提倡,但是,由于工作需要或其他原因,人们不时会进入高碳生活。这时就应当对自己的高碳生活进行补偿。这种补偿就是所谓的碳中和。碳中和指的是,人们可以计算自己日常活动(生产)直接或间接制造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如果过高,则可以通过植树等方式把这些排放量吸收掉,或者计算抵消这些二氧化碳所需的经济成本,然后个人付款给专门企业或机构,由他们通过植树或其他环保项目抵消大气中相应的二氧化碳量,以达到降低温室效应的目的。可以说,碳中和就是人们对自己高碳生活的补偿。

⑥因此,人类的低碳生活处处可为。

(摘自《百科知识》,有刪改)

【小题1】下列对全文内容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环境的不断恶化警醒人们选择低碳生活。
B.文章从碳足迹的角度谈什么是低碳生活。
C.个人日常生活可以尽量减低碳足迹,选择低碳生活。
D.面对高碳生活应利用碳中和进行补偿,提高碳排放。
【小题2】本文围绕“低碳生活处处可为”谈了哪几个方面?请简要概括。
【小题3】再举两个日常生活中反映“低碳生活”的例子。

6.名著阅读(共1题)

7.
判断题(正确的打“√“错误 的打”╳“)
①祥子最大的梦想是有一辆自己的新车。他买的第二辆车被孙侦探敲诈走了。(______)
②祥子原本是个正直、善良、勤劳的人,后来他变成麻木、潦倒、狡猾、自暴自弃的行尸走肉。(_______)
③“鱼叉手之王”指的是尼德.兰,一条巨鲨袭击采珠人时,是尼德.兰把那条鲨鱼杀死了。(_____)

7.作文(共2题)

8.
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完成作文

董卿在《朗读者》第二期开场白中说:“在我们每一个人的生命里,有各种各样的陪伴。朋友的陪伴,让时光多了一份友爱;父母的陪伴,让生命多了一份温暖;好书的陪伴,让头脑多了一份智慧;《朗读者》的陪伴,让心灵多了一份震撼……”

请以《陪伴,让岁月多了一份 》为题目写一篇文章,请先补充完题目,再写作文。
要求:(1)600字以上;(2)诗歌除外,文体不限;(3)文章不能套用,更不能抄袭,力求有真情实感;(4)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地名、校名。
9.
阅读下面文字,按要求作文。

董卿在《朗读者》第二期开场白中说,在我们每一个人的生命里,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陪伴。朋友的陪伴,让时光多了一份友爱;父母的陪伴,让生命多了一份温暖;好书的陪伴,让头脑多了一份智慧;《朗读者》的陪伴,让心灵多了一份震撼……

请以“陪伴,让岁月多了一份________”为题目写一篇文章,请先补充完题目,再作文。
要求:①文体不限(戏剧、诗歌除外);②不得抄袭、套作;③有真情实感;④不少于600字;⑤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地名、校名。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选择题:(1道)

    字词书写:(1道)

    诗歌鉴赏:(1道)

    文言文阅读:(1道)

    现代文阅读:(2道)

    名著阅读:(1道)

    作文:(2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6

    5星难题:0

    6星难题:2

    7星难题:0

    8星难题:0

    9星难题: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