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文言文阅读- (共1题)
1.
阅读下面文言文,回答后面小题。
有自岳阳至者,以滕侯①之书、洞庭之图来告曰:“愿有所记。”予发书按图②,自岳阳门西距金鸡之右,其外隐然隆高以长者,曰偃虹堤。问其作而名者,曰:“吾滕侯之所为也。”问其所以作之利害③,曰:“洞庭,天下之至险;而岳阳,荆、潭、黔、蜀四会之冲④也。昔舟之往来湖中者,至无所寓,则皆泊南津,其有事于州者远且劳,而又常有风波之恐,覆溺之虞⑤。今舟之至者,皆泊堤下,有事于州者近而且无患。此君子之作也,可以书矣。”
盖虑于民也深,则其谋始也精,故能用力少而为功多。夫以百步之堤,御天下至险不测之虞,惠其民而及于荆、潭、黔、蜀,凡往来湖中,无远迩⑥之人皆蒙其利焉。
滕侯志大材高,名闻当世。方朝廷用兵急人之时,尝显用⑦之。而功未及就,退守一州⑧,无所用心,略施其余,以利及物⑨。夫虑熟谋审⑩,力不劳而功倍,作事可以为后法,一宜书。不苟一时之誉,思为利于无穷,而告来者不以废⑾,二宜书。岳之民人与湖中之往来者,皆欲为滕侯纪⑿,三宜书。以三宜书不可以不书,乃为之书。
(选自欧阳修《偃虹堤记》,有删节)
【注】①滕侯:即滕子京,北宋人,屡遭贬黜,其时被贬,任岳州知州。②按图:按照地图。这里指看着地图。③利害:这里偏指好处。④冲:交通要道。⑤覆溺之虞:船翻人被淹死的忧患。⑥无远迩:无论远近。⑦显用:重用。⑧一州:指岳州。⑨以利及物:凭修这个堤来惠及百姓。⑩虑熟谋审:深思熟虑。⑾不以废:不要把它废弃。⑿纪:记载。
【小题1】请用斜线(/)标出下面句子的朗读停顿(每句停顿一处)。
有 事 于 州 者 近 而 且 无 患
盖 虑 于 民 也 深
【小题2】请写出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
①予发书按图(______________) ②问其作而名者(________________)
③此君子之作也,可以书矣(_______) ④方朝廷用兵急人之时(__________)
【小题3】请用现代汉语写出文中画线句子的意思。
盖虑于民也深,则其谋始也精,故能用力少而为功多。
【小题4】《偃虹堤记》写到“(滕侯)功未及就,退守一州,无所用心,略施其余,以利及物。”
请写出《岳阳楼记》中内容与之相关的语句。
【小题5】欧阳修的《偃虹堤记》和范仲淹的《岳阳楼记》堪称姑妹篇,都写了滕子京的事迹并就此展开议论,请结合下面的材料比较两位作者议论内容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甲】滕侯志大材高,名闻当世。方朝廷用兵急人之时,尝显用⑦之。而功未及就,退守一州⑧,无所用心,略施其余,以利及物⑨。夫虑熟谋审⑩,力不劳而功倍,作事可以为后法,一宜书。不苟一时之誉,思为利于无穷,而告来者不以废⑾,二宜书。岳之民人与湖中之往来者,皆欲为滕侯纪⑿,三宜书。以三宜书不可以不书,乃为之书。
【乙】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
(范仲淹《岳阳楼记》)
相同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不同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有自岳阳至者,以滕侯①之书、洞庭之图来告曰:“愿有所记。”予发书按图②,自岳阳门西距金鸡之右,其外隐然隆高以长者,曰偃虹堤。问其作而名者,曰:“吾滕侯之所为也。”问其所以作之利害③,曰:“洞庭,天下之至险;而岳阳,荆、潭、黔、蜀四会之冲④也。昔舟之往来湖中者,至无所寓,则皆泊南津,其有事于州者远且劳,而又常有风波之恐,覆溺之虞⑤。今舟之至者,皆泊堤下,有事于州者近而且无患。此君子之作也,可以书矣。”
盖虑于民也深,则其谋始也精,故能用力少而为功多。夫以百步之堤,御天下至险不测之虞,惠其民而及于荆、潭、黔、蜀,凡往来湖中,无远迩⑥之人皆蒙其利焉。
滕侯志大材高,名闻当世。方朝廷用兵急人之时,尝显用⑦之。而功未及就,退守一州⑧,无所用心,略施其余,以利及物⑨。夫虑熟谋审⑩,力不劳而功倍,作事可以为后法,一宜书。不苟一时之誉,思为利于无穷,而告来者不以废⑾,二宜书。岳之民人与湖中之往来者,皆欲为滕侯纪⑿,三宜书。以三宜书不可以不书,乃为之书。
(选自欧阳修《偃虹堤记》,有删节)
【注】①滕侯:即滕子京,北宋人,屡遭贬黜,其时被贬,任岳州知州。②按图:按照地图。这里指看着地图。③利害:这里偏指好处。④冲:交通要道。⑤覆溺之虞:船翻人被淹死的忧患。⑥无远迩:无论远近。⑦显用:重用。⑧一州:指岳州。⑨以利及物:凭修这个堤来惠及百姓。⑩虑熟谋审:深思熟虑。⑾不以废:不要把它废弃。⑿纪:记载。
【小题1】请用斜线(/)标出下面句子的朗读停顿(每句停顿一处)。
有 事 于 州 者 近 而 且 无 患
盖 虑 于 民 也 深
【小题2】请写出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
①予发书按图(______________) ②问其作而名者(________________)
③此君子之作也,可以书矣(_______) ④方朝廷用兵急人之时(__________)
【小题3】请用现代汉语写出文中画线句子的意思。
盖虑于民也深,则其谋始也精,故能用力少而为功多。
【小题4】《偃虹堤记》写到“(滕侯)功未及就,退守一州,无所用心,略施其余,以利及物。”
请写出《岳阳楼记》中内容与之相关的语句。
【小题5】欧阳修的《偃虹堤记》和范仲淹的《岳阳楼记》堪称姑妹篇,都写了滕子京的事迹并就此展开议论,请结合下面的材料比较两位作者议论内容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甲】滕侯志大材高,名闻当世。方朝廷用兵急人之时,尝显用⑦之。而功未及就,退守一州⑧,无所用心,略施其余,以利及物⑨。夫虑熟谋审⑩,力不劳而功倍,作事可以为后法,一宜书。不苟一时之誉,思为利于无穷,而告来者不以废⑾,二宜书。岳之民人与湖中之往来者,皆欲为滕侯纪⑿,三宜书。以三宜书不可以不书,乃为之书。
【乙】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
(范仲淹《岳阳楼记》)
相同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不同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现代文阅读- (共2题)
2.
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完成后面小题。
①水气氤氲,人文huìcuì,南通不仅是文明之邦,而且是鱼米之乡。②人与大自然互相依存、亲密和谐的关系,形成了这里“天人合一”的文化观念。③在这个独特环境和氛围中yùnyù出来的通派盆景艺术,在全国八大盆景流派中 A (独树一帜/独出心裁),显示出丰厚的文化dǐyùn。
【小题1】根据拼音在田字格内用正楷写出相应的汉字。



【小题2】从括号内选择恰当的成语填在A处横线上。
A处的成语是_______________。
【小题3】语段中第①句有语病,请写出修改意见。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①水气氤氲,人文huìcuì,南通不仅是文明之邦,而且是鱼米之乡。②人与大自然互相依存、亲密和谐的关系,形成了这里“天人合一”的文化观念。③在这个独特环境和氛围中yùnyù出来的通派盆景艺术,在全国八大盆景流派中 A (独树一帜/独出心裁),显示出丰厚的文化dǐyùn。
【小题1】根据拼音在田字格内用正楷写出相应的汉字。



【小题2】从括号内选择恰当的成语填在A处横线上。
A处的成语是_______________。
【小题3】语段中第①句有语病,请写出修改意见。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阅读下面一篇文章,回答后面小题。
邻居
李铭彩
母亲第一次进城,带来一大包糯米粉。糯米粉是山村老家过年过节接亲待客做糍粑用的,母亲做的糍粑是我从小到大最爱吃的食物。
晚饭后妻子和母亲唠家常,母亲一一询问这个单元里住了几户人家,住的都是什么人,姓甚名谁,哪家几口人,做什么工作,老家哪里,身材相貌高矮胖瘦等等。
妻子只答得出住了几户人家,其余一概不知;我经常出差在外,就更不清楚了。母亲责怪我们说:“你们是怎么做的邻居?都还不知楼上楼下住的什么人,真是的。”
第二天一大早,母亲就端了洗菜盆和糯米粉做糍粑,满满的一大盆。妻子冲我扮鬼脸笑嘻嘻地说:“妈,做那么多。”母亲说:“我怕还不够呢,得做两盆。”我说:“够了够了。”
中午下班回家,饭桌上摆着母亲做的糍粑,个个有棱有角大小均匀,芭蕉叶和糯米特有的香味满屋缭绕。母亲的手艺不减当年,似乎比在老家包得更精致,用的馅料也更足了。
就连向来对糯米食品不感兴趣的妻子也破例吃了两个,我吃了五个还想吃,可是母亲说没有了。我问她:“你早上做了那么一大盆就这几个啊?”
母亲说:“不够分了,还有几家没分到,想吃明儿我再多做点。”
我说:“什么不够分,你分谁去了?”
母亲说:“分邻居咧,你们说这单元里还住着十三户人家,我按大概一家五口人,一人两个的份做的糍粑,今个去分,才知一楼的张家住的是兄弟两家人。”
我和妻子听得目瞪口呆。母亲与邻居素不相识,为送几个糍粑,这样挨家挨户去敲门总不太合适。
妻子说:“妈,以后别去分这些东西给邻居,我们自己吃就行了。”
母亲说:“这怎么行?我可不吃独食。住这么近,出门抬个头都碰到,能偷偷吃?我吃不下。”
在我们山村,哪家做什么好吃的不分邻居吃就叫吃独食,是被人瞧不起的。以前母亲每次做糍粑都备足左邻右舍的份,听到捶馅的声音邻居婶婶就来帮忙了,闻到炒馅的香味孩子们更是早就围在窗台下候吃了。路过的乡亲,放牛的、上山砍柴的、下地干活的,都会不请自到地拴了牛放了工具,进门来尝鲜。有的蹲在门槛、有的猫在灶台、有的站在厅堂中央,一面吃还一面说着好吃好吃,吃完再忙活去。没有来吃的邻居,母亲会送几个去,哪家都是满心欢喜地接受,每亲笑得脸上的皱纹像绽开的菊花。
妻子问:“妈,那人家肯要吗?”
母亲眉开眼笑地说:“哪有自己说要的?总要推辞一番。我都给留下了,留下了就是要了。”然后笑呵呵地扳着指头告诉我们,她知道了哪层楼哪一家住什么姓氏的人家,颇有成就感。
下午上班,我却在楼下的垃圾池里看到了七八袋用白色塑料袋装的糍粑。袋口原封不动扎得好好的,一看糍粑的颜色和形状就知道是母亲的手艺。我心里十分难受,怕母亲下楼看到伤心,急忙把那些糍粑丢到了小区外的垃圾桶。
下午下班回来,我刚走到楼下,就听到母亲的声音:“这糍粑是我自己磨的粉做的,滑溜细腻着呢。尝尝吧,大家都是邻居别客气。”
对方说:“谢了谢了,我说了真的不用,我忙着呢。”一副很不耐烦的口气,“嘭”一声把门关上了。
母亲又敲开另一家的门,说:“下班了吧,我是六楼的,做了些糍耙送几个你尝尝。”
对方说:“不用不用,你留着自己吃吧。”没等母亲说第二句话门就关上了。那是一个时髦的少妇,她伸出来拉门的手臂,白嫩浑圆,和母亲黝黑干瘪的手臂是多么鲜明的对比。
母亲愣怔在那里,见了我,难过地说:“你得罪人了?”我说:“不是的,妈,别分了,回家说。”
母亲把糍粑从塑料盆里一个一个拿出来摆在饭桌上,摆弄着,不言不语一脸落寞。
善解人意的妻子说:“妈,他们不吃咱们自己慢慢吃,放冰箱坏不了。城里人跟农村人不一样,他们不喜欢糯米食品,以后不分他们就是了。”妻子一边说一边把糍粑码好放进冰箱。
母亲轻轻叹息了一声,喃喃自语 :“____________”
【小题1】小说以时间为顺序安排情节,请你在下列横线上将情节补充完整。
①母亲带来一大包糯米粉,晚饭后向妻子询问起左邻右舍;
②第二天一早,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中午下班回家,发现糍粑不够吃,母亲告知原因;
④下午上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⑤下午下班回来,看到母亲送糍粑遭人拒绝,母亲落寞叹息。
【小题2】文中插叙了“我”回忆起山村的往事,作者这样写有什么用意?
【小题3】小说原题为《失落的糍粑》,发表时改为现在的《邻居》,你认为哪个题目好?请简述理由。
【小题4】请给小说补充结尾,并简述你这样写的理由。
母亲轻轻叹息了一声,喃喃自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题5】【甲】【乙】两个片段均是描写“我”的母亲,请从描写手法及其作用的角度比较它们的不同点。
【甲】母亲把糍粑从塑料盆里一个一个拿出来摆在饭桌上,摆弄着,不言不语一脸落寞。
【乙】我母亲吓了一跳,直望着我说:“你简直疯了!拿10个铜子给这个人,给这个流氓!”她没再往下说,因为父亲指着女婿对她使了个眼色。
(莫泊桑《我的叔叔于勒》)
邻居
李铭彩
母亲第一次进城,带来一大包糯米粉。糯米粉是山村老家过年过节接亲待客做糍粑用的,母亲做的糍粑是我从小到大最爱吃的食物。
晚饭后妻子和母亲唠家常,母亲一一询问这个单元里住了几户人家,住的都是什么人,姓甚名谁,哪家几口人,做什么工作,老家哪里,身材相貌高矮胖瘦等等。
妻子只答得出住了几户人家,其余一概不知;我经常出差在外,就更不清楚了。母亲责怪我们说:“你们是怎么做的邻居?都还不知楼上楼下住的什么人,真是的。”
第二天一大早,母亲就端了洗菜盆和糯米粉做糍粑,满满的一大盆。妻子冲我扮鬼脸笑嘻嘻地说:“妈,做那么多。”母亲说:“我怕还不够呢,得做两盆。”我说:“够了够了。”
中午下班回家,饭桌上摆着母亲做的糍粑,个个有棱有角大小均匀,芭蕉叶和糯米特有的香味满屋缭绕。母亲的手艺不减当年,似乎比在老家包得更精致,用的馅料也更足了。
就连向来对糯米食品不感兴趣的妻子也破例吃了两个,我吃了五个还想吃,可是母亲说没有了。我问她:“你早上做了那么一大盆就这几个啊?”
母亲说:“不够分了,还有几家没分到,想吃明儿我再多做点。”
我说:“什么不够分,你分谁去了?”
母亲说:“分邻居咧,你们说这单元里还住着十三户人家,我按大概一家五口人,一人两个的份做的糍粑,今个去分,才知一楼的张家住的是兄弟两家人。”
我和妻子听得目瞪口呆。母亲与邻居素不相识,为送几个糍粑,这样挨家挨户去敲门总不太合适。
妻子说:“妈,以后别去分这些东西给邻居,我们自己吃就行了。”
母亲说:“这怎么行?我可不吃独食。住这么近,出门抬个头都碰到,能偷偷吃?我吃不下。”
在我们山村,哪家做什么好吃的不分邻居吃就叫吃独食,是被人瞧不起的。以前母亲每次做糍粑都备足左邻右舍的份,听到捶馅的声音邻居婶婶就来帮忙了,闻到炒馅的香味孩子们更是早就围在窗台下候吃了。路过的乡亲,放牛的、上山砍柴的、下地干活的,都会不请自到地拴了牛放了工具,进门来尝鲜。有的蹲在门槛、有的猫在灶台、有的站在厅堂中央,一面吃还一面说着好吃好吃,吃完再忙活去。没有来吃的邻居,母亲会送几个去,哪家都是满心欢喜地接受,每亲笑得脸上的皱纹像绽开的菊花。
妻子问:“妈,那人家肯要吗?”
母亲眉开眼笑地说:“哪有自己说要的?总要推辞一番。我都给留下了,留下了就是要了。”然后笑呵呵地扳着指头告诉我们,她知道了哪层楼哪一家住什么姓氏的人家,颇有成就感。
下午上班,我却在楼下的垃圾池里看到了七八袋用白色塑料袋装的糍粑。袋口原封不动扎得好好的,一看糍粑的颜色和形状就知道是母亲的手艺。我心里十分难受,怕母亲下楼看到伤心,急忙把那些糍粑丢到了小区外的垃圾桶。
下午下班回来,我刚走到楼下,就听到母亲的声音:“这糍粑是我自己磨的粉做的,滑溜细腻着呢。尝尝吧,大家都是邻居别客气。”
对方说:“谢了谢了,我说了真的不用,我忙着呢。”一副很不耐烦的口气,“嘭”一声把门关上了。
母亲又敲开另一家的门,说:“下班了吧,我是六楼的,做了些糍耙送几个你尝尝。”
对方说:“不用不用,你留着自己吃吧。”没等母亲说第二句话门就关上了。那是一个时髦的少妇,她伸出来拉门的手臂,白嫩浑圆,和母亲黝黑干瘪的手臂是多么鲜明的对比。
母亲愣怔在那里,见了我,难过地说:“你得罪人了?”我说:“不是的,妈,别分了,回家说。”
母亲把糍粑从塑料盆里一个一个拿出来摆在饭桌上,摆弄着,不言不语一脸落寞。
善解人意的妻子说:“妈,他们不吃咱们自己慢慢吃,放冰箱坏不了。城里人跟农村人不一样,他们不喜欢糯米食品,以后不分他们就是了。”妻子一边说一边把糍粑码好放进冰箱。
母亲轻轻叹息了一声,喃喃自语 :“____________”
【小题1】小说以时间为顺序安排情节,请你在下列横线上将情节补充完整。
①母亲带来一大包糯米粉,晚饭后向妻子询问起左邻右舍;
②第二天一早,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中午下班回家,发现糍粑不够吃,母亲告知原因;
④下午上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⑤下午下班回来,看到母亲送糍粑遭人拒绝,母亲落寞叹息。
【小题2】文中插叙了“我”回忆起山村的往事,作者这样写有什么用意?
【小题3】小说原题为《失落的糍粑》,发表时改为现在的《邻居》,你认为哪个题目好?请简述理由。
【小题4】请给小说补充结尾,并简述你这样写的理由。
母亲轻轻叹息了一声,喃喃自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题5】【甲】【乙】两个片段均是描写“我”的母亲,请从描写手法及其作用的角度比较它们的不同点。
【甲】母亲把糍粑从塑料盆里一个一个拿出来摆在饭桌上,摆弄着,不言不语一脸落寞。
【乙】我母亲吓了一跳,直望着我说:“你简直疯了!拿10个铜子给这个人,给这个流氓!”她没再往下说,因为父亲指着女婿对她使了个眼色。
(莫泊桑《我的叔叔于勒》)
3.综合性学习- (共1题)
4.
江海中学拟举行“创新随想”系列活动,请完成下面的任务。
(1)南通人顾臻荣获“2015年度全球杰出青年创新人物”大奖,学校决定于2017年11月15日邀请他来校为同学们做“探索与创新”专题讲座,请你以校长室的名义拟写一份邀请函。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为了营造活动氛围,学校正征集宣传标语,你们班有同学拟写了上半句,请你拟写下半句。
绘制新世纪科技蓝图
_____________________
(3)《格列佛游记》中也有所谓的“创新”,比如语言学校的教授提出取消词汇,采用“以物示意”的办法表达思想。请你再从中简述一些有关“创新”的故事情节。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南通人顾臻荣获“2015年度全球杰出青年创新人物”大奖,学校决定于2017年11月15日邀请他来校为同学们做“探索与创新”专题讲座,请你以校长室的名义拟写一份邀请函。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为了营造活动氛围,学校正征集宣传标语,你们班有同学拟写了上半句,请你拟写下半句。
绘制新世纪科技蓝图
_____________________
(3)《格列佛游记》中也有所谓的“创新”,比如语言学校的教授提出取消词汇,采用“以物示意”的办法表达思想。请你再从中简述一些有关“创新”的故事情节。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作文- (共2题)
5.
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完成作文
要求:(1)600字以上;(2)诗歌除外,文体不限;(3)文章不能套用,更不能抄袭,力求有真情实感;(4)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地名、校名。
董卿在《朗读者》第二期开场白中说:“在我们每一个人的生命里,有各种各样的陪伴。朋友的陪伴,让时光多了一份友爱;父母的陪伴,让生命多了一份温暖;好书的陪伴,让头脑多了一份智慧;《朗读者》的陪伴,让心灵多了一份震撼……”
请以《陪伴,让岁月多了一份 》为题目写一篇文章,请先补充完题目,再写作文。要求:(1)600字以上;(2)诗歌除外,文体不限;(3)文章不能套用,更不能抄袭,力求有真情实感;(4)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地名、校名。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文言文阅读:(1道)
现代文阅读:(2道)
综合性学习:(1道)
作文:(2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4
5星难题:0
6星难题:1
7星难题:0
8星难题:0
9星难题: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