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非选择题- (共3题)
(政治篇)
材料一:清朝沿用明朝政治制度,在中央设内阁,置六部,但因受清朝建立并保留下来的议政王大臣会议的制约,使皇帝集权受到较大影响……后来,清朝统治者对中央中枢机构进行了改组……
——白钢《中国政治制度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清朝统治者对中央中枢机构进行了改组,设立了什么机构?该措施有何影响?材料二:“一个人口几乎占人类三分之一的大帝国,不顾时世,安于现状,人为隔绝于世界并因此竭力以天朝尽善尽美的幻想自欺,这样一个帝国注定最后要在决斗中被打垮。”
——《马克思选集》
(2)材料二所述这个帝国“人为隔绝于世界”指的是哪一项政策?请简要概括此政策给当时中国社会造成的危害。(民族篇)
材料三:《清朝疆域图(1820年)》

(3)根据材料三,指出清朝为加强对①、②、③地区的管理分别采取了什么措施?各举出一例即可)
(文化篇)
材料四:“八股之害,等于焚书,而败坏人才有甚于威阳之郊所坑者。”
——顾炎武
(4)材料四反映了哪两项文化措施?其相同目的是什么?(5)请你简要分析“八股之害”。
材料五:

(6)结合材料四和材料五,归纳清朝思想文化的特点。
材料一:两位陛下(指西班牙国王和王后)决定派我——克里斯托夫·哥伦布前往印度,以熟悉它的国土、人民和君主,了解他们的风俗习惯并带回如何能使他们皈依我们神圣宗教的经验。
——哥伦布《航海日志》
材料二:我在1492年发现印度大陆以及大批岛屿……在此之后,我回到卡斯提尔,觐见王上,而王上命令我进行第二次航行以求新的发现,并在我所发现的土地上建立殖民地。主宰赐福,我在那绵延六百里长的小西班牙岛(指海地岛)上得告成功,我征服该岛并使它的居民纳贡。
——《哥伦布的遗嘱》
材料三:美洲金银产地的发现,土著居民的被剿灭、被奴役和被埋葬于矿井,对东印度开始进行的征服和掠夺,非洲变成商业性地猎获黑人的场所……这一切标志着资本主义生产时代的曙光……是原始积累的主要因素。
——马克思《资本论》
材料四:(新航路开辟后)美洲的农作物,如烟草、玉米、马钤薯,甜菊、花生、西红柿传到欧洲、亚洲和非洲……欧洲的家畜,如马、牛、山羊则影响和改变北美印第安人的生活方式。
——周一良、吴于廑主编《世界通史资料选辑》
材料五:明朝的一次航海壮举比欧洲航海家哥伦布、达·伽马和麦哲伦的航行都早得多,远航规模也大得多。但之后,明朝的经济仍然是以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为主体,资本主义经济仍处于萌芽阶段。
——《历史教师教学用书》七年级下册
(1)材料一所述西班牙君主派哥伦布前往东方的目的是什么?从材料二看,他们的真实目的是什么?(2)材料二中“我在1492年发现印度大陆及大批岛屿”是正确的吗?请说明理由。
(3)根据材料三,指出欧洲殖民者进行资本“原始积累”的主要罪恶方式。(列举三项即可)
(4)根据材料四,概括新航路开辟以后带来了什么影响?
(5)材料五中“明朝的一次航海壮举”反映的是哪一历史事件?
材料一:革命成功后,英国国会颁布了一个法案,对国王的衩利进行了有效限制……英国之所以能在群雄林立的欧洲脱颖而出并顺利实现崛起,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其领先于它那个时代的、符合社会发展需求的政治体制。
——张国君著《大国是怎样崛起的》
材料二:美国1787年宪法通过各州与联邦政府的分权以及蹊邦政府内部的分权,以实现各种政治权力之间的全面制衡。
——马克垚主编《世界文明史》
材料三:“14日,星期二,无事。”这是路易十六对1789年7月14日的描述。但是,路易十六认为无事的这一天,却成为一个改写法国历史的最重要的日子。由此开始,一场对法国乃至世界产生重大影响的革命发生了。
——《大国崛起》解说词
材料四:尽管大西洋把英、美、法三国永远地分隔开来,但三国的革命作为资产阶级革命不仅有一定联系,而且也是相互影响、互相促进的。……他们都有提出关于“权利”的诉求或“人权”的伸张。
——《世界史(以文明演进为线索)》
(1)材料一中所说的“政治体制”指的是什么?(2)根据材料二,指出美国是通过哪一制度实现“各州与联邦政府的分权”,又是通过什么原则实现“联邦政府内部的分权”?
(3)材料三反映的是法国大革命中的哪一历史事件?
(4)根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英、美、法三国革命中“关于权利的诉求或人权的伸张”所颁布的法律性文件各有哪些?
(5)综合上述材料,概括这一时期欧美国家的社会转型体现的时代潮流。
2.选择题- (共1题)
-
【1】题量占比
非选择题:(3道)
选择题:(1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0
7星难题:0
8星难题:0
9星难题: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