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初中毕业升学考试(湖北咸宁卷)语文

适用年级:初三
试卷号:729368

试卷类型:中考真题
试卷考试时间:2017/8/2

1.选择题(共2题)

1.
下列各项判断与分析中,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我们不应该对古人读书的正确态度滥加粗暴的不讲理的非议。(这个句子的谓语是“滥加”)
B.那树有一点佝偻,露出老态,但是坚固稳定,树顶像刚炸开的焰火一样繁密。(这句话运用拟人和比喻的修辞手法,写出那树虽老但枝繁叶茂的状态)
C.“狂澜”“沉湎”“鞠躬尽瘁”“呕心沥血”(这四个词感情色彩相同)
D.防止校园欺凌事件不再发生,不让戾气弥漫整个校园,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多方面、多领域齐心协力。(这个句子是个病句,否定不当)
2.
(题文)(2017年中考湖北省咸宁卷)下列有关文化、文学常识和名著的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
A.我国古代实行科举制度,乡试是每三年举行一次的全省考试,乡试中举,第一名是“解元”,第二名至第十名称“亚元”。
B.《木兰诗》选自宋代郭茂倩编的《乐府诗集》,这是汉代的一首乐府名歌。
C.雨果,法国作家,代表作有小说《巴黎圣母院》《悲惨世界》等
D.《繁星》《春水》是冰心受泰戈尔《飞鸟集》影响写成的诗集,其内容大致包括:对母爱和童真的歌颂,对人生的考虑和感悟三个方面。

2.诗歌鉴赏(共1题)

3.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小题1】“阴阳割昏晓”一句中的“割”字炼得极好,请赏析“割”字的好处。
【小题2】下列各项中,对本诗赏析错误的一项是(    )
A.全诗紧扣“望”字,从朝至暮,由近及远,句句写向岳而望,热情讴歌泰山的秀美景色和雄伟气势。
B.首联以设问统领下文,以一望无际的青翠之色烘托泰山的高耸入云,也蕴含着诗人对祖国河山的热爱之情。
C.颈联写细望所见,对仗工整。写出了诗人心情的激荡和眼界的广阔,也蕴含着诗人对祖国河山的热爱之情。
D.尾联似写登山,实为明志,点明全诗主旨,表现出诗人不怕困难、敢于攀登绝顶、俯视一切的雄心和气概。

3.文言文阅读(共1题)

4.
元和十年,例移为柳州刺史。时朗州司马刘禹锡得播州刺史,制书下,宗元谓所亲曰:“禹锡有母年高,今为郡蛮方,西南绝域,往复万里,如何与母借行。如母子异方,便为永诀。 吾于禹锡为执友,胡忍见其若是?”即草章奏,请以柳州授禹锡,自往播州。会裴度亦奏其事,禹锡蜂易连州。
柳州土俗,以男女质钱,过期则没入钱主,宗元革其乡法。其已没者,乃出私钱赎之,归其父母。江岭间为进士者,不远数千里皆随宗元师法;凡经其门,必为名士。无和十四年十 月五日卒,时年四十七。观察使裴行立为营护其丧及妻子还于京师,时人义之。
(选自《旧唐书•柳宗元传》,有删改)
【注释】①例移:古代官员按惯例调任。②播州:今贵州遵义,当 时为偏远荒凉的地方。③质:抵押。④没:没收。⑤营护:料 理,护送。
【小题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解释有错误的一项是(  )
A.如何与母偕行(一同,一起)
B.西南绝域(阻断,与世隔绝)
C.宗元谓所亲曰(告诉,对……说)
D.时人义之(正义)
【小题2】下列各组中加点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请以柳州授禹锡,自往播州
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答谢中书书》)
B.观察使裴行立为营护其丧及妻子还于京师
受任于败军之际(《出师表》)
C.乃出私钱赎之
乃入见(《曹刿论战》)
D.会裴度亦奏其事
其此之谓乎(《虽有嘉肴》)
【小题3】下列对文段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禹锡终易连州”是说刘禹锡最终和柳宗元交换,去连州上任了。
B.柳宗元为官,能为民办实事,比如革除地方陋习。
C.“凡经其门,必为名士’’说明柳宗元为师水平高,指导有方。
D.本文短短两百字,却清楚地写出了柳宗元为友、为官、为师三方面的优秀品质,给人以深刻的教益。
【小题4】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吾于禹锡为执友,胡忍见其若是?
(2)江岭间为进士者,不远数千里皆随宗元师法。

4.现代文阅读(共1题)

5.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后面小题。
恰与够
①在造“够”字时,仓颉为难了,天下什么东西有个够呢?冥思很久没有想出来,只好去请教黄帝。黄帝想了想说:“民用五材(金木水火土),再多都不够,唯有多余的话,半句都嫌多!”仓颉击节赞叹:对,就是这个——够!
②但是对“够”的程度把握是困难的,什么时候够了?什么情况下够了?什么程度才叫够了?很难有个量化。欧阳修写《醉翁亭记》时,开始列举 了许多山名,后来一句“ 环滁皆山也”囊括了,这五个字就是正好,就够了。郭沫若写剧本,有一句“你是个卑鄙无耻的小人”,有人说,这样情绪表达不够,改为“你这个卑鄙无耻的小人”更好,郭氏拜之为一字师。
③文章如此,说话也是如此。有个相声模拟公交上劝架,前面义正辞严大方得体,后面来一句“什么玩意儿”,坏了。这样的事生活里很多,不只是笑话。一次我劝一个孤僻偏执的朋友,前面说得他引为知己,后面加了一句“你这种人也只有我能理解”,结果给人轰出来了。
④文章“过了”或“不够”,大不了不够好,没多大问题,但是话多了半句后果往往大得多,孔融、杨修、祢衡等还因此丢了性命。这样的事毕竟少,“够”字造出来,当然不仅仅专门用做说话写文章的。对物质攫取的态度,“够”更难掌握。
⑤没人嫌钱多,这是句老实话。取之有道还好,大不了穷于追逐,忘了生活的乐趣,若是取之无道,那么欲望越来越大,胆子越来越大,往往要犯事。权位也是,名誉也是,一上道就 高速向前,如果不慎思,很难遽然而惊:可够了啊?
⑥范蠡功成身退,并留一书信给大夫文种:“飞鸟尽,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子何不去?”文种没走,结果被害死了。“够”的领会与否,关系到生死。王翦出战,带兵六十万,一路走一路派勤务兵和始皇帝讨价还价,要“美田宅甚众”,一连五次,谋士说:“将军,是不是太过了?”王翦大笑道,皇帝见我求田问舍贪图富贵,反而放心我了!看来,够与不够,真的是要悟性的。王翦果然无恙,得以寿终正寝。
⑦什么时候 是够?有词叫“恰好”“恰巧”“恰恰”,都是“多一点不行,少一点不可”的“够”。恰是“合心”,合乎心意就好,心满意足就够,可是前提是“心”要知足。知足的心来自于对欲望的控制,对人生的理解,所以“恰”字造得好,也不好,因为心真的难以控制啊,要修心,要修行,要修性,才能有一颗知足的心,才能体会那个“够”。
(选自《思维与智慧》,有删改)
【小题1】下面句中加点词能否去掉,为什么?
但是话多了半句后果往往大得多……
【小题2】第⑥段主要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论证了什么观点?
【小题3】下列对本文的理解和分析,错误的一项是(    )
A.本文的中心论点是:要修心,要修行,要修性,才能有一颗知足的心,才能体会那个“够”。
B.全文结构可以这样划分:①/②③④⑤⑥/⑦
C.第1段的作用是引出中心论点,增强文章的趣味性,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
D.第3段“说话也是如此”中“如此”是指:对“够”的把握是困难的,很难有个量化。

5.作文(共1题)

6.
写作表达
阅读下面材料,按要求作文。
人生的路漫长、曲折,有时还会迷茫、黑暗,需要一盏灯来照亮我们,指引我们,让我们不迷失方向,走向成功。在你的成长过程中,肯定遇到过这样的明灯,一路指引你,鼓励着你走向远方。
请以“心中的明灯”为题写一篇文章,把你的故事和感悟写出来与大家分享。
要求:①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②主要写自己的经历、感悟;③字数在600字左右;④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

6.综合性学习(共1题)

7.

   泉都中学开展综合性学习活动,庆祝“二十四节气”申遗成功和中国女排时隔12年再次夺得奥运会冠军。请你参与并完成以下任务。

【小题1】阅读下面材料,请各用一句话(10字以内)概括下列每则材料的主要内容。

(材料一)2016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政府间委员会第十一届常委会通过审议,批准中国申报的“二十四节气”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二十四节气”申遗成功是中华民族对世界的贡献,充分体现了国际社会对中华传统文化的认可与尊重,有利于中华传统文化的推广和传播,也有利于世界各国人民通过它了解中华民族的理想、准则和精神。

(材料二)“二十四节气”是中国古代先民根据太阳在一年中对地球产生的影响而概括总结出的一套气象历法,自秦汉时期至今已经沿用了2000多年。

【小题2】为了营造宣传氛围,共庆这两件大事,需拟写一副对联作为宣传标语,现已拟出上联,请你帮忙对出下联。

上联:夺冠圆梦,女排精神扬四海

下联:

【小题3】“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这首“节气歌”中暗含了“二十四节气”的名称,其中有的既是节气又是传统节日,请你写出其中一个的名称,并用一句表达你对这一传统节日的理解。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选择题:(2道)

    诗歌鉴赏:(1道)

    文言文阅读:(1道)

    现代文阅读:(1道)

    作文:(1道)

    综合性学习:(1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4

    5星难题:0

    6星难题:1

    7星难题:0

    8星难题:1

    9星难题: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