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鄂州市五校2019届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联考历史试题

适用年级:初三
试卷号:728956

试卷类型:期末
试卷考试时间:2019/1/25

1.综合题(共3题)

1.
在西方工业文明的冲击下,19世纪下半期,中日两国都进行了不同程度的改革。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9世纪60年代,……以军事工业为主的近代工业出现了,新式海陆军开始筹建,新式学堂一一举办。留学生陆续外派,大清国有了些许新的气象。
——引自《复兴之路》
材料二:西岸的岛国日本,在西方殖民者坚船利炮的胁迫下,遭遇了巨大的生存危机。出人意料的是,它将此作为自己弃旧图新、迎头赶上的历史机遇,并最终使自己成为东方世界第一个摆脱西方大国的欺凌、顺利实现现代化的国家,成为唯一一个挤入帝国列强行列,靠侵略扩张在自己的国土外建立过殖民地的亚洲国家。
——摘自《大国崛起》
材料三:败于日本的中国,竟然很快以敌国为师,许多人留学日本,翻译日书,走上了学习日本、变法图强的道路。历史进入了以变革政治制度为主流的新时期,并掀开了中国近代史的进程。
——选自虞平和、谢放的《中国近代通史·早期现代化的尝试》
(1)材料一中,给大清国带来了些许新的气象的是什么运动?这场运动对近代中国的发展有什么积极作用?
(2)材料二中,日本是通过什么改革摆脱“巨大生存危机”的?这次改革在政治和经济方面采取了哪些“弃旧图新”的措施?
(3)材料三中,中国是在哪次战争中“败于日本”的?之后进行了什么改革?
(4)材料二、三中,中日两国同样面临内忧外患的命运,同样有锐意改革的年轻统治者,同样有革故鼎新的作为,为什么日本成功了,而中国失败了呢?
2.
2018年12月26日是***诞辰125周年纪念日。回顾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历史,***曾多次在危机时刻,力挽狂澜,使中国革命从失败走向胜利。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927年9月,***在湖南浏阳县主持会议,讨论秋收起义失败后工农革命军的行动方向问题,经过一夜的讨论,***终于说服了大家,决定直面敌强我弱的现实,放弃攻打长沙的计划,转向敌人统治力量薄弱的农村、山区,寻求落脚点,以保存实力,再图发展。  
——李捷《***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第一历史任务的实现》
材料二:会议后,中央红军在新的中央的指挥下,采取机动灵活的运动战方针,四渡赤水,南渡乌江,作出进逼贵阳的姿态,不仅取得了遵义战役歼敌20个团的长征以来第一个重大胜利,而且竟蒋介石调动滇军援黔,红军却乘虚直入,摆脱了数十万敌军的围追堵截,掌握了作战的主动权。
——王桧林《中国现代史》
(1)材料一中,***率领工农革命军转向农村的主要原因是什么?最初的“落脚点”选在哪里?
(2)***的这一决策对于中国革命有何重大意义?
(3)材料二中的“会议”是指什么会议?这次会议解决了什么问题?
(4)从***充满智慧的革命实践中,你得到最重要的启示是什么?
3.
英国是第一个迈进现代社会的国家,在18和19世纪的历史舞台上,一直保持世界头等强国的地位。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人是一件多么了不起的杰作!多么高贵的理性!多么伟大的力量!多么优秀的仪表!多么文雅的举动!在行动上多么像一个天使!在智慧上多么像一个天神!宇宙的精华!万物的灵长!
——莎士比亚《哈姆雷特》
材料二:英国的王权还从来没有被套上这么多的“紧箍咒”。这个以往一直自以为只受制于上帝的权威,如今已完全受制于议会了,其神圣的光环已荡然无存。至此,国王的专权在英国已不可能。
——马克垚《世界文明史》
材料三:英国工业革命被誉为“被解放的普罗米修斯”,在人类历史上首次创造了一副烟囱多于教堂尖顶的图景。它在不过三代人的时间里,改变了整个英格兰的面貌:从家庭手工业过渡到大工厂生产,从手工劳动过渡到机器劳动,从乡村社会过渡到都市化的社会……
——马克垚《世界文明史》
(1)材料一中,作者极力宣扬一种什么精神?他受到欧洲哪次思想解放运动的影响?
(2)材料二中,给英王套上的“紧箍咒”是指什么?英国从此创立了何种新的政治制度?
(3)材料三中,英国工业革命创造了一副“烟囱多于教堂尖顶的图景”,对此,你如何理解?
(4)请结合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英国崛起的因素有哪些?

2.选择题(共13题)

4.
我国将每年的“禁毒宣传日”定为6月3日,这与下列哪一个历史事件有关?(  )
A.鸦片战争B.虎门销烟C.第二次鸦片战争D.火烧圆明园
5.
孙中山一生致力于革命,直到临终前还在遗嘱中告诫革命党人:“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须努力。”这里“革命尚未成功”主要指(  )
A.没有推翻帝制B.没有完成反帝反封建的任务
C.没有推翻袁世凯的统治D.没有建立起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
6.
下图是今上海市业兴路76号的建筑。1921年7月,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这里召开。这次大会(  )
A.是中国传播马克思主义的开始
B.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C.宣告了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D.是中国共产党创建军队、独立领导武装斗争的开始
7.
“双亲大人膝下敬禀:……近来山东、青岛二问题均大失败,京津学界大为愤恨。而今,若不极力争之,则将一落千丈,吾国之无日矣!”该信件叙述的事件是(  )
A.公车上书B.义和团运动C.新文化运动D.五四运动
8.
抗日战争是鸦片战争以来中国人民第一次取得完全胜利的民族解放战争。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
A.“九一八事变”成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起点
B.西安事变和平解决,标志着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
C.台儿庄大捷是抗战以来中国军队取得的首次胜利
D.武汉会战是抗战以来战线最长、规模最大、持续时间最长的一次会战
9.
1931年到1945年的14年间,正面战场与敌后战场相互配合,中国军人英勇杀敌与各界人士支援前线,奏响了中华民族英勇抗战的英雄乐章。其中,文艺界人士以爱国抗战为主题的代表性作品有(  )
①冼星海的《黄河大合唱》
②田汉作词聂耳谱曲的《义勇军进行曲》
③徐悲鸿的《愚公移山》
④齐白石的《寒鸟》
A.①②B.①③C.①②③D.①②③④
10.
比较和评价历史人物,是历史学科基本能力。克伦威尔、华盛顿、拿破仑作为资产级政治家,他们的共同作用是
A.推动了政治民主化B.推翻了殖民统治C.推翻了封建统治D.赢得了民族独立
11.
美国是当今世界上唯一的超级大国,但它建国至今只有240多年的历史,是一个非常年轻的国家。美国最重要的两个建国文件是(  )
A.《人权宣言》和《独立宣言》B.《独立宣言》和1787年联邦宪法
C.《人权宣言》和1787年联邦宪法D.《独立宣言》和《解放黑人奴隶宣言》
12.
《2049,相信中国》一书指出:“如果从地理与历史的角度来看,1492年应该可以看作是近现代全方位交流意义的全球化的开始。”这是因为1492年
A.迪亚士“发现”了好望角
B.达·伽马到达了印度
C.哥伦布“发现”了美洲
D.麦哲伦船队完成了环球航行
13.
马克思在《美国内战》中说,“南北之间的矛盾不是别的,而是两种社会制度之间的斗争。”“两种社会制度”斗争的焦点是(  )
A.国内市场问题B.劳动力问题C.生产原料问题D.黑奴制存废问题
14.
19世纪的最后三十年,就世界范围来看,资本主义充满了“青年时代”所具有的活力,处于高速发展期。出现这种局面的主要原因是(  )
A.资本主义制度的扩展B.蒸汽时代的到来
C.资产阶级改革的兴起D.电气时代的到来
15.
科技创新改变人们的生活和世界面貌。下列历史人物与其发明不相符的一组是(  )
A.美国﹣﹣爱迪生﹣﹣电灯泡B.英国﹣﹣斯蒂芬孙﹣﹣火车
C.德国﹣﹣本茨﹣﹣三轮汽车D.德国﹣﹣西门子﹣﹣内燃机
16.
比较和评价历史人物,是历史学科基本能力。克伦威尔、华盛顿、拿破仑作为资产级政治家,他们的共同作用是
A.推动了政治民主化B.推翻了殖民统治
C.推翻了封建统治D.赢得了民族独立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综合题:(3道)

    选择题:(13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2

    5星难题:0

    6星难题:12

    7星难题:0

    8星难题:1

    9星难题: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