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综合题- (共3题)
1.
实现近代化(现代化)是近代以来世界各国发展的必由之路。14世纪~20世纪初是一个群星璀璨、风起云涌的时期,“人文主义”、“民主法制”、“大机器生产”等词汇的出现和使用就是最好的证明。按要求回答下列问题。
(1)下面是某同学根据14世纪~19世纪上半期西方世界所发生的重大历史事件所做的有关西方近代化历程的示意图,请帮他完成未填写的内容。
材料一

① ; ② ;③ ;④
材料二 法国史学家托克维尔常把法国与美国、英国的历史进行对比,特别指出它们之间的区别;美国没有封建制度这个强大的敌人,英国贵族并未因革命丧失权力,他们与资产阶级实行联合统治。
——《旧制度与大革命》(序言)
(2)据材料二及所学知识,说明法国革命、美国革命面对的“敌人”有何区别?
材料三 尽管大西洋把英、法、美三国永远地分隔开来,但三国的革命作为资产阶级革命不仅有一定联系,而且也是相互影响、相互促进的。17世纪和18世纪发生于大西洋两岸的这三个伟大历史事件,最大的公约数是关于“权利”的诉求或“人权”的伸张。
——《世界史(以文明演进为线索)》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三国革命中关于“权利’的诉求或“人权”的伸张所颁布的法律性文献。这三场革命体现了怎样的人类社会发展趋势和潮流?
(4)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西方近代化和中国近代化的发展历程,并指出中国与西方近代化发展历程不同的原因。
(1)下面是某同学根据14世纪~19世纪上半期西方世界所发生的重大历史事件所做的有关西方近代化历程的示意图,请帮他完成未填写的内容。
材料一

① ; ② ;③ ;④
材料二 法国史学家托克维尔常把法国与美国、英国的历史进行对比,特别指出它们之间的区别;美国没有封建制度这个强大的敌人,英国贵族并未因革命丧失权力,他们与资产阶级实行联合统治。
——《旧制度与大革命》(序言)
(2)据材料二及所学知识,说明法国革命、美国革命面对的“敌人”有何区别?
材料三 尽管大西洋把英、法、美三国永远地分隔开来,但三国的革命作为资产阶级革命不仅有一定联系,而且也是相互影响、相互促进的。17世纪和18世纪发生于大西洋两岸的这三个伟大历史事件,最大的公约数是关于“权利”的诉求或“人权”的伸张。
——《世界史(以文明演进为线索)》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三国革命中关于“权利’的诉求或“人权”的伸张所颁布的法律性文献。这三场革命体现了怎样的人类社会发展趋势和潮流?
(4)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西方近代化和中国近代化的发展历程,并指出中国与西方近代化发展历程不同的原因。
2.
近年来,史学研究出现多种研究范式,主要包括全球史观、现代化(近代化)史观、文明史观、社会史观等,其中以全球史观和现代化史观为主。所谓全球史观,全球史观的基本观点是:将人类社会的历史作为一个整体来看待。世界各个地区、各种文明在各自和交互的发展中,逐步打破了孤立、分散状态,逐渐融合成密切联系的全球统一体,这种全球一体化进程是历史发展的客观主导趋势。所谓现代化史观,认为人类历史是由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变迁的过程,包括政治上的法制化、民主化;经济上的工业化;思想文化上的科学化、理性化;社会生活的现代化。 按照示例,对下列有关两次工业革命的史实所使用的史观进行说明,并作简要阐释。
示例:城市住房拥挤、空气污染、工人生活困难 运用的史观是:社会史观。说明:工业革命导致城市化,城市人口的增长使得住房困难;工业革命导致严重的环境污染;资本家残酷剥削工人,使工人生活困难。
(1)两次工业革命中火车、轮船、飞机、汽车;电话、无线电报的出现:工业革命后,资本主义世界市场逐步形成: 材料运用的史观是: 。简要阐释:
(2)十九世纪上半期,英国工业比重超过农业,工厂大量出现,英国成为世界工厂;十九世纪中期,资产阶级革命和改革浪潮兴起; 材料运用的史观是: 。简要阐释:
示例:城市住房拥挤、空气污染、工人生活困难 运用的史观是:社会史观。说明:工业革命导致城市化,城市人口的增长使得住房困难;工业革命导致严重的环境污染;资本家残酷剥削工人,使工人生活困难。
(1)两次工业革命中火车、轮船、飞机、汽车;电话、无线电报的出现:工业革命后,资本主义世界市场逐步形成: 材料运用的史观是: 。简要阐释:
(2)十九世纪上半期,英国工业比重超过农业,工厂大量出现,英国成为世界工厂;十九世纪中期,资产阶级革命和改革浪潮兴起; 材料运用的史观是: 。简要阐释:
3.
危机,是险境也是机会。政治危机、民族危机、经济危机等伴随历史的延续,客观上也促进了文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问题。
(1)19世纪中期,面对历史发展的潮流,美国、俄国和日本都出现了社会危机。根据下列图片展现的历史信息,分别写出三国面临的主要社会危机是什么。

(2)俄国、日本解决危机的方式的共同点是什么?
(3)美国、俄国、日本所采取的措施有何共同作用?
(4)日本明治维新时,中国正在进行什么大事件?中日两国同时进行变革的共同原因是什么?中国最后的结果怎样?分析出现这种结果的原因。
(1)19世纪中期,面对历史发展的潮流,美国、俄国和日本都出现了社会危机。根据下列图片展现的历史信息,分别写出三国面临的主要社会危机是什么。

(2)俄国、日本解决危机的方式的共同点是什么?
(3)美国、俄国、日本所采取的措施有何共同作用?
(4)日本明治维新时,中国正在进行什么大事件?中日两国同时进行变革的共同原因是什么?中国最后的结果怎样?分析出现这种结果的原因。
2.选择题- (共18题)
6.
在英国、美国、法国早期资产阶级革命的过程中出现过一些法律性质的文献,其中标志着资本主义民主政治体制在本国正式确立的是( )
① 英国《权利法案》 ②美国《独立宣言》 ③美国1787年宪法 ④法国《人权宣言》
① 英国《权利法案》 ②美国《独立宣言》 ③美国1787年宪法 ④法国《人权宣言》
A.①③ | B.②④ | C.①④ | D.③④ |
7.
英国《权利法案》、美国《独立宣言》、法国《人权宣言》和《拿破仑法典》代表着人类民主文明历程的重要成果。下面对四部文献特点的归纳,正确的是( )
A.《权利法案》——三权分立原则的充分体现 |
B.《独立宣言》——以法律形式限制君主的权力 |
C.《人权宣言》——马克思称为“第一个人权宣言” |
D.《拿破仑法典》——资产阶级国家的第一部民法典 |
8.
在早期资产阶级革命时代,《权利法案》、《独立宣言》、《人权宣言》是资本主义国家的三部重要文献,下列有关它们的评述,正确的一项是
A.都是为反对本国封建统治而颁布 |
B.分别是英、法、美三国的历史文献 |
C.都使本国确立了君主立宪制度 |
D.都体现了资产阶级的自由、平等思想 |
10.
这次战役是世界史上著名的战役,它扭转了整个战争的局势,是北美英属殖民地十三州独立战争的转折点。它不仅增强了美国人民争取胜利的信心,也为美国人民抗英斗争创造了有利的国际条件。这次战役是
A.来克星顿枪声 |
B.萨拉托加战役 |
C.凡尔登战役 |
D.斯大林格勒战役 |
11.
《大国崛起》中提到:拿破仑战争是大革命的继续,拿破仑帝国是法国革命的最后阶段。它不仅敲响了几个世纪以来在欧洲居于支配地位的“王朝秩序”的丧钟,而且使欧洲大陆各国面临罗马帝国崩溃以来最为严重的霸权威胁。这段材料说明拿破仑战争
①是法国大革命的组成部分
②打击了欧洲的封建势力
③侵害了被侵略国家的利益
④被欧洲反法联军打败
①是法国大革命的组成部分
②打击了欧洲的封建势力
③侵害了被侵略国家的利益
④被欧洲反法联军打败
A.①②③ |
B.②③④ |
C.①②④ |
D.①②③④ |
13.
19世纪中期,英国的煤产量占世界总产量的三分之二,是美国的7倍,德国的8倍,法国的近10倍,生产能力比世界上其他国家的总和还要多。这主要得益于英国
A.光荣革命的进行 |
B.圈地运动的扩大 |
C.殖民扩张的加强 |
D.工业革命的开展 |
14.
北京大学教授黄安年认为:“美国南北战争扫除了美国社会经济发展的最大内部障碍,解放了社会生产力。”这一“最大内部障碍”是( )
A.黑人奴隶制度 | B.封建农奴制度 |
C.英国殖民统治 | D.封建等级制度 |
15.
列宁说:“农民获得‘自由’的时候,已经被剥夺得一干二净。” 这是由于1861年废除农奴制的法令规定( )
A.农奴在法律上是“自由人” | B.地主不许买卖农奴 |
C.农奴的份地必须出钱赎买 | D.地主不许干涉农奴的生活 |
16.
19世纪中后期,日本以纺织业为重点的轻工业发展特别迅速,到1890年,日本已从棉纺进口国变为棉纺出口国。这主要得益于( )
A.实施殖产兴业政策 | B.推行文明开化政策 | C.废除封建等级制度 | D.建立中央集权制度 |
20.
某历史学家认为“19世纪80年代,世界交通领域里的一场革命源于一种新动力的发明”。这里所说的“一种新动力的发明”是指( )
A.蒸汽机的发明和使用 | B.电动机的发明和使用 |
C.发电机的发明和使用 | D.内燃机的发明和使用 |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综合题:(3道)
选择题:(18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4
5星难题:0
6星难题:7
7星难题:0
8星难题:4
9星难题:6